阔步新征程 创造新辉煌
——广东代表团审查“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侧记
2021-04-21
文 本刊记者 灵 迪
3月6日、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先后举行一次全体会议、两次分组会议,审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2021—2025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作为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蓝图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规划纲要草案备受瞩目,引起与会代表广泛热议。代表们对我国未来5年乃至15年的发展蓝图满怀信心,并围绕新发展格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优化区域协调发展、强化民生保障、推动基层政府数字化转型向纵深发展等事关发展全局的大事,说体会、谈感受、提建议,进一步凝聚迈步新征程的信心、决心与干劲,个个洋溢着在新征程中坚定前行、奋发有为的精气神。
在新发展格局之中扛起广东责任
代表们一致认为,“十四五”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规划纲要草案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这一历史方位,关于主要目标的设定具有鲜明的前瞻性、导向性、科学性,重点任务立足国情、切合实际,体现很强的问题导向,按照规划纲要部署推进落实,必将推动综合国力再上一个台阶。广东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新使命任务,全面对接规划纲要,谋划好“十四五”时期发展,重点抓好落实,把一项一项要求实化具体化,把宏伟蓝图变为推动广东在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的实际行动,变成各项事业长足进步的美好现实。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在全体会议发言时说,完全赞成规划纲要草案。规划纲要草案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战略谋划,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一是通篇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中央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转化为鼓舞人心的行动纲领和施工图,必将引领全国上下扎扎实实办好自己的事,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续写“两大奇迹”新篇章。我们要在经济、社会、民生、科技创新、现代产业等各方面加强对接落实,以走在前列的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新贡献。二是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把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战略支撑来抓,必将推动全国上下笃定心志走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之路,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我们要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布局,积极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广东路径”,补短板、锻长板,把发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为可靠的基础之上。三是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实化具体化,必将有力推动我国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不断增强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我们要着力在打造规则衔接示范地、内外循环链接地、科技产业创新策源地、高端要素集聚地、安全发展支撑地上下功夫求突破,切实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之中扛起广东责任。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增进民生福祉、推进共同富裕方面作出重大部署,必将引领全国上下牢固树立和落实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力量。我们要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品质,自觉主动积极解决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差距问题,高质量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使共同富裕目标可感知、可拥抱、可获得。五是贯彻系统观念,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必将引领我们更好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我们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坚持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切实维护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公共安全、社会安全,守好国家安全“南大门”。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在发言时说,完全赞同“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纲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各项部署,充分体现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具有非常强的战略性、前瞻性和指导性。纲要准确把握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坚持系统观念,科学提出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全面部署“十四五”时期重点任务,对更好畅通国内大循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作出战略谋划,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提供行动指南,必将进一步凝聚起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力量。他表示,我们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东的新使命任务,全面落实纲要各项要求,编制好广东省“十四五”相关规划,更好地指引“十四五”发展。要紧扣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大力推进“双区”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功能,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以更大力度推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持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新机制新优势推动更高水平发展
“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是贯穿规划纲要草案的一条主题主线,符合当前国情,切中未来发展的关键,清晰勾勒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有效路径。”这是不少代表在分组审议时的共识。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李飞说,我们要深刻认识规划纲要草案特殊历史背景和重大意义,深刻认识贯穿其中的核心要义就是牢牢树立和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今年是“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的关键时期,本届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将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纲要部署,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不断提高立法主动性、系统性、科学性,持续提升立法质量。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陆东福指出,规划纲要草案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路线和方略,很好地体现了“四个协调”“五个统筹”,必将凝聚起全国各族人民奋发追求美好生活、创造美好明天的激情和实际行动。纵览规划纲要草案,十九篇中有九篇针对铁路提出了相关的任务和要求。一方面这说明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十三五”铁路发展得到了党中央肯定、人民欢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另一方面也说明,铁路“十四五”发展的任务还非常繁重,尤其是在新发展阶段,坚持和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更好地贯彻新发展理念,铁路应当不辱使命。换而言之,“十四五”时期,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动铁路率先实现现代化。
全国人大代表、中科(广东)炼化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吴惜伟表示,规划纲要草案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凸显人民主体地位,勾勒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和科学路径,目标明确、举措务实、催人奋进。他坦言,作为来自央企的代表,更有责任将规划纲要草案各项举措转化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进一步促进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将以更昂扬的姿态,充分发挥新企业、新机制、新技术优势,努力实现更高水平发展,在确保安全环保的前提下提高经营业绩,加大技术革新力度,推动布局结构调整,将公司打造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企业。
用“揭榜挂帅”的方式激发创新活力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规划纲要草案强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这让很多代表信心倍增、底气更足、干劲更大。
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的“前理解”影响着他们对教育内容的期待和接受。 由于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集体主义观念的影响,大学生群体普遍对集体主义教育存在刻板印象和抵触情绪,认为集体主义原则是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一切,并以此为理由束缚个体自由发展的道德说教。 这种抵触情绪随着个体化进程中主体地位的提升和自我文化的张扬而日趋强烈,集体主义教育因之而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
“规划纲要草案既聚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又回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关切。”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罗俊说,近年来,学校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充分利用毗邻南海的优势,积极服务海洋强国战略,发展海洋学科群,为国家经略海洋提供高素质人才和高水平学术支撑。他指出,目前我国海洋科研基础仍然薄弱,研究投入还不够,尤其作为学科发展重要支撑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领域和地域方面布局尚不合理。而广东是我国海洋大省,拥有国内最长的海岸线,海洋经济在全省GDP中占比达到20%,对海洋科技支撑的需求非常迫切,建议加快在广东布局若干海洋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
“规划纲要草案令人非常振奋的一个内容,就是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这为我们今后5年发展指明了清晰方向。”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说,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也要靠不断创新来提供发展动能。在他看来,提高创新能力,首先要遵循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夯实广东发展的“第一资源”。吸引一流的人才要打造一流的环境,可以通过发布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攻关计划、开放重大的经济社会应用场景,以及聘请顶尖专家作为全省创新顾问等,打造政产学研用融合的创新生态。他建议,发挥好企业在市场前瞻性、需求敏感性方面的优势,在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基础性研究计划、项目指南等编制工作中,吸收更多企业一线科研人员参与;对重大产业化专项和核心科技攻关项目,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
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认为,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加强自主创新,将带领企业坚持新发展理念,不断强化自主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推动供应链产业链优化升级,实现技术自立自强。他建议要做好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加大对汽车电子产业链的精准扶持,由政府牵头研究汽车产业和芯片产业重大课题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推动国内半导体企业发展壮大。要推动汽车、芯片行业间建立协同发展机制,加快培育优质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推动合资建厂等,联合攻关“卡脖子”技术,促进核心零部件产业链“强链补链”,推动产业链自主可控。
全国人大代表、TCL创始人李东生表示,“提升发展的质量效益”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要进行更有效的资源配置,支持各市场主体提高经营质量,完善企业破产出清制度,严控无效资产投资,鼓励资金更多流入能创造更大效益的市场主体。他指出,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是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必须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产品技术创新主体是企业,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
“完善的扶持政策,是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全国人大代表、肇庆大华农生物药品有限公司总裁兼科研首席陈瑞爱建议,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的机制,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推动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发挥开发性金融和风险投资基金的作用,制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推动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合理扩大加计扣除范围、改进计核方法等优惠政策落地,引导和帮助企业技术创新。
推动广东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如何加快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一些代表为尽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开方支招”。
全国人大代表、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张传卫说,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引领下,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不可逆转之势。在此背景下,广东未来能源的供应主体将逐步向非化石能源过渡,可再生能源将持续快速发展,“十四五”时期应大力鼓励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为此,他建议:第一,新能源不纳入“能耗双控”的考核范畴。这主要因为,一边是节能减排的刚性任务,一边是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能耗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亟待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绿色发展的思维来突破。第二,加快海洋能源高质量发展,推动广东率先实现碳达峰。第三,通过大型数据库建立特大战略性产业项目的新能源专用供电机制,并进一步健全碳交易和绿证机制。
“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国家庄严承诺。科技企业应该率先作出表率。”全国人大代表、佛山市市长朱伟指出,当下科技企业实现碳中和仍面临着诸多挑战,要率先破题数据存储耗能问题,推动绿色数据中心等低碳技术应用,真正把各种技术手段赋能减排领域。
“对于石化行业来说,节能基本等于降碳。”全国人大代表、茂名石化党委书记尹兆林认为,解决碳排放问题,要舍得在更新设备上加大投入,在节能上下足功夫。他建议,要加快完善全国碳排放市场交易机制,运用市场化机制将碳排放指标向先进企业倾斜,同时加快研究开征碳税,让低排放真正成为企业竞争优势。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副院长陈广浩提出,面向“十四五”,广东要推进更高水平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深入落实“双区驱动”战略,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以协同推进减污降碳为总抓手,转型绿色发展,推动碳排放达峰走在全国前列;三是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和整体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四是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有力支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美丽广东建设。对于碳排放问题,他表示,要实现碳达峰,就要实现清洁化能源供给,一方面高碳能源要进行清洁化改造,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光伏、核电等非化石能源,通过更加优化的经济结构、不断升级的能源结构,更好满足居民和经济发展能源需求。
发挥区位优势拓展国内经济纵深
规划纲要草案用较大的篇幅聚焦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少代表就建立区域协调发展长效机制展开热议。
全国人大代表、清远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昭举说,规划纲要草案专门列出一个篇章聚焦区域协调发展,这对于加快推进广清一体化、建设广清接合片区和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意义重大。他表示,将高站位投身于“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建设。充分发挥清远区位优势,拓展国内经济纵深、联通国际市场,狠抓广清一体化;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推出27条措施打造农村基层党建“五个示范”,力促“大湾区菜篮子清远配送中心”“广清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高质量打造大湾区“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茶罐子”,打造大湾区“后花园”“康养地”,积极承担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试验工作。同时高水平筑牢粤北生态屏障,认真落实“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部署,大力建设南岭国家公园,巩固“中国十佳绿色城市”创建成果。
全国人大代表、珠海市市长姚奕生说,规划纲要草案提到支持粤澳合作共建横琴、推进珠海横琴等粤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发展和生活居住的政策措施,下一步,珠海将携手澳门做好珠澳合作开发横琴文章,推动构建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体制机制,统筹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和澳门一起做好国际推介、招商引资、产业导入、项目建设、人才引进。在拓展新空间方面,将发挥好横琴的空间和政策叠加优势,加快构建“横琴空间+澳门资源+优秀人才+高新科技+政策支持+成果共享”的新发展模式,高标准建设粤澳合作产业园、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粤澳跨境金融合作(珠海)示范区等重大平台。
“近年来梅州综合保税区、梅州国际无水港、客都人家康养文旅综合体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梅州,各项建设正如火如荼地推进。”全国人大代表、梅州市梅县东山中学教师李杏玲来自苏区老区。她介绍,当前梅州正围绕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努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广东样本。今后将保护好利用好红色文化和特色文化资源,用心呵护梅州的绿水青山,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以新发展新业绩造福苏区老区人民。
如何把珠江-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绿色高质量发展新示范?全国人大代表、云浮市委书记黄汉标表示,云浮将全面推行“流域发展”理念,统筹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坚持在高水平保护下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西江经济走廊建设,大力支持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等重大战略工程;充分发挥西江黄金水道“东融西联”的纽带作用,大力推进交通互联、产业共建、生态共济。健全完善与沿江各市协同共治机制,坚定扛起西江大保护的云浮担当,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天龙油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毅也指出,新时期加快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是广东、广西两省区老百姓的共同心愿,是国家战略的深化体现。他建议,要以巩固两省区协作和经济发展为突破口,把“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工程与两省区劳务协作结合起来,把广东产业溢出与广西产业发展需求结合起来,共同推动要素双向流动,携手谱写合作共赢新篇章。
“高质量发展落实到区域发展问题上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城乡协调,二是区域协调,三是陆海协调。”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海洋大学副校长、广东沿海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宁凌表示,广东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提出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沿海经济带作为新时代全省发展的“主战场”,承担了重要的产业功能。他指出,广东在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持传统支柱产业发展,谋划海洋新兴产业,推进绿色海洋新能源、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智慧行业、海洋渔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接下来推动沿海经济带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做好空间布局规划,实现沿海经济带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另一方面要大力推动海洋产业发展。他建议,在沿海开发过程中应当重视海洋生态保护,着重从海洋综合管理视角推动沿海经济带产业、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综合协调发展,确保沿海经济带实现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赋能数字经济构筑新生态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规划纲要草案也提出,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推进数字化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关乎此,引发不少代表关注并热议。
“数字经济正成为大国经济竞争的制高点。我认为数字经济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新赛道’,我们可以依托科创能力,为数字经济进一步赋能,在‘穗芯’‘智行’‘智造’等方面发力,构筑数字经济新生态。”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大学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主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筱虹说。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移动肇庆分公司综合部经理刘广河认为,要充分发挥5G“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特性,与生产流程紧密融合,才能为规模推广打下坚实基础。他建议,加大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力度,加快建成世界一流“数字湾区”和“数字先行示范区”。同时,加快推动5G融入千行百业,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值得一提的是,加强5G专网建设,要聚焦重点行业细分场景,推动5G在工业互联网、智慧能源等领域的深度融合运用。
“在我们父辈创业的年代,数字经济还是‘空中楼阁’。我们无法想象足不出户,商品就送到家的‘云上购物’情景。”全国人大代表、民建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林勇指出,如今电商产业给经济发展按下了加速键,特别是全球疫情催生了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众多电商平台纷纷前来布局。跨境电商行业应趁此东风,探索具有特色的发展模式,赋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他建议,要以“链”带“群”,构建完整的电商产业生态圈。落实粤澳跨境电商企业扶持政策,确定一批重点跨境电商企业和服务项目。充分发挥跨境电商珠澳“西线产业链”作用,与现有的港深“东线产业链”相互补加快形成完整的粤澳跨境电商产业圈。他还提出,数字赋能跨境电商产业,建议建立大湾区重点跨境电商服务资源基础数据库,加快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在跨境物流信息共享和跟踪方面的应用,让数字化助力跨境电商快速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百浩律师事务所主任黎霞建议,制定出台符合广东省实际的数字经济地方性法规,成立广东省数字经济地方性法规立法顾问团,建立和完善各类数字经济标准,健全数字经济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和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等,编制广东省数字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同时加强对数据资源的监督管理,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她提出,应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市场主体培育等方式,推动集成电路、高端软件、数字安防等产业发展,促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各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建设产业互联网平台,针对不同行业的中小微企业需求场景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督促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开设数字经济专业、课程,培养符合数字经济研究和应用型人才。
建设5G智慧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注意到,在主要指标设置上,民生福祉类指标数量最多,占比超过1/3,为历次五年规划之最。“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生动体现。”宋尔卫为此点赞。针对当前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优质资源匮乏、区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他建议,应进一步发挥广东5G、大数据技术、高水平医疗资源优势,建立有效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推动广东健康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要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怀救苦之心、做苍生大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经历过去不平凡的一年,尤其是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人大代表、阳江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黄晓渝对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初心有了更深的认识。她指出,医防融合是提升传染病防治能力、做好慢性疾病防治的需要。基层医疗机构的医防融合质量是实现全民健康的关键。她今年将履职视角聚焦在医防融合上。她建议,应积极提倡通过专科联盟加强上下级医疗机构联动,让专家、设备等有效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同时继续落实推进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逐步扩充整合型医务人员队伍。
强化交通网络贯通衔接提质升级
经济繁荣与交通发展密不可分。一些代表不约而同地把关注点聚焦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
“‘十四五’时期,国家将着力优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推进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贯通联网,以及国省干线公路贯通衔接、提质升级是几项重点工作。”作为一名“老公路人”,全国人大代表、江门市交通运输工程质量监督站副站长冯玉宝对国家未来5至15年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十分关注。他说,粤港澳大湾区东西两翼的交通高速网络分布不均衡,西翼高速公路少且许多不属于国家高速公路网,而中开高速的开通,能够与深中通道、开春高速等一同作为大湾区、粤西与广西的出省大通道。为此,他会在今年的调研工作中持续跟进、了解中开高速的建设情况,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争取让这条要道早日完工、通车。
全国人大代表、湛江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建社把目光投向“一带一路”,密切关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通道连接‘一带’和‘一路’,贯穿西部内陆地区和西南地区沿海港口,是促进区域经贸物流融合发展的战略通道。”他说,西部陆海新通道赋予湛江港等北部湾港口群新的历史使命,也对北部湾港口群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他建议,进一步优化共商共建共享合作机制,扩大北部湾港口群辐射服务范围,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开放包容水平。在现有协调机制基础上,建立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的部省联席会议制度,由国家有关部委和沿线政府共同协商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重大事项。同时加大港口建设支持力度,推动解决集装箱铁海联运瓶颈问题,不断增强北部湾港口群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运输能力。
确保“十四五”第一年开好局起好步
构建新发展格局,今年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夺取“开门红”。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如何确保“十四五”第一年开好局、起好步?分组审议会上,代表们踊跃发言。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药科大学校长郭姣说,细读了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和规划纲要草案中的有关数据,从经济总量到自主创新质量等各方面综合考量,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我们正处于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点,今年也是“十四五”起步的第一年,所以提升我国的经济发展质量,今年将是关键一年。广东省是我国经济第一大省,也是我国产业发展强省,下一步要继续走前列,创出新辉煌!她提出,广东要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2021年开好局非常关键。首先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为此,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不急转弯很重要。尤其要处理好短期经济稳定、中期结构调整和长期体制改革之间的协调平衡、可持续性。对广东来讲,要做好构筑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这篇大文章,做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开局准备,做好深耕东亚生产网络,把握全球需求东移、供给东移、创新东移、服务东移、资本东移重大机遇的谋划。
全国人大代表、汕头超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显示器事业部工艺工程师黄贵松表示,规划纲要草案提到,今年要以企业为载体,加快技术创新,形成一些龙头企业以及“链主”企业。这对我们IT从业人员来说,是很大的激励,我们一定会铆足劲去干。技术攻关是否能够真正实现它的效果,要通过市场和实际应用来体现。他提出,政府应该要配套出台一些应用政策。要给从事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科技、生命健康、种子科学的公司,开放并提供更多应用场景,让技术得到充分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