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1-04-21王欲晓
王欲晓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发展,音乐已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为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深化新时期素质教育改革,教师应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理念,选择游戏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真正吸引学生参与音乐课堂学习,通过音乐欣赏和视听训练培养自己的兴趣,提高综合素养。本文探讨了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有效发展音乐节奏、丰富音乐教学的策略,使学生在新颖有趣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激发音乐学习潜能,提高音乐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律动;应用
一、音乐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及意义
小学生较年轻,自主学习意识淡薄。为了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积极开发和探索新颖有趣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参与,变被动为主动,充分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自身兴趣的指导下,跟上教师的步伐,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音乐节奏可以给音乐课堂教学增添乐趣,为学生营造愉快、开放、互动的课堂学习氛围,突出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个人参与的过程中感到满意和快乐。此外,借助节奏、音乐知识点能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所学的音乐知识,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音乐教学中充分发挥个人思维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和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节奏音乐课堂教学中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性,让学生对音乐学习充满期待。
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律动运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目标不明确
教师在教学小学音乐,如果想更好地利用音乐节奏和发挥自己的作用,需要了解的目的节奏在音乐教学的使用。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所以音乐节奏会盲目的使用。应用音乐节奏小学音乐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但是,教学老师会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情况下,音乐的节奏也很难发挥作用,音乐的教学节奏不能表现出来。
2.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比较少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音乐节奏进行教学时,互动性较差,这也是影响音乐节奏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被广泛采用,陈旧的教学方法影响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很少鼓励学生互动,也很少参与学生的互动。音乐节奏本身具有很强的互动性。教师和学生应该共同参与教学活动。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对互动交流的重视不够,这也使得音乐节奏教学的目标难以实现。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参与音乐节奏教学,音乐节奏教学将难以正常开展,这将极大的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3.教师对音乐律动的认知不够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许多教师对音乐节奏没有正确的认识,这也使得音乐节奏在音乐教学中难以顺利实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音乐教师对节奏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到音乐节奏的表现。如果教师对音乐节奏认识不够,缺乏教学经验,教学模式难以创新,音乐教学过程将十分被动。也可以发现,音乐节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并不简单。不同的音乐节奏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如果教师的理解不够,就很难体现音乐节奏的作用和价值。
三、音乐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音乐的互动更加多样化和快捷。过去,大多数学生想学习音乐课程,用音乐来放松身心。先进设备的出现满足了学生对音乐课堂教学的期望,而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可能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薄弱,音乐的潜能没有得到有效地激发。因此,为了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需要更新和改革教学模式,增加音乐节奏,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搭建开放的交流学习平台,提高学习效率,在有趣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例如,在听音乐《调皮的小闹钟》时,为了给学生带来快乐高效的音乐课堂学习体验,教师可以引入音乐节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探索和感知打击乐器发出的声音,帮助学生加强音乐节奏中大脑与身体的协调。教师让学生聆听管弦音乐《调皮的小闹钟》,让学生感知音乐的节奏规律和装饰音的特点。通过反复听,学生感受到切分节奏所传递的幽默、活泼、有趣的音乐情感。老师告诉学生切分节奏是一种特殊的节奏类型。在音乐中,作曲家添加了许多装饰性的音标,生动地展示了小闹钟顽皮可爱的形象。学生欣赏音乐后,教师要求学生模仿小闹钟的“行走”声,让学生真正参与音乐课堂互动。
2.帮助学生记忆歌词,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小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通常花费大量的时间督促学生记住歌词。教师采用说教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完全被动地学习音乐。这种音乐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對歌词的记忆效率低下,而且从长远来看也使学生厌恶和排斥音乐学习。因此,教师需要改革和创新小学音乐教学模式。节奏音乐教学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音乐节奏中熟练记住歌词,提高学生音乐课堂学习效率,真正实现学与演的融合,帮助学生更深刻、更有效地记住歌词,培养学生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唱《数鸭子》这首歌时,老师首先要求学生跟着录音学习唱这首歌,以确保学生有能力根据课本独立唱这首歌。之后,老师为学生设计了一个节奏环节,以“打鼓送花”的形式,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数鸭子的歌唱,让学生在音乐游戏中无意识地记住歌词,提高学生在音乐课上的学习效率。老师给学生一张卡片,学生们需要依次通过卡片。老师背对着学生敲黑板。在敲黑板的过程中,中学生把卡片递给下一个学生。当老师停止敲黑板时,手里拿着卡片的学生需要演奏音乐。学生们对参与“打鼓送花”的音乐节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也让学生能够唱出音乐并记住歌词。然而,在“打鼓送花”的节奏游戏中,学生的排斥情绪大大降低。音乐节奏能有效激发学生记忆歌词的潜能。学生们希望能够顺利地演唱歌曲,从而能够更加关注歌曲的学习,从而大大提高音乐课堂学习的效率。
3.组织学生音乐表演,加深学生内容理解
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小学音乐教学应从音乐文化入手,寻求音乐与人、社会、民俗、自然的关系,发挥音乐艺术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欣赏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游戏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开展音乐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学生表演音乐,帮助学生获得音乐教学的直接体验,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和感受音乐表演。理解和欣赏音乐,让学生在执行各种音乐任务时实现个性化的诠释,真正把教学理念应用到学生的发展中,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音乐学习平台。例如,在学习歌曲《粉刷匠》时,为了培养学生对劳动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设计音乐游戏引导学生尝试角色扮演,促进学生对所学音乐作品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教师以音乐游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展示“粉刷匠”的劳动形象,让学生用音乐表演或模仿动作,参与音乐作品的创作和演唱,让学生真正參与其中,充分发挥音乐表演在促进学生音乐学习中的作用。
4.运用律动调动教学氛围,引发学习热情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前期为学生播放或弹奏一段旋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课堂氛围。音乐律动的导入能快速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音乐律动还能起到管理课堂的作用。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律动去提醒学生,更好地调节教学的氛围。小学生好动好玩,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征调动学生的兴趣。如在学习《春天在哪里》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在自然界中感受春天的气息,将歌曲与春天融合起来,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5.丰富声势律动形式,强化学生旋律体验
声势律动形式丰富,学生认知体验也呈现个性化,教师需要积极引导,推介一些个性化的声势律动方案,给学生提供体验内化的机会。声势律动介入音乐课堂教学环节之中,教师可以减少解读内容,让学生在声势律动中建立音乐体验,内化成音乐学习认知。声势律动要运用到手、脚、头、腰等身体部位,还可以借助一些辅助器材,对音乐旋律做直观展示,因为其拼接方案众多,自然能够带来不同的操作方案,为学生提供更多感知机会。学生进入音乐学习环节后,教师要借助更多辅助手段进行助学设计,给学生提供学习体验的机会。声势律动设计时,教师还可以给出具体的提示,要求学生利用哼唱、口哨、伴奏等手段进行辅助操作,让声势律动有了更多配合的机会,学生操作热情会更为高涨。在学唱《西风的话》这首歌曲时,教师先做出引导:一年有四季,一天有二十四时,在时间的交替中,我们对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认真聆听《西风的话》这首歌曲,对歌曲内容进行对应解读,体味时光流逝,对歌曲进行改编设计,尝试利用声势律动形式表现歌曲内涵。学生先开始聆听歌曲音频材料,教师进入学生群体,与学生一起研究声势律动方案,对歌曲进行深度解析。有学生提议,利用歌配舞的形式展示歌曲,适时融入一些声势律动内容,代替舞蹈动作。也有学生说,不妨以小团队形式进行演绎展示,自由表演,借助声势律动展开演绎活动。教师对学生提议做出积极回馈,对声势律动设计提出具体意见,成功调度学生参与热情。在课堂演绎展示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对相关演绎互动评价,肯定一些创意设计。学生在互动交流中逐渐进入学习情境之中,课堂互动呈现高效性。教师给学生更多提示,引导学生设计多种形式展开声势律动。口哨、伴奏乐器的介入,为声势律动设计提供更多选择,学生对这样的设计有更强的认同感,自然会积极行动起来。声势律动表演是最自由的形式,学生有随意创作的机会,也可以做出更多调整,教师针对性做出引导和启示,确保声势律动活动顺利开展。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利用声势律动展开推动,强化了学生旋律体验,带来丰富学习认知。
6.律动教学生活化,形成生活意识
律动教学是一种肢体动作有规律、有节奏的教学行为。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音乐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受无处不在的律动,从生活中探究音乐律动的存在。音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寻找一些事物中的规律,或组织一些实践活动与音乐教学相融合,并选择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匹配的音乐引导学生完成对应的肢体动作。在音乐选材方面,要适合小学生,选用一些简单、易于记忆的。如在学习《洗澡歌》时,可以让学生一边洗澡,一边哼唱,并配上动作,使学生明白生活中有很多肢体动作是可以用来表达律动的。
7.组织学生音乐表演,加深学生内容理解
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小学音乐教学应从音乐文化开始,寻求音乐与人、与社会、与民俗、与自然的联系,并更多地发挥音乐艺术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鉴赏能力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创造基于游戏的教学模式来指导学生开展音乐实践活动,并通过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来帮助学生获得音乐教学的直接经验,从而使学生可以进一步体验、感受音乐表演。了解和欣赏音乐,让学生在执行各种音乐任务时实现个性化的诠释,将教学理念真正应用于学生发展,并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音乐学习平台。
四、结语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运用音乐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降低音乐学习的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相关知识,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音乐游戏应用于课堂演示、情境创设、音高训练、协作学习等多个环节,使教学内容与音乐游戏更好地融合,促进音乐教学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梦恬.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2021,(02):63-64.
[2]薛珍.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21,(08):159-160.
[3]晏玉杰.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应用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1,(03):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