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朗读点亮学生成长之路

2021-04-21盛卉

红豆教育 2021年34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实践研究小学语文

盛卉

【摘要】朗读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种工具,人们通过“朗读”表达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感。在小学阶段,每个学段的阅读方法都包含“朗读”这一词语,可见,朗读教学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教师要能细读課程标准,重视朗读教学,真正把朗读课上得有声有色。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实践研究

徐世荣先生曾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之外;讲解是死的,朗读是活的,朗读使人感受。”这句话非常恰当地讲解了朗读的作用,朗读对学生的促进性是尤为明显的。

一、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感度

语文统编教材选出的文章大都是文质兼美的名篇,学生的语言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编排了《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月迹》4篇课文。语言精美、富有情趣、描写细腻、想象丰富,教学时,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去读,去感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不同景致的独特韵味。这种韵味是老师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只有学生读中心领神会。古诗词和《四季之美》朗读到会背诵的程度,这是一种积累、内化,在以后的习作中,里面的好词不经意就被运用了,学生的语言潜移默化间就发展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该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语感是学生一项重要的能力,朗读无疑是培养良好的语感的最好办法,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一些语言知识很自然就进入到了学生脑海中,慢慢的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笔者在这里用一个词就做“浸润”,在语言中浸润的足够久了,就会进入语言的内部,感知它的微妙。在一年级教学中“一”有5种变调。很多老师花时间去讲变调的规则,笔者觉得大可不必。只要让学生熟读《秋天》“一”的变调,“一群大雁”“一片片叶子”“一会儿”等,学生读熟了,自动会去掌握。教师可以反过来想一想,自己读书看到“一”会去想它的变调规则吗?很显然是不会的,“一”的读音是不是脱口而出,这就是朗读的魅力所在。

二、朗读有利于提升学生理解力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把朗读的时间还给学生,自己要能做到少讲精讲。笔者听过一种新课型起始课,专家提出一定要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这与在家里预习的读是完全不一样的。学生初次自由朗读一篇文章基本上要五分钟左右的时间,教师要舍得。读完后,让学生相互交流一分钟,再指名汇报课文的内容。大多数学生经过刚才全身心的朗读,是能够说出课文的内容的。这不就是教学的目的吗?教学的内容是由学生自读自悟出来了。这是自主释疑的体现。教师要能让学生自由朗读,文章短小、文字优美、结构清晰,读起来是一种享受。

众所周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笔者在教学一年级时,曾经教学过一篇文章是《小鸟念书》,“风念着:淅淅沙沙,小鸟说:叽叽喳喳,我们笑了,小鸟念错啦。”于是,便提了个小问题“为什么小鸟念错了?”因为一年级的学生没怎么接触过阅读,只有几个同学能够回答上来。因此,笔者就让学生反复地读那句话,并没有直接告诉答案,班级里的学生逐渐地凭借自己读书理解。由此可见,朗读是多么重要,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真是需要大声的读书来建立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同样,学生到了高年级,一样需要朗读。此时的朗读要能建立起他们对文章的初步感知,能建立起对文章的初步印象,朗读能建立与作者沟通的桥梁。

三、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想象力

选入统编版教材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尤其是中国文化的代表诗歌。比如,从一年级简单的《江南》一课,要求学生通过朗读,能想象到“莲叶何田田”的江南水乡,鱼儿自由嬉戏的场面肯定会在他们脑海中。在四年级《清平乐.村居》中,当学生读到“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就能想象到翁媪在亲切的交谈,一幅让人“沉醉”的画面,诗歌不是讲出来,而是要通过朗读去想象诗歌的情景,并通过朗读去表现。学生通过朗读诗歌能产生微妙的感觉,尽管他不能表达,但这不就是诗歌的魅力所在嘛?而在教学《桥》时,“洪水淹没了村庄”,书上只用了“白茫茫的一片”,学生不自觉会降低语调,因为学生想象到了,感到的是伤心、难过。

同时,对于优美短小的文章,教师可以利用大屏播放。这样,学生很快地被甜甜美美的声音带人意境中,初步感受文章的意境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老师的嗓音好,普通话标准,可以直接示范。比如,在教学《鸟的天堂》时,教师就采用了范读,把文章的一段话改成了小诗,在配上唯美的音乐,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师生互动读、生生读。在读中,初步感受文章语言美,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让学生多朗读,用朗读表达心中所感悟的美,激发美感,陶冶性情。

朗读还助于提升学生的记忆力,这是日本一个心理学家提出的,特别是在人大脑不清醒的时候,朗读背诵效果做好。每天的早读课,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背诵基本必读的课外书《日积月累》《中华传统读本》,背诵的效果还不错。大声朗读要记忆的内容,能够引起大脑的紧张,注意力高度集中,自己发出的声音和听到的两种声音同时进行着,两种器官同时发挥作用,效果就更强了,背诵的内容很快就掌握了。

四、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实践探究

在“双减”的大背景之下,学生书面作业随着减少,布置朗读作业尤为重要。教师要能结合教材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适合的朗读方法与技巧。

(一)走进人物内心去朗读

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段,课文中通常使用人物语言刻画人物形象,这些语言也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在指导朗读时,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再去朗读很重要。

比如,在《我要的是葫芦》一文中有这样两句话值得教师关注“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在教学时,教师要能通过引导学生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先去做这位种葫芦的人,做好示范朗读,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变成”这位种葫芦的人。几遍的朗读下来,班级里“种葫芦的人”越来越多。学生会读得越来越好,自然而然就理解了课后的习题“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却一个也没得到?”在一遍遍的朗读中,也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边朗读边去想象画面

想象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大“法宝”,也是教师教学的一把“金钥匙”。10月的一天,我路过师傅教学的班级门口,听到学生在读古诗《江南》,学生读得生动、有趣、富有感情,相对比之下,我们班学生读得就比较平淡。课后我请教了师傅,师傅使用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先去想象:夏天时候,你在公园散步看到满池的荷花。然后闭上眼睛,想象那亭亭玉立的荷花,一片绿油油的荷叶,水里小鱼游来游去,水面上请听和蝴蝶在跳舞。插上想象的翅膀,学生的朗读果然有很大提升。

虽然课堂上的朗读教学很重要,但朗读不仅仅只在课堂的四十分钟里。朗读可以在早读中、可以在午读中、也可以在家校共读中等众多场所。教师通常可以抓住早读的时间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每天的早读,可以请一位同学进行领读,领读人员每天都有变动。这样,学生每天到学校之后,就会马上进入大声朗读状态,或读古诗,或读课文,“我要当领读”让学生朗读的热情越来越高。

(三)注重教师的范读指导

朗读的作用是很大的,低年级是很重视“范读”,教师每天一定是带着学生读学过的课文。一开始的时候,学生读书可能会容易拖腔或者唱读。此时,教师要能够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等到学生读书有模有样了,再逐渐放手。并能充分发挥班级小助手的功能,语文课上重视齐读、个别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光是自己读是绝对不行的,必须要能够有指导。没有教师的朗读指导,没有直接反馈,学生是进步不了的。在中低年级阶段,教师在范读时,表情可以是略显夸张些,能突出人物的性格、地位,也是为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课标中明确地指出朗读要提倡自然、摒弃矫情做作的强调,教师要能够会努力把握住这个平衡的。

教师还要能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亲子阅读,引导学生讲故事等。在每节语文课前的三分钟,教师还可以随机邀请学生进行分享小故事。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可能因为认知能力的局限性而导致效果不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与水平的提升,自然就越来越会讲故事,并且能讲得声情并茂,讲得手舞足蹈,学生的读书水平也越来越高。

(四)书读三遍而彰显效果

朗读的重要性三遍,即第一种效果“改正错误的习惯”;第二种效果“获取言语体会”;第三种效果“生成个体发展”。每读一遍,感受不同,学生获得也有所不同,层层深入,最终达到顶峰。比如,在教学《王戎不取道旁李》時,教师要能利用读书进行教学。

一是读出文中“拦路虎”。文章是由字词组成的。学习首先是解决字词。杨老师出示两个教学任务: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尤其是带拼音的生字,根据自己的朗读标出节奏。小古文和现代文有区别,好多字音会发生变化。只有在朗读中才能发现问题。当学生读到“多子折枝”时卡住了,学生拿不准读zh é 还是sh é ,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字典查出意思(使弯曲),根据词的意思判断,选择正确的读音zh é 进行朗读,多读几遍,顺口了。如何让学生读好节奏,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的。发现学生初读存在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范读或者放录音,让学生听、再读,把握好节奏。

二是读懂文章的意思。小古文与现代文是有区别。文言文追求行文简练,采用了许多倒装、省略等特殊用法,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难的。而现代文通俗易懂,口语化,容易理解。学生初步把握好节奏的基础上,让他们对着注释读,揣摩句子的意思。因为大多数比较难理解的字词都会有注释。读懂大概意思即可,不要求意思说的一模一样。教师可以学生借助旁边的注释,大多数学生读懂了意思,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是读出自己的感受。让学生读完第三遍以后,教师可以出示句子:“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学生自然会这样说的:“我感觉是好多小朋友,抢着,跑着去摘树上的李子。从‘竞’这个字读出来这个味道。”另一个学生会说:“我也觉得这个字用的好,写出了这些学生欢快的样子!”另一个学生还会关注到“信然”:哦,原来,王戎说的是对的,可见,王戎是个爱思考,有智慧的学生。学生的理解力、判断力得到飞快地生长。教师期待学生真正的学习,这真正的学习不就来源于阅读实践中吗?而真阅读必须一遍一遍地读、慢慢地读,在思考中读,读中思考。现在的教学,不就是朗读教学吗?读中感悟、思考、提升。

总而言之,学习一篇文章,就像旅行一样。教师是学生的“导游”。读书就是学习的“起始站”,由此往前开,“读懂意思”就是学习的“一路风光”,“读懂感受”内容自然就是终点站,登上高峰。在课堂教学中,朗读贯穿着整个旅行过程,学生一饱耳福,收获满满。

参考文献:

[1]郑诚.如何加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年12期.

[2]丁淑云.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上),2018年01期.

[3]吴红红.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年11期.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实践研究小学语文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