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白银时代俄国女性文学的崛起
2021-04-21孙毓聪
摘要:俄罗斯文化史上的白银时代被称为是俄罗斯的“文艺复兴”时期。随着白银时代文学的繁荣,俄罗斯文学中出现了一个新群体——女性文学,并迅速崛起。女性文学的崛起有着深厚的历史原因,俄罗斯民间文学及经典作品的熏陶,文艺思潮的蔓延以及女性政治地位提高促进了白银时代女性文学的发展。
关键词:白银时代;俄罗斯文学;女性文学
白银时代是俄罗斯文学史上一个重要阶段,文学活动空前繁荣,别尔嘉耶夫称其为俄罗斯的“文艺复兴”时期。而在这一时期,一直以男性作家为主体的俄国作家队伍中出现了一个新现象:有一批具有影响力且颇有建树的女作家、女诗人加入其中并迅速崛起,打破了一直以来男性作家独统文坛的格局。但是长期以来,在各类文学著作中,白银时代的女性文学的内容较少,且缺乏介绍其崛起的相关资料。因此解读白银时代俄国女性文学的崛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白银时代俄国女性文学产生的背景
“白银时代”这一概念是由别尔嘉耶夫提出,俄罗斯民族终于迎来了精神觉醒、思想活跃、文化振兴的时代。在民粹派运动失败、晚期封建制的危机加深、探索民族命运和前途的热情高涨的历史条件下,知识界开始大量引入以“重估一切价值”为基本特征的现代西方社会哲学思潮,以象征主义、唯美主义、自然主义、表现主义为代表的新的文艺思潮,同时重新解读与发现本民族的古典作家,用新的眼光审视民族历史与文化,在人文科学和艺术各领域内展开了富有创造性的活动。
同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一样,俄罗斯的“文艺复兴”时代—白银时代也是一个名家辈出的时代。特别是在人文科学和艺术领域,当时涌现出一批造诣颇深、成果卓著的人物。其中如哲学家、诗人索洛维约夫、思想家费多罗夫和普列汉诺夫,哲学家别尔嘉耶夫、伊利因和舍斯托夫、作家罗赞诺夫、哲学家和经济学家布尔加科夫等人,都是著述极丰,见解深刻,其影响超越了他们所活动的学科范围(汪介之1996:4)。
白银时代俄国女性文学创作的真实面貌和规模,有可能远远超出文学史家的描述和后代读者的印象(陈方2010:3)。正是在诗歌创作中,女性作者空前地展示出了她们的天赋、激情和成就,而作为白银时代俄国女性诗歌之代表的阿赫马托娃、茨维塔耶娃和吉比乌斯,更是破天荒地赢得了超一流的俄国文学史地位,后人将阿赫马托娃与俄国诗歌的“太阳”普希金并列,称之为“俄国诗歌的月亮”,茨维塔耶娃则被布罗茨基称为“20世纪的第一诗人”。
2.女性文学迅速崛起的原因
2.1文学原因
白银时代女性作家的崛起,首先和俄罗斯民间文学及本国十九世纪经典作家作品的熏陶密切相关。在古俄罗斯,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民间丰富的口头创作。书面文学出现后,口头文学仍继续存在并得到发展,成为中世纪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文学的影响一直持续到后几个世纪:作家和诗人们一直在利用口头诗歌的情节极其丰富的艺术手法进行创作。古代俄罗斯文学研究家库斯科夫曾说:“不了解古代俄罗斯文学的历史,我们就不可能了解普希金创作的整个深度、果戈理创作的精神实质、托尔斯泰的道德探索、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哲学内涵、俄国象征主义的特点和未来主义的语言探索”(郑体武2006:2)。
2.2思想原因
主要是受俄罗斯“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
新的文艺思潮,同时重新解读与发现本民族的古典作家,重新审视民族历史与文化,吉皮乌斯作为象征派的领袖之一,与丈夫梅列日科夫斯基一起宣扬象征主义的“新宗教意识”。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象征主义诗人,其诗歌创作具有典型的象征主义特征:表现想象中的非理性世界,描绘爱情、死亡和孤独主题等。20世纪初女诗人阿赫玛托娃登上诗坛时,正值俄国象征主义的繁荣时期。她的诗歌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象征主义诗风的影响,比如她曾将早期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安年斯基称为自己的恩师,并写下《导师》一诗献给他。
1910年,另一女诗人茨维塔耶娃发表的第一部诗集《黄昏纪念册》也曾引起勃留索夫、古米廖夫、沃洛申等不少文学前辈的关注。茨维塔耶娃广收博采包括未来派在内的众多现代诗歌流派艺术之长而自成一家,她的创作具有了这些现代派、现实主义、印象派诗人的某些重要特征。至于米拉·洛赫维茨卡娅,她的“毫不掩饰地歌颂爱情”、“勇敢地袒露自己的心灵”(沃隆斯基)的爱情诗也使她成为俄罗斯现代派诗歌的先驱之一,并进入自我未来主义的行列。
3.白银时代女性文学的文学史意义
体现在如下三个层面上:
第一,20世纪俄国侨民文学中的女性创作是其最直接的延续。十月革命后,大批俄国作家出于多种原因离开俄国,侨居世界各地,在他们中间就有不少著名的女性作家,如吉比乌斯、苔菲、茨维塔耶娃(后返回苏联)等,她们在境外坚持创作、为捍卫和宣传俄国文化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第二,白银时代女性文学以“内侨”的身份贯穿着俄语文学的苏维埃时期,最突出的代表就是阿赫马托娃,作为彼得堡诗歌传统之“最后的贵族”,她把白银时代的薪火传递下来,还有成长于白银时代、写作于苏联时期的一批女性“持不同政见作家”,如娜杰日塔·曼德里施塔姆、叶夫盖尼娅·金兹堡等,她们的回忆录既充滿对白银时代文化的深切眷恋,也不乏对新现实的深刻批判,已经成为20世纪俄国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
第三,俄国白银时代的“女权小说”也在苏维埃时期得到了充满悖论的继承。十月革命之后,维尔比茨卡娅等人的小说虽然被作为“资产阶级的色情文学”而遭禁,但以科伦泰等人的理论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却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和宣传。男女平等,取消性别差异,妇女走出家庭,获得与男人一样的教育和工作机会,这些都成了社会主义社会之文明和进步的主要标志之一。换句话说,在苏维埃社会建立之后,女性及其文学不仅没有遭到压制,反而发出了更为清晰、响亮的声音。在文学领域,一方面,苏联涌现出大量的女性作家,作家协会中女会员的比例大幅上升,她们与男性作家“同工同酬”,权利相当。
综上所述,白银时代女性作家崛起是有其深厚的历史原因的,这些原因使女性文学打破了男性文学独霸俄罗斯文坛的局面,实现了女性文学的崛起,也对20世纪后期的俄罗斯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汪介之.关于俄罗斯文学的“白银时代”[J].俄罗斯文艺,1996(04):3-6+15.
[2]陈方.试论白银时代俄国女性文学的崛起[J].外国文学评论,2010(03):154-166.
[3]郑体武.俄罗斯文学简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孙毓聪,1996年11月,女,汉,吉林省舒兰市,延边大学,俄语语言文学,学历: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