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一流课程建设在应用型大学的价值与路径探究
2021-04-21杨安杨丽明马春蕾
杨安 杨丽明 马春蕾
【摘要】为响应国家一流本科建设的号召,实现一流本科教育,提升国家教育影响力,一流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使命与意义。《基础会计》作为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对于会计学专业的知识体系构建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构建《基础会计》一流课程对于会计学专业势在必行。本文从《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现状入手,阐述《基础会计》一流课程建设在应用型大学存在的价值,进而从更新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重塑课程内容等方面对一流课程建设路径进行探究,旨在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兴趣及课程质量,与时俱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会计人员。
【关键词】《基础会计》;一流课程;路径探究
导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提出扭转教育评价导向、深化教育改革等重要举措,特别是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概括为“九个坚持”,标志着对我国教育事业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双一流”建设,强调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鼓励高校办出特色,在不同学科不同方面争创一流,为加快“双一流”建设指明了方向。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2017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要求,结合“双一流”建设实际,经广泛征求意见,确定总的工作原则是稳中求进、继承创新、改革发展。
一、《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基础会计》为会计学专业的入门核心课程,同時也是其他管理类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应用型很强的学科。课程主要通过对会计学理论知识的讲解,培养学生解决基本的会计账务处理以及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理解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的能力。由于该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基础课程,需要学生能够对基础会计知识进行理解与应用,综合性与应用性较强。在现有的各类高校课程教学中,授课形式大多采用讲授为主,课程内容以传统主流教材为支撑,以当下最新会计准则为教学依据,为学生奠定会计学知识体系的基础。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为解决课程重点难点大多以讲授与习题讲解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大量练习,让学生熟悉会计处理,但是对于会计凭证填制、账簿的登记、编制报表等方面侧重点不强。在应用型高校中为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基础会计》课程学习后普遍设置《基础会计模拟实训》。在《基础会计模拟实训》中,通过学生对原始凭证的审核,根据会计基本理论以及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并编制报表。相对于单纯的理论课程,结合实训的《基础会计》课程体系更加全面,学生可以完善《基础会计》课程中的理论知识,为今后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让学生对于企业会计运行模式有了一个初步认知,便于学生在未来更快的适应职场要求。
二、《基础会计》一流课程建设在应用型大学的价值
在应用型大学实践《基础会计》一流课程建设是顺应高等教育变革的现实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时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正逐步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目标。应用型大学在这个阶段更应寻求自身发展特色,筛选各类一流课程,打造属于自身的品牌课程。由于应用型本科的技术应用性更为显著,而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是实践应用的核心,想拥有扎实的技术水平必须拥有过硬的基础知识。
《基础会计》课程对于会计学专业学生而言属于基础课,同样也是核心课,因此在应用型大学建设《基础会计》一流课程,对于会计学专业而言是具有指导性的。通过《基础会计》一流课程的践行,能够整合会计学专业的教育资源,提升各应用型大学会计学专业的知名度,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水平,增强学生对专业建设的参与度,有助于拓宽学生对未来实务工作的认知度,尽早的让学生适应会计人员角色,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会计领域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水平的会计人才。
三、《基础会计》一流课程建设在应用型大学的路径探究
(一)明确一流课程建设整体思路
为突显自身教学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不断调整育人模式以及育人方向,着眼于时代发展的需求设置针对性的育人目标,针对育人目标设计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而实施课程建设。但是“一流”课程的建设不能为了“建设”而批量“建设”或“盲目建设”。《基础会计》课程建设属于针对本专业特点、类型筛选出的“精华”课程。在课程选择的基础上,组建“核心”教学团队,强调多元主体参与,重视团队建设,课程建设不能是教师“单兵作战”,极力打造高水平的“一流”课程。同时,在课程建设前期,需要认真梳理实施路径,明确一流课程建设的整体思路,发现课程建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避免体系中“避重就轻”、“逻辑混乱”等现象导致课程建设的失败。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也凸显了团队的作用,各团队成员应做好分工,明确自身职责,从整体死路上统一团队思维,树立课程核心体系。
(二)更新教学理念
打破原有“以师为本”、“以教为本”的教学理念,从根本上树立“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教育思想,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想办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要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基础会计》的知识体系本就相对抽象,如果仍采用原有的“以教为本”的教学理念,从短期看会导致学生课堂融入感欠佳,理解问题难度大;从长远角度看会导致其今后会计领域整体知识根基不稳,甚至会失去对会计学专业继续学习的兴趣。因此,“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理念应结合当下时代发展,利用互联网技术,激发了学生学习潜能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复习、练习,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常规。只有在根本上重塑教学理念,才能适应当前高等教育变革潮流,培养符合国家需要、社会满意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三)明确教学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如何能够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即为当下高校教学的目标。而对于应用型大学而言,应牢固自身办学理念,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则,为社会培养高质量人才为主要的教学目标。针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应以会计学专业岗位能力要求为导向,以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为目标,做好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的改革,去掉水课,增加金课,为会计学专业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激发学生对未来会计学相关知识的学习欲望,树立正确的会计职业观。
(四)重塑课程内容
《基础会计》作为传统学科,大多数院校在讲授时依旧采用传统书本教学模式讲授课程,学生對于理论的学习不仅抽象而且枯燥,同时易受课堂学时的限制。因此,对于《基础会计》一流课程的建设,可考虑“因时施教”,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将互联网技术列入课程内容,确立和加强其地位,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加以传播。课程建设团队应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强化实战技能,将互联网与传统纸质教材相结合,以信息化的教学资源为支撑,突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壁垒,针对各院校学生特点,编制以体现前沿性与时代性要求为前提的,符合最新政策法规和教学理念,适用于自身学生使用的高质量教材,使学生通过网络信息技术随时随地进行课程的学习。
同时对于《基础会计》课程内容的建设,应加入课程思政内容。以往教师在课程中,缺乏思政建设的主观意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把握出现了解不够,认识片面等认知不足的现象。为了能够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作为任课教师,我们应当把“课程思政”融入到各门课程。会计人员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岗位,培养德才兼备的会计从业人员是会计学专业的基本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要让学生觉得自然而然,而不是生搬硬套,在课程内容合适的位置将遵纪守法、遵循准则、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价值观传导给学生。
(五)改变教学模式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可改变以往的线下教学模式,单纯的线下教学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下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也不能够吸引新一代的年轻人。作为有代表性的00后学生群体,新颖的教学模式才能成功的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且让知识灵动起来。因此,科学地使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线上教学或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大数据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网上课程教学等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是现代化教学的独特属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认真设计网上课程、开发课件、微课、制作高质量的视频、音频资料等等。课程配套的《基础会计模拟实训》可利用企业的实际资料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和模拟实训,展示了企业会计核算和管理决策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一种可供他们体验和观测的环境。通过教学模式的转变,为学生提供新的学习思路。
(六)创新教学方法
“灵活创新”,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依据不同领域或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特点、学生实际特点以及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环境条件选择教学方法。将启发式教学、情景体验式教学、实践教学等方式引入到课程之中,创新教学。构建师生“共同体”教学理念。《基础会计》课程建设需要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与批判性思维,杜绝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现象。充分借助现代技术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实现线上线下联动,树立师生“共同体”理念,进而让课堂成为师生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让课程成为师生思维碰撞的重要载体。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教学,借助分享讨论、交流研讨等形式,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引导学生以主人翁姿态参与课堂教学和课程建设。
(七)提高教师水平
“与时俱进”,不仅用心备好每一堂课,认真上好每一门课,教师还要认真研究课程的任务目标,明白为何教、教什么、怎么教。在教学中发现问题,促进研究,教研相长。还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多学习互联网技术,这都是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的重要前提。因此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理论基础以及扎实的教学能力,同时也要顺应时代发展、科技发展,能够应用当下前沿科技。应用型大学的教学思路以及育人策略与普通高校仍略有不同,甚至对于教师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是应用型大学的育人根本,以此为基础必须提升自有师资力量,不仅要强化师资的学术水平,也要关注教师的实战水平。会计学专业作为一门实操较强的学科,《基础会计》是学科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更应该加强教师在实际岗位的能力提升,与现代化企业保持长久密切联系及定期定向合作计划,给予教师更多参与一线学习的机会,让教师能够主动了解最近最前沿的基础会计实践知识,进而在指导和鼓励学生的过程中实现针对性的调整。
(八)建全评价体系
以激发学习动力和专业兴趣为着力点完善过程评价制度。过程管理要制度化,以制度化强化课程评价管理。过程管理最后会以平时成绩的形式体现出来。制度化的过程管理会使得评价过程公平公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意识到自己的平时成绩是由于自己的努力而获得,而不是教师的“赠与”。制度化的过程管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致,通过平时成绩能够客观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通过平时成绩的结果能够对自身得到一个检验和自我评价。在强化平时成绩评价的同时,评价方式也可适当进行调整,转变传统的教师单方面记载,可采用学生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学习的评价,评价结果学生、教师可共同监督管理。线上《基础会计》课程中可引入其他辅助教学软件平台(如超星、云班课等),建立积分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教师可利用辅助教学平台设置出勤、讨论、观看视频、师生互动等活动积分,按照单元知识学习、课程资料的拓展学习、线上作业完成情况、问答和单元考核等设置学习积分,活动积分与学习积分相结合,使学生在《基础会计》课程的学习中,不单纯的停留在以此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热情。线下考评侧重于学习过程、研究性、项目性、探究性的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创新型研究情况。加强非标准化、综合性等评价,提升课程学习的挑战性。
四、结语
一流课程建设在应用型大学的实践势在必行,一流课程的建设对于应用型大学而言能够提升自身知名度;对于学生而言增强了其在该领域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对于社会而言,培养了更多的专业化、高水平优秀人才。《基础会计》课程建设对于会计学专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为了给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会计人员,做好会计学专业的一流课程建设是我们所有会计学教师所要担负的责任,在未来的职教生涯中,也需要每一位会计学教师为此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赵忠山,赵天琪等.大数据背景下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路径探究[J].丝路文化,2021(03):110-111.
[2]施佳欢,蔡颖蔚,郑昱.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践路径——以南京大学优质课程建设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21(04):49-53.
[3]张宏婧,朱婷婷,刘昕媛.会计学专业课程群建设与优化研究[J].科技创业,2021(09):73-76.
[4]黎新宏.高校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建设的价值、困境与路径[J].西昌学院学报,2021(09):99-112.
[5]张梦倩,杜俊娟.基于线上教学的基础会计课程构想[J].时代金融,2020(24):170-171.
基金项目名称:辽宁省一流本科线下课程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1.杨安(1988.10-),女,锡伯族,籍贯:辽宁锦州人,沈阳城市建设学院,讲师,硕士学位,专业:会计学,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实务。
2.杨丽明(1981.10-),女,汉族,籍贯:辽宁铁岭人,沈阳城市建设学院,教授,硕士学位,专业:会计学,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实务。
3.马春蕾(1979.04-),女,汉族,籍贯:辽宁沈阳人,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副教授,硕士学位,专业:会计学,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