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延年与陈乔年

2021-04-20吴基民

同舟共进 2021年1期
关键词:陈延陈独秀

吴基民

1913年8月末的一个下午,反对军阀倪嗣冲的一队匪兵,突然冲进了安庆城内陈衍庶的家里。幸好事先得到警报,陈独秀的大儿子陈延年、二儿子陈乔年攀上屋顶,逃到邻居家里,然后连夜逃到怀宁乡下,躲到了亲戚陈遐文的家里。第三个儿子陈松年仅六七岁,慌不择路,跌倒在邻居家天井中的大浴盆里,邻居大妈趁机在他的屁股上连拍数下,打得他嚎啕大哭,大妈顺手将他衣服扒个精光,把他按在浴盆里洗澡,躲过一劫……

原来,安徽的“讨袁革命”失败后,袁世凯的爪牙倪嗣冲于8月28日攻占安庆,29日又进入芜湖。安徽都督柏文蔚与秘书长陈独秀落荒而逃,跑到日本;倪嗣冲欲斩草除根,把陈独秀的老家封了,将财产一抢而空。幸好三个儿子逃了出来,这才有了上述一幕。

几个月后,延年、乔年得知父亲已回上海,从母亲高大众的手里取了点衣物,辞别故乡,千里迢迢来到上海。从此他们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生母,再也没有回过故乡。这一年,陈延年15岁,陈乔年仅11岁。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陈延年与陈乔年虽为一母所生,外形却很不一样,延年自幼身体壮实,皮肤粗糙黝黑,性格不苟言笑,平时沉默寡言,像个“黑面武生”,脾气跟父亲一样倔强。乔年则生来皮肤白皙,眉清目秀,像个“白面书生”,而且性格开朗,喜欢嬉闹。他们初到上海,与父亲、继母(即高大众的妹妹高君曼)同住在法租界吉益里21号。

对于两个侄儿的到来,高君曼十分开心,她嘘寒问暖,竭尽所能地为他们添衣置物。但陈独秀的教育理念却与别人不同,他主张实行所谓的“兽性”教育,一心要改变我国青年“手无缚鸡之力,心无一夫之雄;白面纤腰,妩媚若处子;畏寒怯热,柔弱若病夫”的状况。因此他决意不让儿子们住在自家寓所,只给很少的生活费,让他们出去勤工俭学。

陈獨秀让大儿子跟旅法著名女画家潘玉良的丈夫潘赞化学习法文,二儿子年幼,跟随自己读书,两人都寄宿在四马路亚东图书馆《新青年》杂志发行所的店堂里。亚东图书馆经理汪孟邹是陈独秀的同乡好友,他遵照陈的嘱咐,每月给兄弟俩十元生活费,而每次领取生活费时,腼腆的陈延年总是等在外面,而由生性活泼的陈乔年进店到柜台去拿。据潘赞化回忆,兄弟俩的生活十分清苦,白天半工半读,晚上以地板为床,吃烧饼,饮自来水,夏天无蚊帐,冬天无棉衣,一件夹衣一年四季不离身。颜色憔枯,人多惜之,而怪独秀之忍也”。

高君曼反对陈独秀这么做,认为于情于理都应让兄弟俩吃住在家里——常有南来北往的客人住在陈家,有的客人一住数天,何以非把自己的亲骨肉拒之门外呢?但高君曼苦劝多次也说服不了陈独秀,不得已之下,她找到潘赞化,哭诉道:望你以老友身份代我恳求独秀,让延年兄弟回家吃住。”然而,陈独秀不但不听,反而严厉斥责这是“妇人之仁”,“少年人生,听他自创前程也可”。

陈延年兄弟见父亲对自己这么严格,学习十分努力,1915年就勤工俭学,先后考入了上海著名的震旦大学,一个读本科,一个读附中。也是在这年,陈独秀应聘北上,出任北京大学的文科学长,月薪300元,这在当时是相当高的收入。但他对儿子依然如故,只让汪孟邹从他的稿费里按月支付给兄弟俩每人5块钱。

这段时间里,陈独秀与陈延年兄弟长期分离,加上兄弟二人对父亲以反对旧式包办婚姻为名,抛弃他们的生母,继而与意气相投的姨妹同居、结婚之事大为不满,故和父亲的关系一直不好,父子间感情淡薄。以后陈独秀、陈延年、陈乔年都成了我党重要的革命领导与干部,但陈延年从不称陈独秀为父亲,均直呼其名,陈乔年私下探访陈独秀,才会喊上一声“父亲”。

陈延年立下志向,要带着乔年自创前程。他认为艰苦的生活是对自己的磨练。潘赞化曾描述过寒风刺骨的夜晚见到陈延年的情景:海上北风大作,气候寒冷,路旁电灯昏蒙不明。远见一团寒气,向我方来,近视之,延年也。一身寒雾笼罩,如沙漠上小羔羊。以手抚肩背,仍服袷衣(注:单衣),即问曰:‘子无寒乎?延年路旁拱而立曰:‘尚可。”

一次,安庆老家的叔祖母谢氏带家人在上海找到延年、乔年,见他们衣着破旧,生活艰苦,十分痛惜,直怪陈独秀没照顾好自己的儿子。谢氏当即要给他们添置衣服用具,并提出今后由家里汇款供他们上学,但兄弟二人谢绝了叔祖母的好意。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不久从北京传来消息,说陈独秀在北京散发传单被关入大牢。一天,潘赞化问陈延年:这场运动你怎么看?”延年回答:“这次学潮,含有无产阶级斗争之意义,千古未有。”“那你对自己父亲被捕怎么看?怕不怕?”延年回答:“既做不怕,怕则不做。”“如有必要,我和乔年都会求此机会做光荣牺牲。”

古人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生活工作的磨练中,兄弟俩已经做好了为理想而奋斗、牺牲的准备。

【远渡重洋,追求真理】

陈延年、陈乔年在上海读书期间,各种思潮伴随着新文化运动兴起而广为传播。兄弟二人对巴枯宁等人的学说颇有研究,认为无政府主义最激进、最彻底,对中国无政府主义的领军人物吴稚晖更是十分崇拜。

1919年下半年,留法勤工俭学在全国兴起。“勤于作工,俭以求学”,这个口号受到了大批渴望出国留学、接受新的思潮,但又付不起高昂学费的贫困学子的欢迎。陈延年、陈乔年向远在北京的父亲报告了这一消息,得到了陈独秀的大力支持。陈独秀还特意跟国民党元老、华法教育会成员李石曾说了此事。

1919年12月末,陈延年、陈乔年等百余位青年,乘坐法国邮轮从黄浦江启程,经过40多天的航行,于1920年2月初抵达法国马赛。2月3日,兄弟俩来到了法国巴黎。他们以120法郎在凯旋门附近的伯尼街22号租了一个房间。不久,他们便以过人的聪慧和流利的法语考入巴黎大学附设的阿里雍斯学校,每天上课4小时,课程有文学、历史、地理与法国文明史等。他们十分珍惜这一学习机会,除了上课,还到巴黎大学图书馆博览群书,想用一年时间修完学校的全部课程。

不料半年后,由吴稚晖等人主导的“华法教育会”突然宣布中断对勤工俭学学生的经济支持,这使得大批勤工俭学的学生得不到资助,过着几乎是流浪式的生活。为了生存下去,兄弟俩只好中断学业,在巴黎或里昂寻找工作机会。他们先后在里昂的一家工厂当翻砂工,拼命干活,一天辛苦劳动所得无几,难以维持起码的生活。资本家发不出工资,不时拿出明信片当工资,他们只好把成包的明信片寄回上海,让汪孟邹的侄子汪原放摆在亚东图书馆里推销换钱。

【青春似火,血染龙华】

1927年,陈独秀离开上海来到武汉,中共中央决定在武汉召开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陈延年被选为广东区出席“五大”的代表。4月上旬,陈延年在武汉见到了陈独秀。父子这次相见只有几天,中共中央即派陈延年和李立三、聂荣臻等去上海。当时正是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前夜,上海已为白色恐怖所笼罩,陈延年知道此去凶多吉少,但他没有退缩,曾在中共广东区委大会上说:“一个共产党员的牺牲,胜于千万张传单;如果怕死,就不要做共产党员!”

同年6月,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江浙区委,分别成立江苏省委与浙江省委。26日上午,江苏省委在恒丰里104号召开会议,王若飞代表中央宣布陈延年担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郭伯和为组织部长,韩步先为省委秘书长。会开到一半,突然接到密报,说有一交通员被捕,此人知道省机关的具体地址,王若飞随即宣布散会并撤离。陈延年与郭、韩二人在附近找了家茶馆边观察动静,边商议工作,直到下午3点不见有任何异样。

但这一次,陈延年大意了。他和郭、韩二人又回到了机关工作,不过一袋烟的功夫,机关被军警团团围住。陈延年、郭伯和见情况危急,为掩护其他同志,以桌椅板凳为武器,和军警展开了搏斗,另外两个同志从屋顶上逃走,得以侥幸脱险。但陈延年、郭伯和等四人终因寡不敌众,不幸被捕。

陈延年被捕后化名陈友生,坚称是自己受雇于别人的茶房。敌人见他面色黝黑,粗衣短衫,与一般干粗活的工友无异,便信以为真。陈延年被捕后,赵世炎见他未暴露真实身份,立即指示济难会中的党员与办案人员交涉,准备以800银元将他赎出。汪孟邹则收到一封署名“陈友生”的信,上写:“鄙人于6月26日被捕……我是工人,不会有多大嫌疑,现在我的衣裤都破烂了,请先生给我买一套衣裤送来。”心急如焚的汪找胡适帮忙,胡适又托他的老朋友、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吴稚晖出面疏通。岂料所托非人,吴稚晖对陈延年当初“背叛”无政府主义加入共产党怀恨在心,加上久浸于官场,深知陈延年的厉害,接到胡适的信后,吴欣喜若狂,他一面报告蒋介石,一面给上海警备司令杨虎发出“贺信”,称陈延年“恃智肆恶,过于其父百倍”,催促杨虎立即杀除。

杨虎本不知道逮捕到了“共党要犯”,在知道了陈延年的真实身份后,立即亲自赶到龙华监狱,下令对陈上手铐脚镣,严加看管。不久韩步先叛变,也指认了陈延年。杨虎不加审讯,在1927年7月4日晚上,将陈延年秘密押赴龙华刑场。宁死不跪的陈延年最终被恼羞成怒的刽子手用乱刀砍死。这是中共在上海牺牲的第一个政治局委员,年仅29岁。

1927年秋,陈乔年被党中央调到上海,担任中共江苏省委的组织部长。此时的他知道大哥陈延年已经牺牲,父亲陈独秀也在上海,中共中央正接到共产国际的指示,要陈独秀到莫斯科去参加中共六大,并调共产国际工作。经历了大革命的失败,陈独秀悟出了一个道理,就是“中国的事一定要由中国人自己来办”,坚决不愿意去莫斯科。中央派给陈乔年一个任务,就是说服父亲。

此刻陈独秀住在江西北路福生里酱园弄一幢3层的小楼上,陪伴他的是秘书黄玠然。

乔年不像延年,对父亲没有那么决断。他借此机会,还经常与妻子史静仪一起前去探望父亲,有时还把新生的儿子“红五”带上。陈乔年其实也不想让父亲去莫斯科,但他对父亲的一些主张也是不赞成的,父子二人常就时局展开激烈辩论,争得面红耳赤,各不相让。陈独秀苦笑着对黄玠然说:“你看,儿子竟教训起老子来了。”但儿子的到来还是让他充满了喜悦,尤其是“红五”,给他帶来了莫大的快乐。

但是“红五”不久便因病夭折了。更大的悲剧发生在1928年的2月16日,这一天,陈乔年在英租界北成都路刺绣女校召开各区组织部长会议,上海总工会也在附近酱园路召开各产总主任联席会议。由于叛徒唐瑞林的告密,陈乔年、许白昊、郑复他等11人被捕,这是中共江苏省委继陈延年等被捕后,遭遇的又一次重大破坏。

陈乔年被捕后清楚地知道,既入虎口,势难生还。起初,他化名王某,敌人并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因他来沪不久,叛徒唐瑞林也不认识他。与他同时被捕的郑复他、许白昊也在狱中研究营救他的计划,打算由叛徒不认识的周之楚顶替他的姓名、职务。周之楚十分英勇,当即允诺愿以自己的牺牲来保全陈乔年的生命。这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不料,周之楚的父亲是南洋富商,也在四处托人营救他,其父在探监时露了马脚——他见到陈乔年后大吃一惊,说这不是我的儿子,于是,陈乔年的身份彻底暴露。

关押期间,敌人为了得到党的机密,对陈乔年多次使用酷刑,他始终横眉冷对,保持了气节。在狱中,陈乔年仍乐观地说:“让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难友们问他,对党、对家庭有何遗言,他回答:“对家庭毫无牵挂,对党的尽力营救,表示衷心感谢。”

1928年6月6日,敌人将陈乔年、许白昊、郑复他三人枪杀在龙华刑场,陈乔年仅26岁。

1936年12月,陈独秀一生中最后一次被捕,在南京监狱里已有5年。一天,他突然听说“西安事变”中蒋介石被扣押的消息,高兴得如孩童一般,据狱中照顾他的犯人濮清泉回忆:“他托人打了一点酒,买了一点菜……他先斟满一杯酒,高举齐眉说,大革命以来,为共产主义而牺牲的烈士,请受奠一杯,你们的深仇大恨有人给报了……他斟了第二杯,呜咽起来说,延年啦乔年,为父的为你俩酹此一杯!接着他老泪纵横,痛哭失声。我们见过他大笑,也见过他大怒,但从未见过他流泪……”

(作者系文史学者)

猜你喜欢

陈延陈独秀
陈延年:视死如归的革命者
陈延年:中国少年共产党创建者之一
陈延年:光明磊落 视死如归
陈延年:不能忘记的革命先驱
陈延年:视死如归的革命者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陈独秀南京狱中受优待情况考察
五四运动与陈独秀价值观的变化
陈独秀的收与不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