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语手机移动课堂的设计与应用
2021-04-20姜美含
姜美含
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构建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移动课堂恰好符合此目标。学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进入移动课堂,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网络化、智能化、自主化、个性化学习,使曾经枯燥的课堂变得轻松有趣。利用移动课堂的这些优势,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开发出新颖、生动、趣味性强的教学模式。本研究立足于韩语信息化教学改革,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韩语教学之中,打造韩语手机移动课堂,开发出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从而促进韩语教学的发展。
一、高职韩语课堂现状
为了在有限的韩语课堂时间内快速提高学生的韩语水平,大部分高职韩语课堂以集中训练韩语的听说读写技能为主,传统教学模式占据了主导地位,出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陈旧
教材大多数为几年前中国出版的韩语教程系列,语法说明、练习较为丰富,词汇量较大,但是对话内容相对陈旧。纸质版教材居多,教材中的文字叙述较多,图片较少,读起来缺乏趣味性,教学内容更新也较慢。
(二)以教师讲解为主
由于韩语是从零起点的学生教起,为了使学生尽快理解并掌握韩语发音、语法等知识,课堂中教师经常以中文讲解为主,与学生的韩语对话、交流环节不多,学生的活动时间也不够充分。即使一些韩国外教的课程,由于学生韩语说得不够熟练而不敢开口,因此也常常是外教在课堂唱独角戏。
(三)教和学的效率低下
传统的韩语课堂教学,在教师讲解时,需要学生自觉整理笔记,否则课后复习时很难找到要领,抓住重要信息。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常常是忙于埋头整理信息,有时候来不及思考和回答教师问题,导致教师不得不放慢课堂节奏,教学效率低下。而一些不愿意整理笔记的学生,课后没有了复习资料,理解困难,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重新学习。有的学生甚至因此放弃了学习,失去了信心,导致考试不及格。
(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
相对于本科生来说,高职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自觉性不够,再加上课堂的时间有限,如果学生课后没有多巩固、多练习的话,韩语往往达不到预期水平,韩语学习进程缓慢。
二、移动课堂的特点及优势
移动学习指的是运用移动网络技术、通信技术,通过科技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实现随时随地可学习的一种碎片化学习方式(王兴泽,2015)。周晓梅(2018)指出,手机移动课堂具有科技性、交互性、混合性、人性化、开放性、智能化的特点。除此之外,马冰·桑峻(2018)补充说明手机移动课堂还具有便捷性、实时性、个性化等优点。因此,利用手机移动课堂的这些优势可以有效地解决以上韩语课堂中的共性问题。
(一)教学内容丰富有趣
利用手机中的韩语学习软件,可以开发出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韩语教学资源。这些教学材料图文并茂,动态视频较多,以直观的输入为主,将课堂变静为动,可以迅速引起学习者的注意,抓住知识点。同时配有大量的听说读写练习题,使学习者能够充分地巩固、深化知识点。某些软件还有语音识别功能,可以提高口语的准确性、流畅性。
(二)打造情景教学法
叶金梅(2019)指出,高信息的移动教学可以有效地创建教学情景。而一些韩语学习软件是全韩文操作,用韩语讲授韩语,采用母语式、全身沉浸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情景之中。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听说能力,告别哑巴韩语,增强说韩语的信心。
(三)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通过手机软件来抢答教师问题,并随时提出问题,增强与教师的互动。同时,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手机语法、词汇、对话等练习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教师则成为辅助者、引导者。这样可以深化知识的理解,启发学生的智慧,改变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极大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
(四)实现自主化、个性化、碎片化学习
手机中的学习材料生动有趣,还可以随时随地翻阅,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特点,进行自主化、个性化、碎片化学习,这样不会造成过多学习负担,反而积少成多,逐年累月,不知不觉间提高韩语水平。
三、韩语手机移动课堂的开发与应用
(一)平台选取
本研究选取了美国Rosetta Stone罗塞塔石牌语言学习软件。该软件旨在以学习母语的方式讲授一门新语言,采用互动沉浸式教学法,使用日常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来确定字词和短语的含义,不进行翻译。语法、句法和词汇都通过实例来讲解。之所以懂得某字词的意义,是因为已将该字词与意义直接关联起来(通过图片来传情达意),无需依靠翻译、冗长乏味的语法说明和记忆练习。这样可以促进先天语言技能的开发,通过上下文传情达意。其中韩文版软件共有三个级别,10多个主题,通过大量听说读的模拟情景训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自然而然地提高韓语水平。操作简单易懂,趣味性强,受到了高校广大师生的欢迎。
(二)设计与实施
韩语手机移动课堂分为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拓展三个部分进行。
1.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阶段需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备课。明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好每节课韩语移动课堂的实施方案。例如,教授《购物》这一课,教学任务和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描述物品颜色、性质的韩语词汇,表达数量的韩语语法,以及购物常用的句子、客套语、对话,从而让学生能够用韩语准确地描述所要购买的物品,顺利购物,教学难点是韩语数量词的理解和掌握,教学重点是购物用语的灵活使用。教师可以根据该任务和目标,节选出软件中的购物相关词汇、语法、对话内容,计算好听说读写练习的时间,可以将数量词的练习和购物对话的练习适当增加,其他项目的练习相对减少,以突出重点难点,安排好整个教学过程。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给学生分配好预习任务,让学生熟悉软件,上课前确认网络的通畅,保证移动课堂的顺利进行。
2.课堂实施
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尽量少讲。如果需要讲解说明,也尽量使用全韩语教学,以打造韩语学习氛围。首先,教师可以用5分钟的时间通过用韩语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预习效果,引出学习内容,指出重点词汇、语法及句子;然后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用手机自主练习听力、发音、单词、语法、句子,大概需要15分钟;接下来将学生分组,根据软件所设情景,跟随软件进行对话练习,互相监督,互相讨论,每组学生编出一个情景剧并展示出来,大概需要25分钟时间;最后5分鐘教师进行点评总结,答疑解惑。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完成任务活动为主,自觉发现问题,合作解决问题,教师则辅助学生完成任务,实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3.课后拓展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因此课后需要做大量的练习,来深化、拓展知识点,巩固所学成果。教师可以将课堂中未完成的练习作为课后作业留给学生,特别是阅读题目,由于做起来耗费时间较多,因而建议课后完成。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也可以将课堂上掌握不充分的知识点重新练习,随时随地复习,查缺补漏,接受快的学生也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点,因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进行个性化、碎片化学习。为了有效地监督、引导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软件后台观察学生每日使用软件的时间与学习进度,对于学习主动性差的学生要给予不及格预警。同时通过软件定期开展测试,进行答疑解惑,便于时刻掌握学生学习状况,调整授课方案。
四、结语
以手机为主要载体的韩语移动课堂,内容新颖有趣,操作方便易懂,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促进了韩语信息化改革进程。但是实施韩语移动式授课方式,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挑战。需要教师课前做好大量的准备,要根据教学任务及目标将课堂教学内容与软件内容有效地结合起来,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合理分配软件操作练习时间。课中要随时监控学生活动,课后要随时监督学生拓展活动,对于学生的问题也要及时答疑解惑,教学评价也由传统的纸质版纸卷转为手机软件测试。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地开发学习新的信息化技术,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兴泽.智能手机为辅助的电大开放教育课程学习模式初探——以 “同学 APP”运用于《大学英语》课程辅助学习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5(9):36-37.
[2]周晓梅.移动课堂设计与运用研究——以《酒店办公自动化》为例[J].现代信息科技,2018(09):124-125+129.
[3]马冰,桑峻.手机移动课堂在高职院校中的教学实践——以《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为例[J].福建电脑,2018(8):90-91.
[4]叶金梅.移动教学模式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9(11):181-182.
责任编辑 何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