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星期有7天?
2021-04-20
公元前6000~4000年,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生活着一群苏美尔人。他们通过对月亮圆缺的观察,发现由半圆月至满月,时间是7天;由圆月至半圆月,时间又是7天;由半圆月至月消失,时间是7天;由月消失至半圆月,又是7天。可见,7天是月亮盈亏的周期。
于是,他们把一个月分为四周,七天定为一周期,并分别用太阳神(星期日)、月亮神(星期一)、火星神(星期二)、水星神(星期三)、木星神(星期四)、金星神(星期五)、土星神(星期六)七位星神为这七天命名,这就是“星期”名称的最早来历。他们还建立了神塔对这七位星神进行礼拜,认为这七位星神轮流“值勤”,各主管一天。之后,星期制被古巴比伦人继承。
古犹太人受到两河流域文明影响,也接受了星期制。后来,星期的概念随犹太宗教衍生出来的基督教传播到欧洲。
服装的标签为什么要在领子上?
相信有不少人都被衣领上的标签“叮咬”过,尤其是皮肤敏感的人,刚好挨着脖子后方的设计显得十分不人性化。既然如此,服装制造商为什么非要把标签放在这个位置?
理由很明显,在你买衣服的时候一般第一眼就能看到领口内侧的标签,对产品质检员来说也是如此。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要求产品在提交质检时必须直观地呈现产品信息,这样可以提高质检的效率。所以虽然没有硬性规定,多数商家都约定俗成地把标签放在了领口位置。既然位置不好改,那为什么不用舒服点的材料呢?这就是成本问题了。上世纪60年代,服装制造业开始采用低成本的聚酯纤维来制作标签,如今市场上75%~80%的服装标签都是这种材质。这种材质本身并不扎人,但是在裁剪时,工厂用的是高温金属丝,融化的标签边缘再次凝固后就会变得很硬,让人觉得硌得慌。更先进的工厂会利用超声波来剪裁标签,这样得到的边缘就相对平滑,但同时也会增加15%的成本。
人会对水过敏吗?
这个问题看似荒谬,毕竟成人体内约60%都是水,但还真存在疑似对水过敏的罕见病——水源性荨麻疹。这种病症一般出现在青春期初期,患者多為女性,过敏部位可以包含皮肤局部到全身。患者的皮肤在接触水后会开始起疹子,引发灼烧感和头痛。停止接触水源后,症状会在半小时到一小时内消失。
你可能会怀疑,是不是水中的杂质引起过敏?但即使是将自来水换做蒸馏水或是生理盐水,症状还是会出现,并且也与水温无关。
目前,水源性荨麻疹的诱因还尚未明确。尽管当前病因不明,也无法完全治愈,患者还是可以通过抗组胺药物来缓解过敏反应。
为什么肚子饿了会咕咕叫
为什么肚子会感觉到饿呢?这是神经中枢的感觉。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吃进的饭菜一般经四五个小时就能从胃中排空。这时候,胃就会开始剧烈收缩,使人感到饥饿。我们知道,不论什么时候,胃中总存在一定量的液体和气体,液体一般是胃黏膜分泌出来的胃消化液,量并不太多。气体一般是在进食时,随着食物一起吞咽下去的。这样,胃中的液体和气体在胃壁剧烈收缩的情况下,就会被挤捏揉压,东跑西窜,就像我们洗衣服的时候,衣服中如果包着一定量的空气,在水中一揉一搓,也会发出咕咕的声音来,这两种情况是同一个道理。
古代的“铃医”
“铃医”,顾名思义就是拿着串铃走村串户地行医,所以“铃医”又叫走方医、草泽医,是指游走在江湖上的民间医生。“铃医”是古代一种很好的行医方式,送医到家,送药上门。“铃医”作为一种医疗形式是与坐堂医生相对而言的。我们知道,医生有固定场所,坐在诊所医院里看病的,称为“坐堂”。“铃医”并不是庸医,他们大都是家传师授,有一技之长,肩挑药囊、悬挂葫芦,手摇串铃,有时还要喊上几嗓子,介绍治病用药等。他们兢兢业业地为老百姓服务,虽然辛苦,也乐此不疲。古代的华佗、扁鹊以及孙思邈等都是“铃医”。
为什么葡萄会爬架子
如果按其攀附方式来说,葡萄属于卷须藤本,爬山虎属于吸附藤本。爬山虎没有支撑身体的茎,它的茎上长有许多细长弯曲的卷须,每根卷须顶端都有一个小吸盘,所以它爬在墙上任凭风吹雨打也不会脱落下来。葡萄的祖先是生长在森林里的野生植物,它的生长需要阳光,但是它没有直立的枝干,周围的大树把阳光都吸收了,为了争取更多阳光,它只好爬上大树。那葡萄是如何攀缘的呢?仔细观察就可以看到葡萄藤上有很细的卷须,它可以在空中旋转摆动,当卷须一碰上树干或柱子时,它就会很快地卷在上面。卷住后,它还会不断地往上攀爬,而且不会断。一根缠牢的葡萄藤,挂上挺重的东西也拉不断。
为什么说“风调”才能“雨顺”
我国是著名的季风气候国家之一,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春秋季分别属于从冬季风至夏季风以及从夏季风至冬季风的过渡季节。通常的年景,5月时分,夏季风前哨到达南岭山脉,6月中旬迂回至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底窜至华北、东北平原。假如夏季风根据这种规律,一步步地由南向北移动,不徘徊也不跳跃,这就是所谓的“风调”了。雨带的活动与季风前哨是息息相关的,夏季风前哨到达哪里,哪里就开始出现雨季。在农业方面,华南、长江中下游、华北、东北等地区农田里的作物正是需要雨水的时候,雨水就源源而来,滋润了作物的生长。等到农作物不太需要雨水的时候,季风的活动正好已经过去了,雨水减少,阳光增多,这就是“雨顺”。如果季风前哨在一个地区停留太久,或者一跃而过,就风不调雨不顺了。这样,常常会出现洪涝灾害或者干旱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