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看待中国外汇市场:韧性中也有软肋
2021-04-20润东
润东
2020年,新冠疫情给世界经济造成冲击,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的跨境资金流动和外汇市场的运行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表现出了“韧性增强、更趋成熟”的总体特征。这是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1月22日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发布2020年外汇收支数据时总结的评语。
令人欣慰的是,我国国际收支逐步走向自主平衡,既不会只有顺差项目,也不会只有逆差项目,总体呈现了有进有出、均衡发展的格局;人民币汇率处于合理均衡区间,既不会只升不贬,也不会只贬不升;外汇市场成熟度明显提升,市场预期更加理性,外汇交易既没有单边买入,也没有单边卖出。
在欣喜之余,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以问题为导向,也要客观辩证看待中国跨境资金流动和外汇市场的运行,有韧性,也有软肋。
首先,人民币升值过快。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人民币兑美元从破7逆转,一路升值到6.5,屡创2020年内新高。进入2021年后,人民币升值的趋势未改,1月6日人民币中间价升至6.4604,创下2018年6月20日以来的最高水平。人民币持续升值直接影响出口,不少订单已无利润可言,甚至已出现亏本的情况。
其次,境外资本入境较猛。2020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的国际收支开始呈现“双顺差”态势,大量跨境资本流入我国股市、债市。Choice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收盘,北向资金在12月净流入A股572.39亿元。IIF数据显示,2020年12月,国际资本流入股票市场的有293亿美元,其中132亿美元流向中国股市。跨境资本大举流入中国内地市场,一方面说明中国市场已成全球投资圣地,以其韧性、潜力和干净的基本面俘获境外资本的芳心;另一方面也显示境外资本的投机性,其中不乏见利忘义者,搞短促突击战术,捞一把就走,一骑绝尘后往往留下一地鸡毛,十分可恶。
再次,人民币国际货币结算比例还较小。从2009年我国开启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从贸易结算到金融投资再到储备货币,人民币连续8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结算货币,并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五大支付货币、第六大外汇交易货币,全球有超过70个国家将人民币作为官方储备货币。但是中国作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中国又是全球130多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截至2020年6月末,人民币在国际支付货币中的份额仅为1.76%。这与中国的外贸大国地位极不相称。
此外,美元债券数额仍然庞大。据美国财政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8月底,中国连续3个月抛售美债,最终持仓规模降至1.068万亿美元,为2017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但是,手持超过万亿美元的债券,毕竟是块烫手的山芋。也是两难的选择。即便如此,美元对于外贸企业依然不可或缺。当下它们还有一种微妙的心态,那就是“拿着美元烫手、不拿又怕吃亏”。
揭示問题是为了解决问题,针对人民币外汇市场的软肋,我国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足功夫。
针对人民币升值过快,需要高度重视人民币升值过快对货币、股市、债券等金融市场的价格传导,避免产生连锁反应,应提前做好金融风险管理对策,避免失聪、误判、操作失当而蒙受较大的资产损失。由于中国没有采取零利率甚至负利率,也没有随大流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是少数实施正常货币政策的主要经济体之一,一直以来也没有“大水漫灌”。我们坚信,在中央稳金融政策的驱动下,人民币汇率一定能保持在合理适当的区间。
针对境外资本入境较猛,要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加汇率弹性,保持温和色彩,这样做,有助于平抑无风险的套利资本流动;要加强跨境资本流入流出双向监测,尤其是要改善国际收支统计质量为改善国家宏观经济分析和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要进一步完善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维护外汇市场健康秩序。
人民币国际货币结算比例还较小,要积极开展双边贸易本币结算,拓展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结算比例。近年来,加入“人民币结算俱乐部”的央行成员继续增加。目前,主动提出使用人民币支付的买家主要来自于俄罗斯、伊朗、埃及、阿尔及利亚、委内瑞拉等美元外汇较少或受美国制裁的国家或一些地区,以及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巴基斯坦、日本等东盟或亚洲周边国家。
美元债券数额仍然庞大,要逐步减持。鉴于美元仍然是国际第一结算货币,美元的地位暂时还比较稳固,要采取两手准备,一方面逐步减持,甩掉包袱;一方面还要保持一定存量,以应不测。美国财政部公布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在去年11月停止抛售美国债券的策略,反手增持价值9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是中国近几个月以来首次增持美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