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震监测预报的误区及处理措施探讨

2021-04-20高佳琪

科技研究·理论版 2021年20期
关键词:网络结构台网抗震

高佳琪

摘要:目前地震灾害观察气候预警出现的问题主要有震前现象和震中相对反应,以及地壳传感器既可以预知地震和地震云也可以预知地震等方面。有效的应对方法要从住房修建位置选择、防震方法工程设计、建筑构件体系、增加延性、提高整体性、构筑物设置、减震与缓震几个层次入手,提高住房的防震力量。本篇将对抗震检测预报的问题和应对方法加以简单阐述。

关键字:地震观测;预报误区;错误处理措施

一、我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分析

由于中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对地震灾害的预测水平和科学技术能力也取得了明显的提升。现今,中国的地震灾害预报工作大多是以中国地震监测网为基地来进行预测工作的,但由于中国地理区域较广且监测范围很大,在对地震发生数据的监测与大数据分析等方面都必须通过中国地震监测网的监测数据才能完成,同时中国还建设了以国、省、地为三层的数字化地震监测网,并建立了地震测震台网、强地震台网、物理观察点等,以此来进一步提升了震害观测工作的质量。新时代的中国,还必须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来对震害的预测与研究做出一定的科学实践,经过多次的实验和经历的科学预报,总结出了有利于当前中国震害情况发展的科学预报手段与办法,进行了长期地震、中期地震、短时地震等观测和预报水平的提高,而现在中国的观测与预报系统发展仍处在认识与摸索阶段,对地震等突发灾情的预报还达不到科学意义与正确判断的水准,这一方面和中国还不能充分了解震害产生的机理与变化规律有关,同时也是对预测系统发展带来的局限,所以我们还应该更加客观的了解中国地震测报工作的困难,更加科学的提升中国地震预报与观测的水平。

二、地震监测预报存在的误区

(一)震前现象与震中对应。抗震观察预警利用了学科的手段对抗震做出预测,通常,在大型地震灾难产生时都会出现某些奇异的迹象,比如动物焦躁不安全,人类集体逃离等等,可是如果要把震害之前的异象与震害一一对应开来,却有着某种误区,因为这些违背自然界基本规律的迹象都有相当的概率出现变形,又或者是在中途变化。所以,如果单纯利用震害之前的异象,就判定会出现大型地震灾难是不正确的。

(二)地壳传感器可以预测地震发生。现阶段广泛接受的一种理论是在地壳内植入足够多的传感器,就可以对地壳变化做出反映,在足够多的数据分析支撑下,运用仿真建立和检测的技术手段,或许可以探求出地震事件产生的某些基础规律性或机理,这无疑是可以正确开展抗震预测的必然前提和有效技术手段。这种观点有着极大的误解,且不說传感器如何可以密布于整个地壳上,可以获取到相应的科学数值从而得到合理的结果,单是能否解决地震预报中的问题,便是缺乏一个科学数据基础的。如果这个观点可以代表当前地震预报的一种发展方向,可以说在未来的某天有实现的可能性。

三、关于进一步提高地震监视预测质量的措施

(一)加强业务建设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是一个服务质量较高的工作,它所服务的对象不只社会公共,还应该包括地质部门、国家建设、及生态环境等,所以地震监测部门应该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心与使命感,在工作中要以高度集中的精力,投入到对现实的地震监测和分析工作中去,努力做到分析合理正确,预测及时准确。同时国家还应该加强对各监测站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改善检测装置的性能,提升检测人员的理论技术水平和实际运用水平,并使用最先进检测装置建立合理的检测监控网络,同时还必须提高检测人才队伍建设,并由此来促进全国地震检测与预报质量的提高。

(二)加强网络平台建立和应用。在地震监测中,应运用固定台网和流动台网对地震带的分布情况以及震害多发区域实施有效的监控,并利用全国的地震发生台网与各省的地震台进行互联,建立合理的监视性台网,并充分地发挥联动台络的功能提升地震发生监视质量。地震台网的数据中心建设应该可以做到与全国各区域地震台网数据的资源共享,这样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地震前数据的准确性,同时对于地震发生后前兆信息的获取也是十分有用的。因此地震台网建设中要相应的运用到遥测式地震台网,并加强对震害信息的高速处理与传输。

(三)建立预报网络结构。地震监测与预报工作中必须要建立一定的预报网络结构,这主要是为了将地震资讯更好的加以管理与传递,笔者一直以为地震预报网络结构应该由小至大,由近至远,由地震带和震中高发区开始,慢慢的形成预测网络结构,最后建立全国地震监视与预报网。同时在观测过程中应做好震害中短期的监控性预测,减少震后余震对地区造成了二次破坏。地震测报网络结构的监督管理也需要完善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制,这样不仅能够发挥一定监督功能,还能够提高管理水平。

(四)可以增加延性。就房屋建筑而言,建筑的伸缩性是影响结构性能的关键特性之一,只要提高了房屋建筑伸缩性,就可以有效的减少抗震产生时的作用力,进而提高了房屋构件的抗震性能。而提高房屋建筑的伸缩性重点在以下几个角度上,一是梁的可伸缩性,二是要按照结构图集标准中强柱弱梁的原理以及强剪弱扭的原理加以设计,三是要按照实际状况提高梁端的剪力作用值。

四、结语

在中国现代化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下,房屋建筑数量日益多,一旦出现重大震害,将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在设计现代房屋建筑物结构时,应当按照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在建筑物体量、建筑构造体系、建筑物构件的内延性与整体性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对建筑物构造体系作出整体设计。

参考文献:

[1]王丽杰.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地震监测与地震应急中的应用[J]. 通讯世界,2015(13):64-64,65.

[2] 张晁军,陈会忠,李卫东,等. 大数据时代对地震监测预报问题的思考[J]. 地球物理学进展,2015,30(4):1561-1568.

[3] 胡海峰,李海兵,崔居全,等. 地震监测预报的误区分析与工作建议[J]. 地球,2016(3):383-383.

[4] 顾娜,崔政东,王欣,等. 地震监测预报的误区分析与工作建议[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6):322.

[5] 韩敏红. 地震监测预报的误区及处理措施探讨[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1(2):540-541.

猜你喜欢

网络结构台网抗震
基于SNA的网络舆论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网络结构研究
桥梁高墩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试论分布式计算机网络结构分析与优化
带通信配网故障指示器故障监测方法及安装分析
底框结构工程的抗震设计解析
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设计
非常规突发事件跨组织合作网络结构演化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