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残疾人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现状调查与思考

2021-04-19杨琼娃

社会与公益 2021年1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残疾人社区

杨琼娃

摘 要:为更好地提升残疾人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本文利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广东省珠海市J区7个社区的残疾人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J区残疾人的火灾和地震应对能力较弱,地震和食物中毒、犯罪应对知识相对缺乏,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处于一般水平,而传染病应对能力最强。鉴于调研数据及相关文献对伤残人士提出意见和建议,如关注弱势群体中的“最弱势”群体、关注学历低残疾人群体、关注“沟通障碍”残障群体、加强残障群体应急意识培养、建立个人支持网络等。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残疾人;社区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突发事件背景下社区助残服务与对策分析——以金湾区为例”(202018)的成果。

在城市应急管理层中,社区是基层组织,完善社区助残服务,才能更好地为残疾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更有效的帮助。在应对突发事件中,残疾人由于自身应急能力有限,所以造成的伤亡程度会更大。据国外学者统计,残疾人因突发事件致死的概率可达非残疾人的5倍[1]。中国约有8296万残疾人群,他们是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最薄弱的一道关口,在突发事件面前更加脆弱,因此,做好突发事件中的助残服务工作是社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但截止到目前,我国针对残疾人应急能力的调查还十分少见,为此,本文将通过对珠海市经济特区J区残疾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为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残障人士应急能力政策和提升社区助残服务水平提供实证依据。

一、珠海市J区残疾人应对能力现状调查

(一)调查方法和对象

1.问卷法

本文的残障人士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调查量表借鉴了杨宏飞和赵贞卿[2]制作的城乡居民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研究量表[2],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计分法,共设置了28题,涉及一般应对能力、火灾应对能力、地震应对能力、食物中毒应对能力、传染病应对能力、犯罪应对能力6個维度。此外,问卷中还涉及性别、年龄、残疾类别、残疾等级、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月收入等人口特征变量,以及应急意识、应急培训、逃生、宣传途径等因素。

2.访谈法

根据残疾人本身特殊性,对无法进行问卷调查的残疾人士或残疾家属,提炼了《残障人士对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访谈提纲。在问卷收集的基础上,通过深度访谈更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

3.调查对象

以珠海市J区7个社区持证残疾人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混合的方式,通过问卷调查结合访谈共获取调查样本47份。

(二)测量工具信效度

量表信度检验。残障人士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调查量表Cronbach α系数0.935>0.7,可见量表信度非常好。

量表效度检验。问卷效度KMO检验结果为0.741>0.6,且Bartllet球度检验的P值为0.000<0.05,效度非常好,表明本次的调研数据非常实用且均符合因子分析要求。

二、珠海市J区残疾人应对能力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一)珠海市J区残疾人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描述性分析

对47份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表1可以看出,残障人士对传染病的应对能力得分为4.335分,说明残障人士的传染病应对能力处于相对满意的状态,而一般应对能力<火灾<地震<食物中毒<犯罪。从总体上看,珠海市J区残障人士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处于一般水平。

(二)残障人士对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相关因素分析

通过表2可以看出,残疾类别、残疾等级、文化程度、月收入与残疾人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相关性有显著差异,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无统计学意义。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1)残疾类别、残疾等级和月收入对残疾人一般应对能力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收入500元以下或无、一级精神、智力、多重残疾等残疾人群的一般应对能力最低,月收入1001~1500元、2000元以上的二级和三级肢体残疾人群的一般应对能力最高。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对一般应对能力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0~29岁、30~39岁、40~49岁的残障人士比19岁以下(青少年)和50岁以上(中老年)的残障人士一般应对能力均值得分要高。

(2)文化程度、月收入对残疾人火灾应对能力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历低残疾人群,特别是没上过学月收入500元以下或无的残疾人群对火灾应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火灾应对能力最低,大学以上学历月收入1000元以上的残障人士对火灾应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火灾应对能力较高。而性别、年龄、残疾类别、残疾等级和婚姻状况对火灾应对能力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残疾等级级别越轻,得分越高。

(3)唯有文化程度对残疾人地震应对能力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学历为大学以上的得分最高,其次为初中和高中,没上过学的得分最低。而性别、年龄、残疾类别、残疾等级、婚姻状况和月收入对地震应对能力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残疾类别、文化程度和月收入对残疾人食物中毒应对能力的差异影响有显著性(P<0.05)。收入500元以下或无、没上过学的智力、多重残疾、听力等残疾人群对应对食物中毒知识的掌握程度和食物中毒应对能力最低,大学以上学历、月收入1001~1500元和2000元以上的精神与肢体残疾人士对应对食物中毒知识的掌握程度和食物中毒应对能力高于其他残疾人群 。

(5)只有文化程度对残疾人传染病应对能力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学以上学历的残疾人的传染病应对能力最好,学历越低,得分越低,呈递进状态,没上过学残疾人的传染病知识和应对能力最低。但无论男女、年龄、残疾等级,除月收入500元以下多重残疾人士外,得分均在4分左右或以上,说明大部分残疾人士对传染病应对知识和应对能力掌握都比较好,是所有维度中掌握最好的。

(6)残疾类别、文化程度对残疾人犯罪应对能力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学历以上的精神、肢体残疾人群的犯罪应对能力优于其他残疾类别人群,没上过学的智力、多重残疾及听力、言语等残疾人群对犯罪应对知识掌握程度和应对能力都较低。

(三)珠海市J区残疾人突发事件应急意识和逃生问题调查分析

一方面,将突发事件应急意识列在问卷中(见表3),发现48%的残疾人对突发事件知识和事件不关注,31%对突发事件知识关注一点,16%会关注突发事件应急知识,5%对突发事件知识非常关注。说明该辖区内残疾人士对突发事件应急知识关注不够,应急意识不强,需要加强应急意识培养。

另一方面,将发生地震、火灾等突发事件时的逃生问题列在问卷中(见表4),20%的残疾人表示自己逃生,52%表示家人帮助,4%表示邻居会帮助,24%表示不知道怎么办。说明残疾人士逃生更多还是依赖家庭帮助,而且能自主逃生的残障人士比较有限,也反映出辖区邻里互助关系薄弱,残疾人面对突发事件还是处于非常弱势的地位,而且对突发事件知识和应对能力掌握不足,加上本身残疾的原因,对突发事件往往不知所措,无法有效应对,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三、提升残疾人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可行性路径

从上述调研结果可以看到,J区残疾人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处于一般水平,需要对其加强突发事件应对知识学习和应对能力培训,下面就从6个方面探讨如何提升残疾人的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一)关注弱势群体中的“最弱势”群体

调查数据显示,月收入500元以下或无、一级精神、智力、多重残疾等残疾人群的一般应对能力最低,19岁以下(青少年)和50岁以上(中老年)残疾人群也是属于应对能力较低的群体,他们都是弱势群体中的“最弱势者”。据深入调查得知,一级重度残疾人人群,特别是精神、智力、多重残疾群体,或是幼儿、青少年、中老人残疾群体,遇到突发事件大多无法实施自救,遇到突发事件更多需要家庭或社会支持,所以需要加强对这部分群体的监护,如疫情期间,北京师范大学王振耀教授就提出:建立残疾人监护缺失上报机制并纳入紧急救助的措施。所以,建议社区对该残疾人群建立监护缺失每日上报制度,做好弱势群体监护缺失的监护和紧急救助措施。

(二)关注低学历残疾人群体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对火灾、地震、传染病应对能力最低的群体集中在低学历的残疾人群,针对该群体,一是要利用简单易懂的培训内容更好地提升他们的应对能力。二是要加强实际演练模拟。多项研究显示,灾害演练模拟对减轻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通过开展火灾简单灭火器使用演练、楼层着火疏散演练、地震疏散演练、防控传染病演练等模拟活动,提高残疾人士在突发事件中的应对能力,并帮助其积累相关经验。三是完善社区的无障碍基础设施。例如,可以在多层建筑设置一个救援区域,即由阻燃剂保护并具有双向通信功能的避难区,在这些区域,残疾人可以通过听觉和视觉与建筑外部的人进行交流;可以在疏散出口配備触感标志,让视力障碍者能够轻易找到;可以使用新技术消防“定向声音”,让残疾人群一听到这些设备就会跟随声音离开等。四是社区、残联、消防应多方联合,针对辖区残疾人建立“一对一”消防档案。比如,江西省公安厅制定的《全省公安派出所消防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中规定,对辖区内残疾人和精神病人等人群建立并落实“一对一”的消防安全登记、救助制度等,让弱势群体可以得到更好的保障措施和社会支持。

(三)关注“沟通障碍”残障群体

调查数据表明,没上过学的智力、多重残疾、听力、言语等残疾人群的食物中毒和犯罪应对能力最低,针对该群体必须保障其沟通无障碍。努力维系残疾人与服务的“连通”[3],首先,可以采取简单易懂的动画动漫、配字幕的视频、语音音频、手语视频、盲文等多种形式,宣传食物中毒和犯罪防范应急知识,提高该区残疾人群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其次,可以通过实操演练,如食物中毒急救演练、遇到犯罪应对如何求救演练等,帮助残疾人有效掌握该类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再次,可以加强信息化助残服务,例如,珠海市香洲区免费给辖区重度残疾人和老人配备的“一键通”智能设备,含有紧急呼叫、人员定位、生活服务、健康管理、定期回访等功能。又如,江苏苏州市聋人沟通无障碍服务平台启用手语翻译实时在线服务,可以在突发事件出现时满足言语、听力障碍等残疾人的手语翻译服务需求。通过信息化助残服务,可以有效减少或避免突发事件中残疾人因无法呼救和无法表达自身位置而引起伤亡的悲剧发生。

(四)加强突发事件应急意识培养

佛洛尹德认为“意识的形成是克服本我,认清自我和尊重超我的综合过程”。提高残疾人突发事件应急意识,首先要认识到单是灌输式的培训有时候对提升残疾人应对能力作用并不明显,特别是一些智力低下的残障人士,理解能力及反应能力较低,所以在日常行为中要积极培养残疾人的突发事件应急意识,使其形成危机意识。其次要加强应急科普宣传教育,可以通过开展区残联安全应急救援知识竞赛等方式提高残疾人的安全防范意识。最后可以编写各种针对各类残残疾人的安全教育读本等,强化残疾人的危机意识和防灾能力。

(五)建立个人支持网络的突发事件应对模式

国内学者董杉对广东省残疾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调查发现,残疾人在突发事件特别是地震、火灾等逃生是否及时,除了和自身残疾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还与是否及时获取家人或邻居帮助显著相关[4]。这就需要为残疾人建立个人支持网络。首先要加强和建立良好的邻里互助关系,因为根据调查发现,辖区中残疾人邻居互助关系薄弱,所以更应该加强社区领里间的互助关系,可以社区为依托招募领里互助志愿者,或以政府购买等方式开展“领里互助”结对帮、一对一等助残服务。其次要加强家庭支持,鉴于在突发事件中大部分残疾人依靠家人协助逃生,可以针对残疾人家属开展相应的应急救援培训和突发事件知识培训。再次要加强社区支持,有学者指出要主动加强疫情期间残疾人社区服务[5],社区可以针对专门为残疾人提供救助服务的应急救援人员开展相关的救援能力培训,同时做好社区无障碍设施建设等支持应急救援工作。

参考文献

[1]STOUGH L M,KELMAN I..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and Disasters[J].Handbook of Disaster Research,2017(11):225-242.

[2]杨宏飞,赵贞卿.城乡居民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灾害学,2012(3):126-131.

[3]陈昫.突发事件视域下的残疾人应对机制厘定:关键概念透视与助残策略启示[J].残疾人研究,2020(1):16-23.

[4]董杉.广东省残疾人对突发事件的危机意识、应对能力和特殊需求的调查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3:58.

[5]厉才茂,张梦欣,李耘,等.疫情之下对残疾人保护的实践与思考[J].残疾人研究,2020(01):4-15.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残疾人社区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处置及应对策略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我骄傲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
收益共享—回购联合契约下应对突发事件的供应链协调策略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