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茶产业人才需求调研及培养策略
2021-04-19何娟
何娟
摘要:贵州是全国产茶大省,茶叶栽培面积连续七年居全国第一。贵州茶产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涉茶专业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旺盛需求。也为我们整合发展茶旅特色专业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文章通过走访企业、企查大数据分析、茶人会专家座谈、院校调研、毕业生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贵州茶产业全产业链人才培养需求,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贵州茶产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以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茶旅特色专业群的建设为例,就培养方案的拟订、课程结构的设置、实训基地的建设、校企深度融合等方面提出几点人才培养策略。
关键词:茶旅特色专业群;人才需求;人才培养模式
一、贵州茶产业人才需求调研
(一)调研目的
通过调研了解涉茶企业的用人理念、企业文化及对涉茶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了解茶产业的全产业链人才构成、需求状况,岗位设置及对应的职业能力需求,为茶旅一体特色专业群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构建课程体系提供基本依据。
(二)调研意义
根据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的部署,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充分体现茶产业发展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保证专业建设和岗位设置与国家职业能力标准相对应,因此围绕茶旅一体特色专业群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社会调研。
(三)调研内容、方法
调研以走访企业、企查大数据资料收集与分析、院校间调研、毕业生问卷调查为主,参加茶人会和青年学者论坛,与企业行业专家及负责人交流、座谈为辅。调研内容包括贵州茶产业发展现状、茶产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情况、对技能人才的岗位要求和综合职业能力要求。为茶旅一体特色专业群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的构建、工学交替及顶岗实习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
(四)调研对象
1. 行业企业调研
通过走访、现场调研、召开校企合作理事会和组织行业企业招聘会的形式,对贵州多家茶企业进行了深度调研,了解茶相关行业企业对岗位、专业、技能、学历的要求。
2. 院校调研
通过牵头贵州茶产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组织贵州省所有高中职院校茶叶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集中讨论,就涉茶专业招生、就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等进行深入探讨。
3. 毕业生跟踪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我院茶旅特色专业群2018~2019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就毕业生就业率、对口就业率、起薪线、创新创业、企业满意度等进行了解。
二、贵州茶产业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一)贵州省茶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
根据企查大数据显示,目前贵州全省茶叶相关企业数量已达4.1万家。仅2019年,相关企业注册量达到6843家。近几年,贵州省茶叶销售线上线下双向发力,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让贵州茶叶走出去。企查数据显示,贵州茶叶电商的企业数量占贵州茶企数量的4.3%。在茶叶加工方面,贵州就有1万余家企业。另外引进茶叶深加工生产线,发展了一批茶叶深加工企业,全省现有茶叶深加工企业 346家。积极引导支持品牌企业在省内开设旗舰店、形象店、专卖店等,在商场、超市建专柜、代销点,截至2019年年底,省内各种茶叶专卖店、专柜、代销点等达11000多个。
下一步,贵州将做优基地、做强加工,巩固提升贵州作为中国茶叶原料基地、加工中心的地位,严守质量安全,坚持做干净茶、生态茶,进一步做强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发挥茶的起源在贵州的品牌效应。将茶产业打造成为贵州现代农业第一产业、贵州第一出口农产品、中国茶叶第一大省、中国茶叶第一品牌。其次,营销渠道建设上,政府鼓励支持茶企业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同时加大力度支持建立茶叶电商交易平台,推进茶叶电商全网覆盖。
(二)貴州茶产业链人才需求分析
1. 企业人才需求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茶产业的发展已经出现了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的趋势,根据贵州省茶产业链人才需求及岗位群职业能力需求分析,将茶产业人才分为三部分,分别为茶叶种植技术人才、茶叶加工人才及茶叶市场营销人才。
从被访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看,对茶叶加工人才的需求占绝大多数,其次是茶叶种植技术人才和茶叶市场营销人才,最后是茶叶企业管理人才和其他人才。在解决人才需求问题上大多数企业选择“具有高职学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这说明学历高低已经不是企业用人的首选,对能力的要求特别是专业技能要求表现突出。此外,许多企事业单位都需要懂茶叶、会泡茶的人才。
2. 职业面向和就业岗位分析
通过企业调查、院校调研,专家访谈,贵州省高职院校开设的涉茶专业中,职业面向主要为:茶园管理、茶叶加工、茶叶贸易、茶艺服务、茶文化传播等相关行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茶艺服务、茶文化推广、茶叶贸易与营销、茶叶企业管理等工作,具体对应岗位茶园管护技术员、植保工、茶叶加工工、茶食品、饮料加工工、评茶员、农产品质量内检员、茶艺师、营销员、网络营销员、导游、旅游企业管理人员、旅游项目管理人员、茶艺培训师等。
3. 贵州职业院校茶相关专业开设概况
根据院校调研,目前全省共有 9 所高职院校开设茶学专业在校生人数不足700人,开设与涉茶专业相关的专业学生人数较多,但缺乏专业群整合,未形成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导致贵州省茶企高端技能型技术人才岗位需求(特别是从事茶园管理、茶叶加工等岗位)缺口较大,未来五年,仍然需要大量相关技术技能人才。
4. 毕业生对学校培养的评价
根据我院质量年报数据显示,茶旅特色专业群毕业生就业对口率最低为76.47%,从业人员的起薪线普遍较高,选择服务地方经济的毕业生比例高达77.6%,为区域产业经济服务。并且毕业生对母校培养的满意度较高。
三、贵州茶产业人才培养策略
(一)优化专业布局,形成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专业体系
2015 年,教育部出台《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围绕各类经济带、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建设适应需求、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专业群”。随着“互联网”技术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不断渗透,茶叶经营与贸易人才的需求从线下发展到线上,单一的专业结构无法满足产业链人才培养需求。只有建设由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茶艺与茶叶营销,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大数据与电子商务、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优化整合的茶旅特色专业群,形成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专业体系,才能满足茶三产融合发展需要。
(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人才培养规格
茶产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一般有四个方面:茶园养护管理、茶叶加工与茶产品加工利用、茶叶贸易与营销、茶文化推广。茶旅特色专业群重点培养四个核心能力:“茶园建设与生产能力”“茶叶加工与品质管理能力”“茶产品营销管理能力”和“茶文化综合素养能力”。这四个核心能力对应国家职业工种有园艺工、植保工、茶叶加工工、评茶员、茶艺师、营销师等,在制订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时,根据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分析,制订合理的人才培养规格。
(三)创建毕业生能力开发模型,构建合理课程体系
毕业生能力开发模型包括:职业、工作任务、职业技能、技能点、知识点、职业素养、对应课程几个方面。在职业与对应工作能力和素质要求分析中,应不低于国家高级工的标准。要做到以岗定课,对于重合内容较多的专业课程要进行整合、特色专业群中的各专业除了公共基础课外,还应设置与茶园养护管理、茶叶加工与茶产品加工利用、茶叶贸易与营销、茶文化推广密切相关的专业公共平台课5~6门,再根据学生出口方向的不同构建专业核心课和能力拓展课,使课程体系的构建更加符合产业对人才能力培养的需求。
(四)加快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基地全方位育人功能
开放共享实训基地建设,是本着“合作共赢、互惠互利、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的原则,校、行、政、企合作共建。要紧盯技术发展前沿,突出基地建设的开放性、先进性、生产性,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高度融合,通过聘请行业企业知名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生产技术技能训练;引入企业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将企业文化全方位融入教学过程,使学生职业素养得到提升;充分发挥实训基地资源优势,对企业员工进行技术培训,技能鉴定。强化基地社会服务能力,主动参与和承办地方政府茶事服务活动;搭建赛事平台,为行业能工巧匠提供技能展示的场所,让教师、学生、企业员工及社会从业者参与其中,实现基地的全方位育人功能。
(五)安排阶段性生产实习,开发校企合作新模式
茶旅特色专业群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根据专业群特点,打破传统学期界限,遵循茶旅行业市场规律,旺季进入企业、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工学交替,围绕茶产业链进行阶段性生产实习,既解决生产旺季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缺口,又强化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实施多学期培养、分阶段实习,形成“淡进旺出”的校企合作型模式。
四、结语
随着贵州省、黔南州近年来茶产业发展,人才市场对此相关专业毕业生的素质需求正在发生变化,无公害茶叶生产加工、“互联网+”的新型营销贸易模式、茶文化旅游業的兴起对从事茶产业专业技术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特色专业群的目的是拓宽专业面向,增强适应性,突出以服务贵州茶全产业链岗位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理念及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模式。重点在于研究如何使培养目标多元化,从而满足企业复合型人才用人需求,进而形成特色专业群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在充分考虑服务贵州茶产业发展情况下,制定茶旅特色专业群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专业公共课程体系。对不同学生采用分专业方向的教学,真正落实多元化的专业能力培养,力图使基于贵州茶全产业链岗位能力分析所构建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与岗位(群)实际工作相一致,实现“零距离对接上岗”的高职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高玉萍.茶叶服务类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及培养策略[J].商贸人才,2018(22):191-192.
[2]凡进军,郭子贵,刘让贤.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航空制造特色专业群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7(01):156-157.
[3]毛春芳,史菁菁,施天慧.依据地区医药产业岗位需求建设高职药学专业群[J].卫生职业教育,2019(10):14-15.
[4]朱新鹏,李冬花.以应用能力为导向的茶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科技文汇,2019(04):79-80.
[5]于卫雁.高职茶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研究[J].福建茶叶,2018,40(01):165-166.
[6]刘宁.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城市人才新政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20(03):93-94.
(作者单位:贵州省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