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女子水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困境及对策
2021-04-19安妮梅楠
安妮 梅楠
摘 要:为实现我国女子水球运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女子水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困境及对策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我国女子水球项目过度依赖首批队员,群众基础薄弱、后备力量不足等是导致我国女子水球在顶级赛事中成绩较难突破的主要原因。我国女子水球队后备运动员专项素质不高、水球运动的社会化程度不高、水球运动的发展体制不够健全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女子水球后备人才的培养。研究提出,应当着力加强后备人才专项素质培养、加大水球运动的宣传力度、发挥竞赛杠杆的作用等对策。
关键词:女子水球;后备人才;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21)02-0085-04
Abstract:In order to realize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omens water polo in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raining of womens Water Polo Reserve talents in China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he weak mass base and the lack of reserve forces are the main reasons that make it difficult for Chinas womens water polo to break through in top-level competitions, the current reserve players of womens water polo teams in various parts of China are not of high professional quality, the number of water polo sports audience groups and professional coaches is relatively small, and the development system of water polo is not sound enough, to some extent, it also restricts the cultivation of womens water polo reserve talents in China. The research holds that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special quality training of reserve talents, strengthen the propaganda of water polo and play the role of competitive leverage.
Key words:Womens Water Polo; Reserve Talents; Curr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
水球運动被称为“水上足球”,也可以被称为“水上手球”,是一项集游泳运动和球类运动特点于一身的运动形式。同其他一些球类运动一样,水球运动最初作为一项民间娱乐活动出现在公众视野,随着其受众面的增加和规则的不断完善,水球运动开始逐渐成为一项正式的竞赛项目。由于水球运动对游泳技能的要求较高,所以水球运动员及教练员绝大多数都出自游泳行业。因此,投掷力量、团队配合等陆上球类运动的要素,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赢得水球比赛的关键,游泳技能则是赢得比赛的基础,这也为当前我国培养水球运动员提供了基本方向。我国水球运动起步较晚,且我国女子水球在国际赛事上还有过高光时刻。因此,解决目前我国女子水球后备力量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对未来我国女子水球运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 我国女子水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
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女子水球首次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我国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及其他官方机构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正式在各大体育院校组建女子水球队的目的则是为了备战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不难看出,我国国家体育总局越过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直接面对2008年的赛事,颇有打造一支国际强队的信心与决心。并于2009年第25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第一次夺得女子水球世界大赛冠军[1]。2013年勇夺世界水球联赛总冠军。但是最近几年,我国女子水球未能继续突破、创造奇迹。详细分析其原因,不难发现:我国女子水球项目过度依赖首批队员,群众基础薄弱、后备力量不足等是导致我国女子水平在顶级赛事中成绩较难突破的主要原因[2]。调查发现[3],在巅峰时期的女子水球国家队的后备人才储备中,队员平均身高达到170cm以上,劳雷尔指数平均值为128.8,身高体重指数平均值为341.9,表明我国后备女子水球运动员身身体素质也基本达到国家女子水球队运动员的标准。从年龄结构上看,虽然后备人才队伍中15~17岁的运动员占总人数的比重超过60%,但是15岁以下的比重则不足35%,相较于美国、西班牙、意大利等水球强国相比有较大差距[4]。这种倒金字塔形的运动员年龄分布,不利于我国女子水球项目的长远发展,且由于水球项目运动员成才周期长、易受伤病和其他原因导致提前退役等特点[5],目前我国女子水球运动员后备人才的数量与女子水球运动强国相比是远远不够的,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同时,女子水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女子水球运动的发展。
2 我国女子水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困境
2.1 专项素质不高
整体上看,现阶段我国女子水球后备人才的专项素质不高,而且与国家队正式队员差距较大,基本处于水球基础训练阶段。从理论上讲,作为一切体育项目“先锋队”“尖刀班”的各代表队,都必须具备相应的水球后备人才培养机构,也可以理解为业余、民间的水球训练点。诸如福建、辽宁、天津等省市,虽然在水球项目和水球队伍的建设上比较有优势,但是却没有专门的水球后备人才培养机构,各水球队无论是在后备人才选拔方面,还是中坚队员的选择上,均从游泳或者其他球类运动代表队中物色水球队员及其后备人才,还伴随有依靠物质奖励和签约金为基础,到外省市公开招募的情况。
从我国女子水球后备力量的基本素质上看。仅在25m运球的平均速度上,后备力量就超过国家水球队队员近5s,差距显著[6]。此外,后备女子水球运动员水球掷远专项素质平均米数为20.8m,较我国女子水球国家队运动员平均27m的标准也相差较远。但是,多数女子水球后备队员在游泳技能方面具有突出表现,以400m自由泳为例,60%以上的队员能够达到或者接近国家一级游泳运动员的水平。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大多数女子水球后备队员从事水球训练时间不长,且从事游泳项目转至水球项目的人数居多,其扎实的游泳基础训练和竞速优势还未能与水球专项训练紧密结合。
从我国水球后备力量的队伍建设和性别构成上看。目前,我国在训业余水球后备人才的数量,与我国水球一線队伍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反差,根据本研究的调查统计,我国一线水球代表队现有男、女队员200人以上,其中女队员人数接近男队员的两倍,业余后备人才中,男女队员总数接近300人,而男队员和女队员的比例则接近2:1,明显达不到构筑“宝塔式”竞技体育人才梯队的要求。尽管目前我国女子水球队被公认为世界强队,但是三线(即业训)队员仅有90人,表现出头重脚轻的畸型化格局,使得我国女子水球必然会后继乏人。另外,我国水球运动长期以来以男子为中心,且至今我国鲜有专门培养业余女子水球队员的机构,这些在训的业余女子水球队员也往往作为男子水球队训练的附属人员。长此以往,我国女子水球后备力量将很难以集团的形式脱颖而出,就有可能步中国女足的后尘逐步衰落。
2.2 社会化程度不高
水球在我国是一个“小众”体育项目,总体上看,仅广东、广西、上海、湖南、四川、福建、辽宁、北京、山西、天津这8个省与省级直辖市及其下属市、区长期并定期开展。本研究调查发现,在全国性水球运动竞赛中,真正算得上是省级建制的男子水球队不足10支,女子水球队也有同样的情况,这些队伍或者生存于公私合营的夹缝中,或者生存在教体联合的夹缝中,尽管他们是当前我国水球事业的一支新兴力量,但他们却直接承载着训练经费和队伍稳定这两座大山的压力,形成当前我国水球运动事业的发展掣肘。
由于水球运动的普及度有限,导致我国水球项目中兼职和转职教练员较多,因而缺乏专业性强的高水平教练员。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女子水球运动员教练员平均年龄超过40岁。从文化程度上看,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练员占比不足30%。曾经从事过水球专业训练的近60%,其余40%则主要以游泳项目为主[7]。由此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培养女子水球后备力量的教练员队伍中青年教练
员数量少,缺少活力。教练员整体文化水平中等,高学历层次教练员数量不多,对水球运动经验不足的教练员接近半数。学历程度的高低是衡量一名教练员学习知识、科学研究能力的标准。同时,学历程度与教练员在教学实践中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也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目前我国急需一批有更高学历层次的水球教练员来推动我国水球运动发展,并且能在水球训练、比赛中总结成功经验,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的水球教练员,从而才能更好的推动我国女子水球运动的发展,在根本上提高水球后备人才的培养质量。
2.3 发展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体育局等部门并未出台直接关乎水球运动未来发展的企划或相关政策。由于水球运动属于派生于游泳运动和球类运动的一种新门类,使得该领域的现行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完全直属于国家体育总局或各地方体育局的游泳运动管理中心负责,也正因为如此,各省市专业队培养的水球运动员才能够作为国家队、青年队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来源。此外,相应的文化教育及日常训练等环节,国内外赛事的审批、组织及参赛资格,合作推广等均由总局游泳中心的相关部门负责,即政府对水球事业的大包大揽和绝对集中,依靠这种集权式的人才培养体制,不排除其在参与国际级别水球竞争,以及迅速提高当前的一线队伍成绩方面存在一定的有效性。但是,各运动员的文化教育、个体成长,以及日后的退役就业等关乎个人未来发展利益的事宜,及水球运动将来的持续发展,将会在这种集权式体制中受到巨大影响。
此外,市场在培养水球运动员的过程中发挥的力量不够,且市场和社会参与水球人才培养的空间相对狭小。这一情况是上述“集权式”水球培训造成的直接后果,一方面加重了相关的财政负担,另一方面抑制了公众、社会团体等民间训练机构在后备人才培养中的活力。此外,盲目抑制市场活力的方式还会导致在一般情况下,由于传统的水球或其他运动的训练,往往需要在时间和精力上的高投入,从而无法保证水球运动员的文化教育;还会导致参加竞赛的资源等被牢牢控制在“官方”或“半官方”机构的手中,再加上单靠这类水球“官方”或“半官方”的主管部门自身,并不能完全吸纳全体退役运动员的就业或求学,造成问题的大量溢出。
3 我国女子水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对策
3.1 重视后备人才的专项素质培养
游泳是水球运动的第一要素,要更加重视水球后备人才的专项素质培养。一般情况下,无论是我国业余平台的水球训练计划,还是群众心中对水球运动本身的基本认知,都可以总结为“重球不重游”,致使游泳这专项素质的培养变成了中国水球运动发展的一个“短板”,这同样是中国男子水球队在世界级水球运动竞赛的赛场上,长时间未能崭露头角的重要因素。但是,反观中国女子水球队,其在国际赛事上的崛起,离不开各位队员扎实的游泳功底的培养。据调查发现,我国女子水球队中不论是精英还是中坚队员、替补队员,均存在早期从事游泳运动,亦或曾经本身就是游泳运动员的经历。因此,通过总结女子水球队的成功经验可以发现,抓水球后备人才建设的关键就是游泳,也正因为如此,各水球代表队应当在最初的基础训练阶段,就夯实游泳基础,将其放在优先发展的环节,同
时要抓游泳“规范”、抓“四式”,虽然训练目标存在差异,但是也必须要像游泳训练一样,对运动员与后备人才的游泳技能进行精雕细琢以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水球运动也是一项水中的力量较量的竞技,因此力量的训练应是专项素质的重要一环。然而,调查发现,当前我国相关体育部门或民间体育协会等,对青少年及水球后备人才的专项素质训练却以灵敏和反应能力为主要项目,力量训练为辅助项目。虽然不排除青少年身心发育规律的制约,但是,一味地倒向水球运动对运动员的时间感和空间感有很高的要求这一点,使得各不同层次运动员从小就对时机把握、位置判断、声光反应、观察能力进行优先训练,并在他们灵敏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予以强化,虽然可以在技巧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平,并且由于低年龄段少年运动员身体素质差异较小,所以体能差距不明显。但是,支撑其发挥超强反应能力的体力基础和力量基础却相对薄弱,不利于这部分后备力量在未来高年龄组的竞赛中崭露头角。
3.2 加大水球运动的宣传力度
随着人们对水球运动的宣传力度不断增强,人们对这一项目认知程度的逐步提升,使更多的儿童、青少年参与到水球运动之中,使其体验到水球运动的趣味性。我国水球运动的发展可以借鉴浙江游泳项目发展的成功经验。浙江游泳之所以长盛不衰,就是由于浙江游泳有着强大的群众基础。群众基础好、参与者多,才有可能涌现出好的选手[8]。此外,各地区的水上运动中心和主管部门应当同有条件的学校或有条件的企业,多开办针对青少年的水上运动夏令营活动,吸引一些缺少水上运动设施的学校学生一并加入,并聘请退役运动员担任技术指导,负责活动的组织策划。制定短期内强度适中、趣味性强的游泳、体能,以及球类运动的训练计划,一方面激发其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其身体技能,充分发挥退役运动员的经验资源,这不仅解决了退役运动员的就业问题,而且还能够使国家对退役运动员上的前期投入继续发挥效用。在此基础上,继续追踪女子水球退役人员的大数据,向有条件的学校和相关水上运动体育俱乐部推荐退役运动员,从而担任体育教师或教练。
3.3 发挥竞赛杠杆的作用
通过开展有利于我国水球后备人才培养的业余联赛,并以业余联赛为载体推进水球运动开展,扩大水球后备人才培养的阵地与队伍数量,促进地域之间交流。希腊、西班牙、意大利等国,高度关注水球运动的发展和实践,并一度形成了在适当条件下,各年龄组自动上升为高年龄组的长效机制,这3个国家由于长期开展高强度、高密度的国内联赛,使“预备役”青年运动员在短时间内练就了实战能力,并拥有临场指挥和及时组织、转换战术的能力。目前,我国男子水球已经启动了联赛制,因此,青年女子水球竞赛体系同样不能落后。
首先,广泛开展各体育局负责并主办的国内青年女子水球联赛。截至目前,我国共有12支具有职业性质的青年女子水球队,完全具备在现有队伍数量的基础上,按固定期限组织国内联赛的条件。对于赛期较长的联赛,媒体和赞助商同样会予以期待,媒体可以从具有一定赛期的赛事报道中,接触丰富的体育新闻资源和水球新人力量,大量的竞赛图片、赛事情况的书面形式都会以公众号、视频等方式,依靠手机、互联网等媒介向普通民众传播开来,通过各种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大众长时间感受到这项运动。此外,这种大量的曝光机会和传播,不仅会吸引大量的公众目光,还会对大量赞助商产生招商效应,间接为赛事的发展资金提供补充,形成水球竞赛自我补足、自我产出的长效机制。
其次,依靠科学方法来细化运动员的年龄与组别,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充国内的青少年水球赛事。按照每两岁为一个组别,在保证参赛队伍数量的基础上,让各个年龄段队员,均有机会参与。介于年龄和职业组别的差异,还可以相应地增加部分具有趣味性的一般赛事,亦或是少年儿童为主的趣味性赛事,将水球运动以竞赛等为载体,向各队伍的儿童及其家长以趣味性的方式进行二次传播。
4 结 语
目前,我国女子水球队后备人才培养力度不足,全国锦标赛参与队伍与人数不多,与水球项目开展的较好的国家有较大差距;多数后备队员尚处于水球基础训练阶段,水球专项素质有待提高;目前培养中国女子水球后备力量的教练员队伍缺少年轻教练员且缺少高水平的教练员,再加上政策不足与运动员整体素质,一同限制了我国女子水球后备人才的发展。因此,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制定符合我国水球项目实际情况的发展策略。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女子水球项目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强后备力量的储备,完善后备运动员选材基础,做好国家队、青年队组建和管理工作。参考游泳项目发展的经验,丰富不同年龄组的赛事,加强国际、省际、市际以及校际之间的水球运动交流。
参考文献:
[1]檀亚军,但晶.备战里约奥运会国家女子水球队运动损伤调查分析[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6(1):84-86.
[2]曹敦利.我国水球运动后备人才现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4):98-100.
[3]Edin Mirvic, Faris Rasidagic, Nermin Nurkovic, et al. Only unbalanced games are affected by technical and tactical aspects able to discriminate winning and losing performance in womens water polo Olympic Games[J].Sport Sciences for Health, 2019, 15(2):427-434.
[4]徐云前,刘钦龙.中国女子水球队与世界一流强队的比较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09(1): 76-78.
[5]Shauna Christine Hwei Sian Sim, Andrea Jiewen Chen, Udawattage Dinesh Chaminda Sirisena. 121 Towards reducing time loss from play: illness and injury surveillance in an elite womens water polo team[J].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2020: 54.
[6]鮑春雨,孟庆华,朱希红.中国女子水球运动员正手射门技术的生物力学特性分析[J].运动,2018(10):1-3.
[7]张俊龙,杜子韬.广东省发展女子水球运动的研究与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22):70-72.
[8]李宝丰.我国女子水球项目的发展现状[J].体育文化导刊,2012(2):52-56.
[9]王世君,蒋湘之,李海霞,等.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羽毛球专项人才培养现状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20(4):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