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成全中成就

2021-04-19黄锦英

新教师 2021年2期
关键词:适性凤凰重构

黄锦英

探究世界、在游戏和实践中获得学习和成长是儿童与生俱来的能力。儿童之间具有独特性、阶段性、多元性以及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工作者要顺应儿童的天性,遵循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规律与需求,不断找准儿童最近发展区,唤醒儿童的成长自觉,才能使儿童实现自我的完善和超越,最终成长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学校教育唯有怀抱“成全孩子差异”之心,才能成就每个个体不同的精彩人生。而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毕生的使命便是“涵泳童心,激扬灵性”,不遗余力地为儿童学习成长提供合适的养分,营造合适的环境。因此,2014年以来,厦门市翔安区第一实验小学开展了“适性教育”办学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优质办学的独特风姿。

一、适性教育的概念和内涵

适,即顺应、尊重。性有三层含义,一指儿童的本性、本能和天性,二指教育发展之性(教育规律),三指社会发展之性(规律)。适性教育是在保护儿童天性的基础上,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培养儿童良好的品性,把儿童培养成有独特个性且适应社会发展,能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适性教育是建立在近代儿童哲学认知之上的教育,近代儿童哲学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材,把教育看作磨炼儿童成长的练兵场,把学校看作儿童成长的跑马场,期望在悦纳、包容、成全每一个学生的差异中,因材施教,帮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闪光的金子,都追寻到生命的价值和社会的价值。因而适性教育是追求适合儿童生命发展,发挥人生价值的教育。

二、适性教育的理论基础

1. 时代需求。历史的车轮驶入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面对新的时代需求,教育如何跟上时代步伐,如何为培养多元人才、创新型人才服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因此,适性教育符合儿童成长需要和人才培养规律,而且符合国家和时代的需求。

2. 文化基因。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适性教育的基因。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孟子的“教亦多术”,《学记》的“教学相长”“长善救失”,以及柳宗元的“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等都阐述了教育应遵循人本身的属性与规律的思想。

3. 国际思想渊源。从西方的教育思想发展来看,加德纳在认知心理学领域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重新定义了人的智能结构,成为适性教育最重要的理论依据。苏格拉底的“合作对话”,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等,在不同程度上都对适性教育办学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理论支持!

4. 实践支撑。众所周知的北京市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和他的团队历时多年进行了一场震撼人心的改革,使学校生态全面转型,4000多名学生4000多张课表,1430个教学班,100多门课程,没有行政班,没有班主任,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成为了可能。北京市十一学校创造的奇迹,为适性教育提供了有力的实践支撑。

三、适性教育的价值重构

要让适性教育落地生根,教师需要完成“四个重构”。一是教育的发展观重构。教育不仅要提高儿童的能力,更要帮助他们建构体验幸福的智慧。二是教师的自我意识重构。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要用对生命充满敬畏的“有道德的教育方式”来成全生命成长。三是师生关系重构。师生关系必须从单纯满足某种社会功能性目的转向生命之间真诚的、平等的对话。四是价值观的重构。教育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人,唤醒学生成长自觉是教育最为重要的价值。

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方案强调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适性教育所呈现的教育追求,契合了该方案所倡导的办学方向,坚定了我们沿着这条路继续探索的信心!

四、适性教育的个性化表达

2015年,厦门市翔安区第一实验小学确立了适性教育办学思想之后,本着整体规划,同步推进的策略,开展了全方位的实践探索,并提炼出适性教育的个性化表达。

学校选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吉祥和永生的祥瑞之鸟——凤凰,作为适性教育办学理念的形象,寓意每个人通过接受教育,不断追求自我完善,逐步从自然人成为社会人,像凤凰涅槃一样。学校打造“凤凰文化”,使适性教育倡导的“三风一训”与凤凰精神高度契合,成为全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

1. 校风:乐于奉献,和谐共赢。学校从凤凰常常百鸟云集、其乐融融的和谐之美中,提炼出团结、合作、共赢的新时代精神。期望教育工作者胸怀凤凰的大爱,以爱育爱。提倡奉献成为一种快乐的自觉,追求在和谐中使学校、教师、学生共同成长,实现学校“成全人”到“发展人”的大教育办学理念。

2. 校训:勇于超越,做最好的自己。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心里构建一个能促进发展的“发电站”,学校将努力搭建各种“凤凰学子练翅”平台,让学生更多体验成功的机会,营造一种积极追求真善美、勇于超越的氛围,像传说中的凤凰一样朝着最美最好的自己去发展。

3. 教风:循性而行,和而不同。适性教育要求教师和学校要如知时节的好雨,滋养每个学生的品质,激发他们的成长自信,引领每个人不断发展。

4. 学风:崇美,善行,超越,创新。季羡林先生认为,幸福的人生是人与社会、自然、自我各种要素的协和共融,形成一种动态平衡的和谐之美。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获得幸福美好的人生,成就社会发展的伟业。因而,我们希望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播撒美的种子,善于实践美的追求,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地更新、超越自己,创造更美的自己,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才。

适性教育强调尊重儿童的天性是教育的起点,是基础;遵循教育的规律是策略,是方法,是过程,是为了更科学、更人性地促进人的长远发展;回归社会发展的适应性是适性教育的归宿,是落脚点。适性教育最终要达到用有道德的方式促进一个个独特的个体成长,教育才能为社会培养更有个性特征的、适应社会多层次需要的、高素质的建设者,回馈社会的需要。未来的社会靠今天的学生去创造,适性教育要为未来的社会培养具有創造性的人才!厦门市翔安区第一实验小学的适性教育尊重儿童天性和教育规律,努力营造开放、包容、悦纳、欣赏的和谐环境,将学校办成适合儿童成长的“生态园”,积极培养阳光、自信、向上、向善、人格健全,能适应时代,迎接时代挑战的一代新人,在这充溢着智慧的环境里,师生生命都得到润泽,不断成长。

(作者单位:福建教育学院附属翔安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林彦 刘贞辉)

猜你喜欢

适性凤凰重构
适性教育 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适性教育 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北方大陆 重构未来
论中止行为及其对中止犯的重构
《印刷材料与适性》课程建设探讨
《印刷材料与适性》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