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探究

2021-04-19陈星州

考试周刊 2021年24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陈星州

摘 要:核心素养是通过一定的引导,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社会发展需求以及适应能力提升的必备素质,尤其是在强调个人修养发展中,需要充分地结合所学知识来重视创新世界。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科目之一,地理教学更应该遵循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引,文章从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能力和综合思维三个核心要素展开讨论,为学生的德育能力提供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在高中阶段,德育教学不仅仅是班主任主要的工作职责,每一位任课老师也需要从区域教学目标,在课堂上为学生灌输一定的德育思想,按照地理學科自身的特点,只有在课堂上有目的地进行深度教学,运用知识将德育观念进行渗透,才能使每个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需要明白在新课标的大背景之下,只有与时俱进的接纳新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思想,才能够真正发挥地理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学科素养培育的重要意义,从传统教学中萃取精华、去其糟粕,促进每一个高中生可以从地理知识中获取更多的有用信息,进行良好的趣味分析,以此来提高自己的辨析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一、 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作为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之一,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所存在关系的正确价值观,主要是面对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如何更好地协调人类活动与自然关系的地理思考角度。而作为人类需要通过适量的主观活动,既要维持生物所需要的能源,也需要在可持续当中保护生态环境,更好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共处关系。在课堂上,老师需要通过更为有效的教学策略,开设丰富多彩的教学课堂,帮助学生逐步地培养人类协调观念,让更多的学生愿意参与到地理问题的实践当中,可以运用尊重自然规律的态度,从客观角度不断地分析现实环境的问题,最终养成人地协调观念。

例如,老师在讲“大气”这一单元内容的时候,首先,老师要向学生讲述全球性的大气环流,通过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地球的国家分布状态,让学生根据每个国家的地理位置来更好地辨别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并且向学生讲述:在地表形成了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以此来增强学生对大气环流运动轨迹的认知,可以通过大气运动的方向来判断。然后,老师再让学生以合作小组的模式来探讨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可以根据图片当中气候颜色的不同以及降水量的多少,判断10个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和气候特点。学生在讨论当中不难发现,以大陆西岸的两种情况为例,地中海地区夏季处于副热带高压中心的边缘,气流下沉,干燥少雨,冬季由于副热带高压向南移,此地受西风带的控制,多气旋活动,湿热多雨,而欧洲终年盛行,西风降水量较多而且比较均匀,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地理知识,将可以丰富自己的实践能力,更好更快地完成课堂目标。紧接着,老师需要从大气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向学生讲述全球变暖的现象,学生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化工厂大量地燃烧矿燃物质和人类不合理的活动进行毁林造房,导致了二氧化碳的增多,使气温不断的升高,而全球变暖,使海平面不断地上升,甚至淹没陆地,而最著名的景点马尔代夫,在预计50年后,也会彻底地消失在人们的视线当中,全球变暖也改变了各地降水状况和干湿状况,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不断的变化,面对以上的情况,需要学生能够通过人地协调观念,从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来看待人类活动与自然之间的相处关系,想出更为合理的保护建议,人类既可以通过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能源的利用效益,采用新能源来替换不可再生能源,减少能源的浪费,也可以通过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合作,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森林覆盖率和海水无污染。

二、 创设多元的教学情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能力,顾名思义是指人们在考察和分析、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应该具备的行动能力,而野外考察与室内实验对相关现象进行模拟,都是现代地理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高中地理课程所特有的学习方式。如果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地理实践力,将可以透过真实的情景来观察和理解地理环境,不断地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透过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地理实践当中。新课程教学要求的提出,也需要学校不断地优化地理教学的评价机制,一线老师和相关专家对高中地理实践课程进行全面分析,充分地了解学生在地理知识学习中的学习诉求,把他们的时间态度和实践能力养成融入教学评价体系当中,通过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景,进一步地帮助老师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树立起较强的责任意识。

例如,在学习“行星地球”这一单元内容的时候,首先,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教学情景,向学生播放宇宙当中八大行星围绕太阳所形成的运动轨迹,学生通过视觉效果能够真实地观察银河系当中八大行星的运动轨迹,充分地满足了学生探究宇宙世界的好奇心理,极大了吸引了他们的上课兴趣,学生在进行观察的同时,可以将八大行星分成内地行星、巨行星和远日行星,通过了解这三种类型的基本特征,可以从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角度来进行准确的分析和把握,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紧接着,老师要根据教材课本内容,向学生讲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因素,把太阳中大气由里到外的三个层次进行逐一地展示,并结合教材课本当中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学习,让学生对基础的地理知识进行深刻的了解,并且通过向学生展示太阳活动对地球所造成的影响,让学生进一步地认知如果太阳活动过于的剧烈,就会造成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两极地区产生极光,而地球上所产生的大多数的自然灾害与太阳活动也息息相关,进一步激发他们用专业的思维去思考问题。最后,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从家里带一个地球仪,创设一个动手实践的地理教学情景,将地球分为12个时区,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结合学生手中的地球仪进行讲解,让他们可以明白上午、中午和下午不同时辰的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情况,从而可以深刻地明白:当太阳高度角越高,人影长度会缩得很短,当太阳高度角越低,人影长度就会拉得很长,学生通过对地球仪直接的观察,将可以进一步的了解到地球的圈层结构,对地壳、地幔、地核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并通过画图的方式来了解每个地壳的深层运动。利用多媒体和动手实践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真正的打开学生学习地理的大门,让学生愿意用自己的思维进行学习深度地培养了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