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独立互助小组培育初中生积极心态的研究

2021-04-19王吉云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1年3期
关键词:乐观初中生

王吉云

[摘 要] 初中是学生的青春期,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都处在持续发展的时期,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产生负面的消极情绪或心理阴影。比如,厌学、沮丧、叛逆、自杀等。作为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为了促进初中生的健康成长,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样化的手段对积极形态的培养方式进行渗透。因此,本文结合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总结了借助独立互助小组合作实现初中生积极心态养成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生;积极心态;乐观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关键,也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期”,大多数中学生进入了青春期,这一时期的中学生除了生理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外,心理上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在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状态比较封闭,同时也处在能力、兴趣和学习的分化期。所以,教育工作者这个时期对学生的关心、教育是万万不可松懈的,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积极心态进行培养。

一、使初中生树立积极心态的必要性分析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积极心态的培养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新名词,人们尤其认为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心态状况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很重要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学生的积极心态进行培养做出了重要指示,让学生的自尊、自信心得到强化。因此,对学生的积极心态进行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是每一个心理健康教师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心理健康课是中学阶段不可忽视的科目。其课程形式应该多样化,除了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之外,心理健康教师更应注重的课程形式是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进来的课堂教学。在心理健康课中,教师应把培养中学生的积极心态作为主要教学任务。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培养,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得到改善,同时还能提高班级整体的教学质量。因此,本文以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探索积极心理学渗透进入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中的途径和方法。

二、培育初中生积极心态的意义

学生为了身心发展,学业成功,必须有一个积极的心理。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是教育的第一个步骤。为了培養学生积极的心态,教师也必须具备积极的心态。教师也应该通过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培养兴趣、树立自信心等途径来培养他们的积极心理。乐观是学生进行学习和激发创造的内部动力。有积极的心态的学生,往往会更好地面对学习、生活的困难和挫折,他们会更乐意学习,也更容易得到幸福。也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有研究显示,运用积极心理原则可以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

三、独立互助小组合作模式在初中生积极心态养成方面的作用

独立互助小组合作模式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生在一起朝着共同目标努力时,有明确的责任感和详细分工,以独立互助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合作协同学习指在鼓励全体学生共同为集体利益和其他个人利益问题进行协同工作,实现共同任务而努力实现理想的方式。独立互助小组合作模式在初中生积极心态养成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培养合作精神

从客观上看,世界各国的教育都在强调合作,未来大众面临的问题日益多样化,仅靠自身的力量是不可能解决的。因此,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然而当下不少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合作意识比较欠缺,因此,对他们进行合作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很有必要了。通常小组合作模式以4~6个人为主,在分组后引导学生进行竞争,分组后的学生要想取得优异成绩,就必须以诚信为本,把个体融入小团队中,一切都要以集体的利益为起点,经过长期培养,学习合作的能力必定会得到很大提升。

(二)培养竞争意识,激励学习积极性

学校应该培育出一种竞争意识,作为工业再生产的基础,使其成为一种具有更强上进心和能够满足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在分组后,可以让学生在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竞争,对于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及参与学习积极性方面有很大促进作用。小组成员为了取得成功,就会进一步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交流,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和进步有很重要作用。

合作式学习模式可以使在校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转变到更为主动学习。在小组教学讨论过程中,教师将一些教学问题充分让给了小组共同参与讨论,此时也有学生主动参加了小组学习的集体活动。在师生合作讨论中,学生或多或少地可以得出一些新的结论,这些结论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是学生在合作讨论中得出来的。如果没有完全解决问题,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对方法、结论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巩固学习成果有很大帮助。

四、以独立互助小组培育初中生积极心态的策略

(一)关注小组合作学习中问题的设计

独立互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要想取得理想效果,就需要老师发挥主导作用,扮演好组织者、监督者和实施者的角色,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有效问题指引下开展合作交流与互动,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实现思维的发散,提升问题解决的能力。老师在明确问题情境后,还要注意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有效训练,也才能为老师提供更真实的反馈。因此,老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一定要注意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考方式,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助推教学效果的改善。

以“故乡”一课教学为例,为了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在导入环节让学生对以往学习的诗词进行回忆,并引入小型赛事,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竞争力,比赛看哪组回忆出更多和故乡有关的诗句。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利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顺利地过渡到教学内容,还能让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改善,为教学效率的改善奠定基础。此外,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一些和“小说”主题相关的内容,即把握三要素关系中的三个关键。教师主要能通过引导学生以一句话形式来具体描述一个课文章节中的主要人物,通过此种教学方式,不仅能有效提炼学生文字书写中的知识要点,而且它还在能潜移默化中地锻炼和培养学生对现代语文的认识要归纳、整理、总结、分析能力。

(二)协调小组合作学习中分组

通常,初中语文的学习组是以46人为基础,而在分组之前,教师必须充分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和兴趣爱好,敦促同样性格的学生可以被分成同一小组,通过此方法有效地加强学生间的组合学习效果。教师应该做到把教学任务分配出来,帮助学生在最大限度上发挥他们的作用,达到相互分享经历、共同发展的目标。

(三)培养小组合作学习中思维的创新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组学习模式的价值,老师要对合作学习模式的价值给予高度重视,强调创新思想的运用,为了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老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对应的教学情境,在他们认知能力范围内进行教学问题的设计,设计的问题可以在学生认知水平基础上进行难度的提升,以让学生能够在分组讨论后获得想要的结果,还可以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实现思维的碰撞,最终实现学生学习素养的提升。

(四)教师找准自身定位,发挥引导作用

在初中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准确地找出自己的定位,充分发挥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角色,对在合作学习中遇到问题的团体应给予适当的引导,对在合作学习中遇到问题的团体应给予一定的思想指导,从而使团体合作的教学模式得以更好地推进。

(五)明确划分小组成员责任,促进小组目标高效完成

在初中数学团体合作学习教育的实际工作中,需要明确划分小组成员责任,只有在规定的责任范围内,才能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充分地发现数学课程的学习乐趣,从而使学习目标完成,促进所有成员的共同学习,达到团队合作的目的。

(六)创设教学环境,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掌握学生的兴趣,要想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就需要教师能够创造新的教学环境,充分地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初中数学知识相对比较枯燥单调,更需要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小组合作的成员在学习中进行交流。充分交流促进了数学方法的共同利用。例如:初中数学老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对教材的学习内容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进行模拟,使学生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进行团体合作交流,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团体合作的成功。

总之,在初中学科教学中借助独立互助小组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有了积极的体验和情绪才会投入课堂中,才会有兴趣学习,这样,我们的教学目标才能达到,积极的乐观学习心态不仅可以用于学习,也需要经过长期的自我学习、训练和自我调整,如何培养广大学生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积极乐观的学习心理,无疑是一个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深思和付出。

参考文献:

[1]李雪萍.基于学习者的积极心态塑造的路径研究[J].农家科技,2015(4):265.

[2]张琴,曾芃,黄玉山,等.初中生健身运动处方的设计与应用[J].体育学刊,2015,29(1):87-90.

(责任編辑:刘洁)

猜你喜欢

乐观初中生
巧用地图培养初中生史料实证意识——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为例
省考背景下初中生地理识记能力提高的策略探讨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试析作品《我的人生秘诀》中乐观精神的渗透
不忘初心,一路耕耘
《老人与海》与《活着》的生命意识比较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