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欺凌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2021-04-19王万生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1年3期
关键词:危害性形成原因校园欺凌

王万生

[摘 要] 校园欺凌现象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它不仅干扰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还破坏了社会的正常秩序。作为教育者,要重视学校教育,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学会赏识学生,积极化解各类矛盾。还要与家长取得联系,引导家长重视家庭教育。加大社会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以此来应对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使青少年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 校园欺凌;危害性;形成原因;应对措施

近年来,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层出不穷,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校园欺凌破坏了学校的正常秩序,也严重损害了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杜绝校园欺凌任重而道远。如何预防校园欺凌已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鉴于此,防止、杜绝校园欺凌,鼓励弱小者积极行动起来,学会保护自己及他人,珍爱生命,是一个意义深远的研究课题。就此话题,本人结合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校园欺凌的危害性

(一)干扰了学生的正常学习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浅,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如果受到校园欺凌的侵害,就会一直被欺凌暴力的阴影所笼罩,整天心神不宁,无法静心学习,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更有甚者,有的学生受到校园欺凌暴力的伤害比较严重,不得不住院治疗或者进行心理疗伤,只能休学在家,学业被迫中断,还有的学生害怕到校学习,出现较强的抗拒心理等。

(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对受欺凌者而言,欺凌暴力行为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由于不敢向师长汇报,长期积压在心里,出现严重的心理挫伤。对欺凌者而言,由于自己的行为过激,周围的同学渐渐与其疏远,无法体会学校学习生活的愉悦,同时还会受到教师与家长的批评指责,若是有较严重的欺凌行为,有可能会因此而丧失在学校学习的机会。由于他们的行为很难获得周边人群的认可,会使他们形成反社会人格,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三)破坏社会正常秩序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快手、抖音等一些手机App对一些消息传播速度较快,尽管校园欺凌对社会的影响是隐形的,但是一些媒体和自媒体的报道,校园欺凌对社会公众安全心理的破坏是很严重的。据调查统计,有一半以上的中小学生对校园欺凌暴力心生恐惧,绝大多数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受到校园欺凌,于是,在孩子上下学途中接送孩子。如果对校园欺凌现象不进行有效地遏制,就会对学生和家长造成不必要的恐惧,使大家对法律失去信心,使法制宣传事倍功半。

二、出现校园欺凌现象的原因

(一)学校教育存在弊端

目前,大多数学校在教育管理上,更多地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重视不够。面对校园欺凌事件,学校的处罚力度不大,关注度不高。近年来,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加强了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普法教育,但是鉴于目前的教育体制,大多数学校是“戴着镣铐跳舞”,因为社会对学校的教育和管理给予很大的期望值,实际上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权利甚微。对行为过激的学生,学校教师只能进行说服教育,不能进行严厉的批评,更不能以停课、开除等方式予以惩戒,学校的说服教育收效甚微,显得苍白无力。一味地赏识却没有惩戒的教育很难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二)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思想行为的影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溺爱和过分严厉都是不可取的。由于父母及家人的溺爱,孩子生长在蜜罐子当中,即使有错误也被家长忽略不计,孩子自身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养成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不良习气;家长的教育过分严厉或者简单粗暴,容易使孩子形成极端的性格。从一些校园欺凌案例分析来看,大多欺凌者都来自家庭矛盾多,父母关系不融洽。可见,家庭教育缺失,是导致欺凌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当前,由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受社会各种思潮的影响,青少年的社会观、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加之网络的普及,在网络游戏、小说、影视作品等媒介中,较多带有暴力色彩的内容,由于青少年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对此产生盲目崇拜,形成错位的价值观。于是,善于模仿的他们,由于好奇心作祟,扮演社会黑老大,欺压弱小。

三、预防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措施

(一)重视学校教育

首先,学校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不能只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渗透道德教育,宣传法律知识,以及未成年保护法,使学生能够懂法、知法、不违法,而且能用相关法律保护自己。如可以开展“珍惜生命,远离暴力”的主題班会,通过列举相关案例,让学生明白暴力事件的危害性,从而懂得远离暴力,从自身做起。可以举办预防校园欺凌的知识讲座,邀请相关专家,从学生实际出发,教给学生具体可行的保护措施,将预防欺凌从源头上加以遏制。还可以通过演讲比赛、法治讲座等形式,渗透安全知识,将校园欺凌防患于未然。

其次,要赏识学生,用爱心温暖学生。教师要给予青少年更多的关爱与关心,使他们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以及集体的温暖。尤其是一些特殊学生,更应该多加关注,使他们将心思转移到学习中来,逐步远离校园欺凌。如每个班级都会有一些学困生,他们由于诸多原因,学习较为费劲。有的学生是学习态度不端正,有的学生的确想把学习成绩赶上去,但由于基础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结果努力得不到明显效果,久而久之,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以至于破罐子破摔。针对这类学生,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方法,降低教学的难度,分层设计课堂问题,分层布置课后作业,让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这样,将注意力转向学习,无暇再考虑欺凌的事儿。另外,当前单亲生较多,而且这类学生存在的问题较多。他们在家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有的学生心理发生变化,有暴力倾向。教师一定要慎重对待这类学生,当他们中间出现欺凌事件,教师在处理问题时绝不能简单粗暴,不能对施暴者“一棍子将其打死”,而要循循善诱,有效地疏导,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根源,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告诉他今后努力的方向。对被欺凌者,告诉他们要待人宽容,同学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不能斤斤计较。这样,学生之间的矛盾与摩擦就能化解,就能有效地减少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

(二)重视家庭教育

纵观所有欺凌事件,不论是欺凌者还是被欺凌者,这类学生的家庭教育或多或少存在问题。有的家庭父母离异,孩子无人照顾,缺乏父母的关爱,长期以来,形成了畸形性格。有的孩子家长常年在外务工,孩子成了名副其实的留守少年,有的在家由年迈的祖辈照顾,隔代教育存在很多弊端,容易养成孩子自我的性格;有的孩子在学校住宿,个人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容易与同学之间出现矛盾,又不及时向学生公寓管理教师反映,致使学生之间矛盾激化,易出现欺凌现象。鉴于此类情形,教师要积极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引导家长重视家庭教育。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既不能一味地溺爱孩子,也不要过分严厉地管束孩子,要做到宽严适度。要指导单亲家庭的父母注意自己平时的言行举止,给孩子做好模范带头作用。要经常性地与孩子谈心交流,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积极给予帮助引导,让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要常与留守学生的父母取得联系,交流孩子存在问题,指导家长利用周末、节假日多与孩子沟通,或电话或视频,使孩子能感受到远在他乡的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指导学生家长掌握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要让孩子学会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当出现矛盾时,要多从自身找问题,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以友好的态度对待他人,以此来培养孩子正确的处事态度。

(三)加大社会宣传力度

为了有效地遏制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要在社会上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社会治安管理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如可以组织学生进社区发放宣传单、张贴标语,进行全面的、大规模的宣传,使这些法律法规深入社会的各个角落,渗透到社会的各类人群。还可以制作彩页进行宣传,让大家知晓校园欺凌对社会的危害性、对家庭的影响等。全民动员,共同防治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总之,防止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形成教育合力,群策群力,采取切实可行的举措,就一定能有效防止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使青少年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于新华.校园欺凌现象的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J].天津教育,2020(9):6-7.

[2]王穎.青少年校园欺凌现象的心理成因及应对策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3):63-65.

(责任编辑:刘洁)

猜你喜欢

危害性形成原因校园欺凌
猪病防治中抗病毒药物的选用探究
浅析刑法中社会危害性理论
城市污染水防治探讨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酒的危害性
唐代女性服饰考略
职校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对策研究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