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人的“牛”情结

2021-04-19肖方

世界博览 2021年7期
关键词:野牦牛野牛牛犊

肖方

在我们身边寻找属“牛”的人、姓“牛”的人、“牛气”的人并不难;在我们的文字中寻找与“牛”相关的字与词、谚语与成语、典故与赞美都是举手可来的;用文字讴歌“甘当孺子牛”的英雄模范、伟人的诗篇也是历历在目。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延续与传承,是中国文化别具一格的魅力。

中国人对牛的记忆,从岩画到甲骨文,从陶器到石器、青铜器、画像砖,从图腾到巫师,从寓言到谚语,从典故到成语,从部首偏旁到词组,都印刻着中国人对牛的认知与精神,流淌着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揭示着中国人战天斗地的大无畏精神。今年是中国的牛年,让我们一起叩开“牛”门,在中国浩瀚的文化历史和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发现“牛”的印记。

岩画里的中国牛

岩画是人类最早的艺术,在中国也是如此。中国的岩画具有与世界岩画相似的同源性,但在多样性和延续性上又独树一帜。从中国岩画的历史中,能了解到中国先人们狩猎、农耕、圈养等情景,以及对天地认知的思想、生殖繁衍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岩画的出现早于文字,岩画的消失也因文字出现而被遗弃。中国的象形文字与岩画有紧密的关联性,一般而言,中国岩画的延续时间较世界其它地域要长。

今天,我们要从中国的岩画里一窥中国牛的风采,并非一件很容易的事。中国岩画分布范围很广,主要分布于边疆各少数民族生活的原始环境中,多在山体的岩石上。即便是在有发达交通工具的当今也并不容易找到。说到这儿,我们一定要提及陈兆复先生,他是系统研究中国岩画的当代学者,有多部有关中国岩画的著作,正因为此,才让我们有可能从分散零乱的岩画中发掘牛的身影,并从中感悟中国文化的悠久与魅力。

在中国牛岩画的风采中,最为出众、尺寸最大的当属宁夏贺兰山回回沟《巨牛图》,其尺寸长2.01米、高1.01米。从尺度上看,是中国岩画中牛之最大者;从艺术表现上看,属于超现实主义,技法技能展现出了当时人们使用工具的高超能力;在构图上,有流畅的大尺度弧线、几何三角的勾画、平行复线的立体表达,用简洁的线条勾画了牛的雄壮身躯,彰显牛的神韵,让今人由衷赞之。

甘肃嘉峪关黑山湖两侧的山沟崖壁上有幅别有一番风韵的岩画《黑牛图》。这里的岩石有黑曜岩之感,岩画的创造者们利用岩石表面黑色且质地光亮的特征,将牛韵刻画得更加栩栩如生、感人至深。

在西藏阿里地区的日土县境内的岩画,具有与青海岩画相似或相近的表达技法和内容,特别是对该地域特有牦牛的刻画,表现得淋漓尽致,这表明地域同属青藏高原,文化也有同源的趋势。在青海海北州刚察县泉吉乡立新大队石甫滩南的山顶上,《射牛图》描写了骑猎手们追赶、射捕牦牛的生动情景。在牦牛画法上有实有虚、有远有近,近的可见浑身茸毛,牦牛正在奔逃,猎手和坐骑都画得很小,采用夸张的笔触表达对牦牛崇拜的情结。

中国的岩画具有与世界岩画相似的同源性,但在多样性和延续性上又独树一帜。图为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在旧石器晚期的野牛等动物岩画。

在新疆阿爾泰山区的岩画《牛之韵》可谓新疆岩画之最,其画幅尺寸1.2米。创作者浪漫地将牛的身躯与羚羊的角结合一体,客观地将地域特色表现出来,从动物分类角度看也有一定的相同性,两者均为洞角食草性。

我国动物岩画也与巫术有关。先民们认为,大自然是神秘莫测、十分强大的。面对大自然,人们有惶惑、惧恐、惊异、崇敬之情,同时又有着坚持与大自然搏斗、渴望自己能够凌驾于自然力之上的心理,在动物群的岩画中往往可以找到这样的情节。如,有的岩画在突显位置,凿刻了一头造型精彩的大野牛,浑身以减地法凿刻出圆圈纹,表示牛的卷毛,而野牛的腹下有岩羊图形,野牛的上方似为一群山羊,一只尾随一只,层层围住这头大野牛。

从岩画的年代上看,我国北方岩画早于南方岩画。北方岩画多出现于3000—10000年前,南方岩画多出现于2000—6000年前。从与牛相关的岩画,如四川珙县牛崖壁画、云南沧源牛崖画、云南麻栗坡牛岩画等中可以看到,南方的岩画表现图腾、巫师的多于北方。

见证牛的温驯与霸气

因为工作和个人爱好,走到哪里我都特别注意拍摄自然状态下的动物。我记录过云南西双版纳的一处水溪边,放牛老汉牵引着一群水牛来溪边饮水的瞬间;也记录过农民赶着家牛上台阶走过街天桥,穿过车流不息的公路,从一侧走到另一侧的惊奇画面。尤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非洲水牛,它号称是非洲动物的“五霸”之一,去非洲就一定要领略一下它的霸气,当然我也用相机记录下了它们群体在旱季、雨季间的徙迁。它的霸气表现在其生存领域不容侵犯,不论是花豹还是狮群都休想捕食于它,非洲水牛的集体愤怒可以驱赶一切进犯之敌。一头成年雄性非洲水牛体重可达1吨重,远大于雄性的非洲狮,被激怒的非洲水牛一点也不惧怕狮群的围堵追击,反而可以次次打败狮群的围剿,自然可以称得上是非洲“五霸”动物之一了。

平时要看牛,动物园里牛的种类最多。以北京动物园为例,有青海野牦牛、美洲野牛、欧洲野牛、北美麝牛(麝香牛)。与牛相近、与牛字沾边的还有:中国特有种羚牛;非洲的黑尾牛羚、蓝牛羚;犀牛,其中又有白犀、黑犀、印度犀、爪哇犀、苏门达腊犀;别忘了,还有海牛呢。

说到与中国人生活息息相关的牛,就不得不提起牦牛。牦牛从野生到家化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各民族的牦牛文化与习俗传承至今。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牦牛是这里的生活伴侣,牧民们离不开牦牛,各民族人民与牦牛友好相处。牦牛已成为这里农牧家庭重要的经济来源和生活依靠。

我曾到这个区域的藏民家里体验过生活,每天早上这家人为我挤自家牦牛的奶,很是新鲜。我入住这户人家时,并没有看见他家的牦牛,我就问他你家的牦牛在哪儿,他告诉我在山上;我又问他不怕牦牛走丢吗,他说新买来的牛犊要在自家圈养3个月,这样牦牛就认识自己的家和家人了,就不会走丢了。

我在6月下旬西藏海拔3600米的林芝鲁朗地区见过牧民饲养牦牛犊的场景:他们用简易的原木桩做柱,高度在1.5—1.7米,柱子之间用3块木板连接,木板与木板之间留有10厘米不等的缝隙,有的人家再缚上一层大孔的钢网,其牦牛犊圈长约50—60米、宽40—50米左右,通常一个圈有5—6头牦牛犊。每天早上7点半前后,牛倌们有的骑着摩托车、有的步行,带上用奶酪混合的饲料块和水桶,来到牦牛犊圈。当牛犊们听到摩托车或牛倌的哨声时,齐刷刷地拥向牛犊圈的门口,仰头张望着牛倌。当牛倌打开圈门时,牛犊们不顾一切簇拥到牛倌身旁,等待着适口香甜的食物。牛倌们有的会先打扫饮食器具的卫生,投上混合配制的饲料,把饮水桶的剩水倒掉换上新水,再逐一用奶酪混合的高营养精饲料块填喂牛犊,等一切都好了,再离开牛犊圈并把圈门关好扎好。这样的工作需要持续3个月左右。

牦牛在青藏高原是常客,也是这里的主人。车辆行驶到海拔4000—5000米的公路上,常常会遇到“牛警官”拦路。最初听到“牛警官”这词还有些不理解,不知道其真正的含义,老司机、老队员们告诉我,那是遇到牦牛群,在公路上必須保持距离避让和耐心等待,不能鸣笛,所以给牦牛群起了个美名叫“牛警官”。所有在公路上遇见“牛警官”的车辆和人都会听从、避让它们。

还有一次,我们科考车队在昆仑山海拔4800米的公路上行驶,遇见距我们约80米左右山坡上的一头雄性野牦牛向我们车队示警,头车司机将车刹住,这头雄性野牦牛与车队对峙足有20分钟。这头牦牛在高处,车队在低处,一旦愤怒公牛冲向车队必然是一场车损人伤的事故。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车队耐心等待这头野牦牛离开远去,才继续前行。还是在这个地区附近,科考队考察明朝时期建筑遗址上的几间旧房屋时,突遇野牦牛向目标地冲跑过来,带队的考古、文物专家还没弄清怎么回事,但感到危险便带着科考队员们赶紧向车队靠拢,一行6人在4800米的高海拔缺氧地带急速奔跑了约700—800米,多数人出现了高原反应,头昏头痛,有的出现了呕吐等现象。事后分析,那几间旧房屋,可能被这里的野牦牛当作自己的遮蔽所了。可见,牛既有温存和睦的一面,也有一雄称霸的瞬间。

(责编:刘婕)

猜你喜欢

野牦牛野牛牛犊
奶牛犊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美洲野牛当宠物
牛犊错牵难以要回 血缘鉴定确定归属
“初生牛犊”
一起去看“欧洲野牛”
濒危野牦牛的分布、种群、致危因素及保育
牛犊量少 价格上涨
野牦牛 可可西里的最后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