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轨道交通资产一体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2021-04-19张晓玲杨树松乔冲宇
杨 蔚 张晓玲 杨树松 魏 军 乔冲宇
(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 宁波 315101)
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公司成立于2006年,主要承担宁波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运营、开发等。根据宁波轨道交通2020年最新规划方案,线网线路数量将达到7条,线路总长将达271.6公里,设站189座,整体资产规模将达千亿级[1]。如此庞大的资产,如若依靠人工管理难度将非常之大,尤其是新线资产整理与移交、竣工财务决算、清产核资、运行维护与管理工作,将耗费非常巨大的人力物力。同时,基于纸面文件流转的数据和信息管理,已不能满足宁波轨道交通资产的标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及一体化经营发展的需要。早在2011年,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及其他资产密集型行业就有学者进行了资产一体化管理的探索,并取得较好的效果[2-6]。如朱永现为郑州轨道交通建立了一体化的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实现资产管理的业务运作与财务管理的整体协调,实现动态的资产管理一体化应用[2]。李刚则为北京京能集团建立了基于资产全寿命周期的基建生产一体化应用信息平台,覆盖基建期和生产期主要的信息应用,将设备的设计、制造、采购、运输、就位、安装、调试、使用、维护及报废等各阶段整合成一个完整的过程[3]。本文基于宁波轨道交通资产管理现状,借鉴行业先进经验,探索适合宁波轨道交通的资产一体化管理模式,为宁波轨道交通建立一套资产一体化管理体系和信息平台。
一、宁波轨道交通资产管理现状及建设目标
1.宁波轨道交通资产管理现状概述
截至2019年底,宁波轨道交通已开通4条线路的运营,但尚无线路完成财务竣工决算,交付使用资产台账和价值尚未理清,其中1号线一期已开通5年有余,由于价值信息缺失,资产后续管理缺乏有力支撑[7]。
(1)固定资产管理颗粒度不统一
集团层面缺乏统一的固定资产分类标准体系,各分子公司对固定资产的认定上存在标准不一致、颗粒度不一致、主观判断等情况。
(2)资产管理制度和流程不完善
集团层面暂无统筹的资产管理办法,各分子公司管理流程不一致,特别是新线建设资产移交工作暂无整体的管理制度,移交方和接收方职责界面不清晰,导致历史线路没有完成真正意义的资产移交。
(3)资产管理信息平台不健全
目前,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较薄弱,仅使用用友NC系统的部分功能,实现了基本的财务手工核算和运营供应链库存管理,建设期合同未实现结构化清单管理,基建物资到货也完全依赖手工纸质单据进行管理,资产移交工作只能靠手工线下操作。由于建设周期长,合同变更频繁,数据追溯困难,资产价值很难理清[7]。
2.宁波轨道交通资产一体化管理目标
以资产管理为核心,结合业务与信息化现状,将宁波轨道交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涉及的财务管理、合同管理、供应链管理、资产预转资/转资管理、设备维修维护管理等业务进行统筹分析,衔接已建信息化系统,建设统一的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满足资产管理部门高效协同的管理需求,同时以信息化为纽带,从而推动宁波轨道交通构建完备的资产管理组织架构体系;优化与完善资产管理制度、流程;建立资产管理架构体系和资产编码体系。最终,实现“资产管理的统一、资产编码的统一、信息平台的统一”,运用信息化手段支撑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业务,从而达到保障资产安全、提高资产利用率的目的,实现资产配置优化。
二、宁波轨道交通资产一体化管理业务解决方案
1.业务流程标准化
根据宁波轨道交通资产管理业务现状,结合资产一体化管理要求,针对不同来源的业务场景进行资产全生命周期业务流程梳理,梳理过程中充分考虑现状诊断的业务痛点和难点,明确各业务岗位的管理职责,优化完善业务流程体系,量化流程绩效指标。同时,结合后续落地的要求,制定信息化管理系统可实现的业务流程定义,主要包括:业务流程架构定义、流程详细描述、流程步骤说明、流程绩效指标定义、流程关键数据定义,有效保证资产一体化管理平台流程落地,指导和辅助资产一体化信息平台的建设。
2.编码规则统一化
规范管理前提是需建立统一的标准,借鉴行业经验,结合宁波轨道交通业务实际,制订了全集团资产管理涉及的编码规范,主要包括概算编码、合同编码、固定资产分类编码、固定资产编码、物资分类编码、物资编码等25个数据编码规范。数据编码规则的统一,保证了数据的唯一性和可追溯性,从纵向和横向上实现了数据的贯通,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履历的跟踪管理。例如,通过固定资产编码的统一,实现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履历的跟踪管理,一方面保证资产从产生到报废的全过程可通过编码进行追踪,另一方面保证资产在集团范围内调拨时,可以进行跟踪和追溯。
3.数据标准规范化
资产管理全生命周期涉及多个业务域及业务系统,为达到“数据同源、规范共享、应用统一、服务集中”的目的,就必须实现跨系统的数据共享和交互。根据宁波轨道交通实际情况,规范化梳理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所涉及的数据,共形成56个数据标准。主要分为共享数据及私有数据,其中共享数据又可分为共享主数据和共享非主数据,规范数据核心字段,明确数据来源系统,数据消费系统,涉及合同管理、资产管理、物资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维修维护管理业务间的关联关系。
三、宁波轨道交通资产一体化管理信息平台
根据宁波轨道交通的业务实际,借鉴行业成功案例,设计出涵盖资产全生命周期业务的宁波轨道交通资产一体化管理平台,共设计包含6大业务系统,包含财务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资产预转资/转资管理系统、设备维修维护管理系统、档案预归档管理系统。6大业务系统之间进行协同关联,打通资产一体化各业务链条的衔接,实现实物流、价值流、信息流的贯通,如图1所示。
同时,资产一体化平台充分考虑与其他已建系统或外部系统进行协同关联,合同管理系统与全过程造价管理系统、金税开票系统进行集成,财务管理系统与人力资源系统、银企直联系统集成,供应链管理系统与自动化仓库系统进行集成,设备维修维护管理系统与车辆检修系统进行集成,档案预归档管理系统与档案管理系统集成,如图2所示。
财务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核算管理、费用管理、全面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概算管理6个业务模块。①核算管理包括总账、应收、应付、存货核算等功能;②费用管理包括事前申请、事后报销和借款管理等功能;③全面预算管理包括预算建模、年度预算的编制、预算调整、预算执行分析等功能;④资金管理包括账户管理、资金计划、银企直联管理、现金管理、投融资管理、贷款管理、银行授信、保函管理、担保管理等功能;⑤固定资产管理包括固定资产新增、调拨、变更、盘点、折旧/摊销、报废处置等日常管理功能;⑥概算管理包括概算的新增、调整、过程跟踪及执行回归分析等功能。
图1 资产一体化体系架构图
合同管理系统主要包含采购计划管理、招投标管理、非招标管理、合同范本管理、合同签订管理、合同变更管理、合同计量支付管理、合同收款管理、合同终止管理、合同结算管理、合同保函管理共10个功能模块。
供应链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基建供应链和运营供应链管理2个业务模块。基建供应链管理主要包括到货需求管理、到货接收管理、开箱验收管理等功能;运营供应链包括需求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电子采购、供应商门户、供应商管理等功能。
资产预转资/转资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实物资产移交、价值分摊2个功能模块,实物资产移交又区分物资移交、资产移交、设备(设备维修颗粒度)移交。
设备维修维护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设备管理、标准管理、计划管理、工单管理4个功能模块。设备管理包括设备分类、位置管理、设备台账、仪表、仪表组、工具/计量器管理、工具/计量器维修、计量器检测管理等功能;标准管理包括标准作业模板、检修路线、预防性维护、状态测点、安全交底等功能;计划管理包括年检修计划、月检修计划、年检修定额、检修工单排程等功能;工单管理包括故障修工单、计划修工单、状态修工单、部件修工单、材料消耗单等功能。
档案预归档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基建工程预归档管理、设备仪器预归档管理、综合管理预归档管理3个业务模块,每个业务模块都涵盖基础数据管理、目录实例化管理、档案收集、预归档整理(包括档案验收移交)、光盘文件管理5个功能模块。
图2 资产一体化管理平台功能架构图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宁波轨道交通资产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从业务流程标准化、编码规则统一化、数据标准规范化三个方面提出了探索管理方案。目前,宁波轨道交通资产一体化管理体系已有2年多建设周期,已形成规范的审批流程、编码规则和数据标准,有效地从流程和数据上实现了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目前3号线一期及宁奉线首通段资产移交工作,在前期无电子化合同清单的前提下,根据资产一体化管理体系要求,已在2019年12月初完成了移交固定资产的拆分组合工作,并通过系统进行线上移交流程,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后续,宁波轨道交通将不断深化资产一体化管理平台应用,进一步提升数据质量,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效率,助力宁波轨道交通线路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