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谱诗词歌曲《醉翁操·琴曲》演唱浅析

2021-04-19马小明

歌唱艺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流泉醉翁琴曲

邓 静、马小明

引 言

南宋时期古琴音乐的发展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苏轼就是众多杰出琴家中的一位。苏轼出生于一个爱好古琴音乐的世家,家中藏有唐代著名的古琴“雷琴”多张,他还因此专门撰写了《家藏雷琴》一文。为了研究古琴的发声原理及特点,他不惜把自己家中珍藏的唐代“雷琴”拆开观察、分析其奥妙。为此,苏轼作《次韵奉和钱穆父、蒋颖叔、王仲至诗四首,见和西湖月下听琴》赞曰:“我有凤鸣枝,背作蛇附纹。月明委静照,心清得奇闻。”元丰二年,苏轼因“讪谤朝政”的“乌台诗案”被弹劾,官职一贬再贬。外放期间,苏轼不管是游山玩水(《游恒山记》)、会客访友(《题赠田辨之琴姬》),还是写诗作文章(《杂书琴事》),甚至连睡觉做梦(《书仲殊琴梦》)都与古琴形影不离。可以说,古琴是苏轼相随相伴的“知心朋友”,是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他的一生不仅咏写了非常多关于古琴的诗词,如《听武道士弹琴》《次韵子由弹琴》《书醉翁操后》《九月十五观月听琴西湖示坐客》《听贤师琴》等八十余首,还拓展了琴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元代的耶律楚材对苏轼的琴论就非常推崇。

其中,苏轼有一首为古琴曲填词的佳作《醉翁操·琴曲》,这首琴曲本是沈遵根据欧阳修《醉翁亭记》的意境而专门创作的,后来苏轼为纪念恩师欧阳修而专门为此曲填词。

一、《醉翁操·琴曲》词曲分析

1.创作背景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被贬至安徽滁州。他在滁州游琅琊幽谷,飞瀑鸣泉,声若环佩,美妙动人,乐而忘归,作《醉翁亭记》,脍炙人口,即刻石立碑。沈遵特意前往滁州探访,见那琅琊山水确如醉翁妙笔所绘,动了兴致,以琴寄趣,创作了一支宫声三叠的琴曲《醉翁吟》(即《醉翁操·琴曲》)。①沈遵寻了个机会为欧阳修亲自弹奏此曲,欧阳修听了很高兴,并应沈的请求为该曲填词。欧词自是大手笔,“然调不主声,为知琴者所惜”。这里的“调不主声”的意思就是唱不出来。沈遵的《醉翁吟》传开之后,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不但争传琴曲,连欧阳修所作歌词也有好事者纷纷为其重谱琴曲,但都不理想。三十多年过去,欧阳修、沈遵相继去世,庐山玉涧道人崔闲还惦记着这件事。崔闲精通琴曲,曾拜沈遵为师。他非常喜欢此曲,“常恨此曲无词,乃谱其声,请于东坡居士”②。苏轼贬谪黄州期间,崔闲多次从庐山前往拜访。一次,他揣着《醉翁吟》的曲谱登门,请东坡填词。苏轼不但诗文高妙,且精通音律,听明来意,欣然应允。于是,崔闲弹、东坡听,边听边填词,不大一会儿,就完成了。

2.曲调分析

古谱诗词歌曲《醉翁操·琴曲》充分体现了汉语的格律特点,包括押韵(读、句、韵)和四声(平、上、去、入),同时又结合了中国传统音乐曲调——七音(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和节奏——板眼 (正板、赠板、腰板、黑掣板、底板、截板和正眼、彻眼、虚眼)。正如李渔所言:“缓急顿挫之法,较之高低抑扬,其理愈精。非数言可了,然了之必须数言,辩者愈繁,则听者愈惑,终身不能解矣。优师点脚本授歌童,不过一句一点。求其点不刺谬,一句还一句,不致断者联而联者断,亦云幸矣,尚能询及其他?即以脚本授文人,倩其画文断句,亦不过每句一点,无他法也。而不知场上说白,尽有当断处不断,反至不当断处而忽断;当联处不联,忽至不当联处而反联者:此之谓缓、急、顿、挫。”③

《醉翁操·琴曲》(工尺谱)选自《碎金词谱》(见图1),是由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等十个汉字来表示音高,其中“六”是“合”的高八度,“五”是“四”的高八度,“乙”是“一”的高八度。这十个谱字实际为一个七声音阶扩展了三个自然音级,将“上”作为“宫”(中央C),音域为小字组的g至小字一组的b,当超越这个音域时,采用辅助符号来扩展工尺谱的音域。“韵”字是代表句号;“句”字是代表逗号;“散”字是代表散板节奏。节奏符号标记在音名的右上角,用“、”“x”表示板,即强拍;用“0”表示弱拍;用小三角形表示腰眼,即弱起,通常在此音前加半拍休止符号,或者把前一个音延长半拍,形成切分节奏或跨小节连音记号。

图1 《醉翁操·琴曲》,选自《碎金词谱》

谱例1 《醉翁操·琴曲》 , 据《碎金词谱》

《醉翁操·琴曲》为南正宫调,正曲,91字。前段十句,十平韵;后段十句,八平韵。④正宫调通常是表现惆怅、雄壮情绪的音调,本曲为琴曲,散板。《敬斋古今注》曰:“诸乐有拍,唯琴无拍,琴无节奏。节奏虽似拍而非拍也。故琴家谓迟亦不妨,疾也不妨,最忌者,唯其作拍。”⑤笔者在原词句读的基础上,依字行腔,按照原词的轻重、高低、长短、顿歇,将其译为50小节(五线谱,见谱例1),既不失古风的琴曲风貌又方便演唱、弹奏、传唱。其中,第1—21小节为上阕,旋律平和,娓娓道来,先讲述美景,再展开联想;第22—50小节为下阕,旋律高昂,起伏婉转,在回忆、感叹、思念……最后回到现实的音韵中平稳结束,余音绕梁,意犹未尽。

二、《醉翁操·琴曲》演唱分析

1.明词义、造意境

要想准确地表达歌词的意境,就必须先了解词义。首先朗读歌词,《醉翁操·琴曲》韵脚鲜明。上阕十句的韵脚分别是:然、圆、弹、山、言、天、娟、眠、前、贤,朗朗上口,画面感十足,赞美醉翁感悟自然的妙趣及对欧阳修追求绝妙意境的做法得以流传表示欣慰,写鸣泉虽不复存,但鸣泉之美妙乐曲却仍留人间。上阕写流泉之自然声响及其感人效果。“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这四句为鸣泉飞瀑之所谓声若环佩,创造了一个美好意境。“琅然”,乃玉声。“清圆”,这里是用来说泉声的清越圆润。在这幽静的山谷中,是谁弹奏起这绝妙乐曲?如此一来,动静之趣立现。“无言,惟翁醉中和其天”,是对上面设问的回答:这是天地间自然生成的绝妙乐曲。这一绝妙的乐曲,很少有人能得其妙趣,只有醉翁欧阳修能理解其天然妙趣。此句依然是写流泉声响之无限美妙。“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从声响所产生的巨大感人效果来写流泉声响之美妙。在此明月之夜,人们因为闻此美妙乐曲而陶醉,迟迟未能入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是说这一乐曲如何打动了荷蒉者。词作将此流泉之声响比作孙子之击磬声,用荷蒉者对击磬声的评价颂扬流泉之自然声响。

下阕写醉翁的啸咏声及琴曲声,八句韵脚分别是:泉、怨、颠、川、年、仙、间、弦。“醉翁啸咏,声和流泉”,照应上阕只有醉翁欧阳修才能得其天然妙趣的意思,写欧阳修曾作《醉翁亭记》于滁州,在琅琊幽谷听鸣泉,且啸且咏,乐而忘还,天籁人籁,融为一体。“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意为醉翁离开滁州,流泉失去知音,只留下自然声响,但此自然声响朝夕吟咏,似带有怨恨情绪。“山有时而童颠,水有时而回川”,是在说时光流转,山川变换,琅琊诸峰,林壑尤美,并非永远保持原状。“童颠”,指山无草木,而水同样也不是永远朝着一个方向往前流动的。这句词的意思是,琅琊幽谷之鸣泉不可能完美地保留下来。“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是指山川变换、人事变换,人们因鸣泉而念及醉翁,而醉翁却已化仙而去。此处用“飞仙”之典,谓醉翁化为飞仙一去不复返,鸣泉之美妙,也就再也无人聆赏了。结句“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指即使鸣泉不复存在,醉翁也已化为飞仙,但鸣泉之美妙乐曲、醉翁所追求之绝妙意境,却仍然留在人间。词作最后将着眼点落在琴声上,突出了全词的主旨,又回到了美妙声中。

2.蕴情感、行韵腔、出韵味

理解了词义之后,还需要研究歌曲的情绪,斟酌旋律的韵腔所蕴含的意思,这样才能把歌曲的韵味唱出来。正如傅雪漪所说:“挑人心弦的旋律声音,首先必须是从演员的心弦上弹出来的。”⑥因此,诗歌要唱人物情感品格、词采意境、词义内涵,而不是孤立地唱“声”,更不仅仅是背音符。

这首词的句式与字声搭配很奇妙。上阕开始四句(见谱例1第1—6小节):“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从听觉入手,只有一个仄声字(“响”),其余都是平声。演唱时要先吸好气,再唱出清脆、圆润的音色,归韵“an”。飞瀑似珠玉叠串,琅琅鸣泉,高山推出明月,清朗团圆。是谁在弹奏?琴弦轻响,优美的旋律,回荡空山,无人应答。这一句要唱得空旷、静谧,声音位置要高。“惟翁醉中和其天”(第7—10小节),只有醉翁理解这天上的琴声,高音要唱出天地人和的感觉,这是大自然的音籁。“月明风露娟娟”(第11—13小节),明月中天,清风把琴声送出很远,露水似珍珠,眨着笑眼。“月”是入声字,要唱得短。“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第14—21小节)一句,此时此刻,谁能安恬入眠?背负草编筐篓且懂得音乐的隐士高人走过山前,大声高呼:有心人才能如此!这一句要唱得悠闲自在,潇洒高远。

除此以外,还要把韵腔唱出来。“韵”是指基本音加花装饰后的形态,有吟、揉、滑音、波音、颤音、顿音等。下阕,“醉翁啸咏,声和流泉”(第22—25小节),回忆醉翁长啸,吟诵新的诗篇。余音袅袅,回答的是谷中的流泉。这一句是全曲的高潮句,演唱时气息要深,“叹”着唱,腰腹用力。“醉”字加一个小波音,咬住字头延长高音,放大音量,收字尾,高频振动才能传得远、唱得响,把文人的超脱神态表现出来。“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第26—31小节)一句,醉翁去了,不再回还,抛下的只是朝的吟咏、夜的哀怨。“朝吟”加揉吟,音量要有对比,音色略暗,表现出回到现实、惆怅思念的情绪。“山有时而童颠,水有时而回川”(第32—37小节)一句,山有时会裸露光秃秃的山巅,水有时会倒流回环。气息要流动,吐字清晰,唱出山水的画面感。“回”字应加颤音。“思君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第38小节至结束)一句,问醉翁呢?还是思念,他已不会回到少年。醉翁已经归去,幻化成仙。一波三折,还是不停地念着故人。演唱时,气息深,声音位置要高,音量小但有穿透力,好像从远处飘过来一样,与后一句形成对比。这美妙的乐曲却留在人间,从天上落到人间的声音飘、沉结合,最后又回到乐曲开始时的听觉感受上。模仿古琴的泛音音色,结尾要有古琴揉弦小颤音。不信,请你倾听,听啊,听这流注的奔泉。除了手指弹奏以外,还有新的和音。弦外之音,意犹未尽。以听觉结束,前后呼应。

3.苏轼古谱诗词的艺术风格

苏轼为《醉翁吟》填词后极为满意,“闲为弦其声,居士倚为词,顷刻而就,无所点窜”⑦。他在给沈遵的儿子本觉禅师法真的信中写道:“二水同器,有不相入;二琴同声,有不相应。沈君信于弹琴,而与泉合;居士纵笔,而与琴会,此中必有真同者矣!”⑧由于这种“真同”的存在,才使得文学与音乐巧妙地融为一体。苏轼与欧阳修无论是在文学修养、精神层面、生活经历,还是在仕途政见、生活感悟上,都有很多相似之处。欧阳修开创了宋代的一代文风,强调文学的平实性,恢复文学的自然。所以,欧阳修的生命形式是富有而不轻浮,率性真实豁达的。⑨苏轼是欧阳修的学生,是欧阳修当主考官时亲自选拔的人才,苏轼深受其影响。所以,苏轼的作品亦平实自然、乐观豁达、真实感人、富于哲理。苏轼追求艺术必须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这也就要求我们在演唱他的作品之前要真正地仔细观察生活、接近生活、深入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实的情感,才能创作出美好的作品,才能在演奏、演唱时把所描写的事物表现得惟妙惟肖。

三、结 语

古谱诗词歌曲是一种融中国文学和音乐于一体的、独具传统文化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其追求情感、语感、乐感和美感的完美统一,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学术价值。由于种种原因,加之当今多元音乐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古谱诗词歌曲一直以来并未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直到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力提倡,古谱诗词歌曲才逐渐进入公众视野。

苏轼的古谱诗词作品更是散落在古籍中的珍稀音乐文化遗产,是兼具人文情怀和音乐魅力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作为宋代三大学派“蜀学”的宗师,他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精湛的咏写琴曲、琴人、琴谱等方面的诗词。本文以苏轼《醉翁操·琴曲》为例,通过对作品的创作背景、词曲结构、演唱韵味、表现意境等方面的分析,希望读者对苏轼古谱诗词歌曲的词曲特点、艺术风格等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苏轼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也成为我们当代人的精神食粮。作为四川的音乐工作者来说,我们更有义务、有责任对这位大文豪同乡的古谱诗词作品进行研究。通过传唱传承,从内心真正筑牢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文人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注 释

①[宋]苏轼著、徐培均选注《苏轼诗词选》,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84页。

② 陶尔夫《宋词今译》,语文出版社1995年版,第127页。

③[清]李渔《闲情偶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④[清]谢元淮《碎金词谱》卷七,第157页,道光二十七年(1847)刻本。

⑤ 龚荆忆《中国声乐作品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第276页。

⑥ 傅雪漪《中国古典诗词曲谱选释》,戏剧出版社1996年版。

⑦[宋]王禹偁等著、雅瑟主编《宋词三百首鉴赏大全集》,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版,第129页。

⑧ 施议对编撰《宋词一百首》,岳麓书社2011年版,第51页。

⑨ 蒋勋《蒋勋说宋词》,中信出版社2014年版,第90页。

猜你喜欢

流泉醉翁琴曲
钻石
一品红
登翠微峰
醉翁操
夜的钢琴曲(六)
云台山红石峡
雨中落樱
一曲低语诉衷肠
过长春庙
两年三名亭,千古一醉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