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坝矿区锂辉石矿脉电性特征分析
2021-04-19皮强林邓子清郭刚强
皮强林,邓子清,郭刚强
(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八二大队,四川 德阳 618000)
党坝矿区位于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县与金川县接壤地带,可尔因岩体外围,出露印支期—燕山期中酸性岩体面积达200km2,其周边派生出的花岗伟晶岩脉多达1000余条,分布于岩体周围450km2范围内,这些伟晶岩脉中有10%左右为工业锂辉石矿体[1]。在其外围先后发现了马尔康县集沐锂辉石矿床(中型)、金川县观音桥锂辉石矿床(中型)、马尔康县党坝锂辉石矿床(大型)等多个中大型锂辉石矿床,是川西地区重要的锂矿找矿靶区[1]。
1 矿区地质背景与锂辉石矿脉特征
党坝矿区及其周边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巴颜喀拉—甘孜褶皱系松潘褶皱带,西秦岭褶皱系南褶皱带与杨子准地台北西缘的摩天岭褶皱带多种不同构造单元的复核部位[2]。
出露地层:①三叠系中统杂谷脑组(T2z),岩性为灰—深灰色条带状变质长石石英细砂岩、钙质含岩屑长石石英砂岩,与灰黑—深灰色钙质粉砂质绢云板岩、粉砂岩互层;②三叠系上统侏倭组(T3zh),岩性以变质砂岩、板岩为主;③三叠系上统新都桥组(T3x),岩性为深灰—黑灰色绢云板岩、粉砂质炭质钙质含铁白云石绢云板岩[3]。
锂辉石矿脉主要为伟晶岩脉,赋存于中三叠统杂谷脑组上段(T2Z2)和上三叠统侏倭组(T3Zh)变质碎屑岩层内,呈北西—南东向沿层间破碎带和纵张断裂破碎带脉状产出。沿层间破碎带侵入的含矿伟晶岩脉,倾角较缓,大体与地层产状一致,厚度基本稳定;沿纵张断裂破碎带侵入的含矿伟晶岩脉,产状较陡,上宽下窄,延伸较大[3]。
2 党坝矿区电性标本电性参数测试
根据党坝矿区电性标本电性参数统计结果[4](见表一),锂辉石矿脉(伟晶岩)平均电阻率为4924.89Ω·m,变质砂岩(T2Z2)平均电阻率为768.45Ω·m,变质碎屑岩(T3Zh)为1504.90Ω·m,锂辉石矿脉(伟晶岩)平均电阻率是周围围岩的3-7倍,存在着明显的电阻率差异。
极化率方面,锂辉石矿脉(伟晶岩)变化范围较(3.42%~0.98%),但其平均值略高于围岩,但差别不明显。综合矿石成分分析结果,锂辉石矿脉与围岩接触面局部含有少量金属硫化物,但分布不连续,表现为含锂辉石矿脉与围岩接触带局部极化率偏高。
3 党坝矿区高密度电法野外实测结果
标本测试的结果显示,在本矿区内锂辉石矿脉(伟晶岩脉)表现为高阻异常,局部有高极化异常反映,野外实测高密度电法剖面反演结果也能反映此规律。以GJ3和GJ5剖面为例。
表1 党坝矿区岩(矿)石电性参数统计表
3.1 GJ3剖面
图1 党坝矿区GJ3剖面电阻率反演结果断面图
图2 党坝矿区GJ5剖面极化率(上)、电阻率(下)反演结果断面图
此剖面电极距为8m,剖面总长480m。如图1所示在剖面的220m~360m处,存在着高阻异常,此异常顶部埋深25m左右,上窄下宽,宽度由上部的30m逐渐变宽到下部的140m,下延深度大于125m(未见底),两侧电阻率梯度变化明显,有明显异常中心,其异常峰值为两侧围岩3~5倍。经钻孔验证此异常与锂辉石矿脉(伟晶岩)位置对应关系较好。
3.2 GJ5剖面
此剖面电极距为8m,剖面总长720m。如图2所示(上为极化率,下为电阻率),在540m~670m处存在着高阻异常,此异常宽130m,顶部埋深20m左右,下延深度大于130m(未见底),异常两边电阻率梯度变化明显,有明显异常中心,异常峰值为周围围岩3~5倍。
在剖面的480m~580m处存在着高极化异常,此异常形态和埋深情况与本剖面所发现的高阻异常相似。对比来看,高极化异常出现在高阻异常梯度带上。经钻孔验证高阻异常对应着锂辉石矿脉(伟晶岩),高极化异常位于锂辉石矿脉与围岩接触带上,并含有少量金属硫化物。
此外在本矿区的GJ6、GJ7、GJ15、GJ16等高密度电法剖面也出现有高极化异常位于高阻异常梯度带的异常特征,但高极化异常间歇出现不连续。
4 分析总结
标本测试结果和野外实测剖面反演结果都表明,锂辉石矿脉(伟晶岩)相对其围岩表现出明显的高电阻率特征。由于矿脉与围岩接触带的局部存在少量金属硫化物,在这些局部表现为高极化异常。即:本矿区内锂辉石矿脉(伟晶岩)表现为高阻异常,在局部高阻梯度带上会有高极化异常,但高极化是间歇出现,不连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