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点丹青·写意生活

2021-04-18郑媛媛

收藏与投资 2021年1期
关键词:款识白文指头

郑媛媛

指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特殊技法,创作者以手指、手掌、指甲、手背甚至手臂为工具,用肢体蘸取墨汁和颜料,然后直接在纸绢上进行勾勒、点染和涂抹等。据传,唐代画家张璪作松石“惟用秃笔,或以手摸绢素”,后人认为这是有关指画最早的文字记载。但从唐代到清初,有关指画的记载很少,名家作品更是未曾见世,直到清康熙年间高其佩的出现,才为指画艺术开创出一个全新的领域。高其佩不但画法特异,在使用工具上也进行了彻底变革,同时还带动了一批有为的画家。于是,在清朝中期就形成了以高其佩为首的指画流派,人才济济、作品丰富,对后世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指画艺术与用笔创作不同,清代《指头画说》中曾提道:“用指废笔者,以笔所难到处,指能传其神,而指所到处,笔勿能到也,笔多工细,指多写意,然非笔画工细之极,指画不能善写其意。”手指作画有局限性,以手指蘸墨难于蓄水,画线和墨色变化与随意控制的毛笔相比,会产生一种生拙、艰涩之感,这种表现形式虽生硬质朴,但能使画面充满力度和坚硬感。观众在面对画面时,常会为它的庞大气势所震撼,这也正是指画艺术的魅力所在。新乡市博物馆馆藏指画作品几十幅,本文选取部分精品,以供赏鉴。

此组设色人物四条屏中,第一幅《高士图》款识“且园指墨”,第二幅《春涤洗马图》款识“且园高其佩墨”,第三幅《高士抚琴图》款识“且园指作”,第四幅《庐山瀑布图》款识“岁在辛丑春月画于周南客次,且园高其佩指作”。款下均有钤印两方,一方朱文姓名印“高其佩”,一方白文闲章模糊不清。

这组人物四条屏,以古朴淡雅的色彩、充满写意的手法,描绘了几位古代隐士的生活状态。画面中的老者和仆童身着宽服,在悠然的山水中或观景,或洗马,或抚琴,或对谈。画家用形神兼备、细致入微的手法,将画中人物的神态描绘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层叠的山石、缠绕的古藤、斑驳的古树、险峻的高山烘托出他们的内心世界,使画面既生动又充满意境。这组人物四条屏整体构图严谨,设色淡雅,题款考究,颇具古典气息。

高其佩(1660—1734年),字韦之,号且园、南村,奉天铁岭(今辽宁铁岭)人。高其佩工诗善画,所绘人物山水均苍浑沉厚,尤善指画,为指画开山鼻祖。

此作品以指绘苍鹰立于松枝之上,左上方题识“英雄独立绝群,轶伦苍松古茂,一枝栖身,柳湖渔赞”,款识“铁岭指墨”。下有钤印两枚,一枚为白文姓名方印“高其佩印”,一枚为朱文印“且道人”。

画面中的鹰身比例匀称,其腿上部排列着长长的横翎,背部用大块指墨表现层层覆羽,脖颈及腹部多用楔形点墨勾勒绒羽,作者用墨色的浓淡变化表现出了羽毛的不同质感。同时,用淡而润的墨色勾勒松干,雄鹰静立于松干之上,用犀利的眼神紧盯着停留在自己喙上的一只昆虫,伺机吞下。统观高其佩创作的这幅《松鹰图》,不僅构图巧妙,而且十分生动有趣。

此组花鸟六条屏,第一幅款识“戊辰孟冬阮望,石君李,岭指头戏写”,下有白文钤印两方“雅州李三”“五指墨禅”。第二幅款识“曾经残花秋冷澹时听雨,露啄草声,石君指画”,下有白文姓名印“石君”。第三幅款识“石君李,岭指头泼墨”,下有两方白文姓名印“石君”“雅州李三”,右下角一压角印“五指墨禅”。第四幅款识“石君指头写意”,下有两方白文钤印“雅州李三”“五指墨禅”,右下角一压角印“惟从宽养德”。第五幅款识“石君指头戏墨”,下为白文钤印“石君”“五指墨禅”。第六幅款识“石君李,岭指头画”,下有白文钤印“石君”“五指墨禅”。

这组花鸟六条屏画于戊辰年,即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李石君晚年之作。李石君的指画取法高其佩,善山水花鸟,以纯水墨者居多,“水墨为上”是其指画风格之一。在他的指画中,焦、浓、重、淡、清的墨色兼施,墨韵沉酣而淋漓。他在继承前人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融合所处时代的审美情趣和西方之法,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多方位的探索,脱尽指痕。所绘山水,随意点染,层叠纡萦,乍看有黑白摄影之效;所指花鸟,花能解语,鸟亦含情,作品极富灵性,堪称一绝。在此六条屏中,各类花卉绿植与鸟雀畜禽相映成趣,画面生动,布局疏密相宜,构图动静结合,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李石君(1867—1933年),“津派”书画名家,指头画大师,清末民初四川雅州(今雅安)人,名明智,字以行,因排行老三,乡邻多呼之三郎、李三,成年后除以“明智”“入行”入画外,也常以“李三”“李三郎”治印入画。

左上方款识:“菊生老兄雅正,乙卯春三月石君弟李,岭指画”,下有一白文姓名印“石君”,右下方压角印“指痕脱尽见天机”。

画面中如丝的春草随风摇摆,五朵盛开的菊花在一丛浓墨绿叶的支撑下迎风摇曳,苍劲厚重的山石上,一只猫站立于中心,它四爪挺立,回首微扬,似以傲然的姿态向大家展现自己不拘的态度,十分可爱。这幅墨菊图在构思上也非常巧妙,下方布野草、菊花,中间立山石,上方绘一只猫,作者以静态的巨石衬托周围浮动的绿草、菊花以及猫的毛发,生动地表现了轻风吹拂的动态场景。通过轻重大小、上下俯仰的平衡对比,展现其娴熟老辣的绘画技巧。在墨彩的运用上,浓淡不一的墨色不仅展现出菊花盛开的姿态、巨石绿苔的沧桑感,而且用水墨绘出的猫,其脸、颈、胸、腹及尾巴的浓淡变化使毛色颇具丰腴质感,活灵活现。这幅创作于1915年的墨菊图指墨细腻,形神兼备,动静趣然,为李石君中年指画中的佳作。

左上方题识“叶岸垂杨袅若丝,秋风又到薄寒时,蹇驴背上频回首,此老胸中常有诗”,款识“机曹云西意丁巳仲冬月石君李,岭指头写”,左侧有一朱文钤印“明智书画”,右下角一压角印“人在画中”。

在这幅人物山水图轴中,两岸群山和潺潺河水虽着墨不多,但于虚中见实,颇有气势。河流中堆砌的山石经过指墨的晕染显得厚重而坚实,以浓墨描绘的柳树生动展现出初冬的凛冽之感,画面中间一位老者头戴斗笠、身着朴素衣衫,骑着一头毛驴,从树桩搭成的木桥上经过。作者用深浅不一的墨色细腻刻画出人物的外貌与毛驴的形态。全图构图奇巧,造型生动,极富层次感。

这幅作品创作于1917年,右下角压角印“人在画中”,似是表达这是作者本人的真实写照。李石君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考取拔贡,随后又参加朝考,进一步取得了功名,但一直未被授予官职的他已到了五十知天命的年纪。此时的他可能想借由此画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郁闷,表达自己渴望被重用赏识的心情。

左上方款识“东端夏写于金河岸边,竹圃吴俊指画”,下有朱文钤印两枚,一圆形印“吴俊”,一方形印“竹圃”。

图中绘老梅一株,其枝干从左下方斜出,主干盘虬曲折,小枝纵横交错。俏丽的枝头上散布繁花,疏密有序。主干上方一枝横梅从右侧斜出,成倒垂状,淡墨描绘的新枝笔直向前伸展,与主干上下呼应,别出新意。作者以浓墨勾勒枝干,以淡墨点染嫩枝,圈花成瓣,墨点花心,既显现了梅枝昂扬向上、豪放不羁的姿态,又展现出梅花劲俏冷香、丰韵傲骨之姿。构图上,以特写镜头截取部分画面,用上与下、疏与密、繁与简、直与曲等对比手法,营造出幽雅淡逸的意境,给人以疏影潇洒、冷香四溢之感。

吴俊(1744—1815年),字奕千,晚号云绣居士,又号竹圃、蠡涛,室名荣性堂,江苏吴县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举人,乾隆三十七年二甲二十四名进士,乾隆三十八年入四库全书馆任编校。历任湖北、云南主考,云南学政,山东布政使,广东惠潮嘉道按察使。归里后,教授于紫阳书院,博闻强识,通达事务,诗文皆深入堂奥。受扬州画派的熏染,吴俊诗书画皆有所造诣,尤擅长指画。其画以指泼墨写山水,颇有米氏风。

此圖轴为指画墨竹,图左上方款识“仿石涛道人风篁图,移村指头写”,下有钤印两方,上朱文姓名印“春荃之印”,下白文方闲章“指头游戏”。

画中竹子集中于一角,其余部分留有大量空白,“S”型的布局设计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清王蓍在《芥子园画传 青在堂画竹浅说》中说:“画竹之诀,惟叶最难,出于笔底,发之指端,老嫩须别,阴阳宜参,……竹之法度,全在乎叶。”可见叶之布势最难。史春荃指下的墨竹,竹干屈而挺劲,枝头微微上挑,层叠不穷的繁枝密叶,折旋向背,在俯、仰、转、合之间向四处扩张,凌空之势颇显强大的生命力。在用墨方面,枝干墨色偏淡,竹叶正面以浓墨画之,竹叶的背面以淡墨表现,成熟的枝叶以浓墨描绘,新枝嫩叶以淡墨诠释,丰富的层次感充分展现出作者纯熟的绘画技法。从总体看来,这幅墨竹图布局疏密得当,画面层次分明,墨色浓淡适宜,实属指画作品中的佳作。

史春荃(1825—1898年),生于清道光五年,字馨吾,号移村,河南辉县人,光绪九年进士。史春荃长于诗文,兼擅书法丹青,绘画工墨竹、人物,以指竹见长,是一位有影响力的地方文人画家。

猜你喜欢

款识白文指头
伸出一个指头
冬天
钱松喦书画之真伪研究
动动手指头
曼生壶款识探索(上)
吐鲁番发现的明代成化瓷器款识字体结构研究
浅述清代瓷器的款识特征
“新金融商品教父”跳海:照搬“喜新厌旧”走向绝路
十个骨灰盒
怪僻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