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
2021-04-18成玉兵
成玉兵
摘 要: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在教育中的投资逐年增大,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近几年国学文化兴起,语文這一学科也越来越受重视,学生的语文素质也得到了相应提高,仅停留在课本上的教学已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语文阅读向课外拓展延伸成了必然趋势。课外阅读将学生带入了更加广阔的语文海洋,其能让学生以全新的视角去审视世界万物,这符合新课标对学生素质培养的要求。因此,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并有效开展课外阅读,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关键词:拓展;语文;课外阅读;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13-015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3.076
教材中的文学作品,都是精心挑选的文学经典,他们具有代表性,非常值得学生学习。但是学期课时安排有限,课本能容纳的篇幅也有限,无法满足学生语文素养的需求。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开始对课堂教学的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课外阅读如一股清流进入了语文教学中,逐渐成了语文课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课外阅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课外阅读如何能与教学有效相连,还需要进一步摸索和研究。
一、课上拓展文学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是语言和文学、文化的简称,其实从我们咿咿学语开始就开始了语文学习,那时候语文作文语言是我们沟通交流的工具。学校是我们正式开始语文学习的地方,在这里学生能接触到专业的语文教育,听、说、读、写、译、编都是语文的基本能力。基本能力结合文学阅读,让我们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在学习文化。语言也是我国特有的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其包含多个分支、体系,是我国文化发展的活历史。近几年电子科学技术越来越先进,其逐渐进入了学生的生活,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了一定的影响。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先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语文课堂上。
语文课堂上教师所讲授的都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有代表性,优点众多,大多背后都蕴含着历史背景和历史故事,这些作品的作者身后也有无数有趣的故事,传统课本中的经典作品有的相对比较复杂,学生自己是无法独立完全理解的,需要通过老师的讲解,多次的阅读,逐渐在脑中升华发酵,才能体会作品的独特之处,所以用课本中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取一些直接的方式来引起学生的关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普及文学作品的历史背景,写作年代特征、作者的文学地位、作者的一些趣事等。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那些作品,也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一些兴趣。兴趣永远是自主学习的第一动力,是伴随学生一生的老师,其能让学生自主地去阅读、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建立阅读课,为学生阅读营造良好的环境
阅读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阅读能力得到提高,语文素养才可以得到提高。语文阅读能力不仅可以应用于生活,对学生相关学科的学习也很重要,学生时代是学习语言文化的关键时期,其决定着学生一生语文素养水平的高低,也为学生以后文学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基础。阅读很重要,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阅读。阅读的方式其实很多,不同的阅读方式可以作用于不同的环境。传统教学中的阅读大都是教师领读、学生泛读,回到家中学生一个人闷头阅读。这种传统的阅读方式下,学生自己的阅读基础和自控能力是主要因素,学生在家的阅读时间多少,阅读质量高低,教师不好把控,所以教师应该改良现有的阅读模式。
现在很多学校教育中已经开设专门的语文阅读课,教师每周空出固定的课时,带领学生一起进行课外阅读。这种在校内集体阅读的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阅读的质量。在学校设置专门的阅读课,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所阅读的书籍,了解学生阅读能力,也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健康的书籍。集体阅读课也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气氛,大家都阅读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在专属的阅读课上,学生可以互相交流阅读的文学书籍,拓宽学生阅读的范围,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学校设置专门的语文阅读课是很重要的,其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环境,获得阅读信息,提高阅读能力,进而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三、培养学生从阅读中获得信息的能力
阅读过程就是学生提取文字中信息的过程,其是语文素养的一项基本能力,是学习和生活的一项基本能力。一个人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其从文字中获得信息的多少,也决定着其对文字信息的理解程度。所以阅读是学生的一项重要的能力,教师一定要重点培养。对于教材内的文学作品,教师在课堂上要帮助学生分析它的表达手法,掌握它的文体特点,理解它的情感内容,这就是在培养学生从阅读中获得信息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阅读信息的能力,再通过课外读物的阅读来锻炼自己阅读的能力,获得作者信息和情感表达内容,这就形成了课内课外相呼应的教学模式。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就像巩固练习一样,增强了课内学习的效果。课外阅读将自己的文学特点传递给了学生,丰富了学生的认知范围。学生独立阅读课外内容,也会产生自己的文学感受,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课上的阅读,学生获得的是教师所传递给他们的阅读信息和文学感悟。课下的阅读收获来源于学生自己,真正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提升作用。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其对学生的语言素养有提升作用,对学生语文写作、阅读能力提升都有显著作用。
四、以教材为出发点,为学生选取课外阅读书籍
我国文化具有上下几千年的历史,所产生的文学作品数量众多,这些文学作品各有千秋,但并不是都适合学生阅读。学生课外阅读内容选择很重要,作品既要符合学生现阶段的认知水平,又要与教材内容有一定的联系,这样的课外阅读书籍,既能成为课内阅读的延伸,又能让课内和课外阅读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这才符合当前学生文学素养的阅读选择标准。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可以自主选择或教师推荐,目前主要采用教师推荐的方式。学生的文学素养正在发展,还不能选出适合自己的文学作品进行课外阅读,所以教师为学生选定课外阅读书籍是比较科学的方法。教师在为学生选定课外阅读书籍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以教材内容作为出发点,为学生选取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同一个作者的作品,同样文学地位的作品,都是教师选定的目标。第二,要注意到学生之间语文基础的差异。学生的语文能力存在差异,教师为学生选择课外阅读书籍时,要根据学生个人的状况,选择适合于学生认知能力的书籍。第三,注意对比学习。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那些经典文章,选择同样题材的一些中外作品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资料,同样题材的作品内容有相似之处,方便学生理解,但是中外文化存在差异,能让学生感觉到不同文化的表达方式存在不同。
课外阅读,不是教师把书籍和学生放在一起,就可以放任不管,教师要时时掌控学生阅读能力的情况。在课外阅读过程中,选取高质量的阅读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明确阅读方向,提高文学素养,能够为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打下基础。而不适合的阅读内容,会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较严重的影响,是不利于学生成长发展的。所以教师在选择阅读书籍时,一定要满足学生个人的成长发展需求。
五、组织学生分享阅读感受,增强文学交流
不同的人阅读同一篇文章产生的阅读感受不同,欣赏作品的角度也都是从自身的视角出发的。学生在阅读时也只能获得自己的文学感悟,对或者错,全面或者偏激都无从而知,这种状况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容易造成阻碍。要想在阅读后让学生获得最大的提升,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把自己所体会到的文学感受说出来,学生在分享出自己内心感受的同时,也同样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把自己从阅读中所学习到的语文知识情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这才符合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为了给学生创造表达自己感受的空间,教师可以专门组织阅读分享课,让学生在分享课上畅所欲言,把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真实感想说出来。相同的作品,不同的读者,一定会产生不同的阅读感受和见解。学生可以相互品味同学的阅读感受,也可以放平心态,积极吸纳他人的观点,在阅读讨论中获得自身能力的提高。语文本就是交流的工具,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文学素养,可以一举多得。
六、为学生的阅读成绩做出激励的评价
学生的阅读感受也可以给教师更多的教学启发,从而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教师通过吸纳学生的阅读感受,可以深入地了解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生的文学鉴赏层面。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所了解到的学生阅读成绩,给学生积极的评价,鼓励他们自己阅读,在阅读中收获更多的感受。教师激励的评价,会给学生更大的动力,有利于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养成。教师还可以评选出一些阅读标兵,如“书香少年”“阅读之星”等,让他们起到表率作用,烘托班级的阅读气氛。教师还可以为每个学生建立阅读表格,记录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综合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学生阅读能力的变化情况,可以根据学生在阅读中所产生的各项问题,及时更改,进而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师可以通过规范化阅读活动,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七、结语
总而言之,课外阅读就像是世界之窗,让学生的世界摄入了七彩的阳光。让学生在家中,就可以看到世界万物,眼界得到开拓,让学生在当今社会品味古往今来的大家之作,品味不同的文学味道。少年時期是学生吸收知识的“黄金时期”,丰富的阅读量有助于学生未来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少年强则国强”,教师必须重视课外阅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这也是提高语文课堂实效性的有力手段。
参考文献:
[1]王红梅.探究如何有效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教学[J].汉字文化,2019(15).
[2]石兰芳. 拓展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J]. 汉字文化, 2019(22).
[3]李春玮.开展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6(2).
[责任编辑 薛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