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创新研究

2021-04-18宋吉学

学周刊 2021年13期
关键词:创新策略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宋吉学

摘 要:当前,培育学生核心素養已成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核心素养下,教师应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堂教学创新,重视在教学过程中突出这一学科的生活性与实践性,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能动性,从而切实有效地改善教学质量,真正在教学中做到“立德树人”。为此,本文主要结合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及相关教学案例,分析在核心素养培育背景下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创新的重要价值,探讨以核心素养为指引创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提供具备参考意义的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13-006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3.033

思想道德教育在小学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全人格,有着关键作用[1]。作为对小学生展开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核心素养培育背景下,日益得到教师与学校重视。传统的单向灌输式《道德与法治》课堂,生动性与趣味性不足,且课堂氛围十分沉闷,无法切实有效地促使小学生真正理解《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推动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守《道德与法治》课程所提出的行为要求。因此,教师必须加强思想认识,充分理解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创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重要价值,采取有效措施推进课堂教学创新,力求增强《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

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创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重要价值分析

(一)有利于改善《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沿袭陈旧的教学理念和落后的机械固化教学模式[2]。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采取将教材上现成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以单向线性的方式灌输给学生的做法,忽视进行课堂互动,同时也没有充分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消化吸收情况,不符合“因材施教”这一重要教育教学原则的实践需求,因而导致课堂教学氛围十分沉闷,不能切实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热情。核心素养下,教师需要突破这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增强课堂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同时引入具备创新意义的教学方法,从而有效改善《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核心素养培育要求教师推动学生走上全面发展道路,对于学生而言,要想获得全面发展,就必须具备完整的知识结构、良好的综合实践能力及思想道德修养[3]。以核心素养的这一要求为指引创新《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教师应有效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首先,在核心素养下,《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模式将实现转变,因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他们的知识结构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与深化。其次,在核心素养下,教师将开展一系列 《道德与法治》主题实践活动,因而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将得到充分加强,他们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应用价值将形成更为深入的认识,他们的行为习惯也会得到优化。最后,核心素养下,《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方面具备更强的实效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将会自觉遵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相关要求,他们的综合素质也将实现相应的提高。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是推动他们持续学习最为直接强劲的动力,教师要想有效地改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提高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重视将学生的学习主体能动性与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推动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更为主动地配合各项教学方案的开展。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重视,而在核心素养下,教师必须从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三维层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新课标所提出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目标,从而有利于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提供长效持续的动力,他们会在这个过程中自觉接受和认同《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所包含的一系列行为准则要求,学习效果将会得到改善。

二、核心素养下《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具体创新策略

(一)创新课程体系,增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系统性

核心素养下,教师首先应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体系进行创新,进一步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完善性与系统性,构建全方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体。为实现这一目的,教师需重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向学生生活的延伸,打造信息化《道德与法治》“第二课堂”,构建“线上+线下”的综合教学模式,使其成为线下课堂的有效补充,更好地帮助学生建构《道德与法治》知识体系,同时也为学生提供自主开展《道德与法治》学习的良好机会[4]。一方面,教师应与学校就《道德与法治》课程课时安排进行协调,保证《道德与法治》课时数量,每周至少安排三节《道德与法治》课程,以此增强课程教学计划性,使得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充分落实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打造《道德与法治》网络课堂,推动学生自主完成网络课程的学习,打造道德与法治“翻转课堂”,将知识获取环节由课上转移至课下,将课堂教学的主要功能变为促进学生展开交流讨论,以此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有效改善课堂教学氛围,增进课堂互动。在构建“翻转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核心素养的发展,同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

(二)创新教学内容,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丰富度

核心素养下,教师必须转变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内容局限为教材的做法,重视引入生活化教学素材、网络优质教学素材,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度,将抽象的《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直观转化,有效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必须提高对于备课环节的重视力度,同时增强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能力,从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教学课件内容有效地传达给学生。

在展开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对互联网中的优质教学素材内容进行甄别和筛选,力求选出兼具教学针对性和生动趣味性的教学素材,合理地对文字素材、图片素材、视频素材等不同类型的教学素材进行搭配,从而既充分保证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得到实现,又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与此同时,教师应重视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课件进行优化,注重增强教学课件的美观程度,以此更好地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学课件上,从而更好地开展课程教学。值得注意的是,在制作课程教学课件时,教师需要避免在课件中使用大段与教材内容相同或相近的文字,应重视以关键词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以此更好地对教学内容展开阐述讲解。

(三)创新教学模式,应用具备创新意义的教学方法

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是核心素养下创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实现此方面创新的主要路径是应用具备创新意义的教学方法,用先进方法取代机械灌输式方法,优化《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流程,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小学生的实际特征出发,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法和案例分析法。

首先,情境教学法是指通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体情境或虚拟情境,促使学生联想与之相关的生活经历,借助情境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既可以通过应用生活化的问题来展开教学情境创设,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展开教学情境创设,重要的是从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出发,有效地设置教学问题、选择多媒体素材,切实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达到“触景生情”的教学效果。

其次,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与学生运用《道德与法治》课程相关知识,共同对某一真实案例进行分析,以此培养学生形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应用案例教学法,需要教师提高对于时事热点的关注力度,认真思考时事热点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更好地展开时政案例的选择与分析工作。案例教学法同样可以与问题教学法综合起来使用,教师需要从核心素养培育要求出发,合理地设计教学问题,以问题引导学生应用《道德与法治》知识对时政新闻本身展开深度思考,从而加深他们对于《道德与法治》知识和行为准则的理解,提高他们的综合实践应用能力,同时有效地提升他们思想道德修养的能力,更好地助推他们形成个人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核心素養下,创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已成为教师的必然选择,教师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与创新思维,积极主动地探索《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创新路径,力求改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全方位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任务的实践要求。为此,教师应加强思想认识,充分理解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创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在改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重要价值,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评价机制四方面入手,对《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全方位创新,力求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性与时代性、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将学生的学习主体能动性调动起来,以此切实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效性,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月嫦.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35):52.

[2]吴志强.德育课程的育人价值与实施策略——以《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实践为例[J].江苏教育,2018(7):11.

[3]李圣德.“四化”撬动课堂培育核心素养——信息技术条件下道德与法治“三化”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6):94.

[4]唐萍,仲伟松.立足核心素养 达成三维目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反思三维目标融生[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4):112.

[责任编辑 薛晓静]

猜你喜欢

创新策略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互动与互补:《新周刊》微博传播策略浅析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创新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