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学专业“工程实训”教学体系的改革实践

2021-04-18郭俊明杨健何觅然

科技风 2021年10期
关键词:教学体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郭俊明 杨健 何觅然

摘 要:建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战水平要求较高。所以,要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层次的建筑学专业人才,就必须在建筑学教学中全面加强工程实践教学,优化“工程实训”的教学体系。本文结合湖南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实践,总结经验,以期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建筑学专业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实训;教学体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重点[1]。但受传统教学模式与教学体系的制约,学生的实践能力难真正提高。故要培养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高层次的建筑学专业人才,就必须在建筑学教学中全面加强“工程实训”的教学[2],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1 目的与意义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近平同志的《关键在于落实》就表明了“工程实训”至关重要。且目前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战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建筑学教学必须适应社会需求,培养适应新时代行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全面加强工程实践的教学,优化工程实训教学体系,其研究目的与意义在于:

(1)优化传统教学体系,加强工程实训,培养实践能力突出的人才。原建筑学教学体系,重设计、重艺术轻技术、注重基本训练,并对工程技术不够重视。在建筑设计作业存在:整体性考虑欠佳、结构概念偏弱、消防、设备等安排有误、声光处理欠妥,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城市交通等方面的意识较模糊。一方面说明设计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不紧密,另一方面也可看出设计课教学中工程实践应用不多,与相关知识的衔接不够,需加以重视。因此,必须优化教学体系,构建“挖掘学生的实践能力、突出工程实训”教学体系,以加强建筑学专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创新发展,将建筑学教育与工程实训联系起来。《高等学校建筑学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提出“为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在内容上“强化了对设计能力和创新训练的要求”[3]。可见,建筑学对综合性和创新性要求越来越高。为此,突出实践教学的创新发展,注重观念創新、知识更新、手法出新,将建筑学教育与工程实训相联系,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提高他们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方案介绍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努力提升未来建筑师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旨在“提出新问题、创造新形式、发展新方法”的关于工程实训的教学行为,将成为建筑教育创新的重要手段。

(3)强化工程实训,以适应社会需求。近年来,多数用人单位一直把“实践与创新能力”列为聘用的重点考察条件,由此可见,用人单位希望招聘的毕业生能迅速进入实践工作状态的职业角色。因此,学校唯有主动适应市场需求,通过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强化工程实训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方可适应社会需求,教育才能上质量。

2 改革与实践

2.1 准确定位,动态调整培养方案

我校建筑学专业自1988年办学招生以来,一直以如何改变教学理念、如何体现教学地域特色、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三个方面开展教学探讨,并将“时代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确定“时代需求和技术复合”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以社会需求和地域特色的教学定位,全面落实学校“培养具有全球化和地区化双重视野、适应地区发展的工程应用型人才”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适时、动态地调整培养方案,适应时代需求。近年来,在高年级增加施工图设计训练,开展建筑师职业教育、BIM课程等方面的知识拓展训练,使建筑学毕业生受到就业单位的欢迎与肯定。

2.2 突出实训,优化课程教学体系

(1)“一干两翼”课程体系。结合“建筑学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高等学校建筑学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教育评估标准”和学校文件,并适时对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进行相应修订,不断强化“设计类”学科平台和专业学习平台,提高建筑学专业教学质量、培养创新能力。逐步构建了层次分明、有机整合的“一干两翼”课程体系,即以“设计系列课程”为主干,以“理论系列课程、实践环节系列课程”为两翼(图1)。

(2)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以建筑设计主干课程为核心搭建专业平台(图2),全过程实践教学,明确建筑设计主干课程内容的递进关系。在注重设计能力训练的基础上,强调“工程实训”的内涵,契合国家建设动态和建筑学科最新发展,不断改革、更新和完善,秉承“地域性”与“实践性”的特点,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探索,并具体在教学内容、教学成果与实践教学手段进行创新。

①教学内容创新:由宽口径向地域化转变,紧抓建筑设计的“地域性”问题,完善教学内容,由宽口径向地域化转变成为教学指导思想,不断进行教学改革。

②教学成果创新:由传统工程制图向数字模拟和大数据统计支撑转变,利用数字模拟和大数据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改变传统电脑技术的辅助绘图功能,使先进、高效、共享的高新技术充分得到利用。

③实践教学手段创新:搭平台——多平台导向下创新能力的教学,结合“基础知识认知模块”“专业知识提升模块”“综合知识运用模块”三大实践教学模块设置,搭建认知能力训练平台、专业技能综合平台以及能力拓展平台;重交流——多校联合、竞赛等综合性实践的训练,以实习基地、多校联合毕业设计、校企联合等多种方式,有效对接科研、教学与实践,加强交流,促进实践能力的培养;借资源——利用校企合作平台,邀请名校名师、知名设计院教授级高工进行讲座,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开阔视野。

2.3 注重过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教学管理的改革与提升,也是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发展需求[4]。构建专业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和重要保证。

(1)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要上质量,人才建设是关键。①针对专业特点,与学校人事部门沟通确定一套有利于建筑学学科发展的定编定岗和招聘办法,引导教师重视设计实践研究和设计教学研究;②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双向合作,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将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与企事业单位职工培训结合起来。

(2)教学体系配套。①强调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避免学术上过度的集权化倾向;②强化低年级班主任责任制度,发挥专业教师的引导作用;③完善教学配套设施,并逐步建立起旨在加强年级间交流的鼓励机制。

(3)质量全面监控。①建立实践信息反馈制度,及时与实训基地沟通交流;②建立实践信息反馈制度,了解学生对建筑专业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并适时进行教学调整;③进行每周一次的教学探讨,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商讨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对策。

(4)规范考核体系。①确定合理的教学评价内容和范围。评价指标中纳入老师的教学内容、态度、教学方法和手段和个人素养,并把学生的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实际解决问题能力也纳入评价指标;②以分散时间考核与分层考核相结合的评价体系,科学合理地开展实践教学的考核。分散时间考核是以学生在课堂、实验室与实习基地的表现为主;而分层考核则由带队教师和指导教师对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如实的评价,根据学生每阶段中的表现给出评定,最终成绩以此综合给定。

3 结语

社会对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建筑学专业学生的实践经历和创新能力特别看重。我校建筑学专业总结多年的办学经验,积极探索符合地方高校实际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方案,明确以实践能力培养的“工程实训”教学体系,通过动态调整培养方案、优化课程教学体系、完善质量管理、规范教学考核体系进行改革实践,以优化学生思维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培养和提高[5],從而适应行业迅速发展,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余翰武,伍国正.多平台导向下实践教学课外拓展方案研究—建筑学和城乡规划专业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6):67.

[2]郭俊明,张思英,胡隽.基于“工程实训”的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20(10):229.

[3]田波,吴雅君,孙冰.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128.

[4]耿洪英.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建设[J].经济研究导刊,2011(14):247-248.

[5]郭俊明,伍国正,吴越.强化体验——建筑学专业实践性课程改革和创新研究.2008中国高等学校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94-98.

基金项目:2019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编号:19YJAZH 027);2020年湖南省社科成果评审基金项目(XSP20YBZ160);2017年湖南省教育厅项目(编号:2017-242);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编号:G31554)

作者简介:郭俊明(1973— ),男,湖南湘乡人,硕士生导师,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地域人居环境与建筑设计及传统营造技艺研究。

猜你喜欢

教学体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化探索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