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探究式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析

2021-04-18吴臻毅

学周刊 2021年13期
关键词:理论基础探究式学习实践

吴臻毅

摘 要:当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不仅注重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同时也关注学生创新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自主发展等方面,旨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教育目标的变化无疑对实际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无法满足当下的需求。探究式学习是将学生置于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并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去探究问题最终获取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本文简要阐述探究式学习的理论基础以及探究式学习的指导原则,并具体研究探究式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理论基础;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13-002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3.011

探究式学习是20世纪50年代施瓦布教授提出的概念。施瓦布教授认为探究式学习需要自主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掌握探究获取知识的必要能力,并具备探究学习的态度。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参与式学习,在探究过程中需要学生发散思维、自主探究以及动手实践,这可以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学生对于数学的刻板印象,使数学不再枯燥乏味、晦涩难懂。此外,通过参与探究式学习,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均可得到发展,包括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这对于小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积极意义。

一、探究式学习的理论基础

关于探究式学习的理论基础,主要涉及以下三方面:其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其强调以学生为核心,重视学生知识构建的能力。在学习方面,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需要在教师指导或者与同学合作的情况下,基于一定的情境,以现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完成知识建构以及知识积累。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建构主义理论符合探究式学习设计原则,学生的学习活动需要基于相应的教学情境,同时需要教师的指导。同时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是绝对的主体,教师所扮演的是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角色。其二是“再创造”理论,这是赖登塔尔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1]。“再创造”理论认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待学习的东西。教师不应直接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要引导你学生自主探究、再创造。弗赖登塔尔认为真正意义上被掌握的知识必然是通过再创造过程获取的知识,强调要动手实践,研究知识创作的过程,倡導在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其三是发现学习理论,这是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概念。布鲁纳认为小到小学生,大到科学家,他们的认识活动的性质基本上都是相似的,而唯一的区别只在于认识的程度上[2]。他认为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应该积极地施展自身能动性,主动地去探求,而不是单纯地接受。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自己探索发现,而不是被动接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再创造”理论以及发现学习理论为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依据,这对于实践探究式学习也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价值。

二、探究式学习中教师指导的基本原则

(一)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

在探究式学习中,重点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以及积极性,因此,必须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或者实践时间。探究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如果时间过短学生可能在短时间内无法找到思路,或者已经找到思路但是由于时间过短突然被打断,这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3]。教师要注意给学生保留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待学生的理清思路且想法成熟之后再开展讨论和给予学生指导,否则学生思考尚未成熟,易受到其他观点影响,难以形成自己的观点或者想法,会限制学生思考的深度与广度。

(二)鼓励学生参与实践过程

在探究式学习中,核心是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最终获取知识,重点依靠学生自己的力量,但是教师的指导也必不可少。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指导学生时不宜轻易地否定学生,也不宜轻易下结论,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即便学生是错的,也要指导学生通过实践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做出调整。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鼓励极为关键,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信心,而学生通过实践不仅可以获取知识,同时也能发现自身的错误或者缺陷,对于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以及积极性具有促进作用。

三、基于探究式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

(一)巧设疑问

正如古人所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巧设疑问,可以引起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小学生的探究欲望,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科学研究表明,学生自主学习的驱动力一般是出于实际需求,将知识与现实情境联系起来,使学生参与其中,进而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这样知识就会别赋予特殊含义[4]。探究式学习虽然注重发挥学生自主性,但是也需要教师提出疑问,引导学生明确思考的方向,通过设置疑问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问题上,从而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究当中。比如,在教学“速度、时间、路程”这部分内容时,为了引导学生理解这三个概念,我设计了如下情境:小象家到萝卜地为544米,小熊家到萝卜地432米,小牛家到萝卜地432米,小象跑了8分钟,小熊跑了8分钟,小牛跑了6分钟。提问:“大家从中能获取到哪些信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能够将时间、速度、路程的概念与问题情境中的具体数字对应起来,从而深刻理解小象、小熊、小牛所跑的距离称之为路程,8分钟、8分钟、6分钟称之为时间,速度就是小象、小熊以及小牛在单位时间内所跑的距离,当路程相同,则用时越短速度越快,而当用时相同,路程越长则速度越快。基于此,我提出“大家能知道谁跑得最快吗”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会计算速度。

(二)聚焦生活

所谓聚焦生活指的是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要贴近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将教材中枯燥、刻板的知识生活化,以此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便于学生理解课本知识。教师在提出问题时要基于学生日常生活且具备一定的数学价值,建立起数学与生活间的联系,引起学生的共鸣。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要深入思考,选取生活化的场景或问题,最大限度地激发學生探究的兴趣,从而推动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实际教学当中,很多教师盲目贴近生活,但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却不强,取得的实际效果往往也有限,这值得教师进行反思。例如,在教学“单价、数量、总价”这部分内容时,通过研读教材,我设计了“跟我去购物”的教学情境,并通过认识购物小票、虚拟购物以及寻找失去的数三个贴近生活的小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单价、数量以及总价这三个概念。首先,我收集了几张购物小票,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观察购物小票上的内容,让学生观察单价栏、数量栏以及金额栏来初步认识单价、数量以及总价这三个概念。随后,我又出了几道题目,让学生进行判断,比如“学校买了25个足球、18个篮球”“妈妈买了4双袜子花了10元钱”等。其次,我设计了模拟购物环节,我为学生提供几种不同的商品,部分商品有单价和数量需要学生计算总价;部分商品只有总价和数量需要学生计算单价;部分商品只有总价和单价,需要学生计算数量。利用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计算单价、数量以及总价的方法。

(三)支架策略

支架式教学在本质上也与探究式学习有一定的契合之处,二者均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支架式教学强调将复杂学习任务进行分解,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针对比较复杂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尝试设计多个学习任务,循序渐进,逐步增加难度,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不断完成一系列任务,最终获取知识。比如,在讲解周期问题时,为了引导学生认识周期、掌握周期的规律并学会实践运用,我设计如下任务:(1)给出一张图片,图片上的花朵按照红、橙、黄、绿、青、蓝、紫的顺序排列,让学生大胆猜想第25个是什么颜色的花朵;(2)确定学习主题,认识周期问题;(3)模仿练习,感知周期的规律特点;(4)提出问题“假如有66个花朵,那个各种颜色的花朵各有多少朵”,以此检查学生对周期概念的掌握情况。

(四)动手实践

在探究式学习中动手实践是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材料、模型等动手进行操作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相应的知识或者原理。小学生本身比较好动、爱玩,并且好奇心比较强烈,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这也契合小学生的特点。比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部分内容时,重点就在于要让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后完全重合的含义。在课堂教学环节,我先为学生提供了部分轴对称图形,比如天安门、蝴蝶、枫叶等,让学生尝试进行对折,初步认识轴对称图片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特征。随后,我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寻找其他轴对称图形,无论是生活中的,课本上的,课外书上的都可以。学生们纷纷动手,找到黑板、桌子、水桶等多种物品,在此基础上我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需要师生双方相互配合,教师要重点加强引导,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要注重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结合,这样更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此外,教师要善用支架,以任务为导向,引导学生通过不断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并且要适当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掌握学习内容,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陶燕.巧设问题情境组织探究学习——小学数学教学探究学习中问题情境设置策略探析[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3(10):39.

[2]田中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探索与尝试[J].读天下(综合),2018(6):149.

[3]李云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探索与尝试[J].学周刊,2020(17):55.

[4]张文华.浅析“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J].数码设计(上),2019(3):29.

[责任编辑 杜建立]

猜你喜欢

理论基础探究式学习实践
浅谈化学课外小组活动
浅议中职计算机基础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教学途径
会计准则变革的非预期效应理论框架构建
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