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切块拼接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2021-04-18王亚莉

学周刊 2021年13期
关键词:合作学习

王亚莉

摘 要:切块拼接法作为一种合作学习的新范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克服传统小组合作学习中节奏慢、容量小等缺陷,可以激发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本文从职校学生的特点入手,论述了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倡导在中职计算机课堂中开展切块拼接法教学。

关键词:切块拼接法;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13-001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3.005

早在20世纪70年代,教育发达的国家就在合作学习的理论研究、实践研究两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我国的新课程改革也大力倡导合作性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由此可见,国家教育部门对合作学习的高度重视。目前计算机课堂常常以任务驱动、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为课堂的重要组织形式,让学生通过探究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建构,以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但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标签化,教学效率低下,是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针对如何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把合作学习落到实处,而不是为了合作而合作,笔者探索并实践了一种新的教学范式,即切块拼接法。

一、什么是切块拼接法

切块拼接法最初产生于美国的小学课堂,最早由阿伦森(Aroson)研究团队提出。随着这种学习方法的推广应用,越来越多的学者根据实际的课堂教学需求对其进行了改造,形成了阿伦森教授拼接法一代(Jigsaw I),斯莱文教授拼接法二代(Jigsaw Ⅱ),斯戴尔教授拼接法三代(Jigsaw Ⅲ)以及霍利迪博士拼接法四代(Jigsaw Ⅳ)。

切块拼接法的基本操作模式是:教师把一项大的学习任务分解成若干个难度相当的子任务,同时将学生分成相应的小组,每组5至6人。每个小组成员学习其中一部分知识,成为他所负责部分的“专家”。然后拿到相同任务的“小专家”们重新组成“专家组”,进行更深度探讨,再回来把经验传授给小组其他成员。每个学生就像一块拼图,既要掌握自己负责的“板块”,又要彼此间相互学习其他的部分,因此每一位成员都很重要,必须深度参与到合作学习当中。教师在学习中扮演着“专家指导”的角色。帮助学生理解学习任务,并帮助小组成员教会别人知识。在切块拼接法小组合作的学习中,每个学生既作为专家掌握自己学习部分的知识,又可通过倾听小组其他成员的讲解,获取更多知识以达到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因而他们具有彼此支持的动力并表现出对所学知识点的热情。

二、在職校计算机课堂中实施切块拼接法需要注意的事项

切块拼接法的优点很多,在中小学基础教育中得到很好的应用并流行。而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活泼好动、个性鲜明,虽然对计算机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学习水平差异较大,策划设计经验不足,创新主动性欠佳。并且与基础教育相比,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所以中职计算机教师在应用切块拼接法时应以学科特点、学生实际、教学个性、创新性的应用和改造为依据。

(一)合理的分组机制

学习是满足学生个体内部学习需求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合作学习只有建立在本人有合作意愿的基础上,才能学得好。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中确实遇到困难,意见发生分歧等不得不合作的时候。一句话:合作必须有其合作的价值,要有一定的难度,时机的选择也要恰当。

1.合理的分组应根据教学的内容和时机而定

传统的分组方法把全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学习水准、性格等情况合理搭配,分成学习小组,每组5-6人,按长方形围坐,方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但在小组合作中,往往积极发言的都是组长。有些学生小组活动时,不与其他同学配合,只是做他自己的事,学生参与度不够。那么,小组合作学习要怎样才能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呢?合理的分组还应根据教学内容,善用教学时机,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我在给航空专业学生讲授PPT动画进入、强调、退出、动作路径四类动画效果的设置时,由于这四个知识点方法类同、难度相当。我以优秀航空毕业生首次出航发生的故事为任务,将整个任务分为四幕场景。课前将学生分成“进入效果、强调效果、退出效果、动作路径效果”四个专项技术学习小组,分别预习教师提供的“进入、强调、退出、动作”路径的微课及相关知识,并通过师生互动、作业测试,确保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分配知识点的专业技术小能手。课中重构高效任务小组,让原来四个专项技术学习团队中的学生,重新组合成“东方航空、南方航空、春秋航空和中国航空”四个新任务小组,使新的小组都有“进入”“强调”“退出”“动作路径”的专业技术小能手,新组长引领各技术专家将自己在模块学习小组中获得的专业知识分享给组内其他成员,并根据教师提供的场景素材构思关键情节、编写脚本,分别完成PPT微动画的创作。通过将模拟创设真实工作教学任务的分组方法,使学生有了真实感、紧张感,既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紧密性和高效性,又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2.合理的分组应依据学生的兴趣和意愿而定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高涨。因此教师在分组时,应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例如,我在给网络专业的学生讲授引导层动画时,将带有企业订单的真实任务引入课堂——为旅游公司做网页宣传广告短片,课前根据学生兴趣将学生分成“蓝天、海洋、山川、人文”四个专项学习小组,分别完成故事脚本创作,成功调动了小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中学生利用搜集的素材发挥创意、分工合作,分别完成以上四个系列的短片制作,课下重构高效任务小组,重新组合成“海南旅行社、西藏旅行社、河北旅行社和西北旅行社”四个新任务小组,新组长带领组员串联完成整个广告动画短片。此种分组方式既照顾了学生的爱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二)任务分配

为避免出现合作泛滥,基础性的学习内容教师应引导学生自行完成。对于有挑战性、有难度的问题或者是对一个专题的学习,教师可以将这些任务切割成不同的部分,通过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例如,在给企业做网页宣传广告短片时,按照企业工作流程,由企业负责人提出企业需求,学生小组成员角色担任导演、配音、美工、制作,教师提供技术指导。学生的角色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完成任務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学会担当,既强化了知识技能与岗位技能,又体验了成功学习的快乐,将学习兴趣从有趣、乐趣转向志趣。

(三)教师可制订作业单、测验题进行必要、适时的引导

为帮助学生快速达成课堂目标,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可制订详细的学习任务单。任务单可以写成学案的形式,列出学习的具体内容、使用方法、学习要求和完成时间。编写的内容应提纲挈领、言简意赅,有利于学生自学时参考。必要时也可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分析表、指导书的形式,提供给学生做研究。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可适时引导,使学生思路清晰、掌握本课的重难点。

(四)多元化评价体系

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起着导向、引领和激励的重要作用,评价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因此评价的指标要全面,内容要多元,要将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捆绑在一起,要让学生明白团队协作、优势互补,共同承担责任,为了团队的使命一起努力进取,才能实现共赢的真理,同时也将之作为课堂评价的最终目标,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实践证明教学效果理想的合作学习,普遍是那些教学要求与教学评价保持一致性的教学。教师可制订具体的学生个人、小组评价量化表,交予学生个人、小组自评和互评。通过组内自评,组间互评,教师点评,勤加分,勤上榜,勤展示等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增加学生的个人成就感,集体成就感,职业成就感。

(五)把握教学时间,提供适当帮助

为避免课堂中学生拖沓现象的发生,教师应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具体可制订每项活动的时间表,规定好讨论问题、完成任务的时间。教师对讨论问题的难度及容量要合理把控,避免偏难、偏怪、偏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当好“任务设计者”“情景创设者”“课堂管理者”“任务参与者”等多种角色,要主动参与活动,及时发现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掌握方向并进行个性化指导,必要时进行学习任务的调整、进程的调整,最终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

三、在中职计算机课堂开展切块拼接合作学习的效果

通过实践证明,创新的切块拼接法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它通过重构高效任务小组的手段,消除了传统小组合作中,优等生独当一面,后进生越来越“沉静”的现象,使组内成员相互依存、相互依赖、共同进步。首先,目标互相依赖,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只是总目标的一部分,大家一起努力才能完成小组目标。其次,资源互相依赖,每个学生只有一部分资源,他们必须为小组的成功而共享资源。再次,奖励互相依赖,表扬是针对小组,而不是个人。最后,角色互相依赖,角色互补,而不是相同或相似。实践还证明,创新的切块拼接法能够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每个学生都有成为专家的机会,这样就使学生更主动地与他人合作,群策群力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教学任务。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都在积极主动地思维、创造性地思维、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接受别人好的方法,提出质疑,达成共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从中学到了自己需要的知识,共同进步。授课教师也受益匪浅,不断转换各种角色,师与生、生与生碰撞交流,互相补充,共同打造生动有趣,活泼高效的计算机课堂。

参考文献:

[1]R·E·斯莱文(文),王坦(译).合作学习的研究:国际展望[J].当代教育科学,1994(1).

[2]杨寅华,程武山.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中的“三新”探索[C]//第二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2004.

[3]郭素清.用切块拼接法开展合作学习的技巧和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06.

[责任编辑 薛晓静]

猜你喜欢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探究
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五二一”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