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研究
2021-04-18张潇
张潇
【摘要】随着高层建筑的逐渐增多,为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增加建筑物的使用时长,对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是确保高层建筑稳定性的基础,由于该结构具有较明显的优势,承重能力较高,在高层建筑中得到了大面积的使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是现代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现裂缝是该结构在施工与使用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给整个建筑工程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需要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要求与程序进行施工,并且在施工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反思,及时发现其施工技术问题,并加以解决,减少外部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1、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
1.1裂缝问题
开裂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原因很多:一方面,这是由于加热水泥水引起的。在实施建设项目之前,必须将水泥和水整合在一起,以促进建设活动的顺利进行。与普通混凝土结构相比,质量结构的横截面相对较厚,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并且当水泥和水混合时会产生一些热量。但是,由于表面系数不大,因此影响水泥的散热空间,进一步蓄热,混凝土的内部温度进一步上升。内部和外部之间的温差可能变大,并且可能会出现裂纹。另一方面,收缩的是混凝土的功能。大量的混凝土结构需要20%的水分来固化水泥,其余的水分蒸发掉。如果水泥的实际蒸发量超过了原来的标准,那么蒸发的水泥的蒸汽量就会更高。当超过收缩值时,混凝土将收缩,在这种情况下,存在间隙。第三个方面是强大的凝聚力。在土木工程结构中,它通常是笨重的整料,并使用了更多的混凝土。在这种情况下,块具有更高的黏结到混凝土的能力。在某些建筑结构中,基础不仅会导致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外部黏结,而且温度效应还会同时导致与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黏结。此外,保持力也是导致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开裂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温度效应是限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主要原因。
1.2水泥水化热的影响
混凝土是由不同材料组合而成的人造石材,水泥水化过程发生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结构的较厚部分的体积较大,因此在水泥水合过程中释放的热量会积聚。由于内部难以分解,因此结构的内部温度升高,从而导致结构的内部和外部之间的温度差,从而导致混凝土结构的变形和破裂。由于混凝土结构的表面会自然散热,因此结构内部的温度在注入后的3-5天内达到峰值。同时,水泥的水合作用不仅指水泥和单位体积混凝土中的水泥类型。外部温度的变化会对内部和外部之间的温差产生一定的影响。
1.3外界温度变化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浇筑温度受外界气温的影响,如果温度急剧下降,则混凝土内部和外部之间的温差将突然增加,并且混凝土的各种特性将劣化。当外部空气温度变化时,混凝土内部和外部的温度会不同,并会产生混凝土压力。因此,可以看出内部温度与外部温度之差越大,温度压力越高。这表明所涉及的技术人员需要适当控制混凝土内部和外部的温度差并降低温度压力。
2、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2.1模板工程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要有效运用模板,对于加快混凝土水化热的释放速度有很大的帮助,这样混凝土结构内部和外部温差就会减小,避免了裂缝问题的产生。模板制作是一项重要工作,制作之前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分析,例如尺寸、承载能力等,通过综合考虑来设计方案,确保模板的刚度、强度等可以满足实际需求。如果与实际需求不相符合,会对正常使用产生不利影响,所以要进行合理设计。需要注意的是,安装模板时要保證地基承载力达到要求,防止安装完成后地基出现沉降问题,影响到混凝土浇筑质量。模板工程直接关系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所以要引起足够重视,确保满足实际需求,有效应用到施工中去。
2.2混凝土搅拌
混凝土搅拌是一道重要工序,如果搅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肯定会影响到施工质量。首先选择合适规格的搅拌机,并做好检查工作,发现隐患要及时处理,确保可以正常运转,为施工开展提供有力支持。其次加强对混凝土原料和时间的控制。原料主要包括水、水泥、砂石等组成,搅拌时要合理配比,保证达到规定标准,否则会影响到正常使用。搅拌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时间过短或者过长都会影响到混凝土质量,要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最后是混凝土输送。搅拌完成后腰立即输送,保证混凝土浇筑的有效开展。混凝土输送之前要进行检验,重点在于坍落度及和易性,注意不能出现离析现象,否则会影响到施工水平。为了保证混凝土输送的及时性,要提前规划好路线。
2.3混凝土浇筑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为了避免内部和外部产生过大温差,可以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确保内部热量可以完全释放出来。根据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特点,科学合理设置施工缝。确定好混凝土摊铺厚度,浇筑过程中要进行控制,确保达到规定要求。通常情况下会采用机械泵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进行浇筑,要求浇筑厚度在合理范围之内,如果采用其他浇筑方式对混凝土厚度要求是不一样的,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因为采用的分层浇筑方式,所以上层与下层混凝土浇筑时间间隔要控制在混凝土初凝时间内。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一定要保持连续性、中间不能停止,否则会影响建筑结构使用性能。制定完善的混凝土浇筑方案,为施工开展提供正确指导。
2.4底板后浇带
混凝土浇筑中经常会出现裂缝问题,根据裂缝形成的时间不同,可以分为早期裂缝、中期裂缝和晚期裂缝。为了消除裂缝问题的影响,可以在大体积混凝土底板结构中设置后浇带,这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结构稳定性。将混凝土结构整体划分为多块,块与块之间设置后浇带,这样就将大体积混凝土分为很多普通混凝土,大大降低了内外部的温差。对大体积混凝土分段浇筑之前要对接触面凿毛进行处理,可以保证混凝土浇筑后分块之间的黏结度。后浇带施工工艺,可以消除混凝土结构温差的影响,避免了裂缝出现,有助于增强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提升整体经济效益。
2.5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并没有结束,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养护,才能提升混凝土结构性能。在结构表面盖上防护材料,尤其是外界温度比较高的情况下,这样可以防止混凝土水分蒸发。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对混凝土表面洒水,保证具有一定湿润度,可以避免裂缝问题的出现。冬季外界气温比较低,所以混凝土初凝结束后,要对表面覆盖保温材料,避免受到低温的影响。养护一般都是有时间规定的,当时间到达后就可以拆除模板。
结语:
大体积混凝土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结构的稳定性,因此要提高重视程度。目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已经被普遍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对质量会产生不利影响。为了改善面临的情况,要抓住施工技术要点,不断强化质量意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确保达到建设标准。
参考文献:
[1]贺小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裂缝预防措施[J].科技风,2019(35):110.
[2]王金龙.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J].门窗,2019(2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