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家书屋助力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与发展

2021-04-18蔡一姝

艺术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农家书屋乡村文化建设

摘要:农家书屋拓展了农村地区的文化阵地,使农民群众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农村地区的文化事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本文从农家书屋的发展入手,通过对扬州市J区的调研,揭示其共性特征,并对其未来规划以及与乡村文化的关系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家书屋;乡村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3-0-02

农家书屋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将城乡之间的文化网络有效联结,不仅丰富了农民的知识,提高了农民的素养,而且可以拓宽农民的心胸,对于农民的社会化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1]。一方面,图书是现代科学技术传播的使者,可以加快农村地区的技术转型与升级,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是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2];另一方面,农家书屋建设扩大了农村的公共文化空间,丰富了农民的日常生活,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拓展了农民的公共空间,使得农村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1 当前农家书屋发展的基本情况

在传播生态系统中媒介种群所处的位置,就是所谓的传播生态位,该位置决定着媒介种群的形态、功能、作用。对于乡村而言,电视是当前最重要的媒介资源,发挥着知识传承、环境监督、生活娱乐的功能[3],而网络的兴起进一步增加了媒介的娱乐功能。电波媒介取代印刷媒介被看成进步的象征,所以在此基础上容易形成一种图像对文字的霸权[4]。实践证明长期受到影像文化的影响,更容易形成“电子乌托邦”的思想[5]。其实,在逻辑性、深刻性、批判性等方面,图像并不比文字優越。基于农村受众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生活习惯,他们更愿意接受以视听为主的电视,而不是抽象的书籍。

随着媒体融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农家书屋。起初,农家书屋并没有得到广大市民的注意,一度变为空无一人的城镇书籍储藏间。伴随政府支持力度加大,农家书屋也加快发展的步伐。为了使农家书屋的建设环境得到改善,政府需要逐步完善相应管理体系,加大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专业人员的专业能力。通常情况下,城市媒体是农村地区人民群众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6],受强势媒体以及市民文化的影响,农村地区的文化传播发展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农村地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方面的需求。农民之间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导致农民意愿无法得到及时反馈,对农村地区沟通渠道以及舆论机制的搭建形成了阻碍,使农村信息服务机制存在很大的漏洞[7]。农家书屋在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中部和东部地区建设情况较好,在西北等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发展较为缓慢,由此可以看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正相关。

目前,受关系、人情、面子等因素的影响,乡土传播的发展稳定性较强,同时将民间智慧体现得淋漓尽致,也是农村地区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大势所趋[8]。除了政府的投资与建设以外,也有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对农家书屋进行捐赠,从资金到书籍的支持,使其加快了发展的脚步。随着建设环境好转,宣传力度加大,人员管理专业程度提升,市民参与度也得到提升。在周末,年轻群体会到书屋看书[9],也有家长带儿童进入书屋进行亲子阅读,部分中老年人也会进入书屋阅读,阅读人数不断增长[10]。提高城镇市民文化水平,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为市民提供读书学习的场所,成为农家书屋发展的首要任务。

2 扬州市J区农家书屋的情况

扬州市J区一共有14个农家书屋开放点,环境较好,管理正规,其中丁伙镇和仙女镇开放点最多。该地区农家书屋的数量基本能够满足乡村居民的需求,并成为江苏省模范农家书屋。从借阅情况来看,丁伙镇各个乡村通借通还册数较多,居民热情度较高,具体数据如下:丁伙镇丁南村1429册、丁伙村1487册、高桥村1488册、李丰村1443册,郭村镇吉港村850册、张倪村208册,武坚镇双林村609册,小纪镇太平村1300册,仙女镇江桥村123册、陈庄村119册、三友村119册、新河村119册、北社区600册、孔庄社区1200册。但是部分乡镇的情况不佳,有待改善,具体问题如下:第一,分布不均衡。丁伙镇和仙女镇的经济发展相较其他区域来说更为快速,所以农家书屋的数量多,借还数目多。由于发展不平衡,我国部分偏远落后地区乡村书屋的发展还远远达不到平均水平。农村书屋在推动农村文化传播方面影响甚小。第二,供给不充分。J区农家书屋因为地域分布,供给存在差异。一部分农家书屋提供的书籍无使用价值,图书资源相对匮乏,导致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无法得到满足。针对留守儿童、妇女等人群的图书资源不丰富。随着电子时代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农家书屋没有配套的电子资源,更新速度慢,导致大量读者流失[11]。

虽然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农家书屋进行了资金等方面的投资,但除了政府资金以外,其余资金不能保证及时稳定支持农家书屋发展,对农家书屋的发展形成阻碍。政府对于农家书屋的法制建设不完善,存在很多问题。书籍资源的种类并不能满足广大市民的需求,市民阅读热情下降,农家书屋的整体发展呈现降温趋势。基于这种情况,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实现农家书屋线下以及线上两种模式融合。作为社会建构的核心力量,网络为农村的信息传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和处理,并通过自组织的方式向他人或群体发布有关生产、生活的信息。互联网与手机推动了农民的自组织化程度提升,社会化媒体日益成为其获取信息、生活娱乐、交流互动的主要渠道[12]。

3 农家书屋与乡村文化发展的关系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地球逐步朝地球村的方向发展。搭建科学合理的关系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3]。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在推动我国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应加大建设生活富裕、村容整洁、生产发展、乡风文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力度,从而推动农村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这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采取的重要手段[14]。新时期的图书馆尤其是县(市)级公共图书馆工作重点应转向农村,为新农村建设出谋划策,农家书屋在此举措中扮演重要角色。

第一,促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纵观历史,我国在发展过程中沉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我国在加快文明建设的同时,要通过振兴文化的方式,加快乡村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步伐。农村书屋在加快农村地区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地区的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除了会受到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

第二,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农家书屋的建设,打破了“喂食”式的文化传播形式,营造了主动学习的氛围[15]。很多乡村人员进入城市工作,整体素质提高,回农村以后学习积极性变高,对文化活动的需求变大。加快建设农家书屋的步伐,推动“送文化”向“种文化”过渡。农家书屋在推动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农村地区人民群众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此同时,乡村地区的发展与农家书屋文化建设关联十分紧密[16]。

第三,丰富村民文化生活。通过对现阶段涉农传播系统发展的情况展开研究可以看出,农村地区文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媒介生态体系建设以及政府宏观调控的影响。不可否认的是,在一些乡村地区,群众文化意识薄弱,文化氛围不够浓郁[17];乡村生活单一,村民娱乐活动范围窄;乡村缺乏质量高的文化传播场所,没有电影院、图书馆等[18]。在文化建设方面,农村地区组织力较差,且投入相对匮乏,对农村地区的发展形成了阻碍。

乡村地区的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政府将农村文化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是很有必要的,我国农村有丰富的文化底蕴[19],要从根本上打破农村空心化,农家书屋的建设在文化上加快了乡村健康发展的步伐,从根本上缓解了农村病的严重程度[20]。

4 农家书屋发展的问题及反思

农家书屋建设有利于平衡乡村媒介生态系统,使得对农传播的手段和路径更加健全。然而,开展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基于乡村地区资金匮乏的情况,需要动员全社会共同推动文化建设发展[21],不仅需要政府的重视,还需要稳定的资金支持,增强群众的文化意识,管理人员积极投入工作[22]。农家书屋的建设不能仅仅依靠政府行为,要不断适应新社会新形势,就必须进行不断的改革。我们需从自身实际出发,在办馆筹资的选择上应该从多维度出发,与农村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筹资方面选择多种渠道。与此同时,还需要引导广大民众,调动他们的自主性,创建便民且形式多样的文化书屋,满足人民群众在阅读方面的多元化需求。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村地区应与时代发展的真实情况相结合,加快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步伐[23],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平台,实现信息的传递和资源的共享。

5 结语

农家书屋在创建农村文化机制的过程中应充分实现自身价值。通过书屋文化,缩小知识鸿沟、信息鸿沟,做到农民有书可看、有地方可学。在建设农家书屋的过程中,需要与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应该意识到农民并非不爱学习,乡村也不是没有文化,培养既有“志”又有“智”的农民,需要深耕像农家书屋这样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 吴妍.基于知识图谱的乡村传播研究热点、进展与趋势分析(1993-2019)[J].东南传播,2020(06):38-42.

[2] 王网明.抖音传统文化相关视频走红原因分析[J].戏剧之家,2019(26):214-215.

[3] 卫欣,刘露.县级电视台传播生态位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J].中州学刊,2017(12):164-169.

[4] 王淑一.涉农电视节目的内容创新与发展策略研究[J].艺术科技,2020(11):111-114.

[5] 葛婷婷.绿色广告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影响研究——以L村为例[J].东南传播,2020(11):50-54.

[6] 黄晨.乡村健康传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信息生态系统平衡的视角[J].新闻知识,2019(05):71-73.

[7] 冯广圣.互嵌与协同:社会结构变迁语境下乡村传播结构演变及其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02):91-101.

[8] 王俊霞.新媒体视域下乡土传播的优化与整合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8(10):186-187.

[9] 刘露,陈昱洁.网络时代青年群体的审美异化研究[J].大众文艺,2018(16):225-226.

[10] 卜嘉敏,戴蔓琳.乡村振兴语境下老年人的媒介使用偏好研究——基于对淮安市Y镇的调查[J].东南传播,2020(05):59-62.

[11] 袁培培.从“文史之美”跨界“体育休闲”——《周末报》“媒体+体育”的融合探索[J].今传媒,2018(12):86-87.

[12] 卫欣,张卫.社会化媒体视域下乡村初级群体的交往行为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7(09):50-57.

[13] 王全权,张卫.我国生态文明的对外传播:意义、挑战与策略[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5):149-153.

[14] 刘千萌.当代中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8(16):236-237.

[15] 赵雅君.快餐文化下“慢综艺”节目的发展路径研究[J].今传媒,2018(12):91-93.

[16] 李惠敏.助力乡村文化自信:涉农纪录片的当代价值研究——以记住乡愁为例[J].东南传播,2020(06):35-37.

[17] 杨艺,谢慧.融合传播语境下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研究——以江苏盐城市A镇为例[J].东南传播,2020(07):51-52.

[18] 王灿,冯广圣.情感唤醒与乡村认同:从《向往的生活》看慢综艺热[J].新闻知识,2020(07):62-65.

[19] 石淑敏.试论新媒体时代下非遗推广中的新契机[J].汉字文化,2020(22):155-156+171.

[20] 庄众显.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城乡融合发展探究——以苏北地区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8(32):1-3.

[21] 袁玥,馮广圣.突发公共事件中农村社区大喇叭强动员效果探析——以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为例[J].新闻知识,2020(11):47-53.

[22] 陈相雨,丁柏铨.自媒体时代网民诉求方式新变化研究[J].传媒观察,2018(09):5-12+2.

[23] 张伟博.从熵理论解读“新冠”疫情防控期间自媒体传播乱象[J].东南传播,2020(03):24-26.

作者简介:蔡一姝(1997—),女,江苏扬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广告与新媒体。

猜你喜欢

农家书屋乡村文化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浅析农家书屋的建设与管理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