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老年建筑环境设计研究

2021-04-18高红敏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2021年3期

【摘要】城市老年建筑作为专为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的建筑物,在环境设计上也需结合老年人实际要求。在此之上,本文简要分析了城市老年建筑环境设计原则,并通过注重公共场所照明度、优化老年人居住场景、加强外部环境适宜性、实现便捷化开敞设计等策略,以此提升城市建筑环境设计的有效性。

【关键词】城市老年建筑;开敞空间;照明度

据调查:截至2019年,我国老年人规模高达2.54亿人,占据18.1%,预计在2020年,年龄超过60周岁的老年人数量将突破2.55亿人。我国作为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了给老年人带来良好的人文关怀,需加强老年建筑环境设计,以此为老年人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继而提升老年人晚年生活品质。

1、城市老年建筑环境设计原则

城市老年建筑在实施环境设计时,需要遵从下述四项原则予以优化:

(1)舒适性,生活在城市中的老年人,多半属于离退休状态,他们自离开工作岗位后,停留在室内空间的时间更加充裕。为了保证老年人获得良好的舒适感,还应注重环境设计的舒适性,包括采光度、照明度、通风性等,均应实现舒适设计。

(2)安全性,老年人与年轻人相比,无论是身体机能还是应变力都有所下降。从以往事故调查中发现:老年人在险情中的生存率较低,这主要在于他们无法精准辨别风险,致使在建筑物内无法实施自救。所以,在设计老年建筑环境时,还应加强老年人居住安全保障。

(3)社交性,老年人实际上更加渴望与他人交流,以免进入到老年阶段出现落寞孤独情绪。因此,在环境设计中应适当增加凉亭、户外活动室等供于交流的场所,便于缓解老年人不良情绪。

(4)刺激性,城市老年建筑环境设计中的刺激性原则,并不是为其提供冒险类刺激,而是通过感官刺激等方式,锻炼老年人的感官能力,并为其提供近距离接触自然景观的机会,包括从色彩上也应适当为其给予刺激,满足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具体需求。

2、城市老年建筑环境设计策略

2.1注重公共场所照明度

在老年建筑中对于公共场所环境的设计,应注重照明度的合理性。部分老年人因患有白内障等疾病致使视力下降。而且年龄超过75岁的老年人,眼透过率会降低80%。若无法为其提供充足的照明度,很容易引发摔倒、迷路等不良后果,甚至削弱老年人的自救能力。

通常情况下,可在老年建筑中的走廊、电梯、拐角以及台阶处加强照明设计,但应首选白炽灯等非强光类型的照明设备。同时,还应结合不同公共场所的环境特征确定照明度。比如在走廊等位置,可根据建筑面积将其照度控制在100lx左右,而电梯前厅处,照度可设置在150lx。此外,在照明范围设计上,也应充分结合老年人出行特征。为了避免老年人外出出现转向等问题,可在室内到室外过程中采用笔直设计方法,并注重照明区域的全覆盖。若无法进行直向设计,也应当降低台阶的设置数量,而是转为缓坡,保障患者出行安全。

2.2优化老年人居住场景

老年建筑环境设计中,应将老年人居住场所进行重点设计,因其居家时间较长,故而应针对室内居住环境予以优化设计,以此为其提供优质的居住服务。其中在卧室环境设计环节,应在普通卧室面积基础上适当扩大居住范围,便于护工照顾老年人起居。由于老年人睡眠时间较少,且易受外界因素打扰而无法保证高睡眠质量。所以,可对老年人居住墙体进行隔音设计,而且还可添加绿萝等绿植,既能净化空气,又能增加老年人对自然的亲切感,改善舒适度。在卫生间设计期间,地面应以釉面砖、通体砖为主,增强防滑性,并且安装应急报警器,以便老年人在卫生间出现摔倒、扭伤等问题时,能及时寻求帮助[1]。

基于此,设计人员在老年建筑环境设计中,一要考虑到老年人心理状态,为其科学布置绿植,增加室内环境的美观性与自然化;二要保证老年人安全,为其放置应急设备。

2.3加强外部环境适宜性

城市老年建筑的环境设计还需加强外部环境适宜性。虽然部分老年人出行不便,但他们也期待外出欣赏自然景观。所以,在外部环境设计上,应专门为老年人设置轮椅通行道路,并将机动车与人行道进行隔离处理,而且还可增加救护车、消防车等车辆行驶通道,确保老年人在遇到危险时,实现救援车辆的快速到达。

在门禁设计上,需在保证老年人人身安全基础上实现多元化身份验证。如直立行走能力下降的老年人可利用低处通过门禁验证设备进出。在景观环境设计上,除了种植银杏、朴树等植物外,还可种植一些山楂、李子、苹果等果树,便于老年人从他人采摘场景中体会到一定的乐趣。

2.4实现便捷化开敞设计

老年建筑在环境设计上还可运用开敞空间增加老年人与室外环境的关联度。尤其对于出行不便的老年人,经由开敞设计,也能为其带来舒适的户外观赏服务。在开敞设计阶段,一要注意休闲功能的拓展;二要关注理疗设施的布置。许多老年人常患有各种慢性疾病,并且在其养生意识日益增强的情况下,他们更加注重环境的安全性与舒适度。设计者可在开敞空间内布置理疗基础设施,并为老年人提供晒太阳的机会,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2]。

另外,在开敞设计中还应注重色彩的协调搭配。比如可搭配浅灰、浅蓝色,由此起到一个情绪舒缓的作用,避免繁杂的色彩设计,致使老年人心生反感而出现情绪波动较大等问题。但应注意的是对于上文中提到的电梯拐角处、台阶处均应设立清晰的分界线,由此为老年人带来安全提示,为老年人安度晚年创造有利条件。

结论:

综上所述,老年人作为我国重要的关注对象,若能实现老年建筑环境的最优化设计,可提高老年人生活水平,增加其幸福指数与人身安全。据此,应从公共场所照明度、老年人居住场景、外部環境适宜性、便捷化开敞设计等方面着手,确保老年建筑在合理化环境设计下,为老年人打造优质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晓宇.城市老年建筑空间环境设计策略研究[J].城市建筑,2019,16(30):106-108.

[2]邵莹莹,田宝川.城市老年建筑环境设计[J].居舍,2019(02):99.

作者简介:

高红敏,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山东省济宁人,学历:本科,毕业于济南大学,现有职称: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