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家国情怀到情感多元:改革开放40年来国内影视剧价值观流变

2021-04-18李贝尔丁佳妍刘丽娜吉雯祺张琳林若野

艺术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影视剧价值观

李贝尔 丁佳妍 刘丽娜 吉雯祺 张琳 林若野

摘要:当下,新兴媒介技术已深刻地融入普罗大众的生活,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作为一个大众传播工具在人们的生活中慢慢“隐形”,但是影视作品依旧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并且掀起一次又一次的浪潮。电视剧与电影不同,由于具有更加通俗化和普遍化的特点,它的传播受众更加广泛,没有门槛,更容易被大众接受。电视剧中的情节受现实环境影响的同时,电视剧中的价值观也在不知不觉间渗入人们的思维。本文选取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影视剧作为研究对象,从影视剧价值观的流变入手,对影视剧所体现的价值观与当时的主流价值观进行分析。

关键词:影视剧;价值观;改革开放40年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3-00-03

影视作品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产品,来源于客观现实。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电视剧能准确地通过影像反映社会现实[1],它们虽然不能完整地展现现实生活的全貌,但所体现的故事都是复杂社会生活的剖面,剧中的人物和事件是被人为设定好的,在一个逻辑自洽的故事情节中,人物做某件事的动机、行为并不具有现实生活中的随机性和偶然性,而是由人物性格、身份特点所决定的,电视剧传播的本质不仅在于信息的传递,更在于关系的构建[2]。因此,电视剧所体现的价值观必然与时代背景有密切关联。本文将改革开放以来的电视剧依据时代背景分为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21世纪最初十年、21世纪第二个十年四个部分,对其体现的价值观念进行分析。

1 家国与情感交织:20世纪80年代电视剧的主题定位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电视连续剧才刚开始发展,1981年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播出,1983年《大侠霍元甲》《射雕英雄传》等从香港引进的电视剧在大陆风行。这些电视剧的主题大多突出主角的侠义与柔情,进而展现主人公的家国情怀与个人情感。

以《射雕英雄传》为例,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在武侠小说中有很高的地位,也被一次次地搬上荧幕,其中最早的一部于1983年上线。这一版本虽然为了影视化对原著几处情节进行了删改,但塑造的人物形象,无论是忠厚侠义的郭靖、古灵精怪的黄蓉,还是认贼作父的反派杨康、“西毒”欧阳锋都十分贴合原著,人物的命运起伏和最终结局也体现了贯穿《射雕英雄传》始终的侠义之风。

欧阳锋虽歪打正着练成了九阴真经,但最后落得了神志不清的下场;欧阳克被杨康刺死;杨康死于软猬甲上欧阳锋的蛇毒……剧中带有黑暗色彩的人物几乎都死于自己种下的恶因。在沃格乐“英雄之旅”叙事模型中,故事空间被分为普通世界和特殊世界,英雄将经历分别、下降、启发和返回四个阶段[3]。带有正义色彩的郭靖、黄蓉在这部剧中虽然历经磨难,但最终迎来了美好的结局。电视剧中的结局是理想化的,是作者和编剧主观安排的结果,但也无法脱离人物身份、时代特征的局限。因此剧中人物身上一定会有时代烙印,剧情反映的惩恶扬善、行侠仗义的价值导向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当时的时代精神。在故事的每一个阶段,导演都通过不同的方式设置不同的矛盾冲突点,最后通过凸显主角的个人英雄信仰,达到升华影片的作用[4]。《敌营十八年》《大侠霍元甲》《射雕英雄传》这几部电视剧虽然时代背景不同,但情节无一例外表现了舍己为国的家国情怀,清晰地揭露了人性最深处的呐喊[5],具有浓重的英雄主义色彩。《敌营十八年》中的共产党员江波不顾个人安危,在国民党军中做地下工作为党组织传递情报;《大侠霍元甲》中的霍元甲创办“精武门”,雪洗“东亚病夫”的耻辱。

2 微观情感凸显:20世纪90年代电视剧注重细节刻画

20世纪末出现了一批以爱情为主题的电视剧,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追捧,以《还珠格格》《新白娘子传奇》《戏说乾隆》等为代表。这一时期的电视剧奠定了偶像剧的基本模式,后代创作者竞相模仿。对于这些红极一时的电视剧价值观的理解,可以说是英雄主义向人性的回归。这些故事都在讲述人与人的爱情故事,爱情故事也主要发生在非普通人之间。1998年湖南卫视播放的《还珠格格》,可以说达到了万人空巷的地步。时至今日,再次重播仍然能够获得惊人的收视率。为什么《还珠格格》可以做到这样的地步?部分原因是它掌握了20世纪末人们基本的价值观。自由是人在实践过程中对世界客体的认识和改造,而美是自由的显现[6]。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正值改革开放的初期,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望,数量众多的人鼓起勇气去开拓自己的新人生,并且获得了不错的回报。而《还珠格格》中的核心人物小燕子正是这样一个有勇气、不惧权贵、敢冒险的人。即使大祸将至,她却总是能够逢凶化吉,仿佛任何事对她来说都是一场游戏,导致人们会有不自觉参与剧情的感觉[7]。在情节上,小燕子可谓“一夜暴富”,从一个贫穷普通的人,一夜变成了大清的公主,过上了吃喝不愁的生活,还结识了五阿哥,可以说是“爱情事业双丰收”。在这样一个巨变的年代,大部分人都幻想可以一夜之间就过上富有的生活,固然这在现实生活中不可思议,但是影视剧能够满足所有人的幻想。

但是此时剧中的爱情观都没有摆脱男强女弱的思想。时至今日,人们常常会诟病琼瑶的作品矫揉造作,不切实际,发出“当时怎么没看出来书桓是个渣男”的感叹,这是因为现在的价值观与当时的价值观相比已经发生了许多改变。如今人们已经不认同琼瑶等作家的爱情观,女性更加独立自强,对于“渣男”有更敏锐的鉴别能力。这一时期的电视剧注重对情感细节的刻画,虽然其内核仍是传统的爱情价值观,但与以往的电视剧相比,情感更加细腻,尤其是内心活动的变化得到了凸显。

3 “偶像担当”:21世纪最初十年电视剧作品关注“流量”

21世紀初期内地偶像剧在内容上,主要以主人公的爱情为主线,情节紧凑起伏,在展现剧中人随着情感变化而成长的同时,也展现了现代年轻人独特的爱情观、人生观。以《公主小妹》《放羊的星星》《一起来看流星雨》等偶像剧为代表,偶像剧在内地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热潮。

21世纪初,经济飞速发展,年轻群体的工作、生活压力日益增加,精神压力也不容忽视,在偶像剧成熟的设定与套路中,年轻群体能够产生很强的代入感,在精神层面与主人公相契合。且这类电视剧文化门槛比较低,不需要额外的知识积累[8],观众非常容易接受。偶像剧的选角多采用青春靓丽的男女演员,在足够吸睛的同时也成为了观众的情感依托。2009年,湖南卫视自制校园偶像剧《一起来看流星雨》开播,作为国产偶像剧的一次重大突破,该剧通过展现男女主角恋爱之路上的挫折与美好,表现了当代年轻群体在爱情中致力于打破阶层隔阂、淡化贫富差距,试图寻求平等的自由恋爱。

电影是一面多棱镜,创作者通过它表达出的情感渗透观众内心,引发不同层次的折射,使观众在观看影片时能够和剧情里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9]。电视剧也是如此。21世纪初至今,为了吸引观众,内地偶像剧的剧情内容、表现形式不断创新,但其本质上都是男女主角们在人生的成长道路上,即使经历了一系列摩擦碰撞,最后也毫不畏惧地面对未知的生活,拥抱自己来之不易的爱情,向观众表达了年轻人对于自由平等的爱情的追求以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内地偶像剧所高度赞扬且鼓励的自由恋爱也改变着旧时的爱情思维,贫富差距、阶层隔阂,再也不能成为拆散爱的理由。主人公身上带有的奋斗、励志、独立等精神,同时影响着观众。不过这也间接说明阶级差距仍然在阻碍爱情,因此人们向往在电视剧中收获平等的爱情,或者期望比自己优秀很多的人爱上自己。

近年来,内地偶像剧的繁荣火热使部分剧方也发现了这一广阔的市场。剧方一味追求收益,却忽视作品质量,内容夸张。有些过于不切实际的“雷剧”直接对青少年造成了错误的价值观引导[10]。当下电视剧注重流量明星,剧本撰写倾向于更加吸引人的“爽剧”,主要来源就在于21世纪初的电视剧制作思路。

4 着力刻画女性情感的21世纪第二个十年作品

2010年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文化的快速发展,女性之间的故事成为电视剧产业取材的重点来源。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不再只是贤妻良母,在她们的身上有了新时代女性的标签——独立、开放、有自己独特的思想[11]。以往的历史剧着重于刻画历史,即男性角色的传奇经历。2010年后,一系列宫廷剧,如《美人心计》《步步惊心》《陆贞传奇》等,重点刻画了女性之间的故事,但这些故事淡化历史背景,甚至直接架空。在一系列宫斗剧中,以《甄嬛传》为宫斗剧巅峰,电视剧的眼光从男性视角转向女性视角,刻画女性的力量。这个时期的宫廷剧,宣扬君主论与权力至上,如《甄嬛传》《美人心计》,表现帝王的位高权重,女性的地位全在于皇帝的一念之间。电视剧刻画了多种类型的女性角色,首先是对皇权绝对拥护的角色,如《甄嬛传》中的皇后、华妃,《步步惊心》中的若兰;其次是失去自我的受害人,如《甄嬛传》的安陵容、《步步惊心》中的八福晋明慧;最后一般都是女主角,即自我意识强烈的反抗者,如《甄嬛传》的甄嬛、《陆贞传奇》的陆贞。这三类人在大女主剧中常常同时出现,并在剧情的对比下突出剧作要传达的价值观,从而塑造个性鲜明、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女性形象[12]。

这个时期,电视剧对女主人公的刻画比较相似,女主角出场都是十分传奇的,女主角聪慧、能说会道,如甄嬛、陆贞。电视剧剧情发展是女主角在后宫环境下被催促着成长甚至“黑化”。女主角独立自强,男主角的存在是为了陪伴女主角成长。虽然大女主剧中也存在美好的爱情,但爱情只是一条支线,主角的爱情结局往往不能皆大欢喜。这一类剧的主线是女主角的成长与心灵蜕变,从天真善良到工于心计。在大女主剧的结尾,女主角常常是独自一人站在权力的巅峰回顾一生,很少与所爱之人厮守到老,爱而不得的遗憾在大女主剧中是一个突出的点。女主角征服后宫,经历了幼时的懵懂、青年时的责任与爱情、中年时的挫折,最后是在经历岁月后回归平淡[13]。

这个时期电视剧意识到受众群体的改变,往权谋类倾倒,宫斗大女主剧风靡一时,“大女主”这一词正式推出,进一步宣传了女性主义,并获得了群众的认可,丰富了21世纪电视剧的精神内涵。

5 电视剧中社会价值观流变的原因

首先,最重要的原因是经济的高速发展。电视剧作为一个娱乐产业开始发展,首先要迎合受众的喜好。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仍然是集体主义的思想占据主流地位,青年文化本身都是主流集体文化的一部分[14],所以家国情怀类型的电视剧思想依旧占据主流市场,得到观众的喜爱,是集体文化的一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崛起,受众的思想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开始重视个人的情感,因此观剧倾向朝情感类电视剧倾斜。

其次,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西方文化涌入国门。讲求个人主义与个人情感的西方影视创作想法对我国的文艺创作者产生影响,国民也在逐渐接受西方文化所传达的价值观。

最后,社会环境逐步宽松,电视的娱乐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强化[15]。年轻人工作压力大,中年人也需要承担很多社会压力,人们对于电视剧娱乐的需求越来越大。说教味浓厚,以历史、战争为主题的电视剧只能在小众范围内传播,大众更倾向于观看充满戏剧冲突性、低思考性、高娱乐性的电视剧,以达到闲暇时期放松的目的。崔永元说过“收视率是万恶之源”[16],在当前消费至上、娱乐至上的社会大环境背景下[17],许多电视剧制片方都在不断追求槽点、爆点、痛点。痛点引起观众共鸣,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槽点和爆点就是制造这种娱乐性、满足观众需求、精心为观众编制了许多的符码与情节的留白,充分调动观众的好奇心与解读欲[18]。

蔡元培认为“审美观念是随着修养而进步的,修养愈深,审美程度愈高”[19],大众的审美能力会不断提高,人们对电视剧编剧的逻辑要求、剧集画面的审美要求、演员的演技要求都開始提高。仅仅依靠话题明星和无脑剧情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喜好,甚至会被嫌弃。对于美的理解不仅局限于美好的事物,更应上升到美好的精神世界[20]。因此,未来的电视剧不仅要洞悉大众的价值取向,还要增加电视剧的艺术内涵,这样才能打造出“叫座”又“叫好”的电视剧。

6 结语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电视剧用其丰富的影像记录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通过对不同时期广受欢迎的电视剧进行探索研究,不难看出广大观众和剧集中的价值观关系是双向的——不同的剧集输送自己的价值观给观众,而观众也因为自己的喜好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剧集观看,两者互相影响,能够触动广大观众内心价值观的电视剧获得大家的赞赏、追捧,不符合广大观众价值观的电视剧则销声匿迹,或者只在一小部分人群中傳播。

参考文献:

[1] 张祁.论现实主义电视剧的三重叙事维度——以《安家》为例[J].艺海,2020(07):63-65.

[2] 王全权,张卫.我国生态文明的对外传播:意义、挑战与策略[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8(05):149-153.

[3] 李曼婷,黄霁风.《我不是药神》中角色命运与英雄叙事的对立[J].东南传播,2019(07):70-72.

[4] 桑屹峰.反战题材电影《1917》的艺术创新[J].艺海,2020(04):64-65.

[5] 张银柱,蒋守龙.韩国电影《新世界》画面内容与音乐应用探究[J].大众文艺,2018(11):151-152.

[6] 王全权,周碧琬.论国产动画电影中传统文化的美学价值及其影响——以动画电影《大鱼海棠》为例[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4):17-21.

[7] 周潇斐.“新”随我“动”——ROI理论在百雀羚广告创意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8(19):172-173.

[8] 吴一唯.《大明王朝1566》传播失利的原因[J].艺海,2020(04):62-63.

[9] 黄慧敏.情感传播视角下电影创作的魔幻呈现策略浅析——以《七号房的礼物》为例[J].今传媒,2018,26(06):109-110.

[10] 蔡雅雯.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下综艺节目全民互动养成传播研究——以《创造营2019》为例[J].东南传播,2019(07):137-139.

[11] 石姝敏.宫廷剧中的女性形象研究——以《如懿传》为例[J].大众文艺,2019(02):168-169

[12] 班熙娅.许鞍华和张艾嘉导演电影中女性形象塑造差异探析[J].戏剧之家,2019(20):75-77.

[13] 徐婷婷.《一条狗的使命》中的生命与家庭[J].戏剧之家,2019(22):116.

[14] 施雨洁,王钟迎.我国青年亚文化网络内容的历史生成探讨[J].戏剧之家,2019(30):217-218+230.

[15] 梁明洁.浅析电视剧《红楼梦》(2010版)对梦境的还原及艺术处理[J].汉字文化,2020(06):83-84.

[16] 吴成晨,黄慧敏.新媒体视域下传统文化节目热播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8(15):132-133.

[17] 闫雨濛.全民娱乐时代文化类节目的困境与突围——以《一本好书》为例[J].艺术评鉴,2019(07):167-168.

[18] 安晓燕.《暴裂无声》:忻钰坤的叙事实验[J].电影文学,2018(20):86-88.

[19] 卫欣,王勇.时代的审美与审美的时代[J].黄河之声,2018(21):144-145.

[20] 刘露,陈昱洁.网络时代青年群体的审美异化研究[J].大众文艺,2018(16):225-226.

作者简介:李贝尔(2001—),女,江苏苏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传播与社会。

丁佳妍(2001—),女,江苏南京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传播与社会。

刘丽娜(2001—),女,江苏淮安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传播与社会。

吉雯祺(2001—),女,江苏南京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传播与社会。

张琳(2001—),女,江苏南京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传播与社会。

林若野(1991—),男,陕西西安人,博士,讲师,系本文通讯作者、指导老师,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史论。

猜你喜欢

影视剧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盘点影视剧中的那些医学误导
被影视剧带火的“胜地”
试论影视剧中的第三者现象
影视剧的认同重建与文化软实力提升——从对《甄嬛传》的评价说起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