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歌教学的结构与比较阅读的拓展

2021-04-18孙建兵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3期
关键词:诗人诗歌初中语文

诗歌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模块,尤其是针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开展关于动态学习资源应用的要求,提出需要拓展诗歌课堂的实际教学内容,采取短诗深教的方式,为初中语文教师提供可以参考的诗歌教学结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形成以“读诗·读人·读意象”和“品诗·知人·入意境”为主要表现的诗歌教学层次性教学结构。因此为了有效构成二层级结构教学体系,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当中对比较阅读方法进行合理化应用,以动态调整课堂比较阅读的方式,为学生衍生出全新的课堂教学资源,从而达到提高诗歌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

一、初中诗歌课堂教学层次结构

根据初中语文实现“短文深教”的教学要求,提出语文教师应该严格按照语文教学结构的变化,让课堂教学活动更加深入和细致,有效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的整体展示。因此在教学诗歌的过程中,根据诗歌两个层面教学层次的设计,教师应当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进行更加明确的划分和调整。

(一)第一层面:读诗·读人·读意象

阅读作为一种对文字更加亲切和便捷的理解与体验方法,在实际阅读的过程当中能够有效调动个体的各个感官功能,帮助阅读者更好进入到阅读场景和情感当中。诗歌从内容结构上属于短篇文章,同时节奏性更加强烈。因此在诗歌教学过程当中将诗歌中的节奏或者押韵进行强调,能够通过情感和语气变化,使个体关于诗歌的了解得以增强。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诗歌的过程中,关于学生读诗的具体要求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即读诗·读人·读意象。这三个方面彼此之间互相重叠,循序渐进,以层层相扣的方式,彼此之间形成了下一个层次阅读理解的基础。从语言文字上对诗歌朗读,能够从语言入手,帮助阅读者真正走进人物写作诗歌时的内心和情感变化,达到“读人”的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关于诗歌阅读读人阶层的要求,实际上是要实现情感双向性把握的要求。一方面,让阅读者能够准确把握诗中对人物情感和心理形象的描写,另一方面则要求体会到阅读者本人阅读诗歌时能够从中获取到情感和心理变化,达到更高一层次的诗歌教学要求。关于诗歌“读人”层面的教学策略应用需要,读者在理解诗歌内容,关键词句时应该要关注诗歌中各种意象作为诗歌情感表达载体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能够在读写当中对诗歌的印象和情感进行准确把握,是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诗歌阅读和教学诗歌应用的具体要求。

(二)第二层面:品诗·知人·入意境

诗歌是多年以来传承和应用而保留下来的优秀文化,在简短的文字当中,具有更高层次的文学价值。因此在第一阶段诗歌朗读的前提下,为了真正体现出诗歌阅读的思维特征和其中蕴含的精髓,在诗歌教学当中要求教师在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评析鉴赏,即通过调整学生的思维特征,使诗歌阅读的精髓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让学生对诗歌进行品味阅读,实质上是培养学生诗歌阅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要求,也是带领学生细致品读诗歌并且唤醒学生对诗歌美好思維延伸的重要内容。从中可以看出,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当中,教师应该从“读人”出发,在外部资料的辅助下对诗歌内涵进行深入把握,然后再实现人、意、境三者统一的目的,真正进入到诗歌和诗人需要表达的精神境界,是强调诗歌教学美感,帮助学生形成语文思维的有效途径。

二、比较阅读教学拓展应用策略

根据诗歌两个层面教学结构的要求,将比较阅读教学方法应用在初中诗歌教学当中,实际上是利用比较阅读方法达到第一层面向第二层面过度的目标。通过对比阅读教学方法在初中诗歌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对比较阅读方法的具体作用进行探索。

(一)拓展教学内容,实现教学过程再现

以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为例,在开展现代诗歌教学时,教师的基本教学过程主要表现如下:通常在教学时的第一层是询问学生,“有人知道艾青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下的这首诗歌吗?”借助此问将学生正式引入到诗歌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堂进行当中,教师要求学生对诗歌进行阅读,同时提出问题“诗歌中提到的大堰河具体指代的是什么?其背后隐藏的意象表达又是什么?”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对内容进行反复推敲,在内容比对的学习方法下逐渐向第二阶层的诗歌教学进行过渡。最终关于诗人在描写“大堰河”这样一个形象时,要了解诗人关于“大堰河”的看法,帮助同学能够结合诗人当时写诗时的具体情况,对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诗人在写作过程中抒发的自我情感。按照以问题引导阅读的方式开展诗歌阅读教学,让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对知识点进行查找和对比应用,能够帮助学生在诗歌学习过程当中积极掌握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解决诗歌内部意识和意向指向模糊的问题。通过解决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在实际应用的过程当中尽管很大层面上能够对诗歌的具体考点有了深入掌握,但在教学过程当中由于缺乏学生个人思维层次深入思考的内容,诗歌教学的课堂美感没能得到完整体现。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内容应用时,应该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引导学生积极找到个人素质能力提升的方向,使学生个人能够在诗歌学习的过程当中打破原有的内容局限,对比较阅读教学模式进行定义和具体应用。

(二)强调诗歌内容与作者,对比较阅读法进行定义

在诗歌教学活动中,开展比较阅读需要关注不同思维层面的学生对诗歌所产生的理解,使学生能够从多个方向对诗歌进行整体把握应用。一方面在开展横向维度的教学阅读比较活动时,教师需要设定固定的诗歌意向让学生对内容进行对比,让学生能够关注到不同诗人对同一主题和意向的表达存在较大差距。这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在真实需求时,能够将个人已有的思维限度被打破,使学生的思维应用体验得到提升。另一方面从纵向阅读的方向来分析,同一个诗人在不同时期创作出来的作品在风格和写作形式上也会存在较大的区别。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不同时期诗人的写作内涵与情感,将各个阶段联系起来,实现教学应用层面的丰富。这就意味着在教学时必须了解诗人的生平概况,要求教师定义下诗词的学习主题思想,如:与艾青同行。也就是说教师给出的教学活动应该是基于对诗人有更深入教学应用的前提,是鼓励学生初步认识而且实现认识渐深的一个过程化要求。在整体课程设计时,教师可以从以下内容入手:

导入:从艾青的代表作《我爱这土地》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对新诗歌进行导入学习。

问题一:诗人在这首诗歌当中融入了什么情感?

问题二:诗人的人生历程对诗人写作有哪些影响?

问题三:诗人在写作自己是“一只鸟”时,鸟的意向背后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根据艾青的这首诗歌教学活动,在实际教学时并不能只是把这首诗歌作为客观内容加以理解。而是应该把这首诗歌作为学生学习艾青这个人的钥匙,通过掌握诗歌的内容,让诗歌学习内容能够与作者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延伸课程教学的内容,在提高学生诗歌学习的前提下,也能够为学生学习语文,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提供可持续的发展空间。

(三)形成圆点式比较,增强学生情感融入

为了更好地对诗歌进行理解,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诗歌中的内容进行学习时,可以选择一些较适合的内容替换,将一首诗歌中的诗句,包括词语或者句子进行替换对比,让学生对不同版本的诗歌进行自主阅读后,能够深入思考和琢磨不同字词的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不同诗歌的词句赏析。根据比较阅读的特点以动态资源获取和应用的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够得到更深层次的思维拓展和应用。在整体应用形象上更类似于将诗歌教学作为模块式教学,让学生能够在局部的诗歌内容中找到以局部认识整体的方法。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将比较阅读法应用到学生个人诗歌教学阅读活动中,能够以阅读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实现个人结构调整,实现层次化教学,培养起学生的认知结构,实现学生个人教学质量提高,真正做到比较阅读的合理应用,也是推动新时期初中语文拓展教学的重要方法。

孙建兵,江苏省如皋市九华初级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诗人诗歌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晒娃还要看诗人
诗人猫
诗歌岛·八面来风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