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影《我不是药神》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2021-04-18张丽君
【摘要】《我不是药神》是由文牧野执导,宁浩、徐峥监制的一部现实主义的剧情片。影片中的故事是根据真实的事件改编的,故事主人公原型名叫陆勇,无锡人,曾经是一家针织外贸厂的老板,他在2002年的时候被确诊为慢粒白血病,随后慢慢走上寻药的历程,自己找到印度“格列宁”后,帮助其他病友翻译、买药,被大家称之为“药神”或“药侠”。一直以为做好事的陆勇,2013年因“ 妨害信用卡管理、销售假药罪”被警察带走,提起公诉,之后千余名病友联合写请愿书,最终有关部门“撤回起诉”。影片以“陆勇”为原型,塑造了五个性格不同的人物形象组建的卖药小分队,本文通过对人物形象塑造的分析,结合电影中的情节设置,阐述人物形象的塑造对于影片成功与否、影片主题表达的重要性。
【关键词】《我不是药神》;人物形象;塑造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4-193-03
【本文著录格式】张丽君.浅析电影《我不是药神》中的人物形象塑造[J].中国民族博览,2021,02(04):193-195.
评判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除了有完整的故事主题、叙事情节以及画面造型语言,人物形象的塑造的好坏也是电影最核心、最出彩的部分。纵观中外经典影片,都有让人记得住、刻骨铭心的人物形象。电影与文学是一样的,离开了人物形象的塑造,观众很难理解影片传递的深刻内涵,也不会与主人公产生共鸣。人物的形象塑造是电影画面造型的核心,是导演创造作品的基础,电影《我不是药神》中为塑造的5个主要人物形象,以小人物——贫穷的患者的视角为切入点,揭示了电影的主题,将生活中的现实赤裸裸地展现在观众的面前。
一、电影《我不是药神》影片简介
电影《我不是药神》是文牧野导演的处女座,于2018年7月6日正式上映,它是一部以社会矛盾为题材的电影。影片主要讲述一个开印度神油店的店主程勇从开始代购印度的药品的敛财之道到良心发现变为一个为病人买药几乎散尽家财的“药神”的故事。主人公程勇从自私敛财到无私的散尽自己的财产,为白血病人努力与生命做抗争。在最后自己因犯罪抓起来时,大家集体请愿,最终法大于情。电影一经上映之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除了获得高票房以外,给社会舆论以及医保措施都带来了一些影响。2018年7月,李克强总理就电影《我不是药神》引发舆论热议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加快落实抗癌药降价保供等相关措施。
整部影片没有惊心动魄的大场面,也没有商业大片给观众带来的视觉冲击,有的只是小人物真实生活场景,真实存在的故事。《我不是药神》采用写实主义,真实地将贫穷与富裕的差距,病魔带给家庭的无情真实搬到大屏幕上,通过典型的人物形象的塑造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中的问题。
二、人物形象塑造分析
电影《我不是药神》中一共有5个主要人物,分别是程勇、吕受益、刘思慧、黄毛、牧师。在改编真实事件中其实只有一个主人公就是陆勇。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影片进行人物设计时,为了让影片的人物形象立体化、故事有可看性、戏剧冲突强,所以编剧在创作中又加入这四个性格不同的人物,从此,由5人组成的“卖药小分队”的故事就正式拉开电影序幕了。
(一)“超级英雄”程勇
《我不是药神》的主人公程勇,是一个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小到不能再小的一个市井的小民。曾经是一个卖印度神油,形象有点猥琐的小老板。随着电影故事设置的父亲患病、争夺抚养权等情节点,他也许还是那个卖神油的、形象猥琐的小老板。影片通过对于程勇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他从一个“猥琐的”小人物,最后“逼”成一个“超级英雄”。
电影中给主人公设置了三个形象:第一个中年油腻家暴男,从出场造型设计来看,发型蓬乱,满脸油腻,披着衣服玩着游戏,没钱交房租,给父亲交养老院的钱,与前妻争夺孩子抚养权动手打妻子。电影中,程勇就是一个缺点无数,身材肥胖,性格急躁,家庭暴力倾向,以谋利为生的中年油腻大叔,影片中第一个段落仅仅用了大约15分钟的时间,就把程勇这个中年油腻家暴男的形象给立了起来,同时必须解决当前问题,父亲做手术需要现金,前妻要带孩子出国,交代了人物目前的处境,为后续情节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个形象就是土豪暴发户,通过吕受益的介绍以及家庭面临的困境,程勇开始走私印度药品。经过一系列的沟通,程勇成为中国的代理商。一瞬间,源源不断的卖药收入让他越来越有钱,他不再是躲着房租不交的小老板了,一跃成为了有钱人。电影中塑造这个暴发户形象是通过在夜店里发生的故事。一行人去夜店进行“团建”的,因为刘思慧,拿钱让夜店中的男经理跳钢管舞,那一刻他是为了刘思慧,把钱扔出去,既表现他的土豪本质,也激发他内心的朋友义气。
第三个形象就是“药神”,在剧情中,一开始他因为父亲做手术没钱,开始打算冒着生命危险走私药品,目的只有一个“挣钱”,一句经典台词“命就是钱”,为了自己命把代理权转让张长林,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商人形象。当吕受益的妻子再次找到程勇时,他看到吕受益内心情感发生变化,尤其是吕受益自杀给他的心理带来巨大冲击,他决定重操旧业,继续买药。这一次他不再唯利是图,为了钱去卖药,而是真正地为别人去做,表現在充实善良的本性,无论这件事情是否违法,只要能救人就可以,甚至不惜用自己的钱弥补药品的价格也要帮助病人,在被警察抓住的时候,第一时间也是让那些病人先跑,自己留下。这样的程勇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担当的英雄形象。吕受益、黄毛的死,改变了他的性格,让他感受到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
(二)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吕受益
吕受益,他是一名白血病患者,第一次出场时镜头对准他一层一层地把口罩摘掉的细节,让观众感受到他的自我保护欲。他在生活中是非常乐观的,有着强烈的求生欲,因为儿子的出生,渴望着生命的延续。在吕受益家中,他这样对程勇说:“我刚查出来的时候,他妈妈才怀他五个月,我那时候天天想死,结果,他一出生,我第一眼看到他就不想死了,就想听他叫声爸爸”。特写镜头下,吕受益的脸上是满满的幸福。孩子就是生命的延续,所以吕受益一直在想办法活着,他爱他的妻子,他爱他的儿子。他想要活着,但他又是胆小的,他不敢走私药品,所以他才找到程勇。
影片通过两个象征人物性格特点的道具来塑造吕受益的人物形象,一个是口罩,一个是橘子。片中,吕受益第一次出场镜头:他是一个身材高大但有些佝偻,面容长相清秀时时带着微笑,但是看着面黄肌瘦,自己戴着三层口罩。生活中,我们都知道白血病人最害怕的就是外界细菌感染,所以病人一般都是要戴着口罩的。他一层一层摘掉口罩的动作,说明他很想通过程勇完成自己生命的延续,一般生病的人都戴一层口罩,他戴三层口罩,表现他强烈的求生欲,为了一声“爸爸”,为了贤惠的妻子,他努力地活着,他此时此刻是很乐观的;橘子,片中的另一个重要道具。在影片中一共出现过三次,也都是和吕受益有关的,第一次主动给程勇,台词是“吃个橘子吧”。这时,给程勇吃橘子明显存在着讨好的意思,有事求人,希望吕受益帮忙,让自己能够活下去。因为本身患病的原因,高价格进口药带来的各种花销,家里条件表现出这也是他拿得出手的最好的礼物了。第二次给程勇吃橘子是很有礼貌地感谢程勇来看他,虽然程勇“抛弃”他,他还是很客气地招呼着。当听到他自杀的消息程勇来看他,一种礼仪的表现也是聊表心意的存在。第三次是黄毛自己吃橘子,表现出对吕受益怀念。病人生病是需要多补充维生素C的,橘子比药要便宜很多,也是病人的希望。橘子,这个道具具有隐喻的作用,他象征着吕受益的生命的延续,代表着他想要活下去的希望,橘子的颜色是黄色的,给人暖暖的,也代表着希望。虽然好吃,酸中带甜,但如果在剥皮时若一不小心把汁水溅到眼睛里,也是会让人哭的。“吃个橘子吧”,或许就是吕受益的所有了。
(三)顽强生存、负重前行的单身母亲刘思慧
电影中的女一号,刘思慧是一位孩子患有白血病的单身母亲,影片中她具有双重身份,一个是夜总会的钢管舞女郎,一个是上海各大医院的白血病人QQ群的总群主。
片中有四场重头戏集中塑造刘思慧的人物形象。第一场戏,刘思慧出场,可以用“惊艳”来形容,一段钢管热舞,甚至可以说有一点情色的成分,间接地交代了刘思慧的职业,钢管舞女郎。第二场戏,夜总会团建的戏,在这段故事情节中,大家因为卖药成为有钱人,集体去刘思慧打工的地方去消费。文章前面我交代过程勇在这一段情节中给观众展现的就是一个暴发户的形象。不过这一场戏除了表层的意义,还存在着更深的一层含义,批判了在现实中金钱对于人的异化,拓展了人性的自由度。夜总会经理、程勇、刘思慧三人的对手戏把现实中金钱的外化表现得淋漓尽致。夜总会经理在舞台上开始跳钢管舞的时候,我们看到刘思慧喊得声音最大,她大声喊:“脱裤子!脱裤子!”这是一种报复性地发泄自己的情绪,当程勇看向刘思慧的时候,镜头采用的是特写镜头,把当时的情绪表情表现出来,她笑了,那是一种很得意的笑,同时,眼里噙满泪水。通过这个镜头,观众看到刘思慧背后的辛酸故事,在之前的表演中她也曾多次遭受过这样的状况,她不喜欢这样的工作,这是一次压抑的释放。第三场戏,刘思慧与程勇一波三折的对手戏,通过对话叙事,交代了她的家庭背景,因为孩子患病,被老公抛弃的一个单身的母亲,为了挣钱给孩子治病,必须从事钢管舞这样的工作。看到照片,她曾经是一个芭蕾舞者,有正经职业,为了孩子被逼无奈选择。当屏幕上出现“希望”二字时,相信大家都已经潸然泪下了。除了这四场戏外,还有两处精彩表现,扎起头发,拿起椅子抡向张长林,还有一处是四人吃散伙饭,喝完酒之后的那个笑容,有理解,有感激,有失望。总而言之,看似表面“妖艳”的舞女形象,其实是一个深知社会冷暖但仍在负重前行的单身妈妈。
(四)有情有义的黄毛
黄毛,真名叫彭浩,不爱说话,性格孤僻,是一个热心肠的二十多岁的青年。在电影中台词不多,却是一个有性格特色的角色。一出场就是一个“杀马特”的人物造型,染成黄色的爆炸头,看似像一个小混混,来自农村,因为自己患病,不想拖累家里人跑到城市里。从影片中多处细节的刻画,黄毛是一个坚守良知的人物形象,他一出场,一句台词都没有,他从吕受益手里抢药,拿到药之后,他把偷来的药大部分分给住在一起的病友,从这个细节的刻画上他是不善言谈、内心很善良的孩子;在大闹假药贩子的那场戏里,程勇等人看到刘牧师被张长林扇耳光时,正在观望犹豫之时。结果彭浩第一個飞踏过所有桌子,直接一脚踹飞了张长林。这一幕,堪称彭浩侠气爆棚的最佳镜头,他把这一群人当成了一家人。最后一场戏,当他上厕所发现警察时,他第一时间的想法是替程勇顶罪,他故意支开程勇自己开车离开,逃出警察的围堵时,露出一个灿烂的微笑,最后死于车祸。他是一个小人物,没有太多台词,用眼神传递着太多的情绪。他是一个单纯的孩子,影片中两处是这样表现的,第一处是第一次大家分钱的场面,他还清账,准备离开时,程勇给他发工资和药时,他好不容易开口的那句“勇哥”,第二处是三人斗地主的场面,作为农村来的孩子,很单纯,不太懂一些游戏规则,他一次一次炸掉同是农民的程勇。影片中还有其他的一些细节:吃橘子,剪头发,火车票,都把这个小人物的形象刻画得很真实,赚足了观众的眼泪。
(五)慈悲的、善良的刘牧师
刘牧师,团队的翻译师,在影片中是信仰基督派的牧师,是一个慈悲的、善良的、疾恶如仇的人物形象,影片中他的出场戏份不多,但是对整个电影的故事情节有着关键的作用。在没有认识程勇之前,他尽自己的力量给白血病人以精神的信仰,他看惯了人生的生老病死,大部分时他会说:愿主保佑你。影片中,牧师平时说话不多,出场不多,但因为刘牧师的加入,程勇成功地拿到印度格列宁的代理权,为他成功变成“有钱人”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影片中最能突显刘牧师的一场戏是大闹假药贩子张长林的会场,他是这场戏的主角,刘牧师自己艰难地挤上演讲台,对着高高胖胖的骗子就像摩西面对异端那样发怒了:“你们这样是要下地狱的”。这场戏的高潮部分就是手持话筒大声地揭穿张长林卖假药的事实,即使售假团队羞辱他时,刘牧师依旧在高喊“上帝是公义的” 。他一个人走上舞台,明知自己身边没有自己的同伴,他依然大义凛然地站在舞台上说明真相,揭穿骗局。这是电影中刘牧师最光亮的一刻,也是最令人对他肃然起敬之处。影片中我们能看到牧师自己的精神压力,他可以下地狱去给病友找药,他可以让别人利用自己的英文牟利,他知道只要能让病友拿到便宜的有效的药,他愿意去做。因为这场戏推动后面的情节发展,程勇“醒悟”,解散五人的卖药小团体,因为退出才有后面吕受益自杀到程勇回归的剧情,牧师这个人物形象的作用是很大的。刘牧师一口英文,温文尔雅,看似云淡风轻,只不过都碾碎在日常生活中了。
三、结语
众所周知,一部成功的影片肯定会塑造一批鲜活的人物形象,电影中的人物是电影叙事的核心。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导演创作作品的重中之重,影片中5个主要人物形象各具特色,但是故事却很自然地让他们表现了同一个主题:底层小人物的生活的境遇,在生命、金钱和道德的多重交织下,小人物的命运是充满悲凉的。影片中的人物设计是很接地气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见的真实形象。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影片播出之后,反响很强烈,尤其是演员徐峥独特的表演给观众带来许多的笑点,但是在笑容的背后也展现社会隐藏的一些问题。人民日报社这样点评《我不是药神》:“很久没有这么经典的中国电影了”。这14字的点评给大家带来太多的感动。
《我不是药神》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通过电影中对白、细节、镜头语言等将人物形象真实地塑造出来,刻画了程勇这样的平民英雄的形象,塑造5人团队的立体化形象,深深地打动着荧幕前每一个人。在泛娱乐化的时代,根据真实改编的电影敢于揭示现实生活的一些问题,潜移默化地影响的观众的心理,进而体现出电影的主题以及人文价值观的关怀,为我国现实题材电影的创作发展贡献了力量。
参考文献:
[1]罗布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
[2]马惠芳.我不是药神人物塑造分析[J].艺术科技,2018(8).
[3]樊宏圆.刘芝庭.电影《我不是药神》的艺术特色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8(19).
[4]薛文洁.电影《我不是药神》的剧作分析[J].传播力研究,2019(31).
[5]仪欣妍.电影《我不是药神》的构图叙事分析[J].视听,2019(12).
[6]梁紫薇.药神的救赎——评电影我不是药神[J].传播力研究,2018(31).
[7]韩昊辰.李克强就电影《我不是药神》引热议作批示[N].中国政府新闻网,2018-07-18.
作者简介:张丽君(1987-),女,满族,河北青龙,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为戏剧与影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