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晓虎教授运用活血安神法治疗“双心疾病”经验撷菁

2021-04-18曹培华吴止境陈晓虎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1年15期
关键词:双心心神安神

刘 倩,曹培华,孙 彤,吴止境,陈晓虎

(1.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江苏 南京 2 10029;2.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 10023)

“双心疾病”是指患者有心血管异常的同时合并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障碍。“双心医学”(psychocardiology),亦称心理心脏病学或精神心脏病学,主要探究和处理心理障碍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互相影响和转归,也包括人的情绪与心血管系统之间的深层联系,强调在心脏病的治疗中加入心理疾病的诊断及治疗[1]。研究表明[2],心血管疾病往往与精神心理障碍共存,约50%的心血管患者合并焦虑,45%并存抑郁。祖国传统中医没有与之相对应的病名,但对其最早的论述可追溯到《黄帝内经》,言:“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近年来,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型,“双心疾病”及“双心医学”备受关注,身心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对“双心疾病”的治疗,陈晓虎教授倡导双心同调,主张运用活血安神法治疗,效果明显,见解独到,现将其临床经验总结于下,以供借鉴。

1 血脉瘀阻、心神失调为“双心疾病”的核心病机

陈晓虎教授在临证中发现,许多患者在诊断为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病等心血管疾患后,或恐惧焦虑,或忧思抑郁,累积日久,耗伤心气,加重旧疾,更添新患,即所谓心伤则神去。其共同特点是两者相互伴发,易在劳累或情志刺激后诱发或加重,使用常规心血管药物并不能很好地缓解,临床表现为胸闷胸痛,心悸怔忡,善恐易惊,烦躁易怒,体倦乏力,食欲不振,脘腹痞满不适,口干口苦,自汗盗汗,夜寐欠安,入睡困难,甚则彻夜难寐,或早醒,多梦易醒等。基于“形神一体”的整体观念,陈教授认为,中医“心”之所指即为“双心”,二者相互影响,心失血脉则神伤,神失清明则心损,因病致郁,因郁致病,形成恶性循环之势。其中,血脉瘀阻、心神失调为“双心疾病”的核心病机,而活血安神法为“双心疾病”的长效治疗手段。

2 用药特点

2.1 活血化瘀,通利血脉

“血脉和利,精神乃居”,心神由心血濡养而生,血脉合利,则心神自安,反之瘀阻脉络,血行不畅,滞涩心脉,旧血不去,新血不生,心神失养则出现神志失调,即所谓“血乱而神明失常也”。陈教授认为瘀血贯穿于“双心疾病”发展的始终,活血化瘀法不仅显著缓解患者心血管症状,同时可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临证喜用自拟方“抗栓I号”(黄芪、黄精、苏木、红花、水蛭)活血化瘀,通脉止痛。《本草经集注》指出黄芪可“逐五脏间恶血”,现代研究表明黄芪具有降低血小板黏附力、抗血栓的作用[3];黄精可减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4];苏木、红花、水蛭三药皆有破血逐瘀之效,苏木可破死血,《本草汇言》言:“红花,破血、行血、和血、调血之药也”。现代药理学[5]表明,苏木、红花具有增加冠脉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水蛭具有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降血脂的作用。常用主药有丹参、当归、川芎、桃仁、赤芍、牡丹皮、川牛膝、失笑散(五灵脂、蒲黄)、僵蚕等。此外,陈教授尤推崇三七粉,认为其具有活血散瘀之神效,每每应用,效如桴鼓。《本草求真》言:“三七气味苦温,能于血分化其血瘀”。现代研究发现,三七粉可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溶栓的作用。

2.2 通脉利水,血水同调

陈教授崇仲景“血不利则为水”之旨,认为血水相因,互累互病,血不利则为水,水不利则生瘀。“血不利”应是多种血瘀状态的统称,主要包括血液的运行迟缓而停滞于脉道、脏腑组织的血液以及离经之血[6]。《血证论》亦云:“水病而不离乎血,血病而不离乎水”。若血瘀日久,必然阻碍津液正常运行,水湿内停,二者交织成疾,更加缠绵难愈,因此,水饮与血瘀互为因果,互为影响。主张通过通脉利水法促进活血,多选取茯苓、猪苓、茯苓皮、薏苡仁、泽泻、泽兰、车前子等利水之品使通利血脉事半功倍,临床疗效令人满意,且利水之效与西药利尿剂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又能避免西药所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

2.3 调畅情志,安神助眠

《杂病源流犀烛·心病源流》言:“七情失调可致气血耗逆,心脉失畅,痹阻不通而发心病”,《景岳全书郁证》亦曰:“至若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研究[7]指出,焦虑抑郁可致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脏负荷增加,是致心律失常和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见七情致病,不可小觑。虽然七情过激日久可损及五脏,但与心之关系尤为密切,责之心为诸脏之主而藏神。同时,“双心疾病”患者常伴有睡眠障碍,责之脏腑机能紊乱,气血失和,阴阳失调,阳不入阴,总咎为瘀血扰神。清代王清任认为不寐一证乃气血凝滞不通,《医林改错》中运用血府逐瘀汤时提到:“夜不能睡,用安神养血药治之不效者,此方若神”。国医大师张琪教授亦重视从瘀辨治不寐,认为不寐首辨有无瘀血,次辨瘀血形成的原因,再辨瘀血的程度[8]。由此,陈教授崇前贤“顽疾多瘀血”之旨,认为情志不遂可生瘀,瘀血内阻,心血不生,脉管不充,则见血虚之象,心神失养,发为不眠。

《内经》云:“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纵观历代医家遣方用药,针对心系病症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的同时,无不重视安神之法,以求“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心乃君火,主人之神也,宜静宜安。人之神明在于心,故安神之药注重于心。陈教授根据多年临诊经验,认为形之病可通过调神以治之,因此在治疗“双心疾病”时,主张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根据病性虚实选择重镇安神或养心安神之品,通气血之涩滞,补生化之不足,调阴阳之盛衰,调节人体之“神”。常用方药有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交泰丸等,常以酸枣仁、夜交藤、百合养心安神,珍珠母、煅龙骨、煅牡蛎重镇安神,合欢花、合欢皮、佛手、郁金疏肝解郁安神,莲子心、五味子收敛补心安神,远志、石菖蒲宁心益智安神。以入睡困难为主症者,宜活血安神顺肝,多以酸枣仁汤加减;眠中易醒者,偏重活血安神调脾,予归脾汤加减;而睡眠多梦者,则活血安神调肾,予黄连阿胶汤加减。

3 用药灵活,善于化裁

陈教授临证组方严谨,遣药精当,应用时根据患者具体证型及脏腑寒热虚实,讲究个体化原则,审因辨证,在活血安神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加减,气虚者,加生黄芪、党参、太子参益气健脾;气滞明显者,加柴胡、郁金、延胡索、佛手行气理气;气阴两虚者,加麦冬、五味子、生地黄、白芍益气养阴;湿热口苦者加栀子、黄连、黄芩清热利湿解毒;腹满纳差者加广木香、山楂、谷芽、麦芽、神曲消食和胃;心悸不宁者加甘松、紫草、苦参安神定悸;兼痰浊者,加用大贝母、全瓜蒌、广郁金、青礞石、二陈汤等化痰泄浊;痰浊化热者,加夏枯草、竹茹、胆星清热化痰[9]。

4 非药物干预,重视精神调摄

在指导患者规律服药的同时,陈教授也重视非药物干预在“双心疾病”诊治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陈教授临证常说,需治患病之人,而非机械地治人患之病,有效的心理干预是治疗“双心疾病”的重要举措,在临床上需要耐心倾听患者诉求,采用适当的沟通技巧,积极为患者答疑解惑,将疾病的患病因素、发病环节及防治原则用通俗的语言告知患者,加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减轻患者孤立无援的无助感,及时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和负面情绪,帮助患者树立信心。鼓励患者多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如森田疗法、情志相胜疗法,以及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等传统运动方式[10],动静相和,可使心神安和、形神舒畅,也使患者转移注意力,不必纠结于疾病本身,从而达到调整人体心理状态的目的,真正使患者实现“双心同治”,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5 验案举例

患者王某,女,50岁,2020年4月10日初诊,主诉:胸痛间作40 d。血压:166/100 mmHg,患者40 d前因情志过激出现心前区刺痛,连及后背,伴心悸,绵绵不休,持续数小时,休息后稍感好转,后发作无特殊诱因,口服“麝香保心丸”后疼痛未见明显改善,平素善恐易惊,盗汗明显,月经不调,经期紊乱,纳可,夜寐欠安,多梦,二便调,舌紫暗,苔少,脉细涩。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诊断为:中医:胸痹病(气虚血瘀证);西医:(1)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2)高血压病。治宜活血安神,予中药煎剂口服,处方:炙黄芪15 g,当归10 g,苏木10 g,红花10 g,水蛭6 g,地龙10 g,川牛膝10 g,茯苓15 g,茯神15 g,木香6 g,女贞子15 g,墨旱莲15 g,知母10 g,黄柏10 g,酸枣仁40 g,甘松10 g,珍珠母15 g,浮小麦30 g,予7剂,水煎服,日一剂,配合相关西药治疗,嘱患者重视精神调摄,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激动、剧烈活动或过重的体力劳动。

2020年4月17日二诊,患者诉胸痛较前明显缓解,偶有心慌,情绪紧张时尤易发作,测血压:136/80 mmHg,调整中药处方:太子参30 g,炒白术10 g,炒白芍10 g,茯苓15 g,茯神15 g,法半夏10 g,黄芩12 g,合欢皮20 g,延胡索10 g,苏木10 g,红花10 g,水蛭6 g,酸枣仁40 g,桃仁10 g,佛手10 g,煅龙骨20 g,煅牡蛎20 g,女贞子15 g,墨旱莲15 g,丹参20 g,木香6 g。予14剂,水煎服,日一剂。2020年5月6日三诊,患者胸痛不显,其他症状均有好转,守方继进,不适随诊。

按:该患者属瘀血内阻,心神失调,脉络不畅,发为胸痹,治宜活血安神。予自拟方“抗栓I号”加减,方中苏木、红花活血化瘀,通脉止痛,病久入络入血,虫类药物水蛭破血通经,逐瘀消癥,加地龙增强定惊通络之功。陈教授认为胸痹多以气虚为本,益气贵在运脾,故用炙黄芪益气健脾,脾气健运,气血生化有源,心神得养,神明得安,患者为更年期女性,天癸将绝,肝肾阴亏,虚火内扰,遂用当归之甘温活血补血,茯苓、茯神敛心神而止虚汗,浮小麦止汗,亦可益气除烦,宁心安神,珍珠母重镇潜降,安神定惊,兼有虚火,用知母,黄柏滋阴润燥,川牛膝补益肝肾,以助先天,“女子以肝为先天”,予二至丸(女贞子、墨旱莲)补益肝肾,滋阴填精,调和阴阳,若阴阳调和,则诸病自愈,甘松行气止痛,开郁醒脾,宁心定悸,酸枣仁宁心安神,木香为治疗三焦气分之要药,使全方补而不滞,防滋腻留邪。纵观全方,用药和缓,剂量适中,配伍合理,遣方用药有的放矢,共奏活血安神之功。

6 总结与展望

“双心医学”强调在关注患者躯体疾病的同时,更要重视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尊重患者的主观感受,倡导躯体和心理共同康复。陈教授发现,联合应用现代医学治疗心血管的药物及抗焦虑药物时,二者存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大局限性,临床认可度小,患者依从性差。因此,陈教授勤求古经方,守正创新,在强化中医药多靶点干预心血管症状的独特优势以外,提倡将活血安神法贯穿“双心疾病”治疗始终,同时不忘对患者进行积极及时的心理疏导,佐以非药物疗法辅助治疗,发挥中医整体调节的优势。

猜你喜欢

双心心神安神
床头挂香囊,安神又助眠
二十世纪美术钩沉·吴嘉行
醒酒安神,用“五灵脂丸”
基于“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理论的双心医学与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的关系探讨
“双心门诊”的双重呵护
分清安眠药与安神药
小朋友绘画作品展
“双心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病情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心神宁片中酸枣仁成分的质量控制研究
“双心医学”模式下社区老年心脏病患者的抑郁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