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厚层块状油藏火驱动态调控技术应用

2021-04-18张挺

科技研究·理论版 2021年22期

张挺

摘要:辽河巨厚稠油藏火驱为世界首例,油层平均厚度87m,单斜倾角15-20°,是其它火驱油层厚度的6-12倍。G油田于2015年开始实施高点线性火驱,随着火驱开发的深入,暴露出两项关键问题,一是火驱区域油井注汽引效汽窜严重,制约火线均匀推进与效果提升;二是火驱受效井产气量增加,导致油井举升困难,制约了火驱开发效果的进一步提高。对此有针对性开展厚层块状油藏火驱动态调控技术研究与应用,解决火驱区块注汽引效汽窜和产气量大影响生产的问题,提高火驱开发效果。

关键词:火驱开发;汽窜严重;油井举升

前言

G油田火驱区块包含G3618块、G3块两个区块,均属于典型厚层块状稠油油藏,埋深1510~1850m,两个区块平均有效厚度分别为93m、69m,50℃脱气原油粘度2800~4000mPa.s,石油地质储量6088万吨,蒸汽吞吐标定采收率23.7%。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火驱生产动态调控过程中,需通过油井注汽引效牵引火线,由于油藏非均质性强,在前期吞吐開发阶段已形成大量的汽窜通道,影响了火线均匀推进和重力泄油作用的发挥。二是随着火驱逐步受效,受效区域有60口井的日产气在2000m³以上,套压在0.4-1.1MPa之间,气液比在619-3971m³/t之间,会影响油井正常生产与火驱效果持续提高。对此开展火驱吞吐井调剖技术和防气掺油举升技术研究,形成厚层块状油藏火驱动态调控技术,实现火驱油藏高效开发。

1 火驱吞吐井调剖技术

火驱油藏地层温度较高,平均温度在150℃左右,常规调剖剂耐温性长,调剖效果不理想,对此优选了机械投球调剖技术和高温气体泡沫调剖技术进行研究。根据储层情况,有隔夹层的井实施投球调剖技术;无隔夹层的实施高温气体泡沫调剖技术。

(1)机械投球调剖技术

该技术是将空心金属选堵球装入投球器中,注汽时,当温度大于180℃时,投球器熔化投球,空心选堵球自动选择封堵高渗透炮眼,实现改善吸汽剖面的目的,提高注汽效果。转抽时,空心选堵球落到收球器中,从而实现油井投球选注调剖注汽。

技术优化:一是优化5吋井投球调剖工具,将投球器、收球器连接油管的尺寸增加至2吋,提高强度,同时在收球器上端增加扶正装置,保证工具下入、起出时居中。二是优化投球调剖小球数量,根据油井吸汽剖面,计算出吸汽好的油层厚度,根据射孔的孔密计算出封堵目的层的炮眼数,为确保封堵效果设计小球的数量的封堵目的层炮眼数的1.2倍。三是有针对性开展分层注汽、投球调剖一体化试验,同时解决层内、层间的吸汽矛盾。

(2)高温气体泡沫调剖技术

高温气体泡沫调剖技术是以两种非烃类气体为主,并辅以药剂,充分发挥出三种介质的“协同”作用,全力提升蒸汽吞吐效果。其中二氧化碳具有补充地层能量、降低原油粘度、改善储层渗透率的目的。氮气能扩大油层加热带,加大蒸汽波及体积,同时提高回采水率、补充地层能量。发泡剂在两种气体作用条件下发泡,发泡的倍数一般在300-600倍之间,从而实现中高渗孔道的封堵。针对不同生产情况的措施井,开展以下三种介质组合方式研究。

①发泡剂+二氧化碳+氮气组合方式

针对区块南部油井排水期长、原油粘度大、空白注汽产能递减速度快的井,同时配套氮气、二氧化碳,通过以上两种介质组合,实现提高注汽压力、缩短排水期、提升油井稳产水平的目的。本轮措施后,注汽压力提升至18.3MPa,排水期缩短至25天,峰值产量提升至5.1吨,生产339天产油779.3吨,明显缩短了措施井的排水期和周期产量。

②发泡剂+氮气组合方式

针对区块北部油井排水期长、有稳产能力的井,以配套氮气为主,缩短措施井排水期,减低措施投入成本。本轮措施后,注汽压力提升至11.8MPa,排水期缩短至5天,峰值产量提升至6.9吨,同期增油达239吨,达到了预期效果。

③发泡剂+二氧化碳组合方式

针对区块北部油井排水期不长、原油粘度大、油井产量递减速度快的井,以配套二氧化碳降粘气为主,提高油井稳产能力,延长周期生产时间。典型井G3-莲H608井,空白注汽压力15.14MPa,生产时间167天,周期产油量347吨,排水期6天。本轮措施后,峰值产量提升至5.6吨,同期增油达121吨。

2 防气掺油举升技术

由于火驱区块原油粘度大,现场需进行套管掺油生产,针对气大影响举升和掺油的问题,开展以下两方面技术研究。

(1)防气举升技术

离心沉降复合式气锚主要由上下接头、外筒、螺旋体(包含中心管和螺旋片)组成。分为沉降机构和离心结构,沉降结构在上部,离心结构在下部螺旋道处。外筒上有一定数量的小孔,螺旋片与中心管之间通过焊接连接一起,螺旋片内径与中心管外径之间留有一定的缝隙,形成环孔。

沉降分离:抽油泵上冲程时,油气混合流体从气锚外筒上的进油孔进入外筒与中心管之间的环空,先进行向下沉降分离,从外筒进油孔进入气锚环空的油气混合物转向180°向下沉降流动,由于回流效应,气液混合物中的气泡会上浮,通过油套环空排出.

离心分离:气液混合物经过沉降分离后,继续下行,沿着螺旋流道向下作旋转流动,由于气液密度不同,并且由于“紊流化”及离心分离作用,加速了油气混合物中小气泡的聚合,小气泡聚合成大气泡,被聚合的大气泡沿螺旋道内侧向下流动,而密度较大的带有未被分离的小气泡的液流则沿螺旋道外侧流动。沿内侧流动的大气泡不断聚合,并上升至螺旋顶部聚集后形成“气帽”,气体则以连续气流的形式从外筒上端的进油孔排出至套管环空。

(2)防气掺油技术

现场应用同心管掺油工艺,即在油套之间增加一套管柱,内部掺油、外部排气。同时在管柱顶部加装旋流分离器,将套管气带出的少量稀油进行二次分离回掺,满足产气量10000m3/d以下油井正常掺油。

3 现场应用情况

通过开展厚层块状油藏火驱动态调控技术研究与应用,现场应用各项措施45井次,火驱区块日产油量由145吨提升至目前的161吨,各措施增油达到5324吨,措施效果显著,为火驱区块高效开发提供了有效高效的技术支持。

4 结论

(1)通过现场实施不同介质组合方式的高温气体泡沫调剖技术,总结并摸索出了不同介质组合方式实施方案,提高了措施针对性的同时,降低了措施成本。

(2)通过开展防气举升、防气掺油技术研究,在不影响油井正常掺油的情况下,有效解决了火驱区块因气大影响油井举升的问题,确保了油井正常生产。

(3)通过开展厚层块状油藏火驱动态调控技术研究,明显提升了火驱区块开发效果,为同类型的火驱油藏提供了提供了技术借鉴。

参考文献

[1] 曾玉强,刘蜀知,王琴,任勇,鲁小会.稠油蒸汽吞吐开采技术研究概述[J].特种油气藏, 2006,(06).

[2] 王大均译.氮气和烟道气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1:10-40.

[3] 刘强,石鑫,文小虎.氮气泡沫气举过程中的井下腐蚀失效分析[J].腐蚀与防护,2012,(4):33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