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脾主运化理论探讨胃癌前病变的中医治疗策略*
2021-04-17陈祥华林平蔡华珠李思汉何友成陈军帅黄铭涵
陈祥华,林平,,蔡华珠,李思汉,何友成,陈军帅,黄铭涵,
1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福建福州 350003
2 福建中医药大学脾胃特色优势学科 福建福州 350122
3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福建福州 350122
4 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6
胃 癌 前 病 变(precancerous lesion of gastric carcinoma,PLGC)是胃炎进展为胃癌的过程中胃黏膜的病理组织学变化,主要包括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如上皮内瘤变),常伴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胃癌的发病率虽略有下降,但病死率仍居于恶性肿瘤的前列,多因其起病隐匿,发现时往往就已进入进展期,错失最佳治疗时机[2]。因此,早期筛查PLGC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是胃癌二级预防的重要内容。目前,现代医学对PLGC的干预措施以手术、对症治疗为主,中医药治疗PLGC存在独特优势,可阻断或逆转部分肠上皮化生和上皮内瘤变[3],使药物预防胃癌成为可能。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PLGC的中医病机认识较为统一[4],多考虑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为脾虚,标实主要包括气滞、湿热和血瘀,并认为脾虚、气滞、血瘀是其基本病机。本文从“脾主运化”中医理论分析PLGC的中医治疗策略,以期对临床辨治提供参考。
脾主运化与PLGC的关系
1 脾主运化的内涵
“脾主运化”是个复合性概念,包含2个方面,分别是“脾主运”与“脾主化”。运:《说文解字》载“移徙也”,《康熙字典》曰“转也、动也,行之不息也,转输也”,故“运”是运转不息,即物质的运动与转输。化:古字为“匕”,《说文解字》载“匕,变也”,《康熙字典》曰“化,天地阴阳运行,自有而无,自无而有,万物生息,则为化,又泛言改易,亦曰变化”,故“化”是物质的生成、消化、转变。因此,“脾主运化”的功能包括对谷食和水饮的消化吸收、精微物质的化生与转化,以及对能量的代谢与输送[5]。脾藏象是一个功能的有机整体,现代研究表明[6],“脾主运化”不仅包含机体消化、吸收功能,还涉及物质转运、能量转换、信号传导等关键作用机制。
2 脾运化正常
脾为“后天之本”,而运化则是其功能物质的基础,是对人体生理、病理状态的高度总结。生理状态下,脾运化有常,气机升降有序,清阳得升,浊阴得降,化生气血,散精有力,以灌四旁,则气血无所滞,痰湿无以聚,瘀毒无所附。脾“运”正常,营养物质经过消化,分解为精微物质,被机体吸收;脾“化”正常,则进一步将吸收的水谷精微化生为精、气、血、津液,濡养五脏六腑,多余的糟粕则通过大小便排泄。胃腑得精微物质的濡养,气血充盛,黏膜上皮细胞正常履行生理功能及自我保护功能,当黏膜发生损伤或溃疡时,细胞得以更新、修复,以保持黏膜上皮的完整性,发挥屏障作用[7]。
3 脾运化失司
病理状态下,脾运失司,则可出现纳少、腹胀、便溏等脾虚失运证,谷食和水饮消化或吸收障碍,久则脾气亏虚,气血化源匮乏,无力抵御外邪;脾化失司,则脾不散精,气机升降障碍,不能将精微物质输布全身,或排泄减少,糟粕停滞日久,聚而生湿成痰,或化热、留瘀等,既是新的病理产物,又成为继发PLGC的二次病因。故脾运失司则成脾虚,脾化失司而生气滞,脾虚运化无力,而致气机阻滞、虚实夹杂的病理变化。脾虚气滞是临床常见证型之一,也是PLGC重要病机。脾运化失职,则胃黏膜失于濡养,萎而不荣,胃镜下可见黏膜苍白变薄、固有腺体萎缩减少,胃黏膜屏障功能下降,易致肠上皮化生[8];膏粱厚味(高蛋白、高脂肪、高嘌呤食物)未得及时消化吸收,堆积体内而形成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等代谢异常[9],转而化生为膏毒、浊毒、痰毒、瘀毒等,久则聚于黏膜而致PLGC;与胃癌相关的饮食,如酒精、腌制食物等,则难以运化排泄,食毒难以化灭,反复损伤胃黏膜,久之而进展为PLGC。
脾虚气滞与PLGC的关系
1 脾虚气滞是PLGC的病机之本
脾胃为一身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虚多可致气机阻滞,气机升降失调是产生湿、痰、瘀、毒等病理因素的基础,病理产物蓄积,又可进一步加重脾虚。因此,脾虚气滞是PLGC发病的重要基础,我们前期的研究证实[10-12],脾虚气滞是PLGC的基本病机之一,在西医特定疾病诊断下,结合“病证结合”的理论体系,中医学的基本病位、病性是稳定的。亦有研究提示[13],脾虚气滞证较单纯脾气虚证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核DNA、Zn、Cu量变和 p53、P21ras、CerbB2、Ki67等胃癌相关基因表达率显著增加,表明脾虚气滞证与PLGC发病更为密切。
胃癌的病因多为素体脾胃虚弱,嗜食膏粱厚味,烟酒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及情志内伤,劳倦失度,药毒久积等损伤脾胃,脾失运化,胃失濡养,胃黏膜腺体逐渐萎缩,日久湿浊、痰瘀损伤胃络,聚而成毒。因此,胃癌的发生实际经过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病变之初多以脾虚为本,随着病程延长,脾愈虚而气愈滞,《临证指南医案》记载:“病初气结在经,久病则血伤入络”。可见病久病邪不断化生,逐步深入,病位由气入血,由经入络,胃络受损,疾病进一步进展,黏膜萎缩渐次加重,从而发生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等病理变化。这个病程多冗长迁延,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常被医患双方忽视而变生他病。因此,PLGC是胃癌预防的关键所在,而脾虚气滞更为PLGC的病机之本。
2 健脾理气是PLGC的基本治法
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健脾理气是PLGC的重要治法。杜震生等[14]将66例PLG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自拟健脾理气方(太子参、白术、茯苓、枳壳、炒山楂、法半夏等),对照组予胃复春片,治疗12周后随访结果提示:治疗组在综合疗效、临床症状积分、胃镜情况、病理评分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健脾理气方可抑制原癌基因Survivin表达,提高抑癌基因Fas阳性率,证实健脾理气法是PLGC的有效治法。基础实验方面,杨键等[15]用加味柴芍六君汤(柴胡、白芍、党参、茯苓、白术、甘草、陈皮、法半夏等)干预PLGC模型大鼠,结果发现,治疗组较其余各组大鼠的抑癌基因Syk蛋白表达显著上升,突变型p53蛋白、原癌基因Survivin表达显著下调。此外,多项药理研究表明[16],黄芪、党参、木香、枳实等健脾理气中药可通过对胃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以及对胃黏膜细胞保护因子的调节,有效修复胃黏膜损伤,从而对PLGC的进展发挥抑制作用。
3 兼以祛湿化痰、活血化瘀
我们前期的临床研究证实[17],PLGC病性证素以气滞、气虚、湿、血瘀、痰多见;痰、湿、瘀既是PLGC的病理产物,也是致病因素。因此,在健脾理气的基础上兼以祛湿化痰、活血化瘀,体现了中医标本兼治的优势,临床应用时,可根据患者症状及胃镜下微观表现辨证施治。李佃贵团队[18]研究发现,化浊解毒方(藿香、佩兰、砂仁、全蝎、蜈蚣、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在动物实验中能改善和逆转PLGC大鼠胃黏膜的病理改变,其作用可能与影响胃黏膜组织原癌基因CyclinD1、抑癌基因PTENmRNA的表达有关;临床研究也证实,化浊解毒方可通过降低胃液及血清CEA、CA19-9、CA72-4、CA125含量,以及胃液乳酸、亚硝酸盐的含量,阻止PLGC的进一步发展[19]。刘宇旻等[20]的研究表明,活血化瘀法治疗PLGC是建立在中医辨证论治及现代药理学研究的基础上,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和临床依据。此外,多项研究证实[21],在临床实验的基础上,应积极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最新成果,从宏观、微观多角度验证从湿毒、痰、瘀论治PLGC的疗效机制。
小 结
《金匮要略》有言:“四季脾旺不受邪”,《脾胃论》亦云“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脾虚不健,可导致运化功能失职,气机升降失常。脾虚贯穿着PLGC的整个疾病过程,脾虚气滞是PLGC的基本病机,湿、痰、瘀是其重要病理因素,亦是其病机关键。因此,在PLGC的辨治过程中,除了清化祛湿、化瘀舒络的辨证思路,临证更应重视健脾理气的基本治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