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克拉提德斯王朝和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的灭亡①
2021-04-17余太山
余太山
内容提要:本文叙述欧克拉提德斯王朝的始末和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的覆亡。
一
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立国百余年,历经三个王朝:迪奥多图斯王朝、欧西德谟斯王朝和欧克拉提德斯王朝。本文拟略述欧克拉提德斯王朝始末,兼及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的灭亡。
欧克拉提德斯王朝创始人是欧克拉提德斯一世(Eucratides Ⅰ,前171~前145年在位),一般认为,他推翻了欧西德谟斯王朝,篡夺了王位。至于其人的出身,文献并无记载,只是在他登基后发行的纪念币上出现其父母的形象,(1)Macdonald 1922,esp.pp.453-454.钱铭如下:
王者欧克拉提德斯大帝,赫利奥克勒斯(Heliocles)与劳迪丝(Laodice)[之子]。
其母名劳迪丝受到学者关注,盖塞琉古王朝许多贵妇人均名劳迪丝,如塞琉古一世(Seleucus Ⅰ Nikator,前305~前281年在位)之母、安条克二世(Antiochus Ⅱ Theos,前261~前246在位)之后等等。若欧克拉提德斯一世之母亦名Laodice,就不能排除欧克拉提德斯一世亦有塞琉古王朝贵族血统之可能。劳迪丝在钱币上出现时似乎头戴王冠(royal diadem),而赫利奥克勒斯则是平民的形象。(2)也有人认为这类钱币不是欧克拉提德斯一世纪念其父母的,而是其子之结婚纪念,说见Sallet 1879,pp.23-24,103。最近还有学者认为这类钱币并非欧克拉提德斯一世发行,是迄今没有受到注意的希腊—巴克特里亚统治者Heliocles和Laodice发行的,但和欧克拉提德斯一世关系密切云云,说见Glenn 2014。至于劳迪丝之身份,则有种种说法。
一说欧克拉提德斯(一世)之母劳迪丝乃塞琉古王朝塞琉古二世(Seleucus Ⅱ Callinicus,前246~前225年在位)或三世(Seleucus Ⅲ Ceraunus,225-223年在位)之女,更可能是前者之女,因而是安条克三世(Antiochus Ⅲ the Great,约前222~前187年)之姊妹。劳迪丝下嫁的赫利奥克勒斯亦有较高职位。果然,欧克拉提德斯(一世)与安条克四世(Antiochus Ⅳ Epiphanes,约前175~前164年在位)是表兄弟。前者乃受后者派遣,进攻巴克特里亚的欧西德谟斯王朝,试图收复这一叛离的督区,甚至为他勾勒出进军巴克特里亚的路线。当然,最终却是欧克拉提德斯(一世)自己登上了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的王位。(3)Tarn 1951,pp.196-201.另说,欧克拉提德斯(一世)之母劳迪丝是欧西德谟斯王朝的公主。(4)Holt 1981,esp.p.41.还有人指劳迪丝为安条克三世之女。(5)Hollis 1996,esp.pp.162-163.
由此可见,这唯一的证据可作多种解释,而合情合理的推论,也只是推论。既然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本来是塞琉古帝国督区之一,其官员与塞琉古皇室有包括血缘在内各种联系并不奇怪。劳迪丝具有高贵血统的可能性不能排除,她和欧克拉提德斯(一世)的关系使欧克拉提德斯(一世)具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很容易成为野心者篡权夺位的基础。(6)Narain 2006.
不管怎样,欧克拉提德斯推翻了欧西德谟斯王朝,登上了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的宝座。接下来的问题有二:
1.欧克拉提德斯是何时登基的
据查斯丁(Justinus,公元2世纪)《摘要》(7)Watson 1886/2003.称,欧克拉提德斯一世是和帕提亚的米特里达提一世(Mithridates Ⅰ Soter,前171~前132年在位)差不多是同时登上王位的(xli.6,引文见本文下一节)。一般认为,帕提亚帝国米特里达提一世即位于前171年左右,(8)多数学者认为米特里达提一世登基的年代为前171年左右(如:Bevan 1966,II,p.158;Bivar 1983,esp.p.98)。Olbrycht 2010则主张为前170年。且由此推知欧克拉提德斯推翻欧西德谟斯王朝、开始统治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的年代大致在前170年左右。但也有人认为这一年代应为前165年。(9)Assar 2005、Assar 2006等。盖查斯丁所言笼统,无非是说米特里达提一世和欧克拉提德斯一世两者同时代而已。(10)除查斯丁外,据Claudius Aelian(约公元175~235年)《动物的特性》(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imals)记载(xv.8),当某位Soras统治Perimula城(今斯里兰卡海岸西北——英译者)时,欧克拉提德斯(Eucratides)为巴克特里亚的统治者。遗憾的是,我们不知道这位Soras是何许人,亦无从知道他统治Perimula城的年代。因而这则记载无助于判定欧克拉提德斯一世的治期。见Scholfield 1959,p.219。换言之,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的欧西德谟斯王朝大致亡于这一时段。
塞琉古帝国的提马克斯(Timarchus)在公元前162/161年自称“Great King”(Basileus Megas),可能是受到欧克拉提德斯一世的启发,后者亦曾采用类似称号,因而其即位之年应略早于提马克斯。欧克拉提德斯一世不太可能即位伊始便采用这类称号,更可能在他自以为取得若干成就后才会这样做。(11)Bellinger 1945,Houghton 1979,Narain 2006.
2.被欧克拉提德斯一世推翻的最后一位欧西德谟斯王朝的统治者是谁
已知见诸记载的欧西德谟斯王朝最后一位统治者是欧西德谟斯一世之子德米特里厄斯一世(Demetrius Ⅰ Soter)。后者在塞琉古帝国安条克三世与其父欧西德谟斯一世签订和约后,率军南征印度。其人下落不明,钱币学家为了给可能属于欧西德谟斯王朝的统治者们留出治期,安排他死于前190年。在德米特里厄斯一世去世与欧克拉提德斯登基之间约15~20年间,钱币学家安排了七位统治者:欧西德谟斯二世、潘塔莱翁(Pantaleon)、阿加托克利斯(Agathocles)、安提马科斯一世(Antimachus Ⅰ)、阿波罗多图斯(Apollodotus Ⅰ)、德米特里厄斯二世和安提马科斯二世(Antimachus Ⅱ)。(12)Bopearachchi 1991,p.453.
由于前三位都曾发行镍合金钱币,钱币学者将他们归入一组。一般认为,欧西德谟斯二世是德米特里厄斯一世之子,在其父南征印度时留守巴克特里亚本土。他可能按当时希腊统治者的惯例,先以副王的名义统治巴克特里亚本土,而在他父亲去世后正式即位。他出现在钱币上的头像显得特别年轻,被看作他治期很短的证据。和欧西德谟斯二世一样,潘塔莱翁、阿加托克利斯也都是欧西德谟斯王族。既然前者出现在后者发行的谱系钱币行列中,则前者即位的年代应早于后者,也就是说他可能是继欧西德谟斯二世之后继承希腊—巴克特里亚王位的。传世的潘塔莱翁钱币数量也很少,似乎表明他的治期也不长。但是,这二位究竟是德米特里厄斯一世之子,还是欧西德谟斯一世之子,缺乏实证,难以确断。
一般认为,安提马科斯一世(约前185~前170年在位)也是欧西德谟斯王朝的成员,可能是德米特里厄斯一世的兄弟。他在阿加托克利斯之后即位。欧克拉提德斯一世篡位时,欧西德谟斯王朝在位的国王很可能是安提马科斯一世。
二
欧克拉提德斯治期,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和帕提亚王国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彼时在位的帕提亚国王是米特里达提一世。查斯丁《摘要》记载了此事:
几乎在米特里达提登上帕提亚王位的同时,欧克拉提德开始统治巴克特里亚人,他俩都是伟人。但是,帕提亚人的命运要好得多,在这位君主治下,他们的势力臻于极盛。而被各种战争困扰的巴克特里亚人,不仅失去了领土,而且失去了自由;因为他们曾与索格底亚那人、阿拉科细亚人、德兰葵亚那人、阿里亚人和印度人角逐,好像已经精疲力竭,终于被较弱的帕提亚人征服了。(xli.6)
据查斯丁的记载,欧克拉提德斯一世治下的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被帕提亚王国的米特里达提一世征服,似乎是在欧克拉提德斯一世与“索格底亚那人、阿拉科细亚人、德兰葵亚那人、阿里亚人和印度人”角逐而精疲力竭之后。但是,欧克拉提德斯一世与上述各地区的斗争显然不可能同时发生。这些战争至少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与索格底亚那人、阿拉科细亚人、德兰葵亚那人、阿里亚人的斗争为第一阶段,与印度人的斗争为第二阶段。(13)当然,还存在一种可能性:欧克拉提德斯一世在讨平巴克特里亚附近诸属地后,接着就南征印度。米特里达提一世乘机东进,欧克拉提德斯一世不得不回军迎战。直至与米特里达提一世战事结束之后,欧克拉提德斯一世才再次进军印度,于是发生了查斯丁《摘要》所述与欧西德谟斯王朝盘踞印度势力之间的战事。
这样考虑是因为除印度外,其余诸地均在兴都库什山北、巴克特里亚附近。在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极盛时期,这些地区或成为该王国的领土,或成为该王国的属地。欧克拉提德斯一世篡位之际这些地区起而反抗或试图独立则是题中应有之义。欧克拉提德斯一世只有在讨平巴克特里亚周围地区之后,才有可能越过兴都库什山进军印度。
问题在于欧克拉提德斯一世和米特里达提一世之间的战事究竟发生在前者进军印度之前,还是进军印度之后。
客观上,这两种可能性都是存在的。盖米特里达提一世既可能乘欧克拉提德斯一世南征印度、后方巴克特里亚空虚之际,挥兵东进;也可能乘欧克拉提德斯一世因镇压巴克特里亚附近地区的反抗疲于奔命之际出兵。揆情度理,后一种可能性较大——米特里达提一世是乘欧克拉提德斯一世立足未稳之际发动对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的战争的。盖米特里达提一世即位之际,帕提亚人的主要威胁不仅来自东方的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也来自西方的塞琉古王朝。可以肯定,雄才大略的米特里达提一世不可能使帕提亚人同时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他一定会选择容易对付的一方先下手。相对而言,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较为易与。这是因为其统治者是一个篡位者,必然招致内部的抵制或反抗,即使内乱被平息,国力也难免衰落。这应该是米特里达提一世对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下手的最好时机。米特里达提一世若此际提军东进,欧克拉提德斯一世势必穷于应付。
因此,帕提亚和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这场战争的时间,似乎可以定在两者即位后不久。具体而言,在他们即位的最初四五年内。
另一方面,塞琉古王朝的米底总督提马克斯(Timarchus)在安条克四世去世后不久独立称王,他不仅觊觎塞琉古王朝的宝座,与塞琉古王朝的德米特里厄斯一世(前161~前150年在位)斗争;似乎有证据表明他还企图东向扩张,因而与希腊—巴克特里亚国王欧克拉提德斯一世勾结,谋图帕提亚王朝。(14)Bivar 2000,esp.p.32,no.2。另据狄奥多罗斯(Diodorus)《历史丛书》(Bibliotheca Historica)记载(31.27),提马克斯为对付塞琉古王朝的德米特里厄斯一世,曾和亚美尼亚王Artaxias结盟。这不妨视作他可能和欧克拉提德斯一世结盟的旁证。(Geer 1984)这也会使米特里达提一世下决心发动对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的战争,乘提马克斯和德米特里厄斯一世作殊死斗、无暇东顾之际首先消除来自东方的威胁。
至于因为欧克拉提德斯一世的战败,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究竟丢失了多少领土,仅有斯特拉波《地理志》(15)Jones 1916.一则简单的记载:
他们的城市有巴克特拉(Bactra)[也称为Zariaspa,一同名河流经该城并注入Oxus河(阿姆河)]、Darapsa等。其中包括以统治者名字命名的Eucratidia。希腊人占领了它,并把它分成了总督辖地,其中Turiva和Aspionus两处被帕提亚人从欧克拉提德斯手中夺走。他们还控制了索格底亚那,其地东至巴克特里亚之北,在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阿姆河成了巴克特里亚人和索格底亚那人的边界,锡尔河则成了索格底亚那人和游牧人之间的边界。(11.11.2)
通读这则记载,不难发现Turiva和Aspionus应该位于巴克特里亚本土,而不是其附近地区,如前述索格底亚那、阿拉科细亚、德兰葵亚那、阿里亚等地。斯特拉波明明说的是“希腊人”占领巴克特里亚后,将它分割成若干督区。斯特拉波在这里所说的“希腊人”显然不是最初占领巴克特里亚的希腊人,只能是巴克特里亚独立后的希腊人。因为在巴克特里亚脱离塞琉古王朝独立之前,整个巴克特里亚就是一个督区。只有当这一督区原来的总督称王之后,才有必要将巴克特里亚进一步分割成若干督区,以便设置总督管理之。Turiva和Aspionus这两个督区究竟是迪奥多图斯王朝,还是欧西德谟斯王朝,抑或是欧克拉提德斯一世所置,已无从得知。
斯特拉波在谈到帕提亚帝国米特里达提一世和欧克拉提德斯一世之战时提到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丢失了Turiva和Aspionus这两个督区,并不表明米特里达提一世仅仅占领了这两个督区,之所以仅仅提到这两地,显然是因为这两地位于巴克特里亚本土,也就是迪奥多图斯为塞琉古总督时的辖区之内。简言之,Turiva和Aspionus两地只能求诸巴克特里亚境内。揆情度理,最可能在巴克特里亚的西部。Turiva和Aspionus两督区果然位于巴克特里亚西部,米特里达提一世占领这两个地区必须首先占领这两地以西的地区。一说米特里达提一世的入侵首先针对的是阿里亚、马尔吉亚那和巴克特里亚西部。(16)Olbrycht 2010.其说甚是。
要之,关于Turiva和Aspionus的地望,学界有许多讨论,但迄无定论。诸说中,凡求两地于巴克特里亚之外者,皆可置之勿论。(17)如Narain 1957,p.17,以为两地位于马尔吉亚那。而求诸巴克特里亚境内者,也因缺乏确凿证据,难以定谳。(18)米特里达提一世占领了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的领土可以得到钱币学的证实,说见Rtveladze 1995;但说者认为米特里达提一世夺取了包括巴克特拉在内的巴克特里亚西部地区,似不可信。果然,则欧克拉提德斯一世已被彻底打垮,和米特里达提一世之间完全失去了谈判的余地。巴克特拉易守难攻,应该是欧克拉提德斯一世对抗米特里达提一世的最后据点。目前只能说,这两个督区大概率位于巴克特里亚西部。完全否定米特里达提一世治期帕提亚帝国曾占领巴克特里亚本土部分地区之说似难成立。(19)Mukherjee 1969.
这场战争的结果,从查斯丁的记载中可以得悉,是以欧克拉提德斯一世屈服告终。这有点类似于欧西德谟斯一世屈服于安条克三世。安条克三世没有一举灭亡欧西德谟斯王朝,首先是因为后者实力尚存——巴克特拉被困二载未能攻克;其次是因为担心锡尔河北游牧部落入侵。米特里达提一世何不乘胜灭亡了欧克拉提德斯王朝,一统巴克特里亚及其周围地区,很可能出于和安条克三世类似的考虑。一则,欧克拉提德斯一世尽管丢城失地,其实力并未丧失殆尽。这从他不久就越过兴都库什山南侵印度,可窥一斑。二则,一旦全部吞并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米特里达提一世必须分出很大的力量来镇守新夺取的土地,尤其是抵御北方游牧部族。可能经过对自己实力的一番掂量,米特里达提一世觉得不如接受欧克拉提德斯一世的归顺、或者说保留这道抵御北方游牧部族的屏障较为妥帖。另一种可能是帕提亚帝国西境有情况,迫使米特里达提一世尽快从巴克特里亚抽身。
很可能早在安条克四世治期,提马克斯(前163~前160年称王)作为塞琉古王朝的米底总督早已对帕提亚虎视眈眈,而对付帕提亚最好的方略便是和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联手。而当塞琉古王朝德米特里厄斯一世杀死安条克五世(Antiochus Ⅴ Eupator,前164~前161年在位)登上王位,使提马克斯有了独立称王的借口,而和新即位的德米特里厄斯一世斗争,也需要巴克特里亚的助力,以牵制帕提亚。钱币学的证据似乎可以证明这一点:提马克斯发行的钱币和欧克拉提德斯一世的钱币相似,特别是四德克拉马银币(正面是戴头盔的胸像,反面是希腊神祇狄俄斯库里兄弟);而如前述,提马克斯还采用了与欧克拉提德斯一世相似的称号——Great King Timarchus。(20)说见Bivar 2006,esp.p.32,no.2。而据查斯丁《摘要》:
当巴克特里亚人中发生这些事情时,帕提亚人和米底人之间的战争爆发了,双方命运起伏不定,而最终帕提亚人获胜。经此一役,米特里达提的势力增强了,他任命Bocasis(Bagayasha)管理米底,自己则前往赫卡尼亚(Hyrcania)。(xli.6)
联系前文,此段首句所指,似为欧克拉提德斯一世南征印度事,时在米特里达提一世征服欧克拉提德斯一世之后。凡此种种,虽非直接证据,已足见帕提亚西部并非太平无事。因此,一旦欧克拉提德斯一世表示屈服,米特里达提一世便掉头西向。
三
一般认为,帕提亚帝国的崛起阻断了巴克特里亚和西方的关系,尤其是贸易关系,这对于巴克特里亚的繁荣至关重要,而只有经过米特里达提一世的经营,帕提亚才真正成为一个强国。显然,巴克特里亚和西方的贸易在米特里达提一世治期必定困难重重。这可能是迫使欧克拉提德斯一世向兴都库什山以南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21)Sidky 2000,p.218.
欧克拉提德斯一世南征印度见于上引查斯丁《摘要》(xli.6),当系事实。其时间很可能在被米特里达提一世打败之后。面临败北之耻,欧克拉提德斯一世必须有所建树,以挽回其威信。(22)一说欧克拉提德斯一世败于米特里达提一世的结果导致索格底亚那叛离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见Rtveladze 1995。既然不可能向西发展,就只能南向入侵印度,一方面可以打开新的贸易局面。另一方面,这也许是最主要的,当时盘踞在西北次大陆的正是欧克拉提德斯一世的死敌欧西德谟斯王朝的势力,不仅有德米特里厄斯一世之子德米特里厄斯二世,还有德米特里厄斯一世的一众将领,其中尤以弥南(Menander)最具实力。当米特里达提一世与欧克拉提德斯一世激战之际,兴都库什山南的欧西德谟斯王朝势力很可能乘机北上进攻欧克拉提德斯一世。(23)说见Narain 2006,esp.p.405。但他认为配合米特里达提一世的欧西德谟斯王朝的势力主要是潘塔莱翁和阿加托克里斯,两者活动范围主要在巴克特里亚西部,其依据是他们的钱币主要分布于西部;于此相对,欧克拉提德斯一世的钱币主要分布在巴克特里亚东部。今案:此说有欠妥帖。以下可能性似乎可以考虑:潘塔莱翁和阿加托克里斯曾相继一统巴克特里亚,尽管治期短促,其钱币在巴克特里亚东西部均有发现。欧克拉提德斯一世取而代之,其统治范围也不可能限于巴克特里亚西部和中部。根据钱币的出土或发现地点推断钱币发行者的活动范围不太可靠,不仅钱币的传世存在极大的偶然性,而且钱币本身是流通的。这或许是欧克拉提德斯一世被米特里达提一世打败的重要因素。不妨认为,欧克拉提德斯一世越过兴都库什山南下,旨在清扫欧西德谟斯王朝在印度的势力,除却这一心腹之患。没有文献资料足以说明欧克拉提德斯一世南征的具体经过,但一般认为,他取得了不小的成功,当然,并非一帆风顺。
紧接着上引与帕提亚之战中欧克拉提德斯一世败北的记载后,查斯丁《摘要》描述了欧克拉提德斯一世南侵印度的一次战役:
可是,欧克拉提德斯以极大的勇气进行了多次战争,这些战争使他损失不少,但当他被印度王德米特里厄斯包围时,仍能以三百守军,连续出击,打退六万敌兵,在受困五个月之后,得以脱身,终将印度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xli.6)
这里所谓“德米特里厄斯”显然不是欧西德谟斯一世之子德米特里厄斯一世。他的身份和治期在学者间有种种猜测,迄今莫衷一是,以至怀疑查斯丁上述《摘要》的真实性。(24)今案,或指此处德米特里厄斯为德米特里厄斯一世之子,可备一说。见Tarn 1951,pp.76-78。Senior 2004、Wilson 2004等则认为钱币所见德米特里厄斯与查斯丁所载“印度王”有诸多不合。
查斯丁的记载尽管不可全信,但所述事件不可能全属子虚乌有。他提到的“德米特里厄斯”不必看作特定的个人,不妨看作以德米特里厄斯一世为代表的盘踞印度次大陆的欧西德谟斯王朝的势力。大概查斯丁或其所据资料,未必清楚欧克拉提德斯一世南下印度时面临的具体对手是谁,只知道他要对付的是盘踞印度的欧西德谟斯王朝的势力,而欧西德谟斯王朝在印度的局面正是德米特里厄斯一世打开的,因而在记述欧克拉提德斯一世上述战事时,对手就被称为“德米特里厄斯”。事实上,既然欧克拉提德斯一世南征印度颇有成绩,不排除他与德米特里厄斯一世在印度的后裔或部属欧西德谟斯二世、阿加托克利斯和潘塔莱翁乃至弥南一世等交战的可能性。
欧克拉提德斯一世究竟征服了印度那些地区,没有明确的记载,他和查斯丁提到的与“德米特里厄斯”之战的战场位置也不得而知。一般认为,欧克拉提德斯一世征服的印度地区包括西北次大陆的乾陀罗和Paropamisadae等地区。他发行的双语方形铜币足以表明他一度统治了印度某些地区,而在阿姆河畔Ai-Khanoum遗址出土的原产印度的物品也堪佐证。
查斯丁《摘要》接着记述,欧克拉提德斯一世在他自印度回归途中被其子所杀:
欧克拉提德斯自印度回归途中,被其子所杀。这位曾与他联合摄政的儿子,毫不隐瞒其弒父行为,仿佛被他杀死的不是他的父亲,而是一个敌人。他的战车碾过父亲的鲜血,下令不准将尸体埋葬。(xli.6)
这对父子之间的曲直是非不得而知;且由于欧克拉提德斯一世也许不止一子,弒父者究竟是谁也难以确认。但查斯丁言之凿凿,杀死欧克拉提德斯一世者无疑是其子而非外人(欧西德谟斯二世或欧西德谟斯王朝的其他后裔)。
钱币学的证据表明,除欧克拉提德斯二世外,(25)有两个反面图像均为阿波罗(Apollo)的钱币系列,其一钱铭为“欧克拉提德斯王”(King Eucratides),另一钱铭为“救世主欧克拉提德斯王”(King Eucratides the Saviour)。Tarn(1951,pp.271-272)等据以区分欧克拉提德斯一世和二世:前者为欧克拉提德斯大帝,后者为欧克拉提德斯二世。与欧克拉提德斯一世有亲属关系者为帕拉图(Plato)、赫利奥克勒斯(Heliocles I):帕拉图曾短期统治巴克特里亚南部或Paropamisade,而赫利奥克勒斯可能是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最后一位国王。三者的治期约为前155~前130年。(26)Bopearachchi 1991,p.453.欧克拉提德斯二世可能在欧克拉提德斯一世生前作为副王统治过巴克特里亚,后两者可能在欧克拉提德斯一世去世后才先后上位。(27)Wilson 2004以为,除巴克特里亚的帕拉图外,欧克拉提德斯王朝尚有另一成员德米特里厄斯,与查斯丁《摘要》所述和欧克拉提德斯一世为敌的“印度王”并非一人。录以备考。
如果赫利奥克勒斯和帕拉图均系欧克拉提德斯一世之子,弒父者为其中之一,而后者之嫌疑大于前者,自两者之钱铭可略见端倪。前者仅称自己是“公正的”,而后者则自称“神之化身”,且发行不少印着太阳神赫利俄斯(Helios)驱赶着驷马二轮战车图像的钱币,足见其人之傲慢不可一世。这和查斯丁有关弒父描述并无不合。(28)Cf.Narain 1957,pp.70-73;Narain 2006,esp.p.402.
赫利奥克勒斯和帕拉图的关系,可能性有二:1.帕拉图弒父后继位,但不久就被赫利奥克勒斯推翻。这场内乱必定使得本已衰弱的王国更加衰弱不堪,赫利奥克勒斯终于成了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灭亡的见证人。2.弒父继位的帕拉图死于入侵的塞种诸部。面对蜂拥而来的游牧部族,赫利奥克勒斯只能局趣一隅(约前140~前130年在位),苟延残喘直至大月氏的到来。
要之,欧克拉提德斯一世是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最后一位有影响的统治者。
1.他推翻了欧西德谟斯王朝,登上国王的宝座,平息各地的抗争,确立了自己的统治。
2.他在对抗帕提帝国亚米特里达提一世的进攻时失败,丢失了西部的属地和部分巴克特里亚的领土。但他还是越过兴都库什山,南征印度,主要与盘踞西北次大陆的欧西德谟斯王朝势力作了一番殊死的斗争,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为巩固其统治,他按印度标准发行了钱币,正面是希腊语,反面是用佉卢文书写的巴利语。
3.欧克拉提德斯一世野心勃勃,好大喜功,在发行的钱币上自称“大帝”,打铸了传世古典世界最大的金币,重近6盎司。(29)Markowitz 2014.他在巴克特里亚建造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城市Eucratideia。(30)Ptolemy(vi.1.7),见Stevenson 1932;Strabo(11.11.2)作Eucratidia。关于此城的具体位置,迄无定见,存而不论。
4.一般认为,今阿富汗北部塔哈尔(Takhar)省著名的阿伊哈努姆(Ai-Khanoum)遗址,其中出土的钱币年代最晚者属于欧克拉提德斯一世的,最后关照它的应该就是欧克拉提德斯一世。该遗址位于阿姆河支流喷赤(Panj)河与科克查(Kokcha)河的汇合处,是进入印度次大陆的必由之途。自前280年以降,就是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的重要城市。此城随着欧克拉提德斯一世去世迎来了它的末日。
四
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亡于来自锡尔河北岸的塞种诸部。据斯特拉波《地理志》记载:
大部份斯基泰人是所谓Däae人,据有Caspiai 海沿岸,其东则有Massagetae人和Sacae人,其余虽各有名号,但皆被称为斯基泰人,多以游牧为生。其中最著名的是从希腊人手中夺取了巴克特里亚的Asii、Pasiani(Gasiani)、Tochari和Sacarauli。他们来自Iaxartes河(锡尔河)彼岸,与Sacae、索格底亚那相毗连、曾被Sacae人占领的地方。(11.8.2)
在接下来的叙述中,斯特拉波十分明确地说,是Sacae“占领了Bactriana”(11.8.4)。而“从希腊人手中夺取了巴克特里亚的”Asii、Pasiani (Gasiani)、Tochari和Sacarauli四者应属于与Däae、Massagetae并称为斯基泰的Sacae人。我们不妨称Asii等为Sacae四部。
有关记载十分清楚,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亡于塞种四部——Asii、Pasiani (Gasiani)、Tochari和Sacarauli。塞种诸部来自锡尔河北岸,此前居于伊犁河、楚河流域,该地曾被称为“塞地”(《汉书·西域传》)。约公元前177/前176年,由于受匈奴人攻击,原居今祁连山以北、西至天山、阿尔泰山东麓一带的月氏人,被迫西迁“塞地”,塞种诸部被赶至锡尔河北岸,除一部分经帕米尔南下外,其余局趣于锡尔河北岸原Massagetae人的居地。(31)YuTsh 1992,pp.28-29.可能是继续受到其东邻月氏人的侵扰,锡尔河北岸的塞种诸部跨越阿姆河南下,侵入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如前所述,钱币学的研究表明,弒父继位的帕拉图的治期结束于前140年。这一年很可能就是塞种诸部南下之年。
被塞种诸部占领的巴克特里亚被中国史籍称为“大夏”。“大夏”[dat-hea]即塞种诸部之一Tochari的名称之汉译。(32)YuTsh 1992,pp.26-29.这可能是因为塞种诸部中,Tochari人数较多、实力较强、占地较大。不管怎样,盘踞巴克特里亚的塞种诸部各自为政,且斗争不断,(33)Pompeius Trogus曾载:“Scythia部族Saraucae(Sacarauli)和Asiani(Asii)占领了Bactra和Sogdiana。”(Prologus of Book xli)在另一处他又含糊地提到“Tochari的王族Asiani”和“Saraucae的歼灭”。(Prologus of Book xlii),均见Watson 1886/2003。并未建立统一的政权。《汉书·西域传》所谓“大夏本无大君长,城邑往往置小长”云云,就是指的这种情况。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赫利奥克勒斯得以在帕拉图之后,占据一隅之地,继续维系希腊—巴克特里亚政权一脉近十年。
公元前130年,居于伊犁河、楚河流域的大月氏,又遭受西来乌孙人的攻击,被迫放弃伊犁河、楚河流域,经今费尔干纳南下阿姆河流域,统一了当地塞种诸部各自建立的小政权,也彻底消灭了赫利奥克勒斯治下的希腊—巴克特里亚政权。(34)YuTsh 1992,pp.57-59.至此,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欧克拉提德斯王朝灭亡,希腊人在兴都库什山以北的统治也画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