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吐鲁番葡萄产业发展及转型升级建议

2021-04-17吾尔尼沙卡得尔刘凤之刘丽媛

中国果树 2021年11期
关键词:吐鲁番葡萄智慧

吾尔尼沙·卡得尔,刘凤之,刘丽媛

(1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辽宁兴城125100)(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林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葡萄是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世界四大水果之一,2017 年世界葡萄总产量为7 428 万t,仅次于香蕉和苹果,排在第3 位[1]。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意愿逐步提高,对好看、好吃、好运的“三好”优质葡萄需求不断增加[2]。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葡萄的经济效益,我国沿海城市及一些传统上不适宜种植葡萄的区域通过选择优良品种,采用设施栽培[2]、无土栽培[3]、根域限制栽培[4-5]、高效肥水管理[6-7]和合理整形修剪[8-9]等先进栽培技术,生产出了精品高端葡萄果品,引领了葡萄产业的高效发展。

吐鲁番是我国西北地区葡萄栽培老产区,它的地理优势孕育了闻名国内外的“吐鲁番葡萄”[10]。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当地政府提倡发展葡萄种植,葡萄产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政府相关部门对产业标准化、精细化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葡萄仍然是吐鲁番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然而,虽然吐鲁番市葡萄产业规模庞大,但也存在较多问题,如品种单一、成熟期集中、物流冷链体系不健全、种植户管理水平低和新的栽培技术应用能力弱等,阻碍了当地葡萄产业的转型升级。笔者作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的“西部之光”访问学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产业经验,结合导师对于葡萄产业的见解及研修单位的科研成果,对吐鲁番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及优势、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对策进行了分析。

1 吐鲁番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及优势

1.1 葡萄种植历史悠久

据史料记载,东汉延光二年(公元123 年),汉安帝任命班勇为西域长史,率兵出屯于柳中(今鄯善县鲁克沁镇),开始了在吐鲁番盆地屯田的历史;到十六国北凉时(公元前424—441 年)开始了葡萄种植[11]。可以看出吐鲁番葡萄种植历史有2 400多年。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承包制推动吐鲁番葡萄产业向规模化发展。1985 年吐鲁番葡萄种植面积已达到0.95 万hm2,年总产量3.95 万t,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5.7%和16.0%。截至2019 年末,吐鲁番葡萄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为3.92 万hm2和120万t,分别占新疆葡萄种植面积和产量的27.9%和38.3%。葡萄产业已经成为吐鲁番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12]。

吐鲁番葡萄产业自1986 年起步以来,30 多年的发展中经历了3 次革命:一是从小规模种植向规模化发展;二是从地面匍匐生长向搭架式栽培方向发展;三是从低矮狭窄架式改为高棚架栽培,实现半机械化生产。目前,吐鲁番葡萄在新疆乃至全国葡萄生产中均占据了重要地位。2012 年8 月,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授予吐鲁番“葡萄圣城”“葡萄干生产加工物流中心”的荣誉称号。

长期以来,吐鲁番在葡萄生产实践中探索产业发展,引进吸收先进的生产技术,塑造产业发展的样板,为打造金字招牌不断探索前进。

1.2 地理优势适宜种植欧亚种葡萄品种

吐鲁番市位于东经87°16′~91°55′、北纬41°12′~43°40′,气温高,昼夜温差大,1 月平均气温-15~-10 ℃,夏季最高气温达49.6 ℃[13],全年10 ℃以上有效积温5 300 ℃以上,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数3 000 h 以上,无霜期平均268.6 d,这些条件适于当地主栽品种‘无核白’生长结果。‘无核白’葡萄萌芽展叶期4 月初,吐鲁番气温稳定于15 ℃左右,期间倒春寒等自然灾害很少出现;开花期5 月上中旬,葡萄开花授粉的适宜温度25~28 ℃,此时吐鲁番的气温稳定高于20 ℃;浆果膨大期和新梢生长期的适宜温度为25~35 ℃,这时正处于5 月底至6 月中下旬,吐鲁番气温在38 ℃以下,有利于果实膨大和新梢生长;浆果成熟期一般在7 月下旬至8 月下旬,这时吐鲁番高于40 ℃的天气持续30 d 左右,但昼夜温差大,昼夜温差最高达到20 ℃。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欧亚种葡萄品种可以正常生长,葡萄果实颜色鲜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使吐鲁番‘无核白’葡萄品质好,品牌效应高。吐鲁番已被农业农村部划定为无核葡萄及葡萄干生产优势产区[14]。

1.3 “吐鲁番葡萄”品牌与保护工作成绩显著

吐鲁番葡萄以其品质优良的特点,先后多次参加大型果蔬展览展销推介会。“吐鲁番葡萄”产品获2008 北京奥运专供水果、荣获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1.67 万hm2葡萄获绿色食品认证。中国丝绸之路吐鲁番葡萄节成功举办28 届,2019 年参加了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通过宣传推介、市场开拓,“吐鲁番葡萄”在国内外市场上拥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为保持优势、提升品牌价值,吐鲁番市2020 年发布了《吐鲁番葡萄干产品保护条例》,用法律手段打击非法影响葡萄干产品的行为。

2 吐鲁番葡萄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品种结构单一,成熟期集中

吐鲁番葡萄栽植品种85%以上为‘无核白’,由于‘无核白’葡萄种植面积大、果实成熟期集中、浆果成熟后挂树时间短、易脱粒、遇雨水易裂果、不耐贮运等,给该品种鲜果销售带来较大压力[15]。

2.2 农民文化水平低,应用新技术能力弱,标准化种植意识不强

虽然吐鲁番葡萄种植历史悠久,产业发展基础雄厚,但大部分葡萄园定植时间早,行株距不规范,群体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陈旧,传统种植管理方式不适合机械化生产。农民习惯于传统的落后方式生产,思想理念较难改变,不容易接受新的先进技术。葡萄园花果管理、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均全靠经验,优质标准化种植意识不强,导致葡萄增产不增收,品质差、效益低。

2.3 产业链不完整,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随着吐鲁番葡萄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现有企业无法满足发展需要,特别是葡萄汁、葡萄籽油、葡萄叶提取物等深加工品开发利用落后。吐鲁番现有的企业主要以运营鲜食葡萄包装、冷藏、运输,葡萄干产品的包装、销售,酿酒等方面为主,缺乏全产业链的大型龙头企业参与、引领和带动。

2.4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力短缺矛盾日益突出

过去葡萄园栽植株距一般为0.8~1.0 m,小棚架栽植行距为4.0~4.5 m、大棚架为7.0~8.0 m 不等,一致性和标准性差,而且架面低矮狭窄,很难实现机械化生产。葡萄生产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劳动力大量转向城镇就业,农村劳动力严重短缺,劳务用工费用快速增长。目前,一般春季葡萄出土上架时每个人工240元/d,秋季埋土防寒每个人工260 元/d,夏季管理每个人工120 元/d。劳务费的升高增加了生产成本,这已成为实现葡萄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发展的重要阻碍因素之一。

3 解决途径

3.1 品种改良是核心要素

吐鲁番要改变传统的思想理念,打破思路,借鉴新产区的发展理念,适当增加品种数量,优化品种结构,改变‘无核白’葡萄单一品种为优良品种多样化的产业发展模式。目前,大粒、无核、颜色鲜艳、不易脱粒、果梗不易褐变、耐贮藏的品种倍受消费者欢迎。由于吐鲁番市的气温普遍较高,而欧美杂交种葡萄花期高温容易落花落果,建议吐鲁番葡萄品种选择要以欧亚种葡萄为主。吐鲁番可选择推广的绿色品种有‘维多利亚’(早熟)、‘秋翠’(晚熟)、‘京蜜’(早熟)、‘无核白鸡心’(中熟)、‘波尔莱特’(晚熟)、‘意大利’(晚熟);红色品种有‘红巴拉多’(早熟)、‘新郁’(晚熟);黑色品种有‘无核紫’(晚熟)、‘秋黑’(晚熟)、‘秋脆’(中熟)[16]和‘黑脆无核’等。

3.2 加快标准化基地建设,推行机械化生产

吐鲁番作为我国的老葡萄产区,亟需改善现有的基础设施,以加快实现机械化生产。架式是葡萄栽培的关键,选择合理有效的栽培架式,应用轻简化修剪技术,不仅可提高栽培效率,还能节省生产成本[17]。吐鲁番现有低矮狭窄葡萄架式不适宜机械作业。同时,葡萄园行株距偏小、田间道路窄等因素导致小型农用机具都无法进入操作,应该按照当地现代葡萄标准化种植要求把园区的道路、田间群体结构、架式、树形统一进行改造,为机械操作创造便利条件。此外,针对现有的葡萄园行株距小、主蔓数量多、通风透光条件差、田间湿度大、容易引起病虫害等问题,可以结合老葡萄园改造剪除多余的主蔓,改善葡萄园群体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害发生。秋季可以利用结果母枝短梢修剪的方法,控制留芽量,为实现后期轻简管理、节约劳动成本奠定基础。

3.3 发展与培育特色林果业龙头企业

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企业,制定优惠政策,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的各类项目资金支持等措施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同时,重点开展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工作,重视企业研发能力和研发水平,注重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塑造企业创新团队建设,帮助和引导企业自强发展。通过市场+企业+合作社等模式,实行订单生产模式。出台政策,促进资源整合和土地流转,组建适度规模家庭农场,实现葡萄种植的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建设一批大型冷藏库,为葡萄采摘后的冷藏和销售运输前的预冷提供条件。

4 今后发展方向

4.1 在继承传统种植模式基础上创新改革

吐鲁番是我国葡萄干的主产区,现有栽培的制干品种主要是‘无核白’‘波尔莱特’‘无核白鸡心’和‘无核紫’。根据目前国内外市场需求,应引入示范推广果粒大、颜色鲜艳的葡萄品种。按照成熟期早、中、晚熟品种分区域发展,栽培模式上露地栽培、设施促早栽培、延迟栽培以及旅游观光采摘模式搭配发展。生产上逐步推行土地流转组建适度规模农场式生产、合作社、企业为单位的生产模式,推行“企业+合作社+市场”的订单农业。

4.2 发展节水灌溉,配方施肥

吐鲁番属于干旱缺水区域,应该推行定量、科学灌水制度和先进节水灌溉技术,把沟灌、漫灌方式转变为高效节水灌溉模式。目前,我国葡萄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成果已广泛应用,但在吐鲁番‘无核白’葡萄生产中示范推广仍较少。今后应加快应用葡萄节水灌溉与配方施肥方面的研究成果,推广“5416”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水肥利用效率;推广秋施基肥、有机肥替代化肥和葡萄枝条粉碎还田循环利用等土壤管理技术,增加地力,改善土壤结构,改善农田生态条件。

4.3 建立良种苗木繁育体系

目前生产上使用的苗木大部分从外地引进,这增加了各种病虫害及检疫病虫害的入侵风险。当地应该建立以葡萄为主的特色林果业优良苗木繁育基地,自繁自用、自产自销,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可以减少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风险。

4.4 开展智慧农业信息技术的引进与示范

智慧农业是以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为支撑,优化农业核心资源配置,通过大数据采集、传输、处理与反馈,开展对农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智慧管控(包括土壤智慧改良、智慧选种、智慧育苗、智慧种植或养殖、智慧施肥和喷水、病虫害智慧防治、产品智慧收获及其溯源),推进农业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以实现农产品产量高、品质优、效益好的农业新业态[18]。在我国“十四五”规划及2035 年远景规划中,农业要走现代化道路,以“精准感测、精准管理、提质增效、智能控制、智慧决策”为宗旨,实行智慧农业。开展智慧农业信息技术的引进与示范,利用大数据库实现吐鲁番葡萄产业的智慧化管理是促进葡萄产业转型升级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之路。

4.5 走葡萄绿色发展之路,确保吐鲁番葡萄产品安全优质

舌尖上的安全是目前众人关注的热点。为打造吐鲁番葡萄的驰名商标,食品安全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利用好吐鲁番的优良自然水源、无污染的生态环境条件,建设绿色葡萄园,实行全程绿色标准化生产,推行电子平台数码追溯体系建设工程,让吐鲁番葡萄的信用度再上新台阶。

4.6 推行机械化生产,实现葡萄生产节本增效

果园机械化生产是提高劳动效率、节约成本的有效手段。为解决劳动力成本高和短缺问题,必需加快实施生产的机械化。目前,吐鲁番市开展的葡萄架式改造工作已经可以实现半机械化生产,只要进一步研究解决葡萄修剪和采摘的机械化问题,就能把农民从繁重的劳动束缚中解脱出来,节约成本,实现葡萄产业的提质增效,加快葡萄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精细化、简约化生产步伐。

猜你喜欢

吐鲁番葡萄智慧
当葡萄成熟时
相逢吐鲁番
晚清吐鲁番协理台吉
吐鲁番地名新探
有智慧的羊
吐鲁番的高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