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发展绿色果业的战略机遇及策略*

2021-12-08泉,周星,焦

中国果树 2021年11期
关键词:果业果树江苏省

郭 泉,周 星,焦 翔

(1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215008)(2 江苏师范大学)

绿色发展是以生态、效率、可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方式,当前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绿色发展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要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果业在我国农业绿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推进我国农业结构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均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果业效益低、结构失调、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容量和环境承载力不足,而新型绿色果业发展模式成为实现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我国果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但美国挑起的中美贸易战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肆虐,又给我国果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形势下,发展绿色果业成为我国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江苏省是我国水果生产和加工的主要省份之一。近年来,经过农业结构调整,江苏省果业发展稳定,种类增加,品种结构优化,形成了一批有比较优势的特色水果产业,水果单产及效益均高于全国水平[1]。江苏省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及休闲农业也得到协调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新时期下,作为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试点省份,江苏省果业供应链管理也得到了一定的优化。综合来看,江苏省推进绿色果业已经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笔者深刻剖析了江苏省发展绿色果业的战略机遇,并基于近年来江苏省绿色果业发展现状,提出发展应对策略,以期为促进江苏省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 江苏省发展绿色果业的战略机遇

1.1 生态文明建设与农业绿色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2012 年,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纳入中国特色的“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战略高度。至今,生态文明理念已深入人心,从顶层设计到全面部署,从制度到法治,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扎实有序地推进[2]。《2015—2017 年中国江苏省绿色发展评估报告》数据显示,江苏省绿色发展整体水平超出国家与地方要求[3],相关研究也证明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已转型升级至农业绿色发展的提质阶段[4]。自2000 年江苏省作为无公害行动计划试点以来,至2018 年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改革,鼓励向绿色优质农产品平稳过渡,说明江苏省已完成农业绿色发展的第一阶段。2015 年随着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绿色发展战略,江苏省启动了“化肥农药减施增效”任务,果业方面绿色技术体系基本成熟,绿色防控、推广有机肥代替化肥等计划实施并取得较好的进展。目前,江苏省绿色食品企业有1 690家,产品3 678个,居全国第3 位[5]。江苏省是全国第1个以乡镇政府为主体,建立绿色优质农产品质量受控管理平台,现已建成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938个,共计172.56 万hm2,关联农户近900 万户[6]。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首先在农业生产和管理方面,建立了“产管协同,技术优先”的工作机制。打破以往传统的农业分段式管理,组织建立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审定委员会和委员专家库,统筹种植、监管、植保、推广等各相关单位,推进产学研更好地结合。同时,还搭建了由乡镇直接领导整合资源,由农业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实现基层与农业系统的直接联动,让绿色理念直接渗入生产层面。

1.2 乡村振兴战略为绿色发展带来新机遇

1.2.1 果业成为江苏省农业产业结构和绿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产业兴旺是基础,绿色发展是导向。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推进,果业发展成为江苏省农业绿色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乡村振兴为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江苏省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果树产业优势凸显,逐渐成为江苏省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朝阳产业,备受重视。2003 年江苏省出台了《江苏省优质水果产业发展规划》,绿色果业已成为全省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7]。

1.2.2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果业绿色发展铺平道路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绿色发展的一系列战略部署,《江苏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印发实施。2020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江苏省现代农业发展取得较大成效,全省新建高标准农田138 万hm2,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8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5 193.9 万kW,比上年增长1.6%;全省高效设施农业面积966.5 万hm2,增长3.6%;有效灌溉面积达422.4 万hm2,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8 万hm2;新增设施农业面积3.4 万hm2;农业信息化覆盖率为60.2%,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 198 元,增长6.7%;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2.19∶1,比上年缩小0.06;深入推进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全省254.9 万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821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全部达标,12个省级重点帮扶县(区)全部摘帽。

1.3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果业绿色发展

果业成为江苏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导产业,尤其在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创新绿色生产模式、发展新业态、拓展产业链、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等方面改革效果显著。例如,由江苏省重点培育的农业结构性改革“六个100”示范点,主要包括新产业、新业态、特色新品种、品牌农产品、“一村一品”以及农业特色小镇等共计600个示范典型。示范点主体涉及粮油、蔬菜、果树、茶叶、花木、畜禽等各特色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较,果树产业虽然在数量和规模上比蔬菜和粮油少,但是从示范点的数量和占比来看,果树产业比重最大。在所选的600个示范点中,主导产业以果树产业为主的有124个,占总量的20.7%。其中以果树产业为主题的“一村一品一店”示范点28个、果业农业特色小镇25个、果业新业态22个、特色果业新产业20个、特色果业新品种15个、果业品牌农产品14个。相对于其他农业产业,果树产业的功能更丰富、产业链条更长、效益更突出。果树产业尤其适合拓展生活休闲、生态旅游、果业文化等各种休闲观光果园或循环生态果业等多种农业新业态。果业产业链在新业态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得到延长,如以果业为基础的果树、果品、果酒、果园等相关新产业链的出现并不断壮大,农民增收,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不断推进。

1.4 一带一路、双循环及人民生活品质需求的驱动

自2001 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作为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水果长期具有出口创汇的比较优势,水果出口成为部分地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但是我国虽为世界最大的水果生产国,却不是水果出口大国。从出口数量和贸易额来看,2018 年水果出口量仅占全国生产总量的2.3%,而美国、西班牙的水果出口量分别占其水果总产量的13.5%和11.5%[8]。这也说明我国水果出口具有较大的潜力空间。相关研究证明,除了苹果、柑橘和梨以外,我国其他水果种类的对外贸易总体缺乏比较优势,尤其是水果品质和绿色贸易壁垒是限制我国水果出口的主要问题[9]。

2013 年我国首次提出“一带一路”政策,至今“一带一路”经济区域一直是我国水果出口的核心区域。数据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占我国水果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2017 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我国水果出口总额为52.79 亿美元,比2003 年(7.58 亿美元)增加了7.0 倍[10]。因此提升水果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扩大特色水果出口、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水果贸易是我国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江苏省作为我国经济和外贸大省,虽然未被列入2015 年国家《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的重点省份,但仍在“一带一路”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尤其江苏省具备区位优势、外贸优势和基础完备等优势。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水果消费的需求正由以往的数量需求向品质需求、安全需求、健康需求转变。国内高消费人群对水果市场多元化、个性化的需要日益增加,品牌化、稀有化、特色化果品备受消费者青睐。而同时消费者对国内水果市场长期以来的品质不一、价格混乱、品牌化弱等没有信心。这也是近年来我国水果进口贸易额高居不下的原因。江苏省对高档优质水果的消费需求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江苏省每年从外省及国外进口水果占本省消费水果的2/3 以上,消费市场潜力巨大[1]。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水果出口量达524.6 万t,出口额83.5亿美元,同期增长6.6%和12.1%,进口量为673.1万t,同期减少6.5%,水果贸易逆差为26.7 亿美元,同期缩减2.4 亿美元[9]。说明随着我国果业绿色发展的推行,国内水果消费市场开始扳回少许。因此,面对国内和国外“双循环”两大市场,要始终贯彻果业绿色发展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布局、改良品种、提升品质。同时,通过品牌建设,提高国产水果知名度,增加国产水果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扩大出口,提高我国水果的市场份额。

通过对“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实践的探讨,并且进行改革和实践,不断地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越来越多的从业大学生在研发和售后服务中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受到各领域用人单位的好评。实践证明“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在有利于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同时,也增强了能力,增长了自己的见识,也让学生们更加的自信。但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还需要教师们不断地进行探索。

1.5 国家、省级财政“双支持”江苏农业绿色发展

2021 年9 月由国家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财税支持政策的方案》(下称《方案》)明确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将重点投向长江经济带。国家绿色发展基金首期规模885 亿元,中央财政出资100 亿元,沿江省份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参与出资。《方案》明确指出,要加快培育绿色产业相关市场主体,更好地服务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同时,推动中国政企合作投资基金(中国PPP 基金)对沿江省份符合条件的PPP 项目给予优先支持。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重点区域和试点,具有优先发展和重要的引领作用。

近年来,江苏省各级财政将包括环保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农业绿色发展作为公共财政的重点支出,不断增加财政投入,并确保财政对绿色发展支出的增幅高于经济增长的速度。以省级财政支持为例,2013—2017 年,江苏省仅在农林水专项方面的省级财政支出累计就达483 亿元[11]。其中,397亿元主要用于支持农林水利生态建设与保护,其余86 亿元主要安排用于包括林业生态建设、耕地和渔业资源保护、秸秆综合利用与开发等方面。2014—2016 年累计投入2.5 亿元专项资金,以支持全省农业生产中废弃物的能源化、肥料化、循环再利用项目。2017 年农业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专项资金3.88亿元。2018 年江苏省被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列为全省推进畜禽类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省份,至2020年底,累计下达省以上财政资金15.4 亿元,保障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和有效完成。为保障农业绿色发展战略计划顺利进行,在财政政策等方面,江苏省政府联合银行和保险公司相继推出《江苏省省级财政农业保险保险费奖补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深入推进绿色金融服务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江苏省推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0—2022)》,为江苏省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金融保障。

2 江苏省发展绿色果业的现状

2.1 江苏省绿色果业发展现状

2.1.1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现状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 年江苏省果园面积为19.95 万hm2,产量为983.6 万t,分别占全国果园总面积和总产量的1.63%和3.59%。说明江苏省果业规模在全国占比较低,但果业发展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据统计,江苏省每年的人均水果消费量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江苏省种植的果树包括苹果、梨、桃、葡萄、草莓、银杏、板栗、石榴、柿、柑橘、杨梅、枇杷、樱桃、猕猴桃、蓝莓等。其中种植面积最大的是银杏,面积为5.25 万hm2,其次为桃、梨、葡萄、苹果,其他果树面积相对较小[1]。

由江苏省统计年鉴数据可知,1995—2013 年,园林水果面积波动中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由1995年的15.78万hm2增加至2019年的22.21万hm2;2013—2019 年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苹果、梨、葡萄3 种水果种植面积较大,总占比高于50%,且呈逐年降低的趋势,至2019 年占比为49.89%,说明江苏省水果种类呈现多样化趋势。

虽然江苏省果园面积呈现下降趋势,但产量逐年递增,由1995 年的101.35 万t 增加至2019 年的322.24 万t。由表1 可知,不同树种的产量变化趋势不同。其中桃的增长趋势最明显,2013—2016 年和2016—2019 年年平均增长比分别为7.69%和11.43%,其次为葡萄和梨。柑橘、枣、柿产量在2016—2019 年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枣产量降低明显,年平均下降比为27.71%。

表1 江苏省主要水果产量变化情况

从江苏省各地级市水果产量来看(图1),以徐州市产量最高,盐城、连云港市次之,占比分别为29.10%、16.32%、10.45%。其他地级市产量相对偏低,且分布比较均衡,泰州市和扬州市占比较小,分别为1.90%和2.30%。从年份变化来看,各区域分布比例更加均衡化。

图1 2014、2016、2018 年江苏省各地市水果产量情况

综上,江苏省果业结构调整优化取得较大进展,表现为品种配置更加突出优势品种,以区域间配置更加均衡化。相关数据显示,江苏省应时鲜果增长速度加快,设施水果发展迅速,2015 年江苏省设施水果面积达4.32 万hm2,包括草莓、葡萄、枇杷、桃、梨等,平均每公顷产值可达1.5 万元[1]。

“十三五”期间,江苏省农业施肥创新运用“精、调、改、替、轮”5 项技术模式。“精”即精准施肥减量。2019 年全省采集土样12 875个,化验分析96 423 项次,田间试验526个,开展施肥培训1 900 次。2019 年农民按配方施肥占比超过50%[12]。“调”即调整肥料结构减量。科技新型肥料不断推出,如果菜茶水溶性肥料、设施农业生物有机肥、稻秆混施肥等。江苏省已相继涌现一批如“汉枫”“华昌”等一系列竞争力大的新型肥料品牌。“改”即通过改进施肥方式来减量。根据不同作物采用相宜的施肥方式,例如果树采取“限根栽培+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该模式节工、节肥、节水,普遍得到农民采纳。全省建立了204个土壤监测站,适时发布科学指导。“替”即有机肥替代化肥。2019年全省有机肥施用量为973.9 万t,施肥面积112.16万hm2,有效地把有机肥污染源转变为土壤营养肥的重大技术贡献。“轮”即休耕。2019 年全省休耕面积8.67 万hm2,尤其是生态敏感区。截至2019年底,江苏省全省化肥施用量为286.21 万t,比2015年减少10.56%,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减少6.92%,肥料利用率提高了5.00%,为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作出了贡献[12]。

由表2 可知,江苏省近年来每年新增农药数量(来源于中国农药信息网)总体呈先增加再减少的趋势。其中,2018 年新增农药数量最多,为642个,2019 年新增农药数量最少,为56个。其中,新增农药中以微毒、低毒为主,平均占比高达94.25%,说明每年新增剧毒、高毒、中毒类农药数量比率逐渐降低。从农药总登记数量来看,每年微毒、低毒农药占比呈逐年增加态势。2016—2019 年,微毒、低毒农药总占比由86.73%增加至88.62%,年均增长率为0.43%。说明江苏省农药结构在“十三五”期间得到优化,表现为低风险农药产品比率升高,高风险农药产品比率下降的趋势。其中,新增农药中生物源科技农药开始应用,农业总体绿色发展形势较好[13]。在果树生产科技创新方面,研发并推广果树高效益低成本的现代栽培技术,如避雨葡萄H形限根栽培技术、脱毒草莓设施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设施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及现代果园机械化技术和智能技术等。

表2 江苏省2016—2020 年农药登记数量及占比情况

3 绿色果业发展应对策略

从江苏省果树绿色发展现状和战略机遇分析,现阶段江苏省果业发展正处于一个提质增效转型期。果业发展总思路为:以乡村振兴为总抓手,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保障果业规模稳定的情况下不断通过调整果业区域和品种配置来优化果业结构;继续推广现代科技果园种植和管理模式来提高果业效益和品质;强化病虫害等灾害预警机制,保障果业稳定发展;统筹国内外销售信息,推进双循环和进出口贸易2个市场;依靠现代化科技、信息,推广绿色优质高效的果业生产技术,保障果业高质量绿色稳定发展。

3.1 借助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完善果业品质监管体系

江苏省作为全国第一个以乡镇政府为主体,建立绿色优质农产品质量受控管理平台—938个江苏省优质农产品基地,摸索可复制推广的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新模式。目前江苏省通过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涉及全省30%的农地资源,已基本形成农业绿色发展框架并初具规模,为农业绿色发展优化升级打好了基础。该模式不仅覆盖果业生产和管理系统,而且通过专家委员会统筹和推广果业绿色发展科技的落地,开展相关试验和示范。并且该系统有乡镇政府直接领导,整合资源,协调参与质控,完全实现果业基层生产和农业科技系统的相互联动。果业产业标准与水果生产的协同,是实现果业绿色提质增效的关键一环。江苏省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开设全程监管的内在体制建设,监管内容包括产地环境、生产、组织和管理、技术服务、产业融合等方面。果业绿色发展过程可以通过该基地的建设和完善,逐步推进果业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品控工作,并可以借助此基点建设尝试共享和融合农业各产业绿色发展成果,打造全省全过程的质量安全受控平台。

3.2 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果业绿色发展生产链

近年来,江苏省加快推进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革内容主要包括以丰富品种、提高品质、培育品牌、三产融合等方面,果业提质增效逐渐成为农业产业新业态。以桃产业为例,在江苏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600个示范点中,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蜜桃小镇、张家港市凤凰镇蜜桃人文小镇、新沂市时集镇蜜桃小镇、昆山市淀山湖镇红星村黄桃等20 多个示范点发展迅速,示范带头作用效果显著。研究证明,江苏省桃产业链不断延长并完善,一二三产业融合较好[2]。桃产业链发展完善主要包括桃品种的选择和培育、区域之间品种和产量的互补、桃成熟期的配置调整等均更加合理化;桃产业推广方面的电子商务、品牌培育以及事件和广告营销等现代化手段更加多元化,效果明显;此外还包括桃产业休闲元素的应用,如观花浏览、采摘体验、网络认养、休闲食品等元素灵活多样。

3.3 完善现代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建设

果树生长既需要选择适宜的区域,同时也要加强优良苗木的引进和培育,规范和完善现代果树优良树种繁育体系,是提高全省水果品质的决定性因素。可以在不同优势树种区域,利用现代育苗技术,建立不同品种果树的病毒苗木脱毒与繁育的工程技术试验基地,逐步完善果业苗木繁育的现代化和无毒标准化,保障苗木品质和品种纯度,满足全省的优良果树苗木需求。同时,加强果树苗木繁育的监管工作,规范或制定相关苗木生产和上市规范,做好果树的新品种审核和登记工作。按照全国或者全省统一的标准,选择并扶持一部分核心技术强的规模企业,完善设施和关键技术,做到果树苗木育种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保障果树优良苗木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是果业绿色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

3.4 继续优化果业布局

继续调整和优化果业结构,集中优良优势品种,完善其规模化生产和优势水果产业布局。保障大宗水果发展稳定,完善桃、苹果、梨、葡萄主打果树的优势区域发展布局,例如重点发展包括江苏沿海地区、太湖地区、长江地区和黄河故道地区等优势区域果业发展。加快特色水果发展速度,重点发展高档优质品种和构建优势果业集中区。尤其近年来名优水果如枇杷、樱桃、杨梅和猕猴桃等栽培面积增长较快[14]。因为相对于大宗水果种类,此类应时鲜果受双循环市场冲击相对较小,区位优势明显,效益提升显著。同时,调整果树品种结构,适当控制主要水果在次适宜区推广,加强推进果树适宜区优势特色果树,以提高高品质优良品种的市场占比。调整不同成熟期果树配置比例,合理分布鲜食品种和加工品种的比例,减小市场风险。随着品种的更新换代,以及老新果园的过渡和升级改造,品种结构必然取得更合理的优化,水果种类更加丰富,品质更优,成熟期更密集细分,鲜果上市期得到延长。

3.5 集成推广现代果业技术

现代果业技术包括果园现代栽培模式、果园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节本增效技术、果园自然覆草、土壤增施有机肥、开发生物源农药、集成规模促进机械化生产、管理、病虫防御等,全面实现提高果品和经济效益。积极研发或引进果业耕作管理的节本增效技术,包括选择矮化砧苗木和抗性品种、提高果树生产机械化程度、果园智能管理等,提高果树在栽种、修剪、施肥、管理、喷药、采摘、包装等一系列水果生产过程的标准化、机械化和智能化程度,确保水果品质、安全和高效,从而促进果业绿色发展,同时降低成本,提高果农收入。此外还要通过品牌建设,提高水果产品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例如可以通过“龙头企业+种植大户+水果基地”的合作模式,促进果业生产的标准化和现代化发展。

3.6 提高现代冷链物流水平和创新果业新功能

果业的绿色发展过程也是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的过程。果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全产业链的升级,包括生产、加工、贮藏、冷链物流等的全方位升级。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水果的冷链物流水平成为决定新鲜水果品质的重要因素。目前,江苏省水果贮藏技术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可以贮藏水果千万t(电商)。但冷链物流设施和规范的保鲜理念,一直是我国生鲜市场的弱项。相对于国外冷链物流水平,我国生鲜类产品在供应链中的坏果损失率较大。因此,需要加强我国生鲜包括水果物流设施的科技投入,重点支持冷链科技研发,推进科研成果市场化和产业化,降低我国生鲜包括水果的物流损耗。

随着信息技术、园林文化、设施农业、休闲旅游业等领域与果业的进一步融合,果业功能多元化发展势头强劲。推进果业三产融合,积极创新果业新业态,包括设施果树生产、特色果树果品文化、休闲果园、果园酒庄、保健果品等。例如近年来江苏省以都市农业和设施农业与农业旅游模式的融合,在城市近郊或者旅游景区周边,发展的休闲果园、庭院酒庄式果园等模式,已初显成效。此外,江苏省作为我国园艺发展的主场地,果业主题也是该省休闲农业和园艺产业的首选。

猜你喜欢

果业果树江苏省
种果树
果树冬季要休眠 易受冻害要注意
江苏省交通图
天渐冷果树防冻要抓紧
江苏省政区图
葫芦岛市“十三五”建设果业强市的战略构想
怎么解决施肥引起的果树烂根
发挥近郊优势 增加科技投入 促进红山区果业发展
忻府区果业发展简述
江苏省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