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系列笔谈(二)
2021-04-17蒋金法,徐斌
【编者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性交汇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为进一步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我们特组织专家、学者撰写学习全会精神理论文章,并以系列笔谈的形式刊出,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研究阐释成果。
把握新发展格局新形势,在中部崛起上做示范勇争先
蒋金法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江西 南昌 330077)
一、新发展格局提出的深刻背景与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做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这种新发展格局顺应了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适应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局面,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具有极其重大的战略意义。
适应国家战略目标实现的需要。党的十九届五种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 年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了确保如期实现宏伟战略目标,我国经济必须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发展战略必须从出口导向型转向内需增长型。传统的以要素低成本、出口导向型工业化战略实现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模式已不再可持续,我国因核心技术缺失、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低、国内市场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等问题的日益突出而造成的严重经济发展瓶颈迫切需要破解。
顺应世界形势复杂变化的需要。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抬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给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原有畅通的国际经济循环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中断风险急剧上升。我国经济必须作出战略调整,必须更多地立足国内,以我为主,强化发展的主动性。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消费需求看,我国具有规模广阔、需求多样的国内消费市场,拥有包括4 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 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我国地区发展差异大、文化风俗各有不同,可以形成层级有序、分类优化的消费结构。从生产供给来看,我国具有世界上最完整、规模最大、门类最全的工业供应体系,通过扩链、强链,提质增效,能够不断满足百姓的内需要求。
对新发展格局内涵的认识至少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仅仅指国民经济中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循环,还包括资本、技术、人才、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循环,以及体制机制方面的创新。不仅要畅通生产链、流通链、消费链等,还要让要素市场流转和畅通,更要在体制机制方面创新。双循环中的国内国际循环是在辩证统一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的双循环。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不断加强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国内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新发展格局是更加开放的双循环。国内经济大循环不等同于封闭的循环,而是内外循环的互通互促,通过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优质商品与服务集聚中国,推动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
二、新发展格局下江西面临的战略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传统优势地位更加凸显。步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阶段,江西的优势与特色日益显现。江西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拥有独特的生态绿色与秀美山水优势,供给国内旅游、休闲、康养、游学等方面广泛需求;江西是国家粮食主产地和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江西是传统优秀中华文化、红色文化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江西的红色、古色、绿色将是集聚国内外学习者、消费者,推动江西消费市场大发展的金字招牌。
国家发展与安全基础更加牢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是国民经济内循环的基础,是国家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重中之重;而稀土在民用和军事方面用途十分广泛,是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兴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不可或缺的原材料,是我国十分宝贵且关键的战略资源。江西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也是稀土的主要分布地和重大技术掌控地,在为国家保驾护航方面江西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国家开放发展战略叠加效应不断放大。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赣江新区、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区域战略在江西持续推进,不断释放政策和发展红利,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在江西集聚,承接着越来越多的产业转移。随着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江西正面临十分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自我革新动力更加强劲。随着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更深层次的融入国内循环,必然推动文化中略显传统保守的江西发现自身差距、查找自身问题,倒逼体制机制变革、政府职能转换,从而促使江西在发展理念、营商环境、发展动力、生产效率等方面发生深刻变革。
(二)挑战
创新能力不强的短板更加凸显。2019 年,江西省研发经费占GDP 的比重为1.55%,居中部地区第4 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68 个百分点;技术合同交易额148.6 亿元,约为湖北的1/10,安徽、湖南的1/3。江西省竞争力强的优势行业少,95 个大类行业中在全国市场占比超过5%的只有7 个,顶尖科技人才严重短缺。
产业不强、消费能力偏弱的困局更加凸显。江西产业依旧依靠传统制造业和传统农业打天下,相对缺乏大型工业项目和以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支撑,产业链整体处于中低端,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步伐较慢。对应的居民收入增长水平较低,消费需求持续疲软。在拉动GDP 增长、启动国内大循环中的消费、投资、进出口“三驾马车”中,江西省消费能力偏弱问题更加凸显。
流通物流成本高,供应链不畅的矛盾更加凸显。以汽车运输为主要运输工具是江西在双循环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相较于其它运输工具,汽车运输成本普遍高出近90%。而长期以来铁路、航空、公路、水运等运输系统因体制机制原因,缺乏交通运输系统设计与资源整合,各自为政的现象较为普遍,加上专业化运输平台和物流园区建设缓慢,使得运输供应链不畅矛盾尤为突出。
开放水平不高的问题更加凸显。江西省外贸体量不大,2019 年外贸进出口总值3512 亿元,仅占全国的1.1%,居全国第19 位、中部地区第5 位;经济外向度(外贸进出口占GDP 比重)仅14.2%,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7.6 个百分点;利用外资质量不高,来自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外资占比不足5%。
体制机制缺陷和资本、人才、技术、市场要素挤压问题更加凸显。欠发达地区往往在政府职能转变;管理体制机制转换;为市场主体提供长效、公平、法制透明的营商环境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加上双循环后沿海省份产业产品竞争方面的市场、技术、资本优势,使得周边广东、浙江、湖北等省份将对江西产生更大的悬崖效应和虹吸效应,要素挤压问题更加凸显。
三、发挥优势实干担当,彰显江西更大作为
牢牢抓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狠抓战略项目投资与消费。要充分利用国家推进“两新一高”项目建设和沿海发达省份产业与资本转移的重大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有效投资和承接沿海民间资本与项目落户江西。以大投资大项目促进大发展大增收,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同时改善居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大社会保障力度,优化消费结构,推动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扩容提质,全方位提升消费能力。
畅通市场循环,推进流通物流流程再造和系统优化。坚持更大范围、更多领域“走出去”,优化市场资源配置,让生产资源、生产要素等更加充分流动。畅通上下游产业链和供应链,通堵点、接断点,不断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加强运输全域系统资源整合与系统设计,大幅度降低物流成本,同时加快专业物流信息化网络化平台和物流园区建设。强化创新驱动,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牢牢牵住创新这个牛鼻子,推动创新驱动战略与创新型省份建设。要着力在科技体制机制上下功夫,让科技体制与机制的创新成为推动科技创新、激发科技人员活力的最大加速器;要用制度约束与政策激励全力推动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力争“十四五”末在研发费用投入强度上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要加快推进鄱阳湖创新示范区和各类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建设。
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打造内陆双向开放试验区样板。以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为统领,主动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积极“南下”“东进”,主动“北上”“西出”,促进全省开放型平台质效提升,不断提升江西商品和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度和贡献率。
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典范。绿色生态是江西最亮丽的名片,应将江西构建成绿色循环和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地。全面推进绿色生态制度和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实施产业生态化全面提升,用力度更大的绿色财税、绿色金融等政策建设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倒逼体制机制改革,建设国家发展与安全保障坚强堡垒。大力加强“五型”政府建设,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对标对表国际营商环境标准,实施流程再造、效能革命,打造具有吸引力、创造力和竞争力的一流营商环境高地。筑牢粮食与稀土等战略性资源安全保障,实现国民经济双循环健康稳定发展。
责任编校:史言信
高度重视战略性矿产资源供应链安全稳定
徐 斌
(江西财经大学 协同创新中心,江西 南昌 330013)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简称《建议》),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其中有不少新提法、新思路、新举措。我们特别注意到《建议》强调的“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经济安全、产业安全、资源安全已经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
一、重要意义
2020 年以来,党中央多次部署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的有关工作,把“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纳入到“六保”任务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 (《求是》2020 年第21 期)中指出,“要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建议》第11 条强调:“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建议》第50 条强调:“实现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和“确保粮食安全,保障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我们认为:战略性矿产资源及以此为基础的新材料产业是值得高度重视的重点领域,是影响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战略性矿产资源是未来产业结构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其独特的性能和作用使之成为原子能、航空航天、半导体、电子技术、特种钢材、超级合金以及导弹火箭、军工等众多关乎国计民生和国防安全方面所必需的关键材料,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战略性矿产资源供应近年来备受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各国将战略性能源矿产资源安全问题置于国家安全中的重要位置,根据国情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和手段。例如,2018 年5 月18 日,美国内政部公布了35 种关键矿物清单,将稀土、钨等35类矿产定为重要矿物。2019 年6 月4 日,美国商务部又发布了《确保关键矿物安全可靠供应的联邦战略》,进一步强调矿产资源依赖度过高导致经济和国防存在潜在隐患。
战略性矿产资源包括稀土资源、稀有金属资源和稀散金属资源。我国稀土资源极为丰富,储量大、产量高,分布集中、品种齐全,是世界最大的稀土资源国、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国。然而,作为世界稀土大国,我国的稀土却长期低价供应世界各国,造成国内稀土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且获利不大,缺失国际定价权。我国稀有矿产资源中锂、铍、铌、钽、锶、铷资源较丰富,已查明的资源储量均位居世界前列,但综合开发利用率低,开采技术有待加强。锆、铪、铯资源短缺,国内需求主要依靠进口和开发替代品。我国稀散金属中铟、镓、锗资源较丰富,储量和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列,是全球重要的铟、镓、锗资源供给国。然而在我国,铟、镓、锗市场多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这几类矿产大量出口到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在新形势下,揭示战略性矿产资源供应风险的来源及影响因素,探索战略性矿产资源供给链稳定机制以及新材料产业壮大发展成为我国加大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国对战略性矿产资源供应安全高度重视,但由于战略性矿产资源本身的禀赋差异和应用不均、贸易不平衡等,加之国际环境进一步复杂化和严峻化,使我们必须对战略性矿产资源供应安全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第一,稀土矿产资源方面:我国稀土资源开采秩序混乱,采、选、冶综合利用水平低,资源利用率不高,水土破坏严重,造成了稀土资源的极大浪费与供给不足。从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来看,存在环境保护亟待加强、冶炼分离产品生产能力过剩、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自主创新不足、资源优势尚未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等诸多供给风险。
第二,稀有矿产资源方面:不同稀有矿产资源的供给安全虽然存在差异,但整体上是一致的。对外依存度高的稀有矿产资源,如锂、铍、锆、铌等,供给风险主要来自国际形势和价格的波动,应提升开采和冶炼技术,调整产业结构,减少对外依存度;对国内需求量不足的稀有矿产资源,如铷、铯等,应刺激下游市场,拓展新材料的应用,促使行业良性发展。对于污染较高的矿产资源,如锆、铪等,应加大环境治理。对其他对外依存度较低但加工层次也较低的稀有矿产资源,如锶等,应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生产深加工产品。
第三,稀散矿产资源方面:我国战略性稀散矿产资源供给低端、市场狭小、出口低价、进口高价。例如稀散金属铟、镓、锗的矿产资源供给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包括产业链下游延伸领域不够、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市场的进程较缓等。
三、对策建议
就战略性矿产资源供应安全而言,应优化战略性矿产资源供应管理,构建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供应支持体系,具体如下:
(1)为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供应风险构建预警系统。加大对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供应风险识别,构建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供应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并及时采取各种防御措施,降低风险,保持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及供应安全稳定。
(2)为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供应风险探寻治理模式。通过对战略性矿产资源供应的风险避免、风险控制、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承担等治理手段进行深入分析,针对不同战略性矿产资源的禀赋和性质,形成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供应风险治理模式。
(3)为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供应安全提供支持政策。研究国内外战略性矿产资源供应规律,总结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供应政策经验,构建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供应政策支持体系,形成新时代战略性矿产资源供应管理的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