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1-04-17覃春耕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校园文化民族

文/覃春耕

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接班人,有必要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教育部提出:各高校教育中融入民族团结教育,促进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注重民族发展、民族融入[1]。实现民族和谐发展已成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政策方针。

一、当代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性

民族团结教育是我国高校全体师生乃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内容。众所周知,民族团结是各个民族发展的根基,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质量,尤其是高校教育。在高校中,唯有给予民族团结教育以充分重视,引导广大学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才可切实有效地保障民族团结,间接促进国家社会发展[2]。当代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促进高校内部和谐发展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社会对高校教育提出全新的要求,人才市场所需是德才兼备的毕业生,德育的地位逐渐与智育平齐,甚至犹有过之,大学生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外,还需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我国各所高校中,几乎都有来自各个民族的学生,若大学生缺乏民族团结意识,有关理念未能在心中扎根,甚至存在民族歧视,则容易影响高校内部的和谐稳定,甚至爆发冲突,引发安全事故。

(二)为民族观的树立奠定基础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民族观的基础。一直以来,我国实行的民族政策中,都强调各个民族之间应平等、团结、友好、和谐、互助,共同发展,齐头并进,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最后一道工序,为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应将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工作的重点内容。根据相关调查数据可知,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与民族意识,但部分学生的民族观念具有一定局限性和狭隘性,若是不正确加以引导,很有可能演变为狭隘的民族主义。如今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已经迎来关键阶段,在经济转型期间,正确的民族观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高校必须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并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积极、健康的民族观,才能为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调。

(三)应对复杂国际局势的挑战

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不断扩大与加深,国内外都面临着重大变革,局势日趋复杂,国家之间文化交流不断加深,也因此产生了思想碰撞。我国一直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思想意识形态上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思想与文化方面产生了冲突和矛盾,个别资本主义国家更是假借文化交流名义对我国青少年进行思想渗透,甚至开展颠覆活动,影响了民族团结。大学生学习阶段相对自由,可支配时间较多,眼界也更宽广,接触外来文化的机会远远多于小学、中学生,因此更容易受到蛊惑,为此,高校必须格外重视民族团结教育,与广大学生一起拥护我国与各个民族的根本利益。

二、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现状与面临的主要问题

就目前而言,我国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仍存在诸多欠缺,主要表现在:第一,部分高校与教师认识不足,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知,未能开展系统的相关教育,缺少完善的教育体系,在课堂上,教师也没能自觉进行民族团结思想观念渗透;第二,在信息化背景下,网络环境复杂,泥沙俱下,大学生频繁接触网络,容易受到负面信息影响和蛊惑,产生思想偏差;第三,校园文化活动内容单一、形式老套,无法充分吸引学生兴趣、提供各民族学生交流互动的机会;第四,对社会实践活动审核宽松,缺少实效性,学生不能深刻认识我国当前形势,也无法提高实践能力、应对生活中的民族问题。

三、现阶段提高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质量的对策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高校中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载体,其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最终效果,因此,高校首先要关注课堂教学效率,并采取有效措施对现有教学理念、方法等进行改革,开展更为有效的教学活动,使大学生能够全身心地参与其中,投入其中,深刻理解民族团结的核心内容,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如今,部分高校的课堂教学活动枯燥乏味,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法,全程由教师口头讲述,缺乏互动交流,学生也缺少参与感,因此很难吸引大学生兴趣。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与信息技术,结合新闻时事热点进行讲解,要求讲师剖析国际、国内形势,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侵略本质进行剖析,强化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开放性问题,增加互动机会,促使学生深入、全面地思考相关问题,探析民族团结的内涵,提高课堂参与度,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获得更有效的精神熏陶。除此之外,还可采用多样化的科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如生活化教学,将学生日常生活与民族团结教育结合,引导学生注重细节;或是情境教学,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使之能够设身处地地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维护民族团结。唯有保障课堂教学质量,才能够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奠定坚实基础,顺利开展后续工作。

(二)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大学生的文化课程相对较少,拥有大量空余时间,形形色色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部分,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民族教育渗透,激发学生兴趣,使其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在享受文化活动乐趣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深化民族团结意识。对于大学生、尤其是部分民族观念较为狭隘、甚至存在歧视的学生而言,想要打破壁垒、使其消除错误观念、深刻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首先要给予足够的与其他民族伙伴接触交流的机会,使来自不同地域、民族的学生能够亲密无间地相处,校园文化活动则是重要契机。高校在举办活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许多民族都以擅长运动、歌舞著称,也有不少学生对其他民族的特色活动、风俗习惯等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可据此组织各类文艺汇演、特色运动会等活动,为各民族学生提供增进感情、深入交流的机会;其次,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应注重民族团结意识渗透,适当在活动中进行教育,或通过创新形式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要避免过于刻意地说教,可能会适得其反;最后,在少数民族的特定节日期间,高校可鼓励学生自发组织庆祝活动,吸引其他民族学生观看和参与,但要注意安全问题,并对组织者严格把关,以防有心怀不轨之人混入其中。

(三)开展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全体大学生而言都具有必然性,在社会上接受历练,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应对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使之积累丰富经验,能够游刃有余地应对今后的生活与工作,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不能仅停留在口头教学和理论指导,而是必须落到实处,突出实践性。高校应组织大学生进行多样性、实践性的活动,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我国发展现状,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并学会处理在现实中遭遇的各类问题,可要求学生进行社会考察、“三下乡”、志愿服务等活动,真正走入其他民族当中,了解不同的生活方式与特色风俗文化,学会尊重差异,和谐共处。通过亲身实践,大学生可理解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意义,自觉接受学校引导,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

(四)利用信息技术与自媒体平台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绝非朝夕之间可完成,而是要付诸长期努力,在如今信息化背景下,互联网已渗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大学生普遍频繁接触网络,新闻的传播主体也逐渐向多样化、普泛化发展,涌现大批自媒体平台,由于网络鱼龙混杂、自媒体良莠不齐,大学生易被负面信息影响与误导,甚至可能被个别不法分子利用。高校必须重视学生使用网络的高频性,并考虑新时代年轻人的偏好特征,充分利用诸如抖音、微信公众号、微博、哔哩哔哩等平台,建设以落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宗旨的账号,并借鉴网络媒体吸引受众的方式,采用创意短视频、推文等形式吸引学生,用图文并茂、音频辅助的方式来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生动形象,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进行有效宣传,做好思想观念渗透,使学生在不经意间树立牢固的民族团结观念。

(五)完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体系

针对高校学生进行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一项复杂工作,并非个体能够完成,而是需要群策群力,集众多教职工之力。在个别高校中,还尚未构建完善科学的教育体系,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任仅仅由马原、思修等公修课教师承担,对实际教学效果缺少考察。高校党委与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对此提起重视,在校内成立专门的民族团结教育管理部门,由上到下统一认知,派遣专人负责对教育实效进行量化考核,并联合学校团委、学工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宣传部等各个有关组织和机构,共同承担教育责任,进行细化管理,将责任明确到个人。此外,教务处应考虑将民族团结进步作为校必修课程,由教育部聘请专家共同编撰教材,结合时事说明理论,并做到及时更新教学资源和材料,采用更为规范的方式全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四、结论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想要保持平稳高速发展,必须确保民族统一团结,广大高校应充分认识到自身职能,重视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提高教育质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观念,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校园文化民族
我们的民族
民族团结之歌
多元民族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创民族团结和谐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