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完善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探析

2021-04-17刘学才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期
关键词:社会保障事业单位制度

文/刘学才

在社会大背景下,政府对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随之其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制度也跟着发生了变化。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的发展与建设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目前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度的不同,其较多问题得不到解决,且制度改革以来,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始终没有落实到根本上,甚至部分事业单位在与工作人员签订聘请合同的时候,直接照搬国有企业以往的旧制度,还有部分单位尚未实现全国转移接续,甚至部分单位存在代签名或不签名的死角。这种事业单位合同管理只存在于形式,没有办法有效做到制约双方行为[1]。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社会保障无法跟上社会发展,且单位招聘面向全社会公开进行,进入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学历越来越高,人员年龄越来越年轻。在社会经济形势下,年轻人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如果其社会保障无法得到落实,则会导致员工流动性较大。目前,事业单位改变了以往一成不变的人员雇用制度,单位有权与其解除劳动合同[2]。如果单位不能有较好的社会保障制度,单位人员利益将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需提出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根据社会发展变化制定更加符合事业单位发展的相应制度。

一、完善基本养老制度

公共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完善、宣传力度不足,使员工对制度改革不信任。目前,政府机构只关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基本养老保险,不包括年金和养老保险,从而限制了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同时,员工对于改革措施的不了解,导致员工对企业社会保障制度缺乏信任,害怕养老金在改革后出现大幅度下降的问题,威胁到自身利益,因此对改革态度较为消极。关于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基本养老制度的完善,其思路为建立全社会统一的养老制度,实现社会基本养老制度,从而促进社会成员间的自由流动[3]。从社会范围来看,制度改革是全社会得到基本保障制度的一个分支,其改革需要从长远角度考虑,做到事业单位养老保障制度的统一管理,实现事业保障与社会保障的平稳过渡。实现相关资金的统一发放,不仅体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同时也提高事业单位流动效率。

通过建立全国范围统筹层次的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信息基本账户,方便全国范围内劳动资源的自由流动以及优化配置。制度改革的社会公平性需要通过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的结合来实现,保障事业单位的离职退休人员基本生活能够得到社会保障。针对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各事业单位所属部门存在差异,部分雇员的工资水平也有一定差异。因此,在自愿的基础上,必须确保及时分配资金并保证其自身损益的某些政府机构提供财政补贴。收入、支出和工资较高的单位要积极鼓励单位补充捐赠保险和个人储蓄保险,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实现养老保障水平的多层次体现。

在所建立的制度中,养老保险基金的社会统筹应及时落实个人账户,并根据新形势变化不断做出改革。借鉴国外已有养老金年度定期调整机制,将其调整至与符合新形势社会发展物价指数涨幅相适应,调整缴费基数[4]。不仅需要保障事业单位养老金的发放,还需要应对社会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增加所带来的养老压力膨胀局面。吸取改革经验,针对各地区发展不均衡,缴费基数与养老金发放存在差异较大等问题。解决退休离职员工在职位区域调动与变更情况下,由基数低到高过程中财政负担加重的问题。建立一个人口流动养老金联动机制,防止事业单位投机行为的同时,又能补偿员工个人利益。

二、绑定社会保障与个人账户

当前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在不同区域中具有不同特点,各地区发放管理标准也存在区别,因此在个人账户管理方面也有着较大差别,阻碍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5],需要将社会保障制度与员工个人账户绑定,由政府、集体与个人集体承担社会统筹风险。这样不仅缓解单位财政支出压力,还能有效提高事业单位办事效率,实现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全面落实。

在医疗保险方面,事业单位应脱离公费医疗,吸取较多的成功经验,建立相对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针对一些特定的重大疾病,建立相应的特重大疾病医疗网对职工进行医疗保障。尤其对于一些患病率较高的事业单位人员,设立专项资金管理。实行社会保险缴费收益制度,由国家、集体及个人按比例分担医疗费用。并根据员工身体状况建立专业的健康档案。

对于事业保险,为达到新形势下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事业单位的事业保险制度也具有存在的必要性。根据事业单位员工存在观点较为落后的判定,做好员工引导工作,更新员工观念,让员工主动参与到社会保险体系中。一旦事业单位出现改制情况,员工基本生活及再就业能得到保障,也能尽量减少失业人员闲置问题。失业救济金按照当地基本生活为底线,否则不利于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失业保险也难以发挥作用。

工伤保险对是否能够构成工伤的条件,进行法律法规层面的约束和限制,从而建立统一的工伤等级及培养制度。事业单位人员在工作或外出期间,可能会出现一定几率的受伤,因此事业单位工伤保险建设也非常重要。目前,就医疗保障制度而言,缺少一个权威的工伤鉴定机构,职工与单位间经常因这一问题发生纠纷。因此,只有在指定专门的工伤鉴定医疗点,才能够减少工伤医疗纠纷的出现。除工伤保险外,生育保险在事业单位中虽然一直存在,但部分制度无法适应新形势社会变化,因此同样需要对相关规定作出改变,保障员工相应权益。

三、建立有效制度监管体制

目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政府机构的社会工作负主要责任。裁员、退休时间和招聘计划必须得到人力资源部门的批准。人力资源批准数据是保证筹款和收益的重要基础。由于部门职能不同,社会保障工作计划不够明确。退休人员的管理失职,退休后未能充分考虑社会保险资金的使用,以及自愿提前退休的现象,均给公共机构的社会保障造成负担。并且事业单位社会保障体制规范性不强,政府没有将社保基金归为财政管理范围,使其缺乏有效管理机制[6]。因此建立一个专职管理部门,能够更好解决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对相关职责进行有效划分,防止工作中职责不清、事后推诿的现象,并将相关审批权限下放至该部门,实现部门职权责任一体化。同时制定相对的监督管理制度,使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能够更好符合新形势变化。

事业单位中由于财政全额拨款至财政单位,对相关社会保险费用的缴纳应按比例扣除。在相关制度财政支出及各项支出资金纳入到财政预算编制中,实现有效管理,同时也能为即将到来的人口老龄化做准备。在新形势下,社会经济转型发展,对单位企业也应实现制度化管理,其具体实现方式参照企业社会保险制度下保费的缴纳[7]。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其在过渡工作中要注意过渡的平衡性,不能让事业单位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改革的推进。

四、完善制度保障相关法律法规

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虽然已经发展多年,但其社会保障相关法律法规依然相对滞后。目前,针对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制度仅存在部分基本行政法规,没有专门设立社会保障法,这种不健全的法制体系制约改革的发展。在现有社会保险方面应尽力满足社会各方面需求,通过相关规定来规范个人权力、社会和国家的行为等,保证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稳定发展。

目前来说,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大多采用多层次社会保险体制,而各种保险均由相应的管理模式与责任主体组成,并遵循政事分离原则。因此需要出台相应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使事业单位与员工做到明确分工,让执行制度做到有法可依[8]。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不仅是对员工利益的保障,更是对事业单位利益的保障。在制度改革过程中,容易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为此带来一系列支付风险。针对这一现象,同样需要相关法律法规发挥自身监督性,降低事业单位运行风险。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仍在继续进行,其改革内容以事业单位发展方向为核心内容。在新形势社会发展局势下,事业单位相关制度受到政治、社会、经济组织等多方关系的影响,其管理制度以发挥事业单位独特社会功能为主,并作出转型。事业单位制度改革将承担政府职能直接转变为行政机构,推进事业单位的社会化与产业化。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取消身份终身制前提下,引入相应竞争机制,增加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灵活性与自主性,从而更好地保障员工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

猜你喜欢

社会保障事业单位制度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