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旁门左道上海血清所,左右采获长国人志气深切缅怀中国近代畜牧兽医事业的奠基者们(二)

2021-04-17田增义

畜牧与兽医 2021年9期
关键词:牛瘟口蹄疫兽医

田增义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46)

程绍迥提出商检局建血清所,生产兽疫高免血清的建议,出乎蔡无忌所料:这与商品检验局何干?但又感觉他说的有道理,因此向邹局长汇报。

对于社会上流行不绝的牛瘟、猪瘟、鸡瘟……,或随时发生,或隔年危害乡里,对商检局畜产品的威胁,邹秉文如坐针毡。程绍迥所提生产兽疫高免血清,用于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正是他所期盼之事。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为了尽快推动工作,局长亲自兼兽医专科学校校长、血清所主任,挂帅督办。

蔡无忌处事果敢,说干就干。委任程绍迥全权主持筹建血清生产事宜,擘画经营,做规划,画图纸,制定设备购置计划、经费预算等。在商检局人才紧缺的情况下,调技佐寿标、陈舜耘博士,请来罗清生教授辅佐程绍迥完成此重任,自己则协助局长向有关单位申请建所土地、解决建设资金等难题。

程绍迥在美留学期间,多数寒、暑假是在农庄或在美国健牲药厂勤工俭学度过的。对于药厂的设置、设备了然于胸,且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有寿标、陈舜耘辅佐,局长支持,他的才干得以充分发挥。1932年上海商检局血清所(以下简称上海血清所)建成,这是程绍迥的处女作,也是中国首座由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兽医生物药厂。蔡无忌接任局长之后,任命程绍迥为血清所主任。

1934年上海血清所消灭牛瘟战斗的关键时刻,中农所兽医系技正郑庚博士率队前来驰援,协同消灭牛瘟,并开展疫病研究工作。随同而来的有:中央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毕业的中农所技正何正礼、吴信法、易颐严3位高级研究人员及其他技术人员。经双方协商,决定以上海商检局血清所为基础,合办上海兽疫防治所(以下简称上海兽防所),开展上海及周围省(区)畜禽疫病调查、防治、进出口畜产品检疫、检验工作。

1936年中农所在南京建造的畜牧兽医系实验楼及美式猪瘟血清生产厂竣工,任命程绍迥为系主任。上海兽防所的中农所技术人员全部回南京中农所。合作上海兽疫防治所随即停办。

上海血清所和兽防所机构虽小、人员不多,但工作结合生产,热心为畜主服务,技术水平在当时全国兽医机构中小有名气。合作力量大,完成的有影响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纾困奶农,长中国人志气

上海的城市养殖业随列强租界区的设立,以及外侨带来宠物猫、狗、赛马、奶牛等而发展起来。上海血清所成立以前,一直是外籍兽医垄断上海市的兽疫防治。他们用痊愈牛瘟血清、牛瘟脏器灭活疫苗防治牛瘟,收费双重标准。对中国奶农,给牛打一针,收费38两白银。其实,这一针并不能保证牛不患病、不死亡,而是趁牛瘟之机,落井下石,逼中国奶农破产。

上海血清所起始阶段除高压消毒器、显微镜外,其余设备大多数是以工作所需而自行设计、请本地机械制造企业加工而成。设施简陋,只能生产痊愈血清或高免血清。

1930年暴发的牛瘟,奶农们谈虎色变,商检局出口活畜已为心腹重患。血清所急生产所需,在条件极为简陋的情况下,他们生产高免血清的方法是:选疫病的康复畜,用相应疫病的抗原做1~2次加强免疫,半个月之后采高免血清,用于治疗、防疫。血清所生产的牛瘟高免血清,产量大、价格便宜,服务热情,随叫随到,深受中国奶农欢迎,奶农们感到“中国人有了自己的兽医”。桃红李白皆夸好,奶农们的口碑好才是真的好。上海畜殖公司经理马文甲为了答谢血清所实施疫苗、血清防疫祛病,方便大夫们出诊和防疫,掏热心,救死扶伤,压缩跑路时间,减轻工作劳顿,赠送血清所1辆旧汽车。

除了牛瘟高免血清,血清所还研究、生产猪瘟、猪肺疫、牛肺疫高免血清等。猪的皮下脂肪厚,大量采血生产高免血清困难多。上海血清所的科研人员利用巴氏杆菌是多种畜禽共患病病原的特点,独辟蹊径,从猪肺疫病猪分离强毒巴氏杆菌作抗原,移花接木,变通注射于成年水牛。水牛对猪巴氏杆菌产生免疫反应,生产猪肺疫高免血清。水牛个体大,循环血量多,采血容易,且可以多次反复采血,制成高效价的“猪肺疫高免”血清。水牛血清偷梁换柱防治猪肺疫,此法很成功。

二、消灭上海市的牛瘟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者霸凌中国,在上海市强设租界。1868年“公共租界”区域内发生有史料记载的第一次牛瘟。以后多次发生,有时一次暴发延续数年之久。国内时局动荡、经济萧条、科技落后,政府在瘟疫面前无能为力,1930年再次大流行。据记载,本次流行死亡奶牛314头。牛瘟不仅影响农业、牧业生产,也严重威胁畜产品进、出口。

上海血清所不仅要做好畜产品检疫、检验,同时对出口畜产品的源头主动关心,对社会养殖业有所作为。

对于上海暴发的牛瘟,邹秉文召集蔡无忌、程绍迥和血清所的员工商议对策:今日政府官吏尸禄害政,不等天子筑长城。

上海市与中国其他地区不同的是有帝国主义者的租界区,“一区两制”(一个地区两种制度)。英帝国殖民者对待患牛瘟、口蹄疫等疫病病畜实施扑杀、销毁等严厉措施,给畜主以适当补偿。而中国国力衰颓,无力执行如此严酷的防疫方式。程绍迥提出:①防治烈性传染病要靠各级职能部门团结发力,统一步调,密切合作;②技术部门采取畜主能接受的一切措施,全力防治,务必把疫病控制在局部原发地,不使扩散,予以消灭;③向群众广泛宣传政令、疫病防治方法,顾全大局,密切配合防疫工作。具体地说就是:租界区由英租界乳牛科统领租界区的防疫工作,具体措施由他们制订、实施;其他区域的防疫由上海市卫生局牵头,兽医专科学校学生34人、血清所全体员工全力以赴,生产牛瘟高免血清、牛瘟灭活疫苗,向群众宣传相关知识,指导畜主做好灭病、防疫工作。

上海商品检验局血清所,1931年筹备,经多方努力1932年初步建成。所址:上海新市区翔殷路400号,占地面积20~30亩。设有实验室1座共8间,采血及解剖用房1座,病畜舍、试验动物舍、大家畜舍、健康动物舍和职工宿舍各1座。不仅可以生产高免血清,而且有条件研究、生产疫苗了。

在当前极为艰难的条件下,怎样做好防疫、灭病工作?程绍迥带领吴赓荣,用猪瘟病猪做了隔离、消毒试验,即:猪瘟传播的观察。

将猪圈用1 m高的砖墙分隔成2间不相通的2个栏。栏门毗邻,圈的入口处设置盛有30 cm深的碱水消毒池,饲养员进出猪栏时必须将穿的长筒胶靴仔细消毒,使用的饲料桶外表也要消毒。先喂健康猪栏,再喂病猪栏,连续观察1个月,健康猪栏未发病。证明隔离、碱水消毒有控制猪瘟传播的作用,关键在于操作“认真”二字。这个试验结果使程绍迥对于怎样控制、消灭家畜传染病有了信心:隔离、消毒是法宝。他提出:①划分疫点、疫区和安全区。②疫区、疫点的反刍动物,严格检疫、消毒。③疫点、疫区关闭畜禽交易市场、停止调运家畜、严禁私屠乱宰。④将病畜和同群畜封锁在若干个疫点里,听候处理。⑤严格消毒,务必将疫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不使传播、扩散,然后各个击破。⑥病畜及同群畜:无使用价值的老、弱、病残畜,集中到指定地点屠宰。⑦肉、牛奶无害化处理后可食用,皮张消毒后只可供工业用。⑧有使用价值、可治愈的牛瘟病畜及同群无症状牛,严格隔离饲养,紧急注射牛瘟高免血清予以治疗或预防。⑨周围受威胁区的牛注射牛瘟灭活疫苗时,将疫区无症状牛也做疫苗免疫。注射顺序:从受威胁区开始,而后注射疫区无症状牛,最后注射与病牛有过直接或间接接触的无症状牛。⑩1个月不出现新增牛瘟病例的疫点、疫区,经验收合格者,可解除封锁。

虎豹之驹未成纹,而有食牛之气,鸿鹄之雏羽翼未丰,而有四海之心。程绍迥的这些意见,显然是社会防疫之责,超出了“商品检验局”的职责范围。然而,没有健康的养殖业,哪儿有出口畜产品的安全保障?

蔡无忌局长和程绍迥有共同的人生夙愿为:发展中国的畜牧业,消灭疫病,促进农业生产,保障民生。蔡无忌认为程主任的意见是大手笔,大作为,大加赞赏和支持。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1932年建成上海血清所,在这次抗击牛瘟的战役里程绍迥主任积极组织生产抗牛瘟血清,研制牛瘟脏器毒灭活疫苗,组织各方人员对发生牛瘟的牛场实施预防注射。

部门、地区间协商消灭牛瘟事宜,蔡无忌作为局长,主动承担与租界区工部局、上海卫生局、中农所的联络、协调工作,安排兽医专科学校学生参与这次防疫活动。他竭诚赞同让学生干中学,学中干,既学专业技能,也懂得承担社会责任。用人之术,任之必专,信之必笃,任命程绍迥为这次防疫之战的技术总指挥。

由英租界工部局乳牛科兽医毕德生、舒叔培和上海市卫生局兽医王兆麒协作,对疫场封锁、隔离、消毒。血清所的工作成就、在奶农中的声望,使工部局乳牛科不再趾高气扬,愿与卫生局、血清所合作消灭牛瘟。经历3年,1935年之后上海市再没有发生牛瘟,以后几十年亦未发生。因此,可以果敢地说,上海消灭牛瘟的时间是1935年,是中国局地消灭牛瘟的先行者。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

1934年程绍迥出版了《中国之牛瘟》专著,作为宣传材料,向群众宣传牛瘟防疫知识和方法。

上海消灭牛瘟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保障上海奶牛业之安全,更为重要的是,使我国兽医工作者们树立了消灭各地牛瘟的信心和希望。

三、扑灭徐州至上海铁路沿线流行的口蹄疫

1935年2月,上海兽防所程绍迥等在商检局活畜出口仓库做每天的例行巡查,发现来自徐州的黄牛及同栋畜舍的猪有口蹄疫症状,他立即向蔡局长做了汇报。

为了弄清疫病流行情况,当即派技士吴赓荣沿铁路调查。吴赓荣调查结果是:徐州的黄牛交易市场规模相当大,其南各火车站均有少量口蹄疫病牛。

牛瘟防治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现在口蹄疫又来添乱。

防疫如防火。程绍迥火速提出紧急防治口蹄疫报告。上海商检局局长蔡无忌紧急召开防治会议,召集中农所副所长钱天鹤、上海市卫生局科长王兆麒、上海市工部局兽医科舒叔培及浙江省建设厅科长许康祖等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商议协防对策。这是一次既不知口蹄疫病毒型,又无高免血清、疫苗可用的紧急防疫。有前期防治牛瘟的经验,大家异口同声,积极支持程绍迥提出的防治口蹄疫报告,愿同上海兽防所密切合作,组成防治口蹄疫大队,打好这次歼灭战。

防治大队由程绍迥负责指挥,这是他第一次执掌帅旗,指挥跨地区、跨部门的防疫作战。

扑灭口蹄疫虽然困难依然很多,但比消灭牛瘟之战有了不少有利条件。前期消灭牛瘟积累了与重大疫病搏击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上海兽医专科学校第一届学生已经毕业,第二届学生也进入到毕业实习阶段,防疫生力军已经生成,不再是开始防牛瘟时的无将可用、无兵可派的局面。

口蹄疫患畜症状独具,严格执行封锁、隔离、消毒,控制、消灭疫病的技术含量并不高,虾兵蟹将也能派上大用场。关键在于各单位、各部门对口蹄疫的危害认识和行动要一致,众口铄金。

派吴赓荣担任巡回检查并担当联络员,吴信法、易颐严、潘新权、贺克、彭忠信、杨兴业等分赴徐州、蚌埠、南京、镇江、丹阳、上海等火车站,由当地卫生防疫部门统一部署,严格执行检疫和防疫措施。如:关闭畜禽交易市场,暂停畜禽运输、交易;各站病牛、健牛隔离饲养;听从兽医指导,处置病畜,严禁私屠乱宰、买卖病肉、抛撒废弃物;严禁丢弃病、死畜;封锁疫区,认真消毒污染病毒的车辆、场地;大力宣传口蹄疫的危害。经2个月努力,扑灭了疫情。

为总结第一次防治口蹄疫经验,防治大队编印了《实业部中央农业实验所等防治苏皖两省口蹄疫报告》。

四、控制牛肺疫

1931年上海首次发现牛肺疫。由租界区英国巨商可的牛奶公司从哈尔滨购买怀孕母牛带来此病。该公司5个月内病死奶牛百余头,又因公司“求主保佑”,转移带菌牛,而感染沿途牛奶公司的牛。以前上海从未发生过、上海兽医也没见过牛肺疫,本地牛对它异常敏感,疫情发生时处置不当,发病率约90%。疫病流行过后,有些奶牛场存牛无几,所受损失不亚于一场牛瘟。

上海血清所为防止此病蔓延,避免更大损失,程绍迥编写了《中国之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宣传册,普及防疫知识,让群众对本病及其防治方法有所了解。

血清所的研究课题来源于农业生产第一线,为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出口服务。1932—1935年把牛肺疫当作工作重点,投入较大力量,研究它的诊断、传染途径、预防疫苗及治疗药物。对控制其发展、治疗初期病牛、减少畜主经济损失起了一定作用。

当时外籍兽医采用牛肺疫强毒菌尾尖接种法,控制本病流行。然而,受术牛往往反应强烈,时有尾尖接种而感染化脓者,发生断尾之祸,甚至造成死亡,畜主畏而不前。

程绍迥曾于1934年赴京、津调查此病的发生和流行原因,认为隐性带菌牛和病愈带菌牛为主要传染源。扑杀病牛虽然是消灭此病的有效措施,但受经济条件制约,畜主认知能力短浅,这项措施难以实施。故隔离病畜、消毒成了当时控制、消灭本病的唯一办法。

蔡无忌主政的上海血清所,虽说家底不大、历史不长,却对突如其来的新病牛肺疫的防治尽诚竭节。为控制奶牛的牛肺疫,程绍迥和吴赓荣采集病牛胸膜渗出液,加适量甲醛灭活、制造疫苗。此种灭活疫苗采集抗原材料容易,产量大,接种牛的副反应轻。虽说免疫效果不尽人意,然而比外籍兽医的尾尖接种强毒防治法副反应断尾、死牛要好得多,颇受畜主欢迎。

五、仿制炭疽芽孢弱毒疫苗

炭疽是人畜共患病,病原是炭疽杆菌,可引起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以突发高热,可视黏膜发绀、天然孔出血为主要症状。死后血液凝固不良、尸僵不全、皮下和浆膜下结缔组织出血性胶样浸润、脾脏急性肿大为特征,是一种古老的疾病。病菌可形成芽孢,在土壤里能存活30年之久。本病的防治非常棘手,呈地方性流行的较多。

上海血清所从进口的炭疽弱毒芽孢疫苗中分离、培养获得了无毒炭疽芽孢菌,洋为中用,经扩增繁殖,制备抗原,加适量甘油为佐剂,制成了防疫用的疫苗。

六、成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上海血清所和兽疫防治所成立时间不长,却取得了鼓舞人心的成绩。蔡无忌、程绍迥深切地体会到成绩来之不易,是各单位、各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合作结出的硕果。学术昌明则国家富强,学术落后、知识蒙昧则民族贫弱。几年时间消灭了上海市的牛瘟,扑灭了徐州到上海铁路沿线的口蹄疫,控制了凶神恶煞的牛肺疫,一是这些病使农民心悸、怵惕;二是一经宣传,普及防疫知识,群众非常配合。积力所举,事无不成;众智之所为,事无不胜。

眼下兽医缺乏的困境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摆脱的。前任局长邹秉文参与成立中国农学会,团结、吸纳热心农业的学者和爱国人士,赤心农业科技,改善民生,报效国家黎庶。兽医学者们也应赤心事上,忧国如家,相须而行,相待而成。为此蔡无忌提出成立“中国兽医学会”的倡议,旨在同仁交流学术,相互合作,促进兽医科技发展;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使广大农牧民摆脱迷信,懂得兽医卫生知识,掌握防病、治病的基本技能,使防疫工作建立在行政、科技部门能通力合作、农牧民密切配合的基础上。

倡议得到中央大学兽医系主任陈之长、罗清生教授等6人、讲师2人、助教等7人,上海卫生局王兆麒、中农所的高级研究人员、浙江省建设厅及浙江大学农学院许康祖教授等的积极响应,上海工部局舒叔培有感于中国兽医的敬业精神,也来参加1935年7月“中国兽医学会”成立大会。次年7月兽医学会召开年会之时,畜牧科技工作者的先驱们刘行骥、汪启愚、虞振镛、粟显倬等在南京发起组织成立“中国畜牧学会”。两会同仁同明相照,同音相闻,同志相从,认为两会应当共同召开,成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同心断金,共谋国家畜牧兽医事业发展大计。7月19日“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宣告成立,标志着近代中国畜牧兽医事业的元年启始。全国畜牧兽医工作者团结、统一,对推动新时代畜牧兽医科学技术发展、提高、普及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牛瘟口蹄疫兽医
牛口蹄疫的鉴别诊断与防治
猪注射口蹄疫疫苗 出现应激反应咋办
我是兽医志愿者
随文明而来的病毒,人类只成功消灭过两种
牛瘟病原分析及其诊控方探讨
兽医改行搞发明
兽医
口蹄疫
动物园兽医
国际组织近期加速推进牛瘟病毒销毁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