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传染性软疣治疗进展
2021-04-17于鹏卫风蕾
于鹏,卫风蕾
(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辽宁大连 116012)
传染性软疣(molluscum contagiosum,MC)是由痘病毒家族的双链DNA传染性软疣病毒(molluscum contagio-sum virus,MCV)感染所致的常见良性传染性皮肤病[1]。MCV属痘病毒,目前已发现4型及若干亚型,但以MCV-1型最常见[1]。MC是世界上50种常见疾病之一[2],MC的传播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皮肤的直接接触、间接接触和自我接种进行传播。病毒潜伏期为1周~6个月不等,通常为2~6周。临床上,MC以灰色或珍珠色、表面有蜡样光泽的半球形丘疹为特征,皮损直径通常为2~5 mm,偶尔皮损也可以呈息肉状,其中心有脐凹,内含乳白色干酪样物质即软疣小体。皮损可发生于体表任何部位,少见于足底、手掌和黏膜。对于免疫功能正常患者,MC是自限性疾病,一般在6~9个月可以自行消退,但由于其具有传染性及自身接种等原因,积极治疗利大于弊。MC有多种治疗方法,对MC患儿父母的调查发现,他们主要关心治疗相关的疼痛、治疗效果、是否可能导致疤痕、皮疹的瘙痒、传染性[3]。因此,治疗目标应尽量减少疼痛、疤痕和其他不良反应,同时加快恢复时间。
1 物理治疗
1.1 刮除术
刮除术是一种简单且经济的治疗方法。治疗前可外涂利多卡因乳膏,减轻刮疣治疗所引起的疼痛。1 879例儿童回顾性临床研究[4]发现,70%的患儿在1次刮除术治疗后痊愈,26%的患儿在2次治疗后痊愈,97%的儿童和家长对治疗满意。刮除术的缺点包括疼痛明显、出血及产生疤痕等。
1.2 冷冻治疗
-196 ℃液氮可导致细胞内和细胞外结成冰晶而变形,引起组织破坏和细胞膜改变。徐丽娟等[5]用液氮冷冻治疗113例MC儿童,一次性治愈107例(96%),二次治愈6例(4%),治愈率100%,未出现感染、疤痕、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1.3 二氧化碳(CO2)激光疗法
刘勇军等[6]用超脉冲CO2激光治疗48例MC患儿。直径≤3 mm的疣体,用CO2激光烧灼整个疣体;直径>3 mm用CO2激光光束垂直击穿脐凹和软疣小体即可。均一次治愈,3个月随访无复发,无明显色素沉着及疤痕形成。
1.4 脉冲染料激光(PDL)治疗
Griffith R D等[7]认为,PDL是一种安全、有效、快速且耐受性好的MC治疗方法,不会造成疤痕或永久性色素改变。翟寒月等[8]用585 nm PDL治疗50例MC患儿,痊愈44例(88%),有效率为47例(94%),其中治疗一次痊愈32例(64%),术后即刻可出现紫癜,短期内有色素沉着、色素减退等,无明显长期不良反应。PDL治疗MC可能是由于激活了皮肤免疫活性,或者破坏了MC的血流供应所致。PDL治疗MC似乎很有前景,但尚需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缺点是价格昂贵。
2 化学治疗
2.1 斑蝥素
斑蝥素存在于斑蝥、芫青等虫体中,用于人体皮肤时,可诱发表皮的囊泡形成。一项对94例接受斑蝥素治疗的MC患儿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9]发现,在医师正确指导下,斑蝥素治疗通常有很好的耐受性和有效性。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非病变皮肤起疱,一过性烧灼感、疼痛、红斑和瘙痒及疤痕可能,如果在涂药后一定时间后冲洗治疗区域,可以减少起疱的严重程度。斑蝥素不推荐用于面部、口周、眼周、黏膜部位及闭塞区域(如尿布区)。
2.2 过氧化氢(H2O2)
H2O2是一种强氧化剂和防腐剂,能够在体外灭活痘病毒。文献报道1% H2O2乳膏治疗8月龄患儿生殖器部位MC,每次换尿布时使用H2O2,治疗1周皮损完全消失。研究者认为快速治愈是因为在尿布包裹下H2O2充分作用于痘病毒[10]。因其研究样本量小,仍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试验,以确认H2O2治疗儿童M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H2O2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轻度红斑和刺激。
2.3 氢氧化钾(KOH)
KOH是一种角质溶解剂,通过渗透和溶解角蛋白破坏皮肤。 Giner-Soriano M等[11]用10% KOH凝胶与安慰剂治疗90例2~16岁的MC儿童,发现10% KOH组治愈率为55.3%,对照组为16.3%,10% KOH组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5%患儿可以完全恢复,无严重并发症,提示10% KOH治疗儿童MC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另一项治疗53例2~6岁MC患儿双盲随机临床试验[12]发现,10% KOH与15% KOH疗效优于安慰剂,10% KOH与15% KOH疗效相当,10% KOH有更好的耐受性,不良反应包括皮肤刺激、红斑和灼热感。
2.4 乙醇酸乳膏
Dave D等[13]用乙醇酸乳膏治疗9例3~24岁MC患儿,先用6%乙醇酸每日1次外涂患处,如2周未见疗效,改为12%乙醇酸每日1次外涂患处,4~12周皮疹完全消退,仅出现轻微刺痛感,耐受性好,随访 2年无复发。
3 免疫治疗
3.1 咪喹莫特
咪喹莫特属于非核苷以异环胺(咪唑喹啉胺)小分子免疫调节剂,为Toll样受体(TLR)7、8的配体,通过刺激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IFN)-α、肿瘤坏死因子(TNF)-γ、白细胞介素(IL)-2、IL-6、IL-8等细胞因子,刺激机体细胞免疫系统识别病毒感染和某些肿瘤畸变因子存在,激发相关免疫应答,最终清除体内致病因子[14]。常用于治疗病毒性疣、基底细胞癌和日光角化病。Badavanis G等[15]研究23例MC儿童中有17例(73.91%)在避光下每日1次局部外用咪喹莫特治疗(包括2例弥漫性病变),治疗 3~8周皮损完全消失,另外6例儿童在治疗10~12周后出现部分缓解(55.55%~84.61%)。唯一不良反应是有轻中度刺激感,而没有系统性不良反应。
3.2 念珠菌素
念珠菌素是从白色念珠菌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物质,通常用于治疗疣[16]。在一项回顾性研究中,29例<17岁的MC患儿接受0.3 mL的念珠菌素皮损内注射治疗,55.0%的患儿皮损完全消退,37.9%的患儿部分消退,总有效率为93.0%。2例无反应(6.9%),4例注射部位出现疼痛[17]。免疫疗法在MC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包括诱导记忆细胞对MC的免疫反应,诱导潜在的全身性反应,导致解剖上较远部位未经治疗的病变消失,且无不良反应。
4 抗病毒治疗
西多福韦是脱氧胞苷抗病毒药物的核苷类似物,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还能对抗其他病毒如单纯性疱疹病毒等感染,能抑制DNA病毒聚合酶,从而阻断DNA病毒的合成[18]。Guérin M等[19]报道4例5~8岁儿童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的背景下出现广泛的MC,用1%西多福韦乳膏治疗。所有患儿病变在2~4个月内开始消退;3例患儿在7~9个月皮损完全消失,没有复发;1例患儿治疗17个月后复发,未观察到不良反应。然而,西多福韦价格昂贵,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定其对儿童的疗效和安全性,但它为免疫抑制治疗儿童MC提供了一种有效且耐受性良好的治疗选择。
5 其他治疗
其他治疗包括局部热疗[20]、水杨酸[21]、儿茶素软膏[22]、外用印度檀香油[23]、外用月见草油[24],这些治疗缺乏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据,但无明显不良反应,容易被患儿及其家属接受。这样的治疗可能对多种治疗耐受的患者有一定的帮助。
6 小结
MC是一种良性的和自限性疾病,等待自愈是合理的。自愈的时间各不相同,需要几个月到4年的时间[25]。在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26]中,306例4~15岁的英国MC患儿的平均皮损自行消退时间为13.3个月,其中有30%患儿18个月皮损仍未消退,13%患儿在24个月时皮损仍未消退。250例患儿中102例(41%)把MC传染给家里其他孩子,301例患儿中有33例(11%)对生活质量有非常严重的影响,皮损数量越多,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越大。尽管MC是儿童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之一,但对于治疗方法的选择及该病治疗时机还没有形成共识。患有MC的儿童可能因传染性和外观问题而被排除在社会活动之外,从而造成尴尬和沮丧等情绪问题。所以,尽管MC是自限性的,但在大多数情况下采取积极的治疗是有利的。治疗患有多发性、顽固性或复发性MC的患儿是一项挑战。冷冻适合体积较大且孤立的MC,缺点包括疼痛、水疱的形成、疤痕和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激光等物理治疗相对费用较高,疼痛明显,患儿配合度差。推荐如10% KOH及5%咪喹莫特等外用治疗,虽治疗时间相对较长,但患儿配合度高,疼痛轻微,不出血,不留瘢痕,使用方便,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