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承灾体调查总体情况介绍

2021-04-17吴吉东张化许映军朱秀芳叶涛

城市与减灾 2021年2期
关键词:灾体房屋建筑灾害

吴吉东 张化 许映军 朱秀芳 叶涛

为什么要进行承灾体调查?

承灾体是承受灾害打击的对象,包括人员、房屋、学校、医院、交通、通信、工业、农业、服务业、土地和矿山资源等。

根据国家减灾委员会对2008 年5·12 汶川地震直接经济损失综合评估结果,汶川地震对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农业、工业、服务业、土地—矿山—自然保护区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比分别约为43%、22%、6%、4%、10%、7%、4%,其中:住宅损失占房屋建筑总损失的71%,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损失占基础设施总损失的37%(图1)。

这些承灾体的地理位置、数量、抗灾能力是其是否会遭受灾害损失以及遭受多大程度损失的重要信息,而目前中国缺乏系统的承灾体调查地理信息数据库,特别是房屋建筑等结构性承灾体的信息缺乏,不利于科学有效地进行隐患排查和综合灾害风险防范。

因此,开展承灾体调查这一基础性工作,建立完备详细的承灾体数据库对于摸清全国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认识区域抗灾能力,以及灾害应急管理、灾害损失评估、防灾减灾规划等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承灾体调查目的、对象和内容

(一)调查的目

承灾体调查是为了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国人口、房屋建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三次产业、资源与环境等承灾体空间分布及其灾害属性特征,掌握可能受自然灾害影响的人口和财产的分布、数量、设防水平等底数信息,建立承灾体调查成果数据库。最终为非常态应急管理、常态灾害风险分析和防灾减灾、空间发展规划、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决策依据。

(二)调查对象

承灾体调查对象具体分为人口、房屋建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三次产业、资源和环境等6 大类(图2)。其中:房屋建筑包括城镇和农村用地范围内的住宅、非住宅;基础设施又可以分为交通设施、市政设施、水利设施、通信设施、能源设施等,交通设施又可分为公路、水路、铁路和航空设施。

(三)调查内容

每类承灾体调查的内容包括其地理位置、基本物理属性和设防水平等3 方面信息。这些信息一方面可用于分析台风、暴雨、洪涝、地震、地质灾害等影响范围内人口及各类财产的数量及分布,为风险评估中的暴露度评估提供数据基础,也可为应急响应及救助提供决策依据;另一方面,承灾体调查数据可以为灾害风险分析中单体承灾体和区域脆弱性分析提供依据,例如,房屋建筑结构类型、加固改造、设防情况等信息反映了房屋本身面对地震动可能遭受的损坏程度。

人口,重点掌握常住人口数量分布、年龄结构和受教育程度等信息。

房屋建筑,重点掌握单体房屋地理位置、建筑面积、结构类型、用途、层数和设防情况等信息。

公路设施,重点调查不同等级公路及附属桥梁、隧道的地理分布、数量、技术等级、设防水平等信息。

水路设施,主要调查全国主要港口和地区性重要港口、三级及以上航道及通航建筑物、航运枢纽以及其附属设施的空间分布及灾害属性信息。

水利设施,主要调查水库、水闸、堤防等可能存在隐患的设施。

能源设施,主要调查油气管线、油气站库等自然灾害次生灾害危险源地理位置及灾害属性信息。

市政设施,主要调查市政道路及其附属桥梁地理位置、技术等级、基本物理属性和设防信息,以及市政供水厂、供水管线的分布、规模等级等基本物理属性信息。

公共服务系统,主要调查其地理位置、人员、功能与服务、应急保障能力等信息。

农业,主要调查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产量等信息。

工业和服务业,主要掌握区域国民经济行业门类人员、资产等信息。

资源与环境,主要调查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森林和草原的分布、蓄积量等信息,以及矿山资源的分布等信息。

承灾体调查流程和技术方法

承灾体调查任务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部门数据共享;二是实地调查。

(一)调查流程

对于人口、水利设施、三次产业、资源与环境等承灾体,主要基于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等已有普查成果,可以通过部门数据共享机制进行共享整理获取,同时对于不能满足普查时效的水利设施等可进行补充性调查更新。

对于铁路、航空、能源设施等承灾体,通过协调部门及企业力量,基于已有数据基础,进行必要的、可行的数据共享。

对于房屋、市政设施、公路设施、水路设施、公共服务系统等需要进行实地调查的承灾体,主要调查流程如下:

(1)普查前期准备。任务包括:成立组织协调工作组;了解各承灾体管理部门掌握的承灾体基础信息情况;在已有行业标准规范基础上,制定各类承灾体灾害属性要素采集要求和调查技术规范;承灾体调查教材开发及业务培训。

(2)普查数据整理及清查。根据承灾体灾害属性要素采集要求,共享各承灾体管理部门整理已掌握的要素信息数据,包括承灾体底图信息,并进行入库(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核实需要补充调查的承灾体信息,并进行底图准备和清查。

(3)实地调查和普查数据采集。根据清查结果,由应急管理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指导地方政府做好实地调查工作。

(4)承灾体普查数据质量核查。包括数据的复查、抽查和验收,核查调查数据的完整性、质量等。

(5)数据汇总和成果验收。

(二)外业调查技术手段

数据调查应充分利用高效的数据获取技术方法,包括遥感数据解译、无人机航拍数据提取等,并辅助人工现场调查与复核,提高数据调查的效率和质量。数据调查中主要应用的技术方法如下(图3—图5):

(1)遥感影像解译。以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分辨率优于0.8 米)为基础,通过对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提取房屋建筑等不同承灾体的轮廓范围以及地理坐标等信息,从而得到承灾体的空间位置分布信息,为承灾体的外业调查提供底图数据支撑。

图3 2013年芦山地震灾区临街房屋倒损案例

图4 尼泊尔地震加德满都附近倒塌的房屋

图5 2010年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对坐落于山区沟谷口冲洪积扇上的舟曲县城人员和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

(2)无人机航拍。充分利用无人机航拍的技术优势,对于部分调查人员难以进入的困难区域(如:山涧、悬崖、湖中心、封闭院落等)可以充分利用无人机机动性强,快速获取高清影像的能力,获取局部调查困难区域倾斜航空摄影数据,建立困难区域清晰三维模型数据,快速判别调查区域房屋建筑等承灾体的数量、高度等属性信息。

(3)数据调查App。人工现场调查可充分利用App 移动终端调查设备开展工作,实现调查目标的自动定位、数据调查的标准化录入。

承灾体调查成果

各类承灾体调查的成果包括不同类型承灾体调查地理信息数据库,实现承灾体数据集成管理、动态入库、统计汇总、数据分析、综合查询等功能;调查工作报告和调查成果分析报告。

结语

承灾体调查是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通过开展承灾体调查,可以有力提升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科学性:1)结合自然灾害致灾危险性以及承灾体脆弱性特征,可以掌握承灾体隐患的分布及数量等底数信息,为下一步灾害防治提供决策依据;2)应急响应和救灾可以更科学高效,人口等承灾体的分布可以使得应急响应和救灾更有针对性,也便于更科学地进行灾害损失评估;3)便于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为防灾减灾规划提供依据。

承灾体调查工作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承灾体调查涉及范围广,由于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且多灾种频发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自然灾害涵盖整个国土范围,承灾体调查基本涵盖了地表主要财富;二是承灾体调查任务重,特别是房屋调查工作量大,对于市政设施等全国的调查工作尚属首次,工作难度较大;三是承灾体调查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调查涉及多个部门,且各类承灾体调查技术差异较大,如何保障数据质量,对于调查机制保障和条块统筹协调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更好地开展承灾体调查工作,需要各部门紧密协作,加强数据共享机制建设,为地方任务开展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成果铺平道路;加强数据调查技术指导和质量管控,包括配套技术人员的指导,重视过程的审核把关,保证调查数据符合质量要求。

猜你喜欢

灾体房屋建筑灾害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我国海洋生态灾害承灾体脆弱性评估
灾害脆弱性相关概念探讨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探讨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房屋建筑设计中节能设计的探讨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对房屋建筑设计及其发展趋势的探讨
潮州市湘桥区洪涝灾害承灾体易损性及其变化
潖江蓄洪区洪灾承灾体脆弱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