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急诊消化内镜中的应用效果
2021-04-17尹立波庞秋萍
尹立波,庞秋萍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学,山东济南250014
急性食管异物嵌顿、消化道出血、肠道出血等急性消化道疾病多伴有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的特点,需要依靠快速、准确检查手段进行疾病鉴别及治疗[1]。急诊消化内镜诊疗为急性消化道疾病主要诊疗方式,但受患者疾病认知不足、消化道出血视觉刺激、生命体征不稳定等因素影响,极易并发强烈负性情绪、增加生理应激反应,可增加术后疼痛感受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加强急诊消化内镜诊疗护理干预尤为关键[2-3]。常规急诊消化道内镜诊疗中,护理重心多为稳定患者生命体征、指导患者配合消化内镜诊断检查为主,对患者诊疗期间心理感受、生理舒适感受关注较少[4]。系统化护理干预为以护理程序为核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充分体现护理中各个环节完整性、系统性的护理方式,具有提升整体护理效果、提升护理满意度的作用[5]。为此,该次研究方便选择该院2018年7月—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102例需经急诊消化内镜诊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评价系统化护理干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该院收治的102例需经急诊消化内镜诊疗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51例)、研究组(51例)。常规组男性29例、女性22例,年龄23~78岁,平均(48.63±6.08)岁;其中结肠病变11例、直肠病变19例、胃部病变21例。研究组男性31例、女性20例,年龄20~79岁,平均(49.01±8.47)岁;其中结肠病变9例、直肠病变18例、胃部病变24例;组间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符合医学伦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意识状态清晰、且可有效交流;无实质性脏器严重功能障碍者;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生命体征不稳定、处于昏迷状态者;严重呼吸衰竭、哮喘等疾病者;凝血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对症护理、讲解消化内镜检查注意事项、叮嘱患者术前禁水禁食、检查前肠道准备、术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等常规护理干预。
研究组(实施系统化护理):(1)完善护理流程:收集、统计既往急诊消化内镜诊疗患者意见反馈,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进行护理流程的优化;召开急诊消化内镜护理流程会议,将护理人员依据实际情况进行护理流程责任划分,包括术前健康教育、患者及家属情绪安抚、诊疗配合、术后指导等,要求护理人员与患者互换身份进行护理流程完善,保证急诊消化内镜诊疗护理流程符合患者实际需求;(2)护理培训:依据护理流程及责任划分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主要培训侧重点包括流程完整性、各个环节护理配合等,并进行消化内镜操作技术、急诊止血方式、内镜操作中患者实际感受、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方法等基础护理操作;同时展开护理演练,在演练期间持续性完善护理流程,以保证护理人员配合默契程度;(3)护理实施:①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对患者讲解医师初步诊断结果,向患者介绍消化内镜检查优势、必要性及检查期间不适感受,对于出现面色苍白、频频出汗、手脚发凉等高度紧张情绪者予以心理疏导,同时对其家属讲解稳定患者情绪状态重要性,以稳定患者生命体征;遵医嘱进行医疗器械准备,检查仪器性能、备品效期等,并准备抢救设备;控制环境噪音,对于出血量较大、身体发冷者为其准备棉被,为呕血者准备接收容器;以缓解患者紧张情绪;②术中:帮助患者摆为舒适体位,指导患者以深呼吸方式进行情绪调节,保证语气温和,对于情绪高度紧张者予以抚摸后背、握手等肢体接触缓解其不适感;在进行治疗前,告知患者接下来操作步骤,以降低患者应激反应;患者麻醉完成后依据诊疗时长关注患者体温变化,予以输液加温、减少皮肤裸露情况减少患者体温散失;③术后:将患者送入观察室观察,并帮助其摆为侧卧位避免误吸;术后指导患者及家属饮食;主动询问患者术后不适感受,对于腹部不适者指导患者改变体位;对于经胃镜诊疗后出现喉部不适者指导其以生理盐水含漱、含用草珊瑚含片等缓解不适感受;告知患者不良反应均为正常现象,术后可自行消失;叮嘱患者注意休息、遵医嘱用药,避免辛辣刺激饮食,以降低消化道黏膜刺激。
1.4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①比较组间护理后舒适感受,以GCQ(舒适度量表)表示,共28项评价内容,每项评分范围1~4分,分数高表示舒适度高;②比较组间护理后疼痛感受,以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范围为0~10分,分数高表示疼痛程度高;③比较组间护理前后患者情绪状态,以SDS(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表示,其中SDS分值临界点为53分,SAS分值临界点为50分,小于分之临界点表示无抑郁、无焦虑情况,处于临界点或在临界点以上,表示存在抑郁、焦虑情绪,且分值高表示抑郁、焦虑情绪严重;④比较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腹部不适、呛咳、恶心;⑤比较组间护理满意度,患者离院前对其以我院自制量表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包括护理流程、护理质量、护理效果,满分10分,0~5分、6~7分、8~10分分别表示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总例数×100%;此量表Cronbach’sα为0.91,效度良好。
1.5 统计方法
研究选SPSS 24.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舒适感受及疼痛感受
研究组GCQ评分较常规组高、VAS评分较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舒适感受及疼痛感受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舒适感受及疼痛感受对比[(±s),分]
?
2.2 护理前后组间情绪状态
护理前组间患者SDS、SAS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SDS、SAS评分较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组间情绪状态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组间情绪状态对比[(±s),分]
?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2%(2/51),较常规组15.69%(8/51)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2.4 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6.08%(49/51),较常规组84.31%(43/5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消化内镜诊疗属侵袭性操作,易增加患者恐惧、紧张情绪,增加消化道黏膜应激反应,诱发溃疡、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同时情绪高度紧张可增加检查期间生理应激反应,影响消化内镜诊疗准确性,甚至增加诊疗意外创伤、增加检查疼痛感受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需加强护理干预[6-7]。常规急诊消化内镜诊疗护理多以患者手术准备、生命体征监测等为重心实施护理干预,对患者实际需求关注度较少,因此护理效果具片面性。
系统化护理为以人性化护理为原则、以保证护理流程完整性为过程、以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为目的的护理方式,在护理期间通过保证各个护理环节完整性、连续性,达到提升护理效率、提升治疗效果的目的[8-9]。该次研究中对研究组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并结果中发现,研究组患者GCQ评分较常规组高、VAS评分较常规组低,考虑原因为,在对研究组患者系统化护理干预中,对其术前心理护理、相关用品准备,术后腹部不适指导、喉部不适指导中,可稳定患者情绪状态并提升其体感舒适度[10]。研究结果发现,护理前组间患者SDS、SAS评分相近;护理后研究组SDS、SAS评分较常规组低,考虑原因为,在对研究组实施系统化护理期间,通过心理护理可直接对患者情绪状态产生影响,同时肢体抚触干预、人性化护理等干预措施,可通过提升患者体感舒适以降低其心理应激反应,进而达到改善其情绪状态的效果[11]。黄鑫源[12]在研究中发现,对经消化内镜检查患者实施综合性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情绪状态、提升护理依从性,与该次研究观点一致。
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2%,较常规组15.69%低,护理满意度为96.08%,较常规组84.31%高,考虑原因与系统化护理中研究组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性强、内镜检查耐受力增强相关,即通过术前讲解可提升患者内镜检查认知水平、降低诊疗戒备情绪,抚触疗法分散患者紧张情绪注意力,可保证患者消化内镜诊疗期间生命体征稳定性、促进检查后患者各项组织机能恢复,进而达到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效果;并通过人性化护理可进一步降低患者护理排斥感、提升护理满意度[13-14]。王雪飞等[15]在研究中对消化内镜诊疗患者护理干预中强调人文关怀,并在结果中发现,其护理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4.0% vs 13.0%),且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96.0% vs 84.0%),与该次研究结果相近,证实在对消化内镜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予急诊消化内镜诊疗患者护理干预中,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可提升患者舒适感受、缓解检查后疼痛感受,同时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