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2021-04-17蒋亚洲闫京京沈男朱苏月乔继冰

中外医疗 2021年4期
关键词:紫癜二聚体过敏性

蒋亚洲,闫京京,沈男,朱苏月,乔继冰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儿科,江苏宿迁223800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微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该疾病常见于儿童[1]。引起过敏性紫癜原因有多种,其中包括感染、食物过敏、药物过敏、花粉等原因导致的过敏,目前对过敏性紫癜过敏原因尚未明确,因此加大过敏性紫癜诊断难度[2]。经相关资料显示,血清DD水平变化对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有较大帮助,血浆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降解后的特异产物,可以对纤维蛋白是否生成进行测定,可为原发性与续发性纤溶亢进症提供重要依据。因此该研究方便选取该院在2016年5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5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与同期到该院进行体检25名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均对两组患儿采取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两组患儿血浆D-二聚体含量进行测定,分析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在此期间收治的5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与同期到该院进行体检25名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5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作为实验组,25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照组25名儿童最小年龄5岁,最大年龄12岁,平均年龄(6.21±1.06)岁;男15名,女10名。实验组50例患儿最小年龄4岁,最大年龄13岁,平均年龄(6.18±1.09)岁;男25例,女25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两组研究对象在采血前1个月无服药史;②实验组患儿符合过敏性紫癜诊断标准;③该研究经医院伦委员会批准;④研究对象家属对该次研究均表示知情,并同意参与其中。

排除标准:①有家族性出、凝血疾病史;②沟通障碍患儿。

1.2 方法

待患儿入院后2 d对其进行第1次采血,在患儿恢复2~3周,对其进行第2次采血。医务人员采取3 mL静脉血,将其放置浓度3.3%枸橼酸钠抗凝试剂中并摇匀,使用低温离心机将血清进行分离,以3 000 r/min离心15 min,之后将其放置在零下70℃的冰箱中进行保存;检测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D-二聚体的含量。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血浆D-二聚体变化,并进行详细记录。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血浆D-D水平变化

实验组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浆D-D水平高于对照组健康儿童血浆D-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血浆D-D水平变化对比[(±s),mg/L]

表1 两组患儿血浆D-D水平变化对比[(±s),mg/L]

?

2.2 过敏性紫癜患儿初期与恢复期血浆D-D水平变化

过敏性紫癜患儿初期血浆D-D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血浆D-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过敏性紫癜患儿初期与恢复期血浆D-D水平变化对比[(±s),mg/L]

表2 过敏性紫癜患儿初期与恢复期血浆D-D水平变化对比[(±s),mg/L]

?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是常见小儿血管炎性综合征之一,过敏性紫癜又称自限性急性出血症,是一种侵犯皮肤与其他器官细小动脉血管的过敏性血管炎,该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紫癜、腹痛、肾损害、关节痛等,并且该疾病是儿童时期常见疾病[3]。过敏性紫癜多发生于秋季与冬季,按照症状持续时间可将其分为普通过敏性紫癜、慢性过敏性紫癜;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单纯性过敏性紫癜、腹型过敏性紫癜、关节型过敏性紫癜、肾型过敏性紫癜、混合型过敏性紫癜;单纯过敏性紫癜是临床较为常见紫癜类型,单纯过敏性紫癜是指病变侵犯真皮层毛细血管和小动脉血管,而导致血管壁血管坏死;腹型过敏性紫癜是指消化道黏膜、腹膜脏器毛细血管受病变侵犯,导致出现一系列消化道症状;关节型过敏紫癜是指关节部位毛细血管受到病变侵犯,而导致关节出现炎症;肾型过敏性紫癜是指肾小球受到病变侵犯,而导致患者出现蛋白尿、血尿的现象;混合型过敏性紫癜是指除单纯性外,存在2种或2种以上疾病类型。过敏性紫癜典型症状分为4种,分别为皮肤紫癜、关节症状、胃肠道症状、肾脏损伤,皮肤紫癜是指患者四肢及臀部出现不同程度皮疹,皮疹在初期为红色,并且高于皮肤表面,会伴有瘙痒等症状,待数日后皮疹颜色变为暗紫色;关节症状是指患者下肢关节可能会出现肿胀的现象,并影响活动范围;胃肠道症状是指患儿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的症状,严重可能会出现消化道出血、肠坏死、肠穿孔等症状;肾脏损伤是指患者可能出现蛋白尿、血尿的现象。除上述4种典型症状外患者可能伴有生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呼吸道等症状。

引发该疾病病因可能与感染、免疫絮乱、遗传等因素有关,但目前对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进而增加对过敏性紫癜诊断难度,不利于临床治疗方案制定[4]。经相关资料表明,真皮血管内栓塞的现象可通过敏性紫癜皮疹活检中观察,因此该研究通过对D-D水平检测可以分析止血异常在过敏性紫癜中的作用[5]。

D-D交联纤维蛋白单体交联后经纤溶酶切断的特异性降解产物,若D-D水平升高,则表明体内有凝血酶生成或继发性纤溶,D-D水平是对体内存在高凝状态与继发纤溶亢进分子反应的标志物[6-7]。

若血浆中D-D水平升高,说明患儿体内存在高凝状态,有微血栓形成。经该研究结果显示,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浆D-D水平(4.11±2.36)mg/L显著高于健康儿童血浆D-D水平(0.26±0.14)mg/L(P<0.05)。据此表明,患儿体内存在高凝状态,可给予患儿适当使用肝素等抗凝药物进行治疗。过敏性紫癜患儿初期血浆D-D水平(4.11±2.36)mg/L高于恢复期血浆D-D水平(1.13±0.53)mg/L(P<0.05)。经郑华等[8]研究表明,初期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浆D-D水平(4.10±52.51)mg/L显著高于恢复期血浆D-D水平(1.12±0.44)mg/L(P<0.05)。其研究结果与上述该研究结果相一致,据此说明,随着患儿病情变化血浆D-D水平会随之变化,血浆D-D水平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此外该研究在对患儿进行血浆D-D水平检测时,也对患儿凝血功能进行了检查,其中包括凝血酶还原时间、抗凝血酶原-Ⅲ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经检测后5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凝血功能未出现异常,均在正常范围值内,但D-D水平有显著升高,据此说明血浆D-D测定具有较高敏感性,可以有效检测出患儿体内血液是否存在高凝状态,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9-10]。

目前临床治疗该疾病方法有一般治疗,包括避免过敏源、休息、饮食、体位护理、皮肤护理;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乙酰氨基酚、布洛芬、萘普生)、糖皮质激素(甲波尼龙、地塞米松、泼尼松)、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他克莫司、硫唑嘌呤)、抗过敏及抗组胺药物(孟鲁司特钠、维生素C注射液、氯雷他定)、抗凝剂(阿司匹林、双嘧达莫、低分子肝素)。

在对患儿进行治疗时要注意,患儿在发病时皮肤会出现血点,因此患儿会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因此医务人员在治疗过程中要对患儿进行安慰,将其讲述治愈病理,树立患儿治疗信心,同时嘱咐患儿要注意休息,少活动,进而减缓血液循环的速度,在缓解期嘱咐患儿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防止感染现象发生,要对患儿饮食进行调节[11]。此外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保暖,避免劳累、生气,防止感冒,禁食用引起过敏的食物和药物,若患儿病情反复发作时,要对其原因进行查找,进行针对性治疗[12-13]。

综上所述,过敏性紫癜患儿在发病时血浆D-D水平会有所升高,这一指标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高可靠依据,对患儿预后有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紫癜二聚体过敏性
过敏性鼻炎别再吃冰了
不可小觑过敏性哮喘
说说过敏性紫癜
谨防过敏性休克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激素在过敏性紫癜的应用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
D-二聚体检测参考区间的验证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