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红色元素在掐丝工艺画中的研究应用
2021-04-17李和和
文 李和和
作为现代特色金属工艺品之一的掐丝工艺装饰画,其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特征。本文从掐丝工艺画制作工艺入手,对结合陕北红色元素创作出的具有地方韵味的掐丝工艺作品展开论述。
一、陕北红色元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人们的文化观、价值观都因此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红色文化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较高的文化价值。而陕北延安作为红色文化的发源地,对于宣传红色文化、革命精神和拓展教育,都有很大的意义和价值。陕北红色元素的提取主要从红色事件、故事等相关的一系列人、事、物中进行总结提炼。
其中以“人”为例,红色元素主要指的是特定时期情景下的特定人物。把伟人的形象与红色文化结合,从而产生传播红色文化的精神意义。“物”则指在当时的情景中使用的物品。例如,延安枣园革命旧址,曾是中共中央书记所住地,其内窑洞、飞机楼,还有窑洞里的土炕、桌子、椅子、革命时期使用的搪瓷杯。“事”则指的是相应时期发生的事件。例如,在此处召开的政治会议等。这些都可以作为红色元素从而转化到掐丝工艺画的创作之中。
二、掐丝工艺画的历史背景及特点
要创作掐丝工艺装饰画,首先是设计底稿,将设计好的底稿用复写纸拓印或者机器打印的方式印在铜、玻璃、铁皮、木板、PVC等几乎所有的材质表面上,也可以印在盘子、扇、布等物品之上;然后根据最初设计的图案线稿,使用3~5毫米的金银丝线或者其他金属丝线利用镊子通过弯曲转折的手法掐至完成,在掐丝的同时使用粘丝胶将金属丝线固定在底板之上;最后把天然砂石粉末用清水淘洗与固沙胶以1∶1.5的比例混合,对封闭的金属丝线区域进行填涂即完成。为了让画面看起来更加精美细致,一般会在填色完成晾干后再用A、B水晶胶混合覆膜,使画面更加光亮平整。
(一)掐丝工艺画的历史背景
掐丝工艺画其实是由掐丝景泰蓝的改良与创作而来。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或者“掐丝珐琅”。顾名思义,景泰蓝在制作时一般是在铜胎上用铜丝掐绘图案,利用焊接的手法将铜丝镶嵌在铜胎之上,再将色釉用蓝枪点蓝在铜丝围成的封闭区域中进行反复烧制,随后抛光、镀金完成。景泰蓝制作工序复杂、要求严格,是皇家的一种工艺制品,而其图案选取时,常常以凸显皇家贵族的权力威严、取悦帝王为主,所以整个工艺制品在设计完成后显得尤为华丽精致。在当时其价值可与玉石宝器媲美,而现如今人们通过对景泰蓝工艺的反复推敲创新制作出掐丝工艺画。因其纯手工制作,画面效果令人惊叹,充分展示出掐丝工艺画独有的华丽、典雅、质朴的艺术特色与艺术个性,颇受人们喜爱,所以掐丝工艺画成为一种高档的现代家居装饰工艺品。
(二)掐丝工艺画的特点
掐丝工艺画在颜色的制作中通常使用天然的矿物颜料,其色相自然、真实、耐久,色泽饱满,所以作品色彩丰富、统一、自然;在填色完成后,画表面通过技术处理进行覆膜,不管何种材质的底板画面都如同水晶玻璃一般透亮光滑,不怕水、不怕潮且永不褪色,所以非常适合装饰一些洗浴中心、浴室等特定的场合;又因其做工要求精细烦琐,无法用机械代替,所以需工艺师纯手工制作。可想而知,当图案设计精美的作品应用流畅的金丝掐制,和谐的色彩搭配填涂,必然能给人们带来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
三、掐丝工艺画的工艺技术应用
掐丝工艺画需要工艺师通过对生活中“真善美”的提炼、加工、转化,从而设计出可以切实反映自己内心追求与意境的底稿,再对底稿进行制作。所以,掐丝工艺画相比其他艺术作品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出工艺师的“心灵手巧”。也是因为其图案造型清晰细腻,视觉效果淳朴浑厚,才可流行至今,广受人们喜爱。其制作步骤分设计底稿、拓印描图、掐丝、点蓝、覆膜等多个环节,而其中掐丝、点蓝、覆膜则是制作的关键。
(一)掐丝工艺
先将金丝用捋丝板慢慢捋直,再把金丝的首端剪平,随后沿着事先设计好的图案线条均匀地涂抹上粘丝胶,片刻后沾丝。在沾丝的过程中双手配合在上胶的部位把金丝的侧面粘牢,部分图案完成时要断丝,断丝时要注意将剪丝剪刀垂直于底板,切勿斜剪,这样可以避免下一步填色时,颜色从角口漏出出现串色现象影响画面效果。而对于一些细致的拐角点,则需用镊子配合完成,使得金丝在粘的过程中更加流畅,形成优良的视觉体验。粘丝结束后,用手指或者镊子柄按压金丝上方,让金丝更加服帖、牢固。有时在掐丝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多个同样的图形,如大小不一的圆形、树叶、鱼鳞片等,可以找一个类似图案中圆形大小的圆柱体,将金丝捋直后依序缠绕在圆柱体上,再将圈好的丝圈从模具上取下剪断,而图1作品在制作树叶的形状时,是将丝圈剪成半圈状进行调整粘贴,以使掐丝工序完成。
图1
(二)点蓝工艺
在点蓝的过程中最要注意的就是串色,所以在上色时旁边准备一杯清水、一包纸巾,便于随时清理上色的铲头。用固沙胶把釉料调和好后用铲刀把釉料一点点地上到对应的掐丝画面上并拨均匀。釉料填涂到丝面的一半即可,上完色后画面会有凹凸不平的效果,按住画板在桌上轻晃摇,使画面均匀平整。而在创作的过程中难免会使用过渡色。例如,图2中山石的色彩晕染,就是用固有色与白色填涂,用铲刀在两色间平划,即在画面中呈现出明暗深浅自然过渡的效果。相对于顶部的留白则需要一次性做完。像作品中窑洞格子窗这些精细部位的处理时,需要在该部分蘸取清水,再用铲刀尖填色。上完颜色要检查画面,不串色,颜色不盖丝,画面平整自然不需要调整修改,之后将做完的画晾干作品即完成。
图2
(三)覆膜工艺
为了让掐丝工艺作品的呈现达到钻石般效果,需要对上色完成后的作品进行覆膜。覆膜时选择干净平整的平面铺上一层塑料膜,将完成的画平放在膜上,一定要保持画面的水平整洁,接着用水晶胶以3∶1的比例A胶与B 胶调配,调配时可使用一次性塑料杯为基准。将适当比例的A、B胶均匀搅拌,充分调和。最后,把调好的胶均匀倒注在画面的每个部位,厚度不超过1毫米,胶在画面上会自然地流平晾干,一般20小时左右完成。在画面未干之前不得有任何触碰及杂质污染,否则会影响画面整体效果。
四、总结
为更好地传承、传播陕北红色文化,可将传统手工艺制品与提取出的红色元素相结合创作。就如本文通过实践的方式将红色元素大胆联想、巧妙应用到掐丝工艺画中,在工艺作品中感受当地的文化底蕴。所以,在艺术创作中只有注入文化灵魂,让艺术作品被欣赏时,艺术客体可以感受到作品背后的人文精神进而与艺术家达到精神上的共鸣,才可以称其为艺术作品。掐丝工艺画若要走得更好更远,亦需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