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厕改造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2021-04-17张鹏飞高静华

青海民族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普及率回归系数农村居民

张鹏飞 高静华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872;德国海德堡大学,德国 海德堡 69117)

一、引 言

农厕改造对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实现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大力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其中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是我国乡村振兴的突出短板。 农厕改造是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关乎农村居民生活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推进“厕所革命”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中,多次强调“小厕所,大民生”,将农厕改造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工作推进。 截至2017 年,经过农厕改造后我国农村累计使用卫生厕所的户数为2.17 亿户, 普及率达81.7%,“厕所革命”取得显著成效。

农厕改造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同时,对乡村振兴产生着深远影响。 农厕改造具有一定的健康效益,农厕改造提高了居住环境质量,降低了农村居民因厕所主要致病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引发的消化系统疾病和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患病率,进而有利于降低相关医疗费用支出,避免因病致贫。 如农厕改造以来我国农村居民消化系统疾病死亡率和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标准化死亡率(1/10 万)分别自2010 年的18.42 和7.73 下降到2017 年的14.41和7.56;农厕改造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农厕改造对于粪污的集中化处理能够降低处理的成本和提高相关二次能源的产量,二次能源则可以进一步用于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因此农厕改造既降低了农村居民对粪污处理的消耗性支出,也降低了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成本。 如农厕改造过程中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沼气产量自2010 年的18.81 立方米上升到2017 年的21.76 立方米;农厕改造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改厕过程中强化了农村居民卫生意识,促进不良生活习惯、不良生产方式的改变,进而有利于增强农村居民预防疾病的能力,同时农厕改造提高了农村的生态环境, 改善了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幸福感,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再生产。 因此,理论上农厕改造具有的健康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2010~2017 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农厕改造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本文的研究主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农厕改造是否能够显著降低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规模和贫困发生率? 为此本文从农厕改造投资、卫生厕所普及率两个维度分别实证检验了农厕改造对乡村振兴的影响。 其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丰富的农村医疗卫生资源能够促进农村居民对生态环境污染危害、疾病危害的认知,进而有利于加强农厕改造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精准扶贫能够精准锁定导致贫困的深度原因,而“厕所革命”是影响农村地区脱贫攻坚的关键问题, 本文分析和检验了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精准扶贫政策能否加强农厕改造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其三, 如果农厕改造对乡村振兴存在显著影响,那么影响的作用机制是怎么样的,本文因此进一步分析和检验了农厕改造对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

二、文献综述

卫生厕所是农村小康生活必不可少的设施,也是推动乡村振兴、农村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农村以往传统卫生系统旱厕存在诸多弊端,严重危害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 旱厕作为简单的基础设施,管理粪污极其困难,既缺乏对蚊蝇的隔断措施又无法避免粪污的渗漏,进而造成农村地区传染病和消化系统疾病高发现象。 同时旱厕对粪污的处理能力有限,无法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处理模式,既阻碍了二次能源的转化,又污染了农村生态环境。 农村旱厕缺乏统一的管理,不具备统一收集粪污进行堆肥处理的功能,无法转化为有机农肥进行农业生产活动, 而享用卫生厕所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生活需要,而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是新时代补齐民生短板的要求(青连斌,2018)。

推进“厕所革命”、实施农厕改造能够有效地解决旱厕存在的弊端,同时能够为我国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厕所是病菌污染的主要来源,厕所环境的改善能够降低使用者对病菌暴露和感染的风险(Verani,2014),而农厕改造提高了厕所环境,能够有效的降低农村贫困地区居民疾病感染率和相关医疗费用支出,如金小林等(2011)对江苏省农厕改造取得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发现农厕改造后农村居民血吸虫、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和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分别下降了100%、44.5%和34.2%, 相关疾病医疗支出下降了82.8%。 农厕改造能够推动农村沼气系统和粪污转化为有机肥项目的发展,进而可用于农村贫困地区生产生活,降低其生产生活支出。 农厕改造后, 结束了以往对粪污以户为独立个体的处理方式,能够进行统一集中处理,有利于提高处理效率,促进农村沼气产出和有机肥转化。 如Poschl 等(2010)对不同沼气系统的能源效率进行了评价,发现沼气系统由单一类型向多原料类型的改造有利于提高沼气系统的能源效率。 Hongtao 等(2010)对农村使用的有机肥和化肥的能耗、投入成本和污染物排放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有机肥相较于化肥具有低能耗、低投入和无污染的特点。 此外农厕改造工程由国家和地方财政共同出资,属于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财政政策与精准扶贫的相互结合,能够保障二者相互补充、相互完善,进而有利于农村贫困地区扶贫攻坚的胜利(张鹏飞,2019)。

整体而言, 农厕改造能减少粪污中的致病菌,保障农村居民身体健康,通过集中处理后又能够增加肥源和沼气产量, 降低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成本,是一种典型的生态扶贫,实现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乡村振兴的有效结合。 然而目前现有农厕改造研究多为简单的现状描述,很少将其与乡村振兴联系起来分析其内在逻辑,导致与民生紧密相连的农厕改造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常常与农村问题割裂开来,因此本文则力图重树二者的联系。

三、计量模型、变量定义与数据描述统计

(一)计量模型

首先本文要检验农厕改造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因此构建农厕改造对乡村振兴的计量模型如下:

式(1)中,povertyit表示农 村贫困,transformit表示农厕改造,controlsit表示控制变量集合,εit表示随机扰动项;式(1)中如果transform的回归系数α1显著为负,那么意味着农厕改造能够显著降低农村贫困,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

进一步,考虑到农村医疗卫生资源影响到农村居民对生态环境污染危害、疾病危害的认知,进而会调节农厕改造对乡村振兴的影响;而精准扶贫能够精准锁定导致农村贫困的深度原因,做到精准帮扶,在农厕改造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上同样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本文因此检验了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精准扶贫政策能否加强农厕改造对乡村振兴的影响, 在式 (1) 的基础上引入变量moderationit及transformit×moderationit交乘项,构建如下调节效应模型:

式(2)中,moderationit分别表示农村医疗卫生资源和精准扶贫政策;如果回归系数β1分别显著为负且β3分别显著为负,则意味着农村医疗卫生资源和精准扶贫政策能够显著加强农厕改造对农村脱贫的影响。

最后, 如果农厕改造对乡村振兴存在显著影响,本文则进一步考察了农厕改造对乡村振兴影响的作用机制,构建如下中介效应模型:

式(3)中,mediationit表示机制变量;根据式(3)模型检验,如果回归系数α1和δ1均显著,γ1且γ2和均显著,同时γ1有所降低,则表明农厕改造可以通过影响机制变量进而影响到乡村振兴, 此时机制变量mediationit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如果回归系数α1和δ1均显著,且γ1不显著而γ2显著,也表明农厕改造可以通过影响机制变量mediationit进而影响到乡村振兴,此时机制变量mediationit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二)变量定义

乡村振兴的重要指标是贫困人口规模和贫困发生率,农村贫困人口规模和贫困发生率能够客观反映乡村振兴的整体进展状况。 因此本文选取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农村贫困人口规模、农村贫困发生率两个维度来衡量农村贫困。 对于农村贫困人口规模和贫困发生率,即应保证贫困测量方法的科学性,也应保证贫困数据的有效性,同时还要保证贫困数据在不同地区间具有可比性。 本文选取的农村贫困人口规模和贫困发生率相关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该数据以“全国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为基础,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抽取了约16 万户开展调查,样本规模、 样本分布和抽样结果进行了严格评估,能够客观地反映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农村贫困状况,其中西藏地区由于数据缺失予以剔除。

卫生厕所普及率和农厕改造投资是体现农厕改造状况的重要因素。 其中卫生厕所普及率能够反映出农村改厕的效果,农厕改造投资则能够反映出农厕改造的力度,因此本文选取各地区卫生厕所普及率、 农厕改造投资分别作为农厕改造测度指标,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

农村医疗卫生资源和精准扶贫政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强农厕改造对乡村振兴的影响。 对于农村医疗卫生资源,本文采用农村每千人拥有的卫生人员数量作为测度指标,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精准扶贫政策是相对于粗放扶贫的一种概念,对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和脱贫成效六个方面做到精确瞄准。 2013 年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考察时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之后于2014 年1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详细规制了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精准扶贫思想逐步落地。 因此本文以2014 年为时间分界点,进一步考察精准扶贫前后农厕改造对乡村振兴影响的变化情况。 本文采用二值变量定义精准扶贫政策,其中2014 年以前定义为0,代表没有实施精准扶贫政策,2014 年及以后定为1, 代表实施了精准扶贫政策。

对于农厕改造影响乡村振兴的机制检验,上述分析过程中表明农厕改造具有的健康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作用。 健康效益保障农村居民健康、降低了医疗费用支出;经济效益降低了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支出;社会效益提高了农村居民幸福感、保障了劳动力再生产。 这些效益最终体现在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上。 因此本文将能够反映各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衡量指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机制变量进行检验,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控制变量中,本文通过分析可能会对乡村振兴产生影响的因素,选取地区生产总值、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农村人口数量、农林水财政支出和农村人均农林牧渔业产值作为控制变量。 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农林水财政支出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其余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三)数据描述统计

表1 报告了各变量描述性统计。 2010~2017 年期间我国各省、 自治区和直辖市平均人口规模为276.05 万人,平均贫困发生率为9.13%,截至2017年北京、福建、广东、江苏、上海、天津和浙江7 个地区实现了农村脱贫, 贵州农村贫困人口达295 万人,在各地区农村贫困人口规模中最高,新疆农村贫困发生率为9.9%,在各地区农村贫困发生率中数值最高。2010~2017 年期间我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平均卫生厕所普及率为74.11%, 截至2017 年陕西省卫生厕所普及率最低,仅为47.15%,而上海卫生厕所普及率最高,为99.18%;人均农厕改造投资方面,黑龙江人均农厕改造投资最低,仅为3.67 元,而山东人均农厕改造投资最高,为106.42 元。

表1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

续表:

四、实证检验

(一)农厕改造对乡村振兴的影响

在进行农厕改造对乡村振兴影响的计量回归之前,本文首先从总量的角度大致观察农厕改造与农村贫困之间的关系。

图1 农厕改造投资与农村贫困人口规模关系

图2 卫生厕所普及率与农村贫困人口规模关系

图3 农厕改造投资与农村贫困发生率关系

图4 卫生厕所普及率与农村贫困发生率关系

图1、图2、图3 和图4 分别显示了农厕改造投资与农村贫困人口规模关系、卫生厕所普及率与农村贫困人口规模关系、农厕改造投资与农村贫困发生率关系和卫生厕所普及率与农村贫困发生率关系。 由图可见,农厕改造投资、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与农村贫困人口规模呈现负相关关系;农厕改造投资、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与农村贫困人口规模呈现负相关关系,即农厕改造投资越高、卫生厕所普及率越高,农村贫困人口规模、农村贫困发生率越低,大致观察后发现农厕改造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

本文接下来采用式(1)来检验农厕改造对乡村振兴是否存在显著的影响。 表2 报告了农厕改造对乡村振兴影响的回归结果。 基于农村贫困人口规模维度,表2 第(1)和(2)列分别显示了农厕改造投资对农村贫困人口规模影响的回归结果、卫生厕所普及率对农村贫困人口规模影响的回归结果。 其中transform_num 回归系数在5%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农厕改造投资能够显著降低农村贫困人口规模,transform_rate 回归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卫生厕所普及率能够显著降低农村贫困人口规模。 基于农村贫困发生率维度,表2 第(3)和(4)列分别显示了农厕改造投资对农村贫困发生率影响的回归结果、卫生厕所普及率对农村贫困发生率影响的回归结果。 其中transform_num 回归系数在5%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农厕改造投资能够显著降低农村贫困发生率,transform_rate 回归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卫生厕所普及率能够显著降低农村贫困发生率。

结合表2 回归结果,可见无论基于农村贫困人口规模维度,还是基于农村贫困发生率维度,农厕改造均能够显著降低农村贫困,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 控制变量方面,经济发展水平是降低农村贫困的关键,本文的回归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降低农村贫困,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 而农村人口数量越多越容易导致农村贫困,一方面农村人口收入水平相对较低,面临贫困风险的概率较高,农村人口数量的增加导致农村贫困人口数量的均值增加;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生产资料、生产技术有限, 农村人口数量的增加降低了人均生产资料、生产技术的拥有,不利于人均收入的增长,进而容易引发贫困问题。 此外农林水财政投资能够优化农业生产设施,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

表2 农厕改造对乡村振兴影响的回归结果

(二) 农村医疗卫生资源和精准扶贫政策的调节效果

接下来采用式(2)进行回归来检验农村医疗卫生资源和精准扶贫政策能否加强农厕改造对乡村振兴的影响。 表3 报告了农村医疗卫生资源和精准扶贫政策能否加强农厕改造对乡村振兴影响的回归检验,其中表3 第(1)~(4)列、(5)~(8)列分别是基于农村贫困人口规模、农村贫困发生率维度的回归结果。

基于农村贫困人口规模维度,表3 第(1)列和第(3)列transform_num 回归系数均在10%水平上显著为负,medical 回归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target 回归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 交乘项transform_num×medical 和transform_num×target 回归系数均在5%水平上显著为负, 表明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精准扶贫政策能够加强农厕改造投资对农村贫困人口规模的负向影响;表3 第(2)列和第(4)列transform_rate 回归系数分别在5%和1%水平上显著为负,medical 回归系数在5%水平上显著为负,target 回归系数在10%水平上显著为负, 交乘项transform_rate×medical 和transform_rate×target 回归系数均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 表明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精准扶贫政策能够加强卫生厕所普及率对农村贫困人口规模的负向影响。

基于农村贫困发生率维度,表3 第(5)列和第(7) 列transform_num 回归系数分别在5%和1%水平上显著为负,medical 回归系数在5%水平上显著为负,target 回归系数在5%水平上显著为负, 交乘项transform_num×medical 和transform_num×target回归系数均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 表明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精准扶贫政策能够加强农厕改造投资对农村贫困发生率的负向影响;表3 第(6)列和第(8)列transform_rate 回归系数分别在1%和5%水平上显著为负,medical 回归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target 回归系数在5%水平上显著为负, 交乘项transform_rate×medical 和transform_rate×target 回归系数均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 表明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精准扶贫政策能够加强卫生厕所普及率对农村贫困发生率的负向影响。 整体可见,无论基于农村贫困人口规模维度还是农村贫困发生率维度,农村医疗卫生资源和精准扶贫政策均能够显著加强农厕改造对农村贫困的负向影响,进而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

究其原因,一方面农村医疗卫生资源与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息息相关。 以往由于传统厕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危害着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而农村医疗卫生资源丰富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释放农村居民的医疗保健需求,增加了农村居民医疗费用支出,导致农村居民逐渐意识到传统厕所污染等环境污染造成的健康水平降低问题,进而促进了农村居民对农厕改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农村医疗卫生资源能够促进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 农村医疗卫生资源有利于医疗卫生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农村医疗卫生资源越丰富,越有利于加强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 加深对传统厕所污染等环境污染危害的认知,同样有利于促进农厕改造,加强农厕改造对乡村振兴的影响。

理论上而言,精准扶贫政策能够精确瞄准导致农村贫困的深层原因,通过锁定扶贫对象、制定针对性的项目、合理安排扶贫资金使用,能够取得较好的脱贫成效。 而传统厕所环境污染问题增加了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甚至因病致贫,精准扶贫政策能够锁定农村居民因病致贫的原因,促进农厕改造。 精准扶贫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挥生态扶贫的作用,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在保障居民身体健康的同时, 也能够做好环境污染物的二次转化,更加高效的用于农业生产生活,降低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成本,进而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 而农厕改造则是生态扶贫的典型, 自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以来,对于农村扶贫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积极发挥生态扶贫作用,进行“厕所革命”,促进农厕改造,通过建造和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了对粪污的管理和处理,大大提高了二次能源的转化效率,加快了乡村振兴的进程。

表3 农村医疗卫生资源和精准扶贫政策的调节效果检验

续表:

(三)农厕改造对乡村振兴影响的作用机制

接下来本文进一步检验农厕改造对乡村振兴影响的作用机制。 农厕改造具有一定的健康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健康效益有利于降低农村居民的医疗费用支出,经济效益有利于降低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支出, 社会效益有利于保障劳动力再生产。 这些效益最终是以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表现出来的, 即农厕改造之所以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是因为农厕改造提高了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因此作用机制是农厕改造通过提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而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本文采用式(3)来检验这种作用机制是否成立。 其中式(3)分三步进行依次回归检验, 其中第一步对应式(3)第一行模型回归,其与式(1)相同,用于检验农厕改造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是否显著,表2 已经表明无论基于农村贫困人口规模维度,还是基于农村贫困发生率维度, 农厕改造均能够显著降低农村贫困,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因此式(3)的第一步已经得到证明,本文接下来对式(3)中的第二步和第三步进行回归检验。

表4 报告了农厕改造对乡村振兴影响作用机制的第二步和第三步回归结果。 其中表4 第(1)列和(2)列分别是采用农厕改造投资、卫生厕所普及率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回归的式(3)中第二步检验结果, 结果显示transform_num 回归系数和transform_rate 回归系数分别在10%和1%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农厕改造投资、卫生厕所普及率均能够显著提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式(3)中的第二步得到了验证。 表4 第(3)列和(4)列、第(5)列和(6)列分别是基于农村贫困人口规模、农村贫困发生率维度的式(3)中第三步检验结果。 基于农村贫困人口规模维度,表4 第(3)列transform_num 回归系数与表2 第(1)列transform_num 回归系数相比出现较大的降低且变得不再显著,同时income 回归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 表明农厕改造投资能够显著提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而降低了农村贫困人口规模,此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即农厕改造投资之所以降低了农村贫困人口规模,可以完全由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进行解释;表4 第(4)列回归结果相较于表2第(2)列回归结果,表明卫生厕所普及率能够显著提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而降低了农村贫困人口规模,此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样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即卫生厕所普及率之所以降低了农村贫困人口规模,可以完全由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进行解释。 基于农村贫困发生率维度, 表4第(5)列和第(6)列分别相较于表2 第(3)列和第(4)列表明,农厕改造投资、卫生厕所普及率能够显著提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而降低了农村贫困发生率,此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整体而言,表4 回归结果表明农厕改造通过提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而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起到完全中介的效果, 即农厕改造对乡村振兴产生影响,可以完全由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来解释。

表4 农厕改造对乡村振兴影响的作用机制回归结果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对于促进扶贫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共赢,具有重要且紧迫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将与民生紧密相连的农厕改造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不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是乡村振兴的典型手段。 本文采用2010~2017 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农村贫困人口规模和农村贫困发生率两个维度,研究了农厕改造对乡村振兴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研究发现:

第一,农厕改造能够显著降低农村贫困人口规模和农村贫困发生率,农厕改造具有一定的健康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健康效益有利于降低农村居民的医疗费用支出,经济效益有利于降低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支出,社会效益有利于保障劳动力再生产,这些效益均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

第二,农村医疗卫生资源和精准扶贫政策均能够显著加强农厕改造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农村医疗卫生资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 加深对传统厕所污染等环境污染危害的认知, 进而能够显著加强农厕改造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精准扶贫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挥生态扶贫的作用,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同样有利于促进农厕改造对乡村振兴的影响。

第三,机制分析表明,农厕改造通过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进而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且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在农厕改造对乡村振兴影响的作用机制中起到完全中介的效果。

上述结论对于我国实现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是农厕改造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因此要充分发挥好农厕改造产生的健康效应、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 农厕改造在缓解农村环境污染的同时,要注重与农村居民健康、生产生活、主观幸福感等密切联系。 将农厕改造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推动“厕所革命”向纵深发展,加大农厕改造投资力度,注重农厕改造区域性差异,增加农村居民对农厕改造的积极性。 同时要做好农厕改造的后续工作,如健全农厕改造后配套措施,加强对粪污的集中化管理和处置,提高二次能源的转化效率,保障农厕改造后设施运行的可持续性,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二是农村医疗卫生资源和精准扶贫政策在农厕改造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中具有积极作用。 因此要丰富农村医疗卫生资源,发展和完善农村医疗基础设施, 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在城市与乡村间自由流动,加大对农村厕所污染危害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 更好的保障农村居民健康水平。 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充分发挥精准扶贫带来的优势,在扶贫过程中,要贯彻落实好精准扶贫中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各个环节,统筹把握农村扶贫整体布局,充分发挥精准扶贫指导思想作用。 精准扶贫过程中要注重生态扶贫,通过建造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降低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成本,同时在建设农村生态文明过程中注重扶贫开发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

三是加强农厕改造与农村其他乡村振兴项目的有机结合,拓宽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渠道。 农厕改造在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同时,应与其他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乡村振兴项目紧密联系,形成各自互补优势,相互促进发展。 总之,厘清农厕改造与乡村振兴之间的逻辑关系,充分发挥农厕改造的作用,进而有利于加快实现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普及率回归系数农村居民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云南富民县农村居民高血压的变化趋势及与肥胖指标的关系
安徽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9%
排行榜
远程医疗普及率的现况调查
回顾:农业现代化发展主要成效
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资研究
基于生产函数模型的地区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电导法协同Logistic方程进行6种苹果砧木抗寒性的比较
电导法协同Logistic方程进行6种苹果砧木抗寒性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