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殖水质的判断与调控

2021-04-16张琨

农村百事通 2021年3期
关键词:氧量溶解氧硫化氢

张琨

判断养殖水质的好坏,可以从生物环境和理化环境两个方面进行。生物環境比较多变,受制因素较多,最常见的是水色、肥度等问题。理化环境则比较好掌握,可以通过几个常测指标来判断一个水体的理化环境是否适宜鱼类生长。

一、生物环境的判断

养殖水质的“肥、活、嫩、爽”是对良好水质和水色的视觉概括。

“肥”是水中溶解氧、磷、碳等营养物质和有机质丰富,可作为鱼饵的浮游生物种群多,繁殖量高、数量大。浮游植物以硅藻门、隐藻门、甲藻门等种类为优势种,浮游动物有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种类。其具体指标是水色淡绿到棕绿色,透明度25~60厘米,浮游植物生物量为20~80毫克/升,浮游动物生物量超过5毫克/升。如果水质清瘦,可以通过投放一定量的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或有益藻种,促进水体适当营养化,使养殖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如果池水变成老水,则可通过换水、泼洒生石灰水结合施肥来进行调节。

“活”是浮游生物生长较好的水质,水色、水华形状、水的透明度不停变化,浮游生物的优势种2~3天就发生变换,是浮游生物处于生命旺盛生长期的表现。由于不同种类浮游生物在光照、温度等外界条件不断变化的影响下,其活动的水层和水区也随之经常变动,因而使池水呈现多变的色彩,即所谓的“早清晚绿”“早红晚绿”“半塘红半塘绿”等变化,在阳光下呈云彩状。水体透明度早、中、晚可相差10厘米左右。水源充足、无污染,排灌方便,并且经常注入新水以保证水量和调节水质,是保证水质“活”的关键。

“嫩”是水肥而不老,池水颜色呈绿豆色,浮游生物处于旺盛的生长期,颜色鲜亮,细胞未老化。肥水经过一段时间后,如不调节或调节不当,就会老化,成为老水;老水经过适当的调节,也会转化为肥水、嫩水。造成水质老化的原因较多,比如水体中溶氧量不足、有机物积累过多、氮磷比不当、代谢废物特别是氨积累太多缺营养元素、水质偏酸或偏碱等。老化水质表现为红水、黑水、蓝绿藻水华、水体腥臭等,这些水质池塘中的鱼类生长缓慢、病害发生多,还易造成鱼类浮头泛塘而死,因此要及时加注或更换新水。换水后,最好先全池泼洒消毒药物,5天后再施用光合细菌、芽孢菌等,能有效缩短水质转换时间。寡水、澄清水、青苔水是因水体营养物质缺乏而形成的,其解决办法是根据情况施用发酵的有机肥料或生物复合肥(EM复合生物制剂)等。

“爽”是水质清爽,水色不淡也不浓,透明度适中,溶氧量高,水中营养物质丰富。在清爽的水域里,鱼类食物充足,生长速度快,无病害或病害发生少,是鱼类的最适生长环境。透明度是养殖水体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池塘水质透明度为20~40厘米,湖库水质透明度要求在40~60厘米。池塘养殖要求放鱼后至6月中下旬,透明度控制在20~30厘米,7—8月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冬季水体透明度可适当加深。调节水体透明度的最直接方法就是施肥或换水。而调节池水中的溶氧量,可采用物理方法(机械增氧)和化学方法(化学物质增氧),通常使用的是利用增氧机机械增氧。在鱼类生长季节,晴天中午开机40~80分钟,阴天夜里开机30~50分钟,可较好地维持养殖水体中的溶氧量。

二、理化环境的判断

影响水质的主要理化指标有pH值、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指标,应定期检测。有条件的地方最好安装在线监测系统,适时监测这些指标,保证养殖水质安全。

1.pH值

pH值是水质的重要指标,鱼类能够安全生活的pH值范围是6~9,pH值低于5.5或高于10的水体,都不能用来养鱼。pH值过低时,光合作用不强,水体中的生物生产力不高,鱼类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因此酸性水体不能养鱼,需进行调节和改良。在水体沉积物中有机物多时,若发生厌氧分解,就可能生成许多有机酸,如水体缓冲容量不够,则pH值可降至5以下,此时需全池泼洒浓度为20毫克/升的生石灰水或者使用小苏打泼洒(约1立方米水体用20克)来调节池水的酸碱度。而在施有机肥少的鱼池,当浮游生物量迅速增加时,二氧化碳常补给不足,又会使pH值不断升高,在晴天下午甚至可能会超过10。pH值上升后,大量的铵根离子会转为有毒的氨气,危害养殖鱼类的安全。因此,应采取措施降低pH值,最好的办法是换水或注入新水,也可以全池泼洒硫酸亚铁之类的调水药物。

2.氨氮

氨氮主要来源于水生生物的排泄物、肥料、被微生物分解的饲料、粪便及动植物尸体。氨氮超标通常发生在养殖中后期,这时候由于残饵和粪便的累积,水体开始富营养化,池塘底部的有害物不断沉积,造成氨氮、亚硝酸盐等超标。当水中缺氧时,含氮有机物、硝酸盐、亚硝酸盐在厌氧菌的作用下,也会发生反硝化作用产生氨气。

解决措施:(1)排除底层水,定期注换新水。(2)及时排污,以减少池底含大量有机质的污泥量。(3)合理安排放养密度,选用高质量的饲料,减少残饵。(4)人工施肥后,短期内会导致水体中的氨氮量增高。所以,对过瘦水体施用氮肥时,一定要注意少量多次,以防氨氮中毒。(5)使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增加水中的溶氧量。(6)使用微生态制剂如光合细菌、酵母菌等。(7)全池泼洒葡萄糖、氯化钙或者食盐,以降低氨氮的毒性。

3.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是诱发鱼类暴发性疾病的重要环境因子。长期生活在亚硝酸盐含量高的水体环境中,鱼类容易出现生长速度缓慢、对病原的抵抗力不强等情况。养殖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应控制在0.2毫克/升以下。

防止亚硝酸盐过高的措施:(1)定期换水,加注新水。(2)保持水体中溶氧量充足,可通过开增氧机等物理增氧方法或采用化学、生物增氧方法来增加水体中的溶氧量。(3)定期使用水质改良剂,如硝化细菌等微生物制剂,以降解亚硝酸盐。(4)制订合理的放养密度和投饲计划,减少饲料残渣的剩余量和养殖生物粪便的排泄量。

4.溶解氧

保持水体中的足够溶解氧是鱼类生存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在高密度循环水养殖系统里,溶解氧是最重要的指标。养殖水体的溶解氧应保持在5~8毫克/升,至少不低于3毫克/升。日常管理中对溶解氧的监测非常关键。造成溶解氧不足的原因有:(1)高温。水温越高,水中的溶氧量越低,其中高温时水产动物耗氧量增多是一个重要原因。(2)养殖密度过大。(3)有机物分解作用。有机物越多,细菌就越活跃,耗氧量也就越多,也容易造成水体缺氧。(4)无机物的氧化作用。水中的硫化氢和亚硝酸盐等无机物多时,其氧化作用会消耗大量的溶解氧。

解决措施:(1)合理安排放养密度,避免追求高密度养殖而引起养殖水体长期缺氧。(2)每年冬春季节及时清理池底淤泥,减少底泥对溶解氧的消耗。(3)水体溶解氧过饱和时,可采用泼洒粗盐、换水等方式逸散过饱和的氧气。(4)合理使用增氧机。在晴天的中午开动增氧机,搅动水体,增加水体上下层交流,将水体上层的过饱和的氧输送到水体下层。(5)合理投饲,减少残剩饲料等有机物质在水中的耗氧量。(6)适时施肥,合理增加浮游植物的数量,从而提高白天水池中溶解氧的含量。(7)采用水质改良剂,如氧化钙、活性沸石等,间接增加水体溶氧量。或者用黄泥浆水、明矾沉淀有机物和悬浮物,减少这些物质对溶解氧的消耗。(8)当溶解氧过低或过高时,加注新水是一个很有效的调节方法。

5.硫化氢

硫化氢是一种可溶性的有毒气体,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池底中的硫酸盐还原菌在厌氧条件下分解硫酸盐;二是厌氧菌分解残饵或粪便中的有机硫化物。硫化氢容易与泥土中的金属离子结合形成金属硫化物,致使池底变黑,这是硫化氢存在的重要标志。水体中硫化氢的浓度应严格控制在0.1毫克/升以下。防止硫化氢过高的措施有:(1)充分增氧。高浓度的溶解氧能有效消耗硫化氢,促进水体流转混合,打破其分层停滞状态,避免底泥、底层水发展为厌气状态。(2)控制pH值,保持底质和底层水呈中性或微碱性。一般pH值应控制在7.8~8.5。(3)定期换注新水,降低有机污染物的浓度。(4)彻底清除池底污泥,进行底改。可施用含铁制剂,提高底层水中铁离子的浓度,促进硫化氢转化。

(转载自《渔业致富指南》,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张琨  邮编:430077)

猜你喜欢

氧量溶解氧硫化氢
硫化氢的腐蚀机理与预防措施
浅析水中溶解氧的测定
运用手持技术测定“蓝瓶子”实验中溶解氧浓度的变化
鱼能否在水以外的液体中生存
提高跑步成绩看最大摄氧量
大型养猪场健康养殖智能化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环境条件对上海蕴藻浜水体沉积物Ni释放影响的研究
660MW机组锅炉氧量测点安装位置对正确测量的影响分析
制硫化氢记